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治理幷州(二)

很快,王昶得王凌所舉,出爲祁令的消息,便傳遍了幷州。無數人紛紛感慨着朝中有人好做官的時候,心中也轉動着心思。

之前一直按兵不動,一是想着觀望纔是上策。等到局勢徹底明朗了再說。雖然傳統保守了點,但勝在沒任何風險。二是士人麼,總是有些自矝的。想要他們出仕也行啊,大將軍劉備你總要來封徵辟的文書吧?只有個呂布派人來請,這算怎麼回事?

呂布先殺了故主丁原,後又間接拖累王允,以至於幷州領袖王允身死,王允死後,幷州士族的政治力量大爲消退。幷州人向來是嫉惡如仇,史上父兄被誅,子弟怨憤,至告訐刺史二千石,或報殺其親屬者比比皆是。呂布雖然也是幷州人,但幷州士族卻是不太願意搭理他的。再加上呂布一生征戰,卻是不太會與士人打交道。所以呂布來請人,能請得到那才真是見了鬼了。

王凌又不同,他是幷州士族出身,其叔父王允更是幷州名士的領袖。天生便與幷州士族親近且有共同語言。而且王凌一出手,就是一個縣令。不由得他們不心動。

晉陽,令狐家,有人長嘆道:“孔叔若在,吾宗必盛也。”令狐邵,字孔叔,其父曾爲烏丸校尉。早亡。袁紹平定冀、並。令狐邵舉家相投,此時已遠在鄴城矣。

當時考慮到袁氏名重天下,爲家族長遠所慮,遂便投之。誰曾想不過數年,袁紹政權便是搖搖欲墜了。真是後悔莫及了。

王凌在王昶府中住了數日,兩人抵足而眠,王凌把自己出仕以來的經驗傾囊相授,又把青州諸政一一與王昶細說,然後道:“文舒,汝去祁縣,須推行善政,愛民恤農,鼓勵桑植生產。大將軍府中吏曹與朝中御史會不時巡視各地,汝若能入得其等之眼,日後自然平步青雲也。”

見王昶用心記下之後,又笑道:“去了祁縣,若有大材,須知會於我,切莫私藏。”

離了王昶府上之後,王凌下一個目標卻是孫資。

孫資字彥龍,太原中都人,曾受王允賞識爲縣令。孫資自幼父母雙亡,由兄嫂撫育長大,視兄嫂如父母。興平三年,其兄爲人所害。孫資大怒,刺殺仇人之後棄官而去,攜家小避禍於河東。後幷州大亂,其仇家俱亡於戰亂。沒了苦主,孫資便又潛了回來,不過仍是不敢回中都,卻是寓居於晉陽。

因王允曾是孫資的恩主,有了這一層關係在,王凌很快就見到了孫資並說服了他出仕幷州。爲幷州刺史功曹。

孫資也出山了,這個消息頓時引起了轟動。本來就蠢蠢欲動的幷州士族,這下便再也按捺不住了。再矜持下去,好位置都要被搶了。於是便紛紛派出子弟,前來與王凌接觸。美其名曰爲王凌在外多年方歸,要好好爲王凌接風洗塵。

王凌聽了也是一笑,他是來者不拒,每逢宴席必往之。但卻再也不輕易舉薦人了。他舉薦王昶與孫資,固然是千金買馬骨,但這二人也確實有才幹。若隨便便舉薦世家子弟,卻是與大將軍命他來幷州的初衷便相違了。

他是世家子不錯,但卻在青州書院中塑成了自己的價值觀。在他看來,書院中所展示的精神,正是世家士族所欠缺的。而科舉無疑確實是比察舉要來得更公正、更完美。大將軍曾在書院說過,他施行科舉,非是爲了打壓世家,而是要完善選材之法,使其爲萬世之垂範、萬世之法!無論世家、寒門,只要是出類拔萃的,朝廷絕不能使之流落在外,要使朝多君子、野無遺賢!對此他心中激動的同時也深表認同。野無遺賢!大將軍好大的胸懷,這是要打造一個聖明之世啊!如此盛事,他豈能不參與?

