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柔蹤跡

楊彪的擔心也不是沒原因的。除了要維護世家士族的基本利益之外,他還擔心儒家會在劉備潛移默化的影響之下走偏。有次在宴會之上,楊彪與諸人論及劉備時,就曾當衆嘆息:“大將軍天縱之資,世間難得。然其心思實在難測。吾觀青州書院之格物,卻是外借儒家之說,內行墨家之事也。”

羣臣聽了,不禁啞然。他們實在是很難想象,皓首窮經的書生們在書院中搖身一變,變成了那挽袖露膀的匠人。而工匠,素來是被士人瞧不起的。《尚書·泰誓》裡周武王聲討商紂王的一條罪名就是:“郊社不修,宗廟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悅婦人。”

自《尚書·泰誓》提出這一觀念後,華夏古代的科技發展便深受這一觀念影響。尤其是當漢武帝“廢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學說開始成爲統治思想。一方面是理解有誤,一方面是爲了避免統治階層玩物喪志奢侈腐化,爲社稷江山考慮便開始將科學技術視爲“藝成而下”的“小道”。既然都是“小道”了,那自然是不屑爲之了。傳統學者們只對經史子集和文學等方面進行研究。而工匠中又很少有學者,再加之進行研究的物力和財力都控制在統治階層手中。這樣便造成如今某些技術比較發達,而理論科學方面卻一直未能取得突破的局面。

平時,若是士大夫們偶爾爲之,他們可以稱之爲風雅。但若是所有士子們都朝工匠這個方向奔去了,那儒家還如何統領百家,豈不是要出大亂子?

不過格物之學,自被劉備拿出來之後,已經是一發不可收拾了。一方面是劉備的言論讓士子們腦洞大開之後,他們發現格物學確實是有趣。大家多數都能在裡面學到東西。另一方面就是劉備如今位高權重,已經是漢王朝的一面旗幟,漢室再興的不二功臣。他差不多已經成爲了士子們的精神領袖。其一言一行,自然是被奉爲圭臬。再說得直白一點,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綜合這數點,格物學已然勢大,非是楊彪等人能遏制得了的了。

而視經學爲正道的楊彪等人,自然是想以太學來“續道統”,與劉備爭上一爭了。所以他等又如何能夠讓太學步書院的後塵?

各路大臣、名士參加廷辨,爭論了無數次,終於劉備與楊彪等人達成妥協。太學依書院所設數科取士,明經、明法、知兵等皆在其列,唯不以格物選材。且科舉、薦舉各半。

劉備也知道,隨着自己地盤的擴大,身邊的各種勢力都會冒出來,自己不可能像以前治理一州之時那般一言而決了。矛盾只能儘量消除、縮小,而不是把它放大。那麼就只能求同存異,用時間來慢慢贏得勝利了。好在他還有着不少的時間,他還等得起。

卻說那高柔奉袁紹之命,到了幷州。然後便一路向北,拜訪當地豪強去了。不過他蹤跡方顯,便被張遼這邊知道了。

呂布被表爲幷州刺史之後,也着實是得意了許久。帶着所部,打着幷州刺史的旗號,徑往老家五原去了一趟。不過因爲中原動盪,五原也遭受鉅變,此地胡部趁中原朝廷大亂的機會,驅逐了漢官,率部攻城略地,卻是已然把五原郡給佔了大半去。呂布來此,見荒郊白骨、滿地腥羶,不由大怒,遂召南匈奴兵來,在此與胡部大戰一場。

南匈奴是這片草原的故主,又有呂布這個絕世勇將,兩者合一,便把這佔了五原的鮮卑部落打得四分五裂。呼廚泉大喜,之前在西河爭權爲什麼不能壓住諸王?還不是自己部落人少。於是便趁勢大肆抓捕俘虜。老弱與兇悍之輩全都殺了,然後婦女與孩童則編入己部。一時之間,五原遍地血光。呂布見慣了血腥,還只道呼廚泉殺少了。然後又在五原築京觀,以懾胡人。做完這些事後,呂布便往老家九原而去。

到得九原,這才發現,短短十數年時光,熟識之人大多凋零而去,而家裡也沒甚人了。在拜祭了祖墳之後,呂布便引兵南返,見北邊如此亂局,便又使張遼遣人刺探雲中、朔方等地情報。張遼聞信,便向南匈奴借了一部人馬,與自己這邊斥候相合,便潛入各地。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高柔被張遼這邊的斥候給發現了。

這北邊自中原動亂以來,便少見中原人。而且來此的,大多數都是商人、豪俠、亡命之徒。又什麼時候出現過像高柔這種風姿氣質一看就大異於常人的人。斥候發現高柔之後,也不聲張,卻是遠遠綴於其後,跟了數天之後,這才確定其欲行何事,於是便忙報於張遼。

