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

漢興四百年,人口到了五、六千萬,便再也不曾增長過,爲什麼?後世的各種理論引經據典,說得天花亂墜,頭頭是道。

劉備其實也不知道。但是劉備知道,若想政權穩定發展,並長期保持它的生命力。那麼大力發展農業生產,以保證天下百姓不餓肚子這一條,那是必不可少!

糧食問題,往近了說,關乎他能不能一統天下。往遠了說,關乎他以後所建立的政權能不能牢固穩定。

漢初從幾百萬人口猛然增長到鼎峰時期的六千萬人口,農業生產力的解放應該是立了大功的。而人口的增長又與農業的發展相輔相成。華夏向來是地少人多。縱觀華夏兩千年農業發展史,無非就是以下兩點:一方面擴大耕地面積,另一方面則是走精耕細作、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途徑。也就是說量的增長和質的提高。

漢代的人口與耕地分佈及農業發展是很不均衡的。據《漢書-地理志》和《後漢書-郡國志》的記載,天下州部中,司隸校尉部和豫、冀、兗、青、徐這五州,面積僅約佔全國八分之一,而人口則佔百分之六十以上。這裡人多地少到什麼程度?崔寔所著的《政論》中就說:“今青、徐、兗、冀,人稠土狹,不足相供。”這些地方人多地少,自然就只能走精耕細作的道路來養活百姓。至於其他地方,田有美惡,歲有豐歉,再加上耕作技術的不統一,所以糧食產量根本就不穩定。時多時少。有時候大旱大澇之年,百姓就只得去當流民,乞討活命了。

天下大亂十餘年,人民流離失所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荒地。劉備自得青、徐二州,便令各地官吏在治下進行大規模的墾荒。以擴大種植面積。同時又令工曹與負責農業的官員一起討論改造農業生產所需要的工具。

劉備對農業的重視,還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的。不然拿什麼來支持他連年征戰。只不過,僅僅是這樣,劉備還覺得遠遠不夠。

於是,他便召集了許多人,召開了一次關於農業生產的會議。會上,劉備要求在儘量擴大耕地面積的同時,也要注意不要過度破壞森林、湖泊和草原。要根據具體環境來輔以必要的水土保持工作。在後世,環境保護已經深入人心。劉備自然也知道大規模破壞植被之後極有可能會帶來氣候變化,水土流失,生態環境失衡等一系列問題,從而導致土地肥力下降,自然災害頻發,這樣反而會給農業生產和百姓生活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他怕諸臣不以爲意,於是聲色俱厲的強調,將派御史監查各地,任何人若敢胡來,必將嚴懲!

同時,他要求工曹與司金校尉還有大司農一道,深入民間,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爲他們的農業生產提供更好的技術支撐。

又對荀彧道:“文若,記得發文召蹋頓、樓班等烏桓首領來臨甾,吾有事與他等商談。”荀彧記下之後,劉備又要求大司農眼光不要只盯着糧食種植上,要放長遠一點,把採集、漁獵、畜牧、林業等工作都要重視起來。尤其是畜牧業,做好了,能極大的改善百姓的食譜。能讓食物品種更加多樣化,能促進百姓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漢代農民往往每年只有幾個節日才能吃上肉,糧食成了惟一的主食,天天吃小麥水稻,糧食不足的問題就會更爲突出。

當然,劉備也知道,在現在這種小農經濟下,百姓和朝廷只能大力發展種植業那是有原因的。因爲畜牧業特別是牛啊馬啊的飼養,生產週期比較長,一般超過一年,並且只適合於大規模的經營,普通百姓哪裡有能力搞這個;再加上本來就人多地少,精耕細作之下使得土地利用率非常高,也就沒地方來開闢牧場了;最後因爲農業勞動生產率不算高,很多時候自己吃飯的口糧都不能解決,哪裡還有能力去搞養殖,撐死了養頭豬,養些雞鴨便不得了了;有能力的大地主們又喜歡把土地分散給佃農耕種,很少進行大規模的畜牧養殖經營。以上種種就是漢朝數百年來,畜牧業始終發展不起來的原因。

不過劉備已經有了解決的方案了。現在來看,誰手裡的土地最多?無疑是他這個最大的地主啦。他自然有能力有實力搞大規模的畜牧業。只要他成功了,相信這天下的大地主們,自然會有樣學樣。傻子都會知道,養牛、養馬的利潤要比種田高多了。牛、馬可以直接賣給朝廷,不怕沒人要。而種一年田,才能得多少糧食?

