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方動靜

年底,曹、孫兩家正式達成協議。正式瓜分荊州。揚州佔據江夏、長沙、零陵、桂陽、武陵;曹操佔據南陽、南郡。

爲此曹操向孫氏提供戰馬、糧草等若干。至於聯手抗劉,那已經是必然。這一次,兩家皆大歡喜。孫堅只打了個江夏黃祖便得了荊州五郡,這裡人口近三百萬,物產豐富又在南郡、南陽的後方。正合孫堅心意。

曹操貌似吃虧,但南陽、南郡,扼守荊州戰略要地。無論是抵抗劉備,還是將來翻臉對付孫堅,都是極爲方便。所以曹操也心滿意足。最重要的是,戰事在預期中結束,沒有拖太久從而讓劉備有插手的機會。

曹操預計,劉備短時間應該不會南下,因爲北方除了袁紹沒有徹底敗亡之外,還有鮮卑這個大敵。以他對劉備的瞭解。劉備不把這兩個心腹之患給解決了。他是不會驅兵南向的。

所以,他可以靜下心來謀發展了。曹操得了南陽之後,便遣人北上至兗州,把他的班底都帶到襄陽來了。兗州挨青州太近,到時兩家翻臉,兗州便是第一個被打擊目標。寧可早點搬家,也不要暴露在劉備的眼皮子底下。

兗州他留了曹仁、樂進、臧霸等人鎮守。豫州沛國那裡他留了夏侯氏兄弟鎮守。兩邊只要一處生變,他這裡便可以從南陽從容出兵相助。

翻年之後,夏糧一收,曹操便準備依郭嘉之言,攻略漢中了。若一切順利,嘿嘿嘿。

孫策這裡,與曹操協議一定,他便準備回去了。他任命程普爲江夏太守,坐鎮江夏。至於荊南四郡的太守人選,他準備回去之後請父親來決定。

他們效忠的“天子”被劉備打得不吭聲了,索性便連表面功夫也不做了。官員自行任命,也不向魏郡那裡上表了。

曹操猜的沒錯。翻年之後,劉備第一個要解決的就是袁紹,然後在整合五州之力後,便要對付屢屢南侵的鮮卑了。

草原之上,匈奴退卻,烏桓各自爲政,不足爲慮。唯一讓人操心的,便只有鮮卑了。漢人把匈奴人打跑之後,被鮮卑人撿了個便宜,盡吞匈奴部衆十餘萬,後來又出了個檀石槐,他一統鮮卑之後南抄緣邊,北拒丁零,東卻夫餘,西擊烏孫,盡據匈奴故地,東西萬四千餘里,南北七千餘里。勢力好不興旺。檀石槐死後雖然鮮卑分裂,但實力卻沒有減少多少。最後又出了個軻比能。

檀石槐死後,西部鮮卑叛離,漠南自雲中以東分裂爲三個集團:一是步度根集團,擁衆數萬,據有雲中、雁門一帶,目前已經被呂布、張遼給打退了。二是軻比能集團,分佈於代郡、上谷等地,屢犯漢之邊境。三是原來聯盟中的“東部大人”所領屬的若干小集團,散佈於遼西、右北平和漁陽塞外。其中以軻比能集團勢力最強,他心心念念想着要一統鮮卑,再復檀石槐時期的鮮卑榮光。

不過劉備不會給他機會。不管是哪部鮮卑,劉備都做好了打擊打擊再打擊的準備。如同烏桓一般,只有內遷,然後徹底漢化,劉備纔會罷手。

卻說劉備之前班師回朝,留了張飛與太史慈繼續攻打袁紹。張飛與太史慈一商議,遂兩家分兵。張飛自鉅鹿入趙國,太史慈繼續引兵攻略魏郡。

張飛兵至趙國,趙國諸官吏見青州兵雄勢壯,不敢頑抗,一一出降。張飛喝降數縣,最後聚兵於邯鄲。

邯鄲城在西漢時曾有“富冠海內,天下名都”之稱,除都城長安之外,與洛陽、臨淄、成都、宛縣齊享五大都會盛名。邯鄲又是魏郡北方屏障,地理環境比較重要,因此審配親至於此鎮守。

人心與大勢,讓審配知道了什麼叫兵敗如山倒。張飛攻城第二天,東城便有人獻城出降。審配無法,引兵狼狽退卻。張飛縱兵追趕三十里,不及乃還。

邯鄲一失,魏郡便在眼前了。審配引敗軍退還樑期,放眼望去,士卒神色迷茫,軍中隱隱傳來哀哭之聲。不禁心煩意亂。他踱步上城,見天邊霞色如染,朔風勁舞。不禁臨城長嘆。他欲助袁紹成就大事,誰曾想滿地荊棘,蹣跚至今。好不容易打開局面,卻又偏逢劉備。這一仗下來,他滿腔抱負,皆化作烏有。真是時也,命也。