張遼得報時,卻也不在府衙,他正在巡視定襄與西河邊界。聞信卻是大感興趣,心道這隻怕是袁紹後手,派此人來亂我幷州的。卻不知此人是袁紹帳中的哪一個?主公正在界河與袁紹對峙,我雖不能前往助戰,但這幷州,卻是要爲主公看好了。一念至此,張遼便率部曲往雲中而去。

渡過一片沙漠之後,張遼在雲中郡的沙陵縣,截住了高柔一行。

高柔對張遼的到來,似乎並不驚訝。其實他早就覺得身後影影綽綽有人在跟蹤了。只是他這邊人手少,一時也找不出來。而且他自來雲中之後,接觸了一些人,卻是發現,這裡亂雖然亂,但卻未必有袁紹和自家兄長想象的那般樂觀了。

這裡的人,甚畏劉備威名。又聽得呂布、張遼等鎮幷州之後,更是驚懼。此時只求着呂布和張遼不要率大軍來攻打就好了,又豈敢動心思去攻打呂布?

袁紹這麼強大,名望地位如日中天,還不是被劉備一竿子拍地上,丟了幽州這個即將到手的大便宜不說,連老本幷州都摺進去了。自己又如何惹得起劉備?

更別說還有抱了劉備大腿的南匈奴這個反骨仔了。

高柔是個極有主見的人,歷史上他與自家兄長一起降曹,後來高幹降而復叛,而他卻沒有再跟隨高幹,而是在曹營中安心的待了下來,就連曹操想殺他都抓不到他的把柄。最後以三公之高位、列侯之顯爵而終。他見無法說動雲中,便覺得五原和朔方也沒必要去了。去了也只怕是白去。於是便想南下返回冀州。不想方行到此處,便被張遼給堵住了。

第七百四十章 二將南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跨海東征(三)第六百二十一章 揚州異動(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火燒高柳(完)第五百八十九章 備胡之策第三百四十一章 圖謀荊州第四百五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一百八十二章 傳國璽出第七百章 出城交兵第六百十九章 聯盟已成第五百一十一章 弄巧成拙第三百四十五章 書院見聞第七百十六章第五百七十四章 關中攻略第五百六十二章 關中攻略(十四)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柔蹤跡第六百十章 一封書信第二百六十章 徐州之亂(六)第七百七十六章 慘敗而回第七十一章 蠻王之位第二十四章 東萊故事(5)第四百二十章 求同存異第八百二十八章 中南半島(二)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安天子三十三章 茶肆論蝗第四百零六章 呂布兵到第五百七十五章 關中攻略第二百七十四章 跨海徵東第五百五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一)第六百七十五章第四百九十七章 班師回朝第三百一十二章 陳到來投第五百五十七章 關中攻略(九)第七百三十四章第五百三十七章 袁紹稱帝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言驟起(二)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七百五十八章第六百五十八章 兗州決(七)258徐州之亂(五)第六百九十四章 曹洪中伏第六十五章 廣陽大疫第四百四十六章 風雨幷州(二)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吳郡第五百八十五章 涼州之戰(三)第七百零二章 刺探軍情第三百九十一章 袁劉大戰(二十一)第三百零三章 袁術稱帝第四百八十九章 冀州攻略(三十一)第八百二十三章第五百三十章 瓜分荊州(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冀州攻略(二十五)第二百零三章 兩虎相爭(二)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觸即發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校尉第四百零四章 平城交兵第七百七十一章 魯肅出使第四百七十七章 冀州攻略(十九)第五百九十七章 火燒高柳(完)第一百七十章 形勢有變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七百九十五章 博望之戰(二)第七百八十章 赤子曹昂第四百六十六章 冀州攻略(八)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六百三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冀州攻略(三十六)第五百五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第五百一十八章 好漢凌操第七百二十四章 黃公覆夜渡河津第六百七十章第二百三十章 跨海東征(二)第七百五十二章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校尉第六百九十二章第四百二十章 求同存異第十六章 平定廬江(完)第五百九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說反長沙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戰叛軍第七百八十章第六十一章 廣陽除惡第一百七十八章 龍亢之變第六百九十章 孫堅之死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二百四十三章 袁紹之謀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亂(二)第六十二單 廣陽除惡(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甘寧出奔第五百二十二章 政策調整第七百零二章 刺探軍情第一百三十七章 洛陽風雲(二)第六百四十二章 丁儀奏對第五百二十二章 政策調整第五百一十二章 形勢危急第八百零九章 戰爭爆發(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