劉備相信,在牛、馬的養殖規模擴大,朝廷不再缺少牛、馬之後,天下將會普及牛耕,不再會出現有人力耕種的現象了。而到時他也會根據情況廢除一些律令,比如禁止民間屠宰牛、馬等。到時可以讓牛肉走進千家萬戶,堂而皇之的端上百姓的餐桌。

這次會議開了整整一天,會議上確定了農業在這個集團的重要地位,並指明瞭未來農業發展的方向。劉備相信,有了他的重視,下面的那些地方官們,自然也會重視起來。不管他們是爲了政績也好還是什麼也好,只要他們能夠重視農業,只要他們能夠給治下之民帶來真正的實惠,只要他們能夠真正的推動治下農業的發展。劉備就覺得這樣的官員,已經符合提拔的標準了。

對於荊州發生的事,劉備通過管亥,已經知道得一清二楚。只是他實在是有心無力。敵手太多,他沒有辦法在對付袁紹的同時,再與曹操、孫堅開戰。所以也只能心有不甘的眼睜睜看着曹、孫兩家瓜分荊州。

劉備也知道,北方在未來,還將牽扯到他的大部分精力。曹操有郭嘉、程昱等人相助,只怕早就把目光盯上了益州那塊豐腴之地。這簡直就是《隆中對》的翻版。諸葛亮能看出來,其他人自然也看得出來。曹操一入蜀,這事情就棘手了。

第四百四十三章 馬邑城破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一百一十八章 涼州之戰(三)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四百五十章 風雨幷州(六)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爆發(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青州攻略(三)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三百八十四章 袁劉大戰(十四)第六百零三章 草原大戰(三)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發河洛(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六百五十八章 兗州決(七)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六百二十六章 兵出魯國第三百零八章 孫策反袁第六百七十六章第六百八十九章 漢壽之戰(二)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谷關內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五百二十章 曹操意圖第九十六章 長社之戰第四百二十八章 竟然是他第二百一十章 定策遼東第八百二十六章 草原開發(二合一章節)第六百三十二章 兗州攻防第七百十三章 章山水戰第八百零七章 戰爭爆發(八)第七百九十九章第三百八十二章 袁劉大戰(十二)第六百九十一章第四百九十二章 冀州攻略(三十四)第六百零三章 草原大戰(三)第四百五十章 風雨幷州(六)第七百九十三章 馬超兵敗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三百零八章 孫策反袁第六百三十二章 兗州攻防第四百七十六章 冀州攻略(十八)第五十二章 勢如破竹第七百三十八章第五百七十五章 關中攻略第五百六十四章 關中攻略(十六)第五百六十一章 關中攻略(十三)第四百九十七章 班師回朝第六百七十六章第六百四十四章 馬超出動第二百九十章 攻取會稽第三百一十七章 許禇投曹第二百八十四章 形勢突變第四百七十二章 冀州攻略(十四)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柔蹤跡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四百四十章 兵屯界橋(三)第七百零八章 臧霸南下第八百二十五章第五百二十章 曹操意圖第二十六章 東萊故事(6日第二更)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五百七十二章 關中攻略第五十章 孤身說降第四百四十九章 風雨幷州(五)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五百四十四章 郭圖之謀(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八十九章 黃巾亂起(三)第二百一十章 定策遼東第六百九十九章 穎川戰役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二百四十二章 兵發河內第三百六十六章 揚州罷兵第八百十九章 意外變故第三百零一章 界橋之戰第六百十九章 聯盟已成第八章 格物之論第七百十五章 華容城下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一百五十六章 分取二城第五百八十四章 平定涼州(二)第一章 臨危託孤第五百六十五章 關中攻略(十七)第一百八十六章 青州攻略(二)第六百五十九章 兗州決戰(八)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五百一十七章 安陸失守第二百零三章 兩虎相爭(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漢中之戰第七百零一章 新的抉擇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圍馬邑(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袁劉大戰第四十一章 詣闕上書第三百三十九章 袁紹攻幽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三十章 退婚之事(3)第六百五十七章 兗州決戰(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