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回到寧波

王直一手扶在丙子劍的柄頭上,面對面詢問黃元太道:“小哥你今年多大了?”因爲黃元太看上去年紀比較小——雖然他肌肉結實,但是個頭偏細。黃元太回答道:“別叫我哥,小的我今年剛滿18歲。”王直繼續道:“那正好是條好漢,一條龍嘛,反正我比你大不了幾多。”黃元太見王直很直白,隨和地笑了笑。王直接着道:“你沒有在廣東打拼嗎,何時加入了徐大哥的船隊?”

黃元太回答說:“不到兩年吧。我本在潮州府饒平縣林家商會做學徒。那日,林家跟陳家商會在海上打了起來,我落了水,徐銓先生的船正好經過,把我撈起,爲報恩,我就加入徐先生的隊伍。你可知道,那林家商會的行首,名叫林國顯,正是徐先生的義父。”“徐銓”即是徐惟學本名,“惟學”是字,他以字行世。王直驚訝地“哦”了一聲,續道:“原來還有如此因緣,我不曾聽徐兄提起過。”林國顯是廣府的豪商,創建了饒平縣的林家商會。林家商會有好幾家,福建亦有,因爲林姓是個大姓氏,前文曾提及的,便是說的別家。所謂“行首”,也就是會長、大老闆的意思。陳家商會同樣有多家,這是廣東的某一支。王直沒空細問。

一旁的徐惟學接過話茬道:“王兄弟你不知道,我剛拜林國顯爲乾爹沒多久。他是人稱‘南澳島主’,稱霸整個南澳島及附近洋麪。我去彼處行商,畢竟外鄉人的地盤,倘若不攀龍附鳳,抱個大腿,你說怎麼好辦事呢?”

王直笑道:“徐大哥講得有道理。”徐惟學道:“好了好了,小黃莫再耽擱。趕緊帶路去尋找王直他們要找的人。”黃元太抱拳說了一聲“得令”,便拿了根金黃色的名爲“鉞”的武器或者工具,率先下了船。這種武器,相當古老,既是說形狀制式,亦是言其材質:它是青銅做的,但用來砍腦袋似乎還很麻利的樣子。柄部和一般刀劍無異,唯獨刀刃是彎曲的,頗似鐮刀。黃元太領着幾個伴當在前方行進,王直等人便跟了下來,徐惟學沒有同他們去,待在船上主持大局。

見王直琢磨黃元太的武器,一旁的阮寶龍告訴王直說:“那是一把古代的‘埃及鐮劍’,來自西崑崙。我們現在叫它米斯里彎刀或者米息爾彎刀。”王直於是揣測徐惟學的船隊可能去過阿拉伯海(也就是印度洋),從紅海彼岸的埃及國(即米斯里或米息爾國)購入此種寶物。阮寶龍繼續道:“西崑崙,又名開羅。其實在馬六甲就有很多來自開羅的阿拉伯商人。”王直又想:“如此的話,這東西也可能是在南洋換的。好吧,有空問問他便是。”大家尾隨黃元太,一路往西北邊的補給站方向走。這島上荒無人煙,平常很少有人來,也便沒有既定的道路可行——見了有茂密的植物擋路,黃元太只得用鐮劍將它們一一除去,就跟用鐮刀收割麥子相仿。王直這纔想到:這刀恐怕多用於這樣的日用,而非拿來砍人,不覺讚了一聲:“好極。”

唰唰唰唰……隨着幾道割草的刀光劍影,黃元太斬出一條通道,那些不知名的木本植物被撂倒在兩邊,一些鳥兒亦被嚇飛。行了許久,黃元太所領的、王直和阮寶龍他們這一隊人,率先到達島中央的補給站區域。這裡出了林子,就是一片空曠地帶,補給站位於一些木質結構的屋棚中,有一側被岩石所環抱。王直往四下看了看,補給站兩面靠着河流,這河流明顯兩頭通向大海。王直立即對黃元太、阮寶龍道:“走,去看看屋寮裡有人沒有。”

幾人來到屋棚,王直用劍將柴門輕輕一挑,門被挑開。門裡頭竟然刺溜爬出一條小蛇,小蛇見了人,愣了一愣,吐了吐信子,然後彎曲地在沙地上側身滑行,不一會兒就不見了蹤跡。王直心裡估摸着:“這裡面估計沒人吧?”雖然這樣想,他還是讓黃元太進去查探,並讓阮寶龍等人去其它的屋子。