張飛得了趙國,太史慈也連下數縣,兵臨魏縣。仗打到這個時候,雙方都很疲憊了。時已入冬,天氣漸漸開始寒冷。而河水將凍未凍,冰寒刺骨。就在這個時候,劉備下令,三軍罷戰。準備過冬。

張飛與太史慈得了信,心中也是一鬆。這天氣一天不如一天,凍傷的士卒一個接一個。既然罷戰,那就紮營取暖吧。

於是便吩咐士兵出去伐木割草,多備取暖之物。

袁紹在鄴城,聞趙國又失,雖然知道此事如天傾難挽回,卻仍然免不了心中鬱結。他每日裡拖着病體,把玩着皇帝的符寶。雖然傳國璽莫名失蹤,但偌大個朝廷,天子又不是隻有一個玉璽可用。傳國璽主要是用來登基、冊封太子、皇后等大事。仍有一二符寶用來平時宣旨拜官。

袁紹野心勃勃,欲代漢自立久矣。立了昭寧天子之後,諸印卻被他拿在手中。要寫聖旨了,自己擬詞自己加印。好不快哉。

只可惜他本來欲展鴻圖、興大業。結果碰上了劉備這個命中剋星。讓他帝王夢胎死腹中。讓他好不惱恨!

如今眼看着自己的地盤和勢力不斷被劉備蠶食。袁紹知道自己敗亡在即,心中那份別樣心思卻又翻騰了起來。

人到絕境,不是冷漠接受,便是陷入瘋狂。袁紹他魔怔了。他決定,在他死之前,他要登基爲帝!

臨死也要過一把帝王癮。這事,後來的李自成、吳三桂等人都幹過。李自成被滿清擊敗,匆匆回到京城之後便登基爲帝,登基完了之後便跑路。吳三桂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之下,在衡州稱帝建元,過了幾個月皇帝癮,便一命嗚呼。

袁紹也不外如是。他勸何進除閹宦,又勾引董卓入京,攪得天下大亂。袁氏最興盛時,天下無出其右者。可惜兄弟鬩牆,大好的局面被他們弄得一塌糊塗,以至於有今日。實在也是怨不得旁人。

第三百二十七章 用人制度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王遇刺第一百二十章 涼州之戰(五)第五百七十九章 漢中之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三百六十七章 南陽大戰第四百六十八章 冀州攻略(十)第五百一十七章 安陸失守第七百六十五章第二百八十八章 遊說郭嘉第四百九十七章 班師回朝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中攻略第七百九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五十五章 大婚之喜第六百九十一章第四百七十二章 冀州攻略(十四)第四百七十九章 冀州攻略(二十一)第三百三十六章 委託終身第二百一十三章 涼州風雲(三)第一百八十五章 青州攻略第二百一十七章 涼州風雲(七)第五百一十五章 江夏李通第五百八十八章 晉封王爵第五百零四章 四方雲動(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三百八十四章 袁劉大戰(十四)第六百八十五章 益州興兵第四百五十六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打出手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吳郡第五百五十三章 關中攻略(五)第五百二十二章 政策調整第四百六十九章 冀州攻略(十一)第五百七十九章 漢中之戰第五百七十九章 漢中之戰第九十三章 大戰江陵(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戰開始第四百六十二章 冀州攻略(四)第五百章 治理幷州(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涼州之戰(二)第五十六章 大婚之喜(二)第五百章 治理幷州(二)第五百八十章 漢中之戰(二)第五百四十一章 袁紹之死第七百八十章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圍馬邑(二)第七百七十八章 接見魯肅第三百四十一章 圖謀荊州第三百五十一章 鄂縣失守第一百二十六章 冀州之事第六百九十四章 曹洪中伏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屯田忙第五百章 治理幷州(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袁紹敗績(二)第八十四章 風雨前夜第七百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七章 遊說袁紹第六百十章 一封書信第六百十八章 河西四郡(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冀州攻略(十六)第六百八十二章第三百五十八章 荊州之戰(六)第七百十三章 章山水戰第三百九十六章 袁劉起兵爭幷州第五百七十五章 關中攻略第三十七章 冠禮始成第三十五章 洛陽滅蝗(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七百五十四章第八百十一章 戰爭爆發(十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滎陽之戰(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徐州之亂(二)第二百零七章 左伯之紙第七百四十九章第三百一十二章 陳到來投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中攻略第三百五十三章 荊州之戰第六百五十一章 決定退兵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戰平城(三)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四百六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第三百二十一章 公孫之敗第三章 縣城風波(二)第八百零八章 戰爭爆發(九)第四百二十九章 楊奉作亂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五百一十八章 好漢凌操第七百八十四章 兵分數路(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兗州攻防(四)第一百一十四章 初逢敵軍第四百五十五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五十五章 大婚之喜第四百六十二章 冀州攻略(四)第六百九十一章第二百五十章 劉協心事第七百五十三章 祝大家中秋快樂第五百八十三章 平定涼州第八十六章 風雨前夜(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