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

劉十九到達流求島時,島上一片繁忙景象,而作爲中興社的副總理,兼琉球開拓分社總管的劉石堅自然是其中最忙碌的人,他現在手下有一兩千人,事無鉅細都要管理,責任不可謂不重,然而看着中興社的事業蒸蒸日上,他也是最有成就感的一個人。

泉州招的將近二百人來的非常及時,因爲流求正是急需用人的時候。劉石堅是個很偏好基礎建設的人,這個時候,他又在大興土木。

最主要的是兩大工程,一個是自新寨的擴建工程,張鏑給流求島留下的五百多“土生唐人”讓開拓分社的人口增加了數倍,原本百步見方的小小自新寨當然沒法再容納那麼多的人口,劉石堅就以早先的自新寨爲中心,在原來的基礎上向外擴張,劃定了方圓一里多的範圍建造新寨。按照設想,新寨建成後將會形成內外兩部分,內寨方圓百步,就是原來的自新寨,仍舊是這塊區域的中樞所在,外寨方圓一里有餘,就是現在正在建設的部分,將按東南西北劃分建造幾個居住區域,按設計最多可以容納上萬人,但此時住屋一點都沒有動工,還只是建造寨牆的階段,寨牆也不再是竹木結構了,而是以夯土和石塊構築,寨門則從原來的一個增加到四個,四個方向各開一個方便進出。照這樣建成後,將來的自新寨就儼然是一個小城池了,當然造城可沒那麼容易,比如城牆就要耗費無數工時,劉石堅手頭人工有限,所以只造了一丈多高,還不能稱之爲城牆,只是一圈土圍子而已。

第二個是淡水河港商業區的擴建工程,這個商業區又明顯擴張了,在一條橫街的基礎上又建了一條百步長的縱街,形成了一個“T”字形的結構。常駐的各式商鋪達到了上百家,而其中的商戶成分也有了變化,除了中興社的百貨商店和土人的小鋪子,還多了好幾家宋人開設的店鋪。不得不說商人的嗅覺是最靈敏的,只要他們嗅到了金錢的氣息,不遠萬里也會趨之若鶩。這些宋貨店鋪都是泉州商人開設,有些是一開始與中興社做買賣的,他們在偶然間發現了買賣土貨的利潤巨大,很