黃元太回來稟告道:“報告王先生,沒人。”半晌,阮寶龍則來報告說:“沒有找着無想丸,不過發現了有人居住的蛛絲馬跡,但恐怕是尋常的漁民留下的。”王直只好吁了一口氣,一手扶住丙子劍,一手託了託下巴,心中又掂量起來,同時目光往四野裡投去。他沿着小道往西邊走去,陽光從林間散落,有蝴蝶在朝四方飛揚,走啊走啊,等他撇開阻擋視線的樹枝和葉子,眼前展現出另外一片空曠地,河流往下通往大海,這裡是河灣。灘地上有兩個人,遠看也能發現是一男一女——王直豁然開朗,那男的,衣衫雖襤褸,但一看便好像是老相識,即大家正要找尋的目標:無想丸嘛。女子身旁有一條船,似乎破陋不堪,經久未用;男子則抱着一根木頭,徐徐放置於腳下,地上還有一批木頭,他們可能是要札一個木筏的樣子。王直趕緊朝他們走了過去,有通路朝着西方,他也急迫地懶得走,直接往北邊翻了下去。

“噗通”一聲踏到沙石地中。兩人聽見異動,那男子一瞧,彷彿發現了新大陸般,奔了過來,叫道:“哈哈哈哈,王桑!”咦,果然是無想丸,王直心中的大石頭落下。無想丸拋下手中的木頭,兩人高興得擁抱了一番,王直笑道:“我就知道你沒死。所以辛苦大夥兒來找你。”無想丸應和道:“是啊,我命大,哪那麼容易掛了。”正聊着,黃元太、阮寶龍率了幾個人沿着王直的路徑尋來。

無想丸見阮寶龍他們姍姍而來,對阮寶龍道:“喲,阮兄弟,你們也沒事吧,太好了。”阮寶龍對無想丸行禮道:“是的,長官。除了鄭繩大人和幾個水手,大家都沒事。”無想丸低下頭道:“什麼?鄭大人死了嗎,那真悲哀,唉……”無想丸整理了一下衣衫,指着腰間繼續道:“你看你給我的望遠鏡還在,寶劍也沒有丟。”王直揣摩他這期間勢必受了不少苦。無想丸看見小青年黃元太也持了一柄寶劍,問道:“他是誰?”王直回道:“說來話長,他是徐惟學大哥的夥計,我們間的很多人在海上,被徐大哥的船隊搭救了。”無想丸看着女子道:“總算聽到一個好消息。”

王直詢問:“這奇女子是誰啊?爲何在這裡?”無想丸轉身回答道:“哎,這也說來話長了。她是這島的‘島主’。”王直朝這女子上下打量了一番,她身着半長鳳尾裙,頭著小髻髮式,臉上雖然有些泥濘,但還算漂亮。那女子搖搖雙手,不好意思道:“你們不要取笑我了。”

無雙丸說道:“她姓費,沒有父母,一個人居住在這個島上。我就是在海邊被她撿的,我讓她自己介紹吧。”說着他跟費氏交流了一通。這女子道:“我姓費,沒有名字,是個孤兒,後來跟隨奶奶到達這座島上,奶奶去世得早,我也很少回西邊的陸地上,獨自於此生存。你叫我‘小費’就好了。”王直瞥了費氏一眼,猜測她年紀比自己還要大一點,便道:“小姐姐,你好,無須多禮。”費氏繼續道:“這裡有我以前用的船,可是漏水了,無法修復。所以無想丸大哥打算做一條木筏子。”無想丸續道:“你們來得正好,我就不用瞎折騰了。”

王直道:“那我們走吧,船隊還在等我們呢。”無想丸對費氏道:“你跟我一起走吧!一個人待在島上多寂寞。”費氏臉兒紅紅,道:“讓我想一想。”她轉過身,朝着屋子的方向,兩手合握在一起,彷彿在祈禱,思考了許久終於轉回身,對無想丸道:“好吧,你帶我走吧!”王直摸摸下巴上新生出的須渣,心想:“興許他們之間發生了不少故事,等有空再問吧。”無想丸對王直道:“我能讓小費入船隊嗎?”王直點頭道:“當然可以,這個你決定就好了,何需問我。”無想丸說道:“別忘了,你現在可是頭領。”王直招呼了大家一聲,喊道:“我們回去吧!大家辛苦了。”說着黃元太、阮寶龍開道,大家先到屋棚處集合。無想丸讓費氏整理行囊,費氏生活清貧,取了舊衣衫及奶奶留給她的遺物,便跟隨無想丸離家了,平日用的漁網什麼的都扔在驛站沒有攜帶——因爲這些船隊裡有,無想丸就不讓她拿了。

