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

審配一聲令下,左右軍士聽了,一個個便如狼似虎般的衝了上去,絆馬索一拉,便把奔馬給絆倒在地。然後抓的抓手,按的按腿,不一會兒,便把那幾個騎士給捆縛了起來。當先一個騎士,卻是個年輕人,肩頭被幾隻手臂死死按住,猶自不服,一邊拼命掙扎,一邊大叫道:“奴!知我是誰乎,膽敢如此?”

衆卒士聽了,雖然不曾鬆手,但手中力道卻無形中弱了些。審配聽見這年輕人兀自叫囂,怒氣更盛,幾步衝至其跟前,俯身拾起地上的馬鞭,便是一鞭抽了過去,罵道:“你便是大公子,街市之中縱馬狂奔,也須軍法從事!”

那年輕人被這一鞭抽來,臉上便是一條血印浮現,身上也是火辣辣的痛。他自小錦衣玉食,何曾吃過這等苦頭,心中忿然,卻是不敢再多說一個字了。這人如此兇狠,再與之爭執,必定要吃苦頭。於是只把頭低了,一聲不吭,以免被人看了去。

審配見自己一鞭下去,這年輕人便服服帖帖,心中怒火稍去,於是便把馬鞭擲於地上,對左右道:“押回府衙,好生看管。待我回府之後審之。”

說完便先命軍士押解這幾人先行撤離,自己卻是現場勸撫起怨聲載道的百姓來。處理完之後,審配匆匆回府,命左右把人犯給帶了上來,然後便問那爲首的年輕人:“汝是何人?”

那年輕人看了審配一眼,目帶懼色,對道:“小子姓許,家中排行第五,家父諱攸,正在大將軍帳前效力也。”

審配一聽是許攸之子,心中便甚是不快。許攸與他同殿爲臣,但其卻一直仗着是主公老臣,喜歡擺資歷不說,還向來口無遮攔,甚是得罪了不少人。偏偏其還不知道收斂,卻又性甚貪,愛好田產錢財。往日裡門客裡就是烏煙瘴氣,如今還縱容家中子弟肆意胡爲,那還得了?

瞬間審配就打定主意,許五郎不能輕饒了過去,須讓他吃頓苦頭,纔會讓他知道律法、規矩是什麼。他阿父不教,吾來教!

於是審配便道:“拖了下去,抽打二十鞭,罰爲隸臣!”

許五郎聽完,不由大驚,雙眼圓瞪,先是不可置信,後來許是想發怒,又強抑了下去,垂首討饒:“別駕,小子知錯了,還望看在家父的臉面上,且饒過小子一回。”

隸臣是漢代有期徒刑的一種,雖然很輕,但乾的也是雜役下人的活計。這時候門閥已經成型,士族與普通人都有了天壤之別,更別說是操持賤業的奴僕了。許五郎乃許攸嫡子,從小嬌慣,飛揚跋扈,索性他還有些底線,也有個好爹,所以平日裡惹的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都被許攸給遮撫了下去。此番縱馬飛奔,撞上審配巡城,他自認倒黴,被審配打二十鞭他都能忍,但是罰爲隸臣,卻是他萬萬不能應允的。

這不但讓他父親許攸丟臉,也會讓他在城中一干世家子弟中丟盡臉面。只要想想到時他被人指派着到處跑腿,還要去田間與農夫一起勞動,然後旁邊又有一干世家子在圍觀嘻笑,他就覺得若是如此不如死了算了。

許五郎苦苦哀求,審配哪裡肯應。見許五郎還在癡纏不休,便厲聲道:“左右何在,與我拖了下去!”

許五郎被抓,消息很快就傳到了許府。許攸不在,其妻許夫人在家聽了,不由大驚,於是忙傳家中管事,命他去審配府上求情。不一會,管事回稟,說審府人閉門不見。許夫人一顆心不由便揪了起來,想起自家愛子會吃苦,會受驚,竟然便不能自已,哀哀哭了起來。畢竟是一家主母,哭了一會,便止了哀聲,對管事道:“且持了我的信件,去往大公子府上一行。”

那管事便依言又去了袁譚府上。袁譚也聽了府中下人彙報審配抓了許五郎的事。許五郎與幾個世家子成天在一起,總會鬧出些事情來。攪得城中不得安寧。如今被審配撞見,治一治他等也好。於是也不以爲意。正在書房閒坐,忽然親隨來報,說許府管事持了許夫人的信件在府門外求見。

袁譚聽了,便知是來求情的,本不欲見,忽然又轉念一想,便對那親隨道:“你且把信收了拿來予我。”

親隨聽了,躬身一禮便出門去了。袁譚靜坐椅上,一時之間不禁思緒紛飛。他乃袁紹嫡長子,本來繼承其父基業理所應當。但是其父袁紹偏愛三弟袁尚,且當年袁紹出奔洛陽之後在關東起兵反董,結果惹惱了董卓,把仍在洛陽的袁氏滿門給殺了個乾乾淨淨。袁紹每每想起,便是泣淚不休。因心中有愧,袁紹於是便欲以長子袁譚嗣其嫡兄袁基之後。這麼一個消息傳開後,無數人因之動了心思。

袁紹本來也是一片好心,想讓因爲自己而慘死的兄長有個後人祭拜。結果反而讓下面人心浮動。一派人巴不得袁譚出繼袁基,一派人卻死保袁譚,兩幫人因爲繼承人的問題爭了個不可開交。袁紹爲之也是頭疼得緊。本來他三子皆已成年,早早就要立下繼承人才是。結果卻一直遲而不決到如今。也怪不得人曹操說袁紹見事遲。

袁譚自然是不甘心這基業就讓老三袁尚得了去。不過父親麾下重臣審配、逢紀偏偏又與他關係不太融洽。着實是讓人頭疼。不過今日這事,倒是一個機會。若能救得許家五郎,那向來在立嗣之事上保持中立的許攸,卻須得承自己這個人情了。

正思間,那親隨便取了信來,袁譚拆開一看,果然如此,於是便對親隨道:“你且去知會許氏管事一聲,就說此事我知曉了。”

許家管事得了信,便匆匆回府彙報去了。袁譚又坐了會,便提筆寫了封信,正欲命人送至審配府上,忽而又轉念一想,審正南素來不講情面,此事還須吾親去,才能辦得妥當。

於是便命更衣,傳了車駕,出府一路往審配府中而去。

第七百十四章 章山水戰(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風雨幷州(十)第七百五十二章第五百零八章 江夏水戰(二)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幷州(九)第三百五十二章 甘寧出奔第三百五十一章 鄂縣失守第七百三十四章第八百十五章第三百一十九章 吳郡陸氏第四百二十章 求同存異第六百八十六章 荊州亂起第四百八十二章 冀州攻略(二十四)第七十八章 試行改革(三)第四百七十四章 冀州攻略(十六)第五百一十四章 再戰江夏(二)第六百十八章 河西四郡(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兗州攻防(二)第七百零二章 刺探軍情第五百七十章 關中攻略(二十)第二百七十五章 跨海東征(二)第六百七十一章第二百四十四 兵臨河洛第二百六十七章 募民實邊三十三章 茶肆論蝗第一百九十二章 青州攻略(八)第六百五十二章 兗州決戰第二百五十一章第三百七十五章 袁劉大戰(五)第二百四十二章 兵發河內第六百九十一章第三百七十九章 袁劉大戰(九)第一百六十一章 滎陽之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胡軫之死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歸青州第二百一十七章 涼州風雲(七)第六百五十八章 兗州決(七)第二百六十二章 冀兗交鋒第一百零一章 盧植出事(25號第二更)第四百零七章 淳于身死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六百八十三章第五百六十一章 關中攻略(十三)第七百八十一章 益州出援第二百一十八章 涼州風雲(八)第一百零一章 盧植出事(25號第二更)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第三百九十七章 張燕出山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九章 大道之基第六十二單 廣陽除惡(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冀州攻略(十四)第三百一十一章 連下二城第七百零九章第三百七十五章 袁劉大戰(五)第四百九十章 冀州攻略(三十二)第六百三十二章 兗州攻防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六百六十八章 綿竹陷落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州之亂(四)第二百四十九章 袁術野望第八百零一章 戰爭爆發(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和解關東(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長安天子(二)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一百八十四章 青州整軍第一百二十章 涼州之戰(五)第二十六章 東萊故事(6日第二更)第二百六十章 徐州之亂(六)第一百八十七章 青州攻略(三)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二十六章 東萊故事(6日第二更)第五百六十章 關中攻略(十二)第三十四章 洛陽滅蝗(一)第四十九章 事件起因第二百四十一章 單于說呂布第三百三十九章 袁紹攻幽二十九 退婚之事(2)第一百七十六章 荊州劉表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四百零六章 呂布兵到第八百十五章第七百九十七章 曹純退兵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七百二十三章 士威彥婉拒揚州第二百四十六章 荀攸退兵第三百九十一章 袁劉大戰(二十一)第七百六十三章第三百九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十二)第二百五十章 劉協心事第三百八十一章 袁劉大戰(十一)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四百三十二章 麴義來歸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術敗亡(三)第一百八十六章 青州攻略(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流言驟起第七百三十一章第一百九十二章 青州攻略(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