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觸即發

前方的劉備,接到荀彧來信,略略一覽,便棄之於一邊。楊奉這種小角色,若不是惦記着他麾下的徐晃徐公明,在他一開始搞小動作時,自己早就可以將其給滅了。之所以忍耐着配合楊奉演戲,是想告訴天下人,是楊奉不忠不義,而不是他劉備不仁無禮。想來,徐晃在看到呂布、張繡、段煨等曾經割據一方的諸侯們全部選邊站在自己這裡,心中震撼之下,也會徹底歸心吧。

楊奉之亂,爆發得正是時候。劉備向來認爲,有問題,在問題不大的時候,就要及時解決。這樣,才能夠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好的結果。朝廷與諸軍一道來到青州,朝廷文官好安撫,給他們參政議政的權力,給他們事情做,他們就不會鬧事,最起碼不會搞出什麼大事情來。但是隨朝廷一道前來的幾路人馬,他們有什麼心思,那就不好說了。

呂布,幷州軍的代表。本人武勇無雙就不說了,關鍵是其人性格多變,讓人有些琢磨不透。看看歷史上他乾的那些事,就知道這樣的一個人,想要駕馭他,難度可想而知。更不用說他麾下還有張遼、高順等大將了。

段煨,董卓麾下少有的能得以善終的軍頭,其他人都死於非命,只有他一生征戰無數,最後以鎮遠將軍、九卿之一大鴻臚的身份壽終正寢。生前封侯拜將,死後蔭及子孫,後人評價也還算不錯。這樣的一個人,說他是一個純粹的莽夫武將,誰信?

張繡,涼州的***,歷史上的他,在賈詡的輔佐下,打得曹操大敗而還,隨後又聽從賈詡的建議,歸降曹操。在曹操的麾下屢立戰功,備受重視,當時天下戶口大減,曹操麾下諸將,封邑許多不滿千,只有張繡,食邑兩千戶。對謀士能夠從善如流,對大勢能夠清楚判斷。

楊奉麾下有徐晃執掌白波精兵,董承麾下有朝廷僅存的中央禁軍。這些人,沒一個是好惹的。這些人中間,劉備最擔心的是呂布,最放心的是張繡。因爲張繡能屈能伸,無愧俊傑之稱。歷史上都能夠投降敵人曹操,此時難道還不能投靠勢力更大的自己?而呂布卻最是善變,其破壞力也最強。若是呂布出頭,聯絡諸將一起作亂,劉備只怕就要遣將回師了。他暗中令關羽揮師北上,停留青、徐之間的山谷,不是防楊奉,而是防呂布。

還好,呂布在與楊奉第一次接觸之後,迅速的向文若通報了此事。不管呂布是不想再背上背主的罵名,還是呂布不看好楊奉,總之這一次他選擇了自己。將來自己自然也不會虧待他。白門樓喪命的悲劇,永遠不會上演了。

這次事情過後,青徐集團只會更緊密團結的圍繞在自己身邊,向着一個宏偉的目標前進,那就是再興大漢!後方基本上徹底穩固了,自己也可以放心大膽的一施拳腳了。那麼,袁紹,你準備好了嗎?

在青州的諸位軍頭都選擇站隊之後,劉備也毫不客氣。迅速的回令,令組建青州第七軍,呂布爲主將、張遼爲副將;令組建青州第八軍,段煨爲主將,徐晃爲副將;令組建青州第九軍,張繡爲主將,副將暫缺;高順調任大將軍府,擔任練兵使兼軍法官。

又令諸軍換裝易幟之後,在青州就地補充完畢之後,呂布率第七軍,隨趙雲、田豫的第六軍之後,經過第六軍打開的通道,疾往代郡與第六軍匯合,一道進攻幷州;段煨與徐晃率第八軍,順着黃忠、嚴顏的行軍路線,一路散開,襲擾冀州郡縣;張繡則鎮守青州,與高順一道負責督運糧草。

這幾乎是動用了劉備手中能動用的全部力量了。這一次,劉備準備以泰山壓頂之勢,直接把袁紹給碾壓了。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他沒有太多的耐心慢慢種田了。今年他已經四十歲了,幹事業也就是這黃金幾年,等到年紀一老,什麼心思也就都淡了。如今自己手裡已經有了青、徐、幽三州,再把袁紹給掃平之後,北方除了兩京與涼州和西域,基本上就全在自己掌控之中了。到時再休養生息一段時間,再以雷霆萬鈞之勢南下,重新統一全國!

諸路大軍接到劉備的命令,源源不斷的進入冀州境內,遍地開花。頓時告急文書如雪片一般,飛向魏郡袁紹處。

袁紹接到各地文書,一看之下,又急又怒,觀劉備的陣容,袁紹哪裡還不知道,劉備這是要與自己不死不休了。這是要趕盡殺絕啊。袁紹自忖非劉備之敵。不是他州中沒錢糧,也不是他麾下沒兵馬。但他麾下能打的大將就那麼幾個啊。淳于瓊已死,麴義叛逃,手中也就北地四庭柱顏良、文丑、張郃、高覽了。麾下田豐、沮授、審配、郭圖等人,雖然也通兵事,善謀略,但畢竟是一介文人,讓他們守個城,或者隨軍出謀劃策尚可。但要他們領軍與劉備麾下大將捉對廝殺,刀刀見血,只怕是行不通的。

再看劉備麾下陣容:呂布、張飛、黃忠、趙雲、嚴顏、太史慈、劉恪、段煨、張遼、徐晃……看這一連串名單,袁紹覺得自己有點頭暈。

若是這年代有全明星評選的話,劉備這陣容,放哪裡都是妥妥的全明星了。別說袁紹看了頭暈,放眼天下,誰看了不暈?

袁紹一面疾令高幹率幷州騎星夜馳援,一面又令袁尚在幷州繼續募兵。袁紹這會只覺得自己手裡將也少,兵也少,什麼都少。在要用人之際,袁紹想起麴義,又悔又恨又氣。若是對麴義不如此的話,此時手中又有一個大將可用。而且麴義不是顏良、文丑這樣的勇將。麴義可是方面之帥臣,有他在,足以抵數個顏良、文丑來用。可恨啊,這匹夫,全然不顧我當日的恩義情分,在冀州危難之際,棄我而去。簡直是罪該萬死!

直到現在,袁紹還鴨子死了嘴硬,死不承認自己的錯誤,而把一切都推在了麴義身上。而袁紹嘴中心裡一直詛咒的當事人,此時已經都快到臨甾城了。

第一百一十七章 涼州之戰(二)第三百零三章 袁術稱帝第八十九章 黃巾亂起(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董卓入京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三章 縣城風波(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冀州攻略(二十六)第三百九十九章 兩軍匯合第五百五十五章 關中攻略(七)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三百五十六章 荊州之戰(四)第四百九十四章 冀州攻略(三十六)第四十四章 入朝爲官第七百十七章 半途之擊第一百九十三章 劉青州再得良將第二百八十九章 遊說郭嘉(二)第二百四十六章 荀攸退兵第五百六十章 關中攻略(十二)第五百四十七章 美人之計第一百四十四章 跋扈董卓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將出山第五十八章 黃巾初蹤第二百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第二百五十三章 和解關東(二)第七百九十章 進逼襄陽第七百八十四章 兵分數路(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傅燮之死第一百四十四章 跋扈董卓第一百三十四章 皇位歸屬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中呂布第二百二十四章 反攻長安第一百九十一章 青州攻略(七)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三百七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第三百一十三章 下邳之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徐州之亂(完)第四百七十四章 冀州攻略(十六)第四百八十六章 冀州攻略(二十八)第五百八十六章 涼州之戰(四)第七百十二章 荊州風雲第二百七十九章 跨海東征(六)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第三十七章 冠禮始成第一百五十六章 分取二城第七百二十九章 漢大臣奏議還都第七百五十四章第四百四十三章 馬邑城破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二百七十三章 關中諸事第三百三十九章 袁紹攻幽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安天子第七十八章 試行改革(三)第五十一章 小試身手第四百章 白登之戰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一百零二章 宛城攻略(26號第一更)第七百七十九章 曹操之斷第八百零九章 戰爭爆發(十)第五百一十二章 形勢危急第八百二十三章第六十三章 廣陽除惡(三)第五十四章 新的去向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六百三十五章 兗州攻防(四)第五百五十章 關中攻略(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駕崩第四百七十四章 冀州攻略(十六)第七百六十五章第五百六十二章 關中攻略(十四)第八百二十章 吳母教子第一百一十四章 初逢敵軍第五百五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第五百九十四章 高柳攻防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術敗亡(三)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州之亂(三)第二百四十四 兵臨河洛第六百八十三章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二百七十五章 跨海東征(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徐州之亂第三百三十五章 袁術敗亡第二百零五章 青州教育(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冀州攻略(十四)第九十七章 長社之戰(二)第五百一十章 四將攻宛第四百八十四章 冀州攻略(二十六)第二百六十七章 募民實邊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六百五十二章 兗州決戰第四百八十九章 冀州攻略(三十一)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一百九十四章 袁本初圖謀冀州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戰開始第二百四十六章 荀攸退兵第六十四章 十惡不赦第七百五十七章第五百七十九章 漢中之戰第六百三十章 戰爭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