衆人返回東方的船艦停留處,徐惟學遠遠看見他們歸來,見中有生人,便放下心,吩咐下人道:“叫夥計們都回來集合。”幾個夥計朝野裡奔去。王直領先上船,上了甲板後,高興地對徐惟學道:“人找到了,我們回臺州吧。”徐惟學應答道:“運氣不錯啊。等其他人馬回來,我們就回港。”待收了隊,兩艘船趁着天氣良好,往台州起航了。

王直他們回臺州後,王直讓樑椿取了一些黃金作爲薪水支給水手們,冀望穩定大難後的軍心,並修整好甲號船。徐惟學船隊三艦船要去杭州,王直同徐惟學商量,讓乙丙號的水手搭載在徐惟學所領的三艘船上,徐惟學徵得王文素、李金鉤二人同意。在臺州港海門鎮的吳氏商會裡,王直他們又借宿了一晚,晚餐吃得也不錯,士氣得到充分恢復。

次日,天空萬里無雲,太陽早早地升起來,陽光灑落大地。徐家船隊北上,三艘船在前,宋氏的寧字甲號跟隨在其後,四條船安穩航出了台州港,直朝杭州、寧波而去,爲安全起見,船開得較慢。下午過了象山縣、舟山羣島,船隊抵達寧波港之東。徐惟學的人馬在寧波稍作補給,沒有久留,連夜就要西去杭州灣。王直本欲作東,留他們在宋氏的堂號裡做客。徐惟學婉拒,對王直道:“有空去杭州看我們鹽幫的‘招賢大會’吧,要舉行很久呢!”王直“哦”了一聲,站在港口木板上跟徐惟學搖了搖手,目送他們離去。尚源道的甲號船在埠頭停好,王直讓無想丸他們將金子用馬車搬運到西邊月湖集市裡的宋氏商館。

第38章 回寧波前的準備第54章 謝氏嬌花第18章 坊津水賊第32章 茶會進行時第71章 水都威尼斯第63章 從馬六甲到錫蘭第20章 淡路國的水賊第61章 下西洋第47章 杭州清河坊第72章 威尼斯見聞、回到印度第50章 約瑟菲娜第26章 去往京都(2)第12章 琉球尚清公主第43章 台州舵第21章 堺第10章 出使琉球第8章 初使琉球前的準備第72章 威尼斯見聞、回到印度第43章 台州舵第70章 佛羅倫薩的美第奇家族第33章 別了,京都第33章 別了,京都第49章 皮雷斯夫婦一家第50章 約瑟菲娜第48章 鬼才吳承恩第21章 堺第27章 京都第33章 別了,京都第27章 京都第54章 謝氏嬌花第7章 琉球使者鄭繩第49章 皮雷斯夫婦一家第35章 回到堺市第42章 鹽幫三傑第18章 坊津水賊第1章 宋素卿第41章 鹽商徐惟學第30章 祗園節第45章 宋素卿之死第6章 不期而遇第23章 去京都前的準備第45章 宋素卿之死第43章 台州舵第39章 回寧波遭遇風暴第65章 在卡利卡特第61章 下西洋第53章 餘姚的陽明學派第34章 回到石山本願寺第40章 鄭繩之歿第2章 宋氏商團第26章 去往京都(2)第35章 回到堺市第61章 下西洋第17章 初遇海盜第36章 素卿莊上第13章 中山世土第34章 回到石山本願寺第37章 堺市見聞第9章 戈麥斯商會第28章 京都(2)第24章 京都使者團第25章 去往京都第1章 宋素卿第38章 回寧波前的準備第22章 會合衆第58章 從餘姚回到寧波第10章 出使琉球第69章 從西非到地中海第15章 沖繩民謠節第30章 祗園節第52章 金家小姐第34章 回到石山本願寺第72章 威尼斯見聞、回到印度第36章 素卿莊上第15章 沖繩民謠節第13章 中山世土第12章 琉球尚清公主第33章 別了,京都第33章 別了,京都第13章 中山世土第8章 初使琉球前的準備第22章 會合衆第68章 從東非到西非第35章 回到堺市第56章 三請謝和第24章 京都使者團第22章 會合衆第53章 餘姚的陽明學派第36章 素卿莊上第67章 蒙巴薩第66章 從忽魯謨斯到蒙巴薩第8章 初使琉球前的準備第16章 中條流與空手道第3章 亞歷桑德羅第21章 堺第15章 沖繩民謠節第27章 京都第22章 會合衆第30章 祗園節第35章 回到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