王昶到了祁縣,安撫百姓,勸植農桑,帶頭開墾荒地、興修水利。很快就受到了當地百姓的喜愛。無論當官的也好爲將的也罷,只要你身先士卒了,後面的人就自然會追隨你,跟從你。這就是緊密聯繫羣衆的好處。

把一縣治理得井井有條的同時,王昶也沒有忘記王凌的囑託。他開始尋訪人才。未幾,便讓他發現一人。

溫恢,字曼基。其父溫恕,曾爲涿郡太守,溫恢十五歲時,父喪。其與家人扶靈歸併。在家守喪三年。因知天下已亂,幷州尤盛,盜賊橫行,爲保家人。遂盡散家財於宗族鄉黨。後幷州遭黃巾餘黨、白波賊、黑山軍、諸胡輪番抄掠,富戶十去八九。唯溫家無事。溫恢散財,得州、縣鄉人稱道,喻之爲西漢郇越。後袁紹來冀州,聞其事,奇之,便察舉其爲孝廉,徵之。

溫恢固辭而不往。家中不解,其私謂家人道:“天下亂起,諸侯並立,袁氏雖然勢大,然宗室尚存。劉焉、劉表、劉虞、劉備等,此皆世之俊秀也。而袁氏心思難測,今若仕袁,日後兇吉難知也。”遂不去。

後果然袁術稱帝,被劉備掃滅。袁紹又北侵幽州,覆被劉備逐之。家中知溫恢自有打算,卻也不再催其出仕了。

王昶久聞溫恢之名,不過他也是在家閒居許久,只曾聽聞袁紹徵辟溫恢,卻不知道溫恢竟然沒有出仕冀州。知溫恢在家,不由大喜。遂往見之。

溫恢聞王昶來,在書房中一笑,心道時機至矣。便出府相迎。到得席間,分賓主而坐,閒談幾句,溫恢便道:“不知有貴客來,有失遠迎,卻是恢之過也。縣令有何吩咐,但請明言。”

王昶比溫恢大不了幾歲,年輕人都喜歡爽快,便笑道:“久聞曼基之名,吾既來祁縣,豈有不見之理?”

“今天子在臨甾,大將軍已掃平青、徐、幽、並,漢室再興,指日可待也。幷州新定,人心動盪,諸事艱難。曼基才識過人,吾欲薦曼基出仕以助幷州,未知曼基肯乎?”

溫恢乃道:“恢一介凡愚,幸得縣令垂愛,怎敢弗從?”

王昶大喜,遂向王凌舉溫恢。王凌報幷州及大將軍府。未幾,任命下來,溫恢爲西河郡中陽令。

第三百三十六章 袁術敗亡(二)第六百五十八章 兗州決(七)第八百二十四章第五百七十一章 關中攻略第七百三十九章第三百三十四章 張飛搶親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三百一十章 據有二郡第四十一章 詣闕上書第三百五十一章 鄂縣失守第二百四十章 身陷匈奴營第二百一十八章 涼州風雲(八)第四十一章 詣闕上書第六百七十二章第七百八十四章 兵分數路(二)第六百二十六章 兵出魯國第八百十四章第六百七十四章第六百三十八章 西域見聞(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跨海東征(五)第六百八十四章第八百二十章 吳母教子第四百九十二章 冀州攻略(三十四)第四百九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十三)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一百四十八章 諸侯討卓第五百一十七章 安陸失守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四百九十二章 冀州攻略(三十四)第七百九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八百二十二章第七百八十九章 伏擊破敵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三十八章 太學論儒第六百九十九章 穎川戰役第六百零八章 曹洪雪夜下葭萌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見聞(四)第三百一十一章 連下二城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安天子第二百九十一章 攻取會稽(二)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二百九十六章 幽冀大戰第五百二十八章 撤離荊州(三)第七十六章 試行改革第五百二十四章 各方行動第八百二十二章第七百六十五章第七百三十五章第一百六十一章 滎陽之戰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校尉第二百零五章 青州教育(二)第七十六章 試行改革第二百二十一章 涼州風雲(完)第五百五十章 關中攻略(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七百四十二章 再破吳軍第十二章 爲民除害(二)第三十九章 蔡邕之難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四百七十五章 冀州攻略(十七)第七百三十六章 父子第一百四十章 洛陽風雲(五)第四百章 白登之戰第五百七十五章 關中攻略第五百七十三章 關中攻略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七百二十七章 曹仁還師歸南郡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谷關內第五百三十七章 袁紹稱帝第六百六十九章 劉璋請降第五百零一章 兩家南圖第八百二十八章 中南半島(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袁劉大戰(十九)第二百八十二章 跨海東征(完)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亂象第五百一十三章 再戰江夏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二百二十五章 呂布窮途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七百十六章第三百一十七章 許禇投曹第二百四十四 兵臨河洛第一章 臨危託孤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三百五十四章 荊州之戰(二)第四十八章 益州叛亂第二百二十六章 呂布窮途(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柔蹤跡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州之亂(四)第六百六十三章第七百零三章 攻打蕭縣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下反應第七百八十九章 伏擊破敵第八百二十九章 定風波第七百十六章第七百十五章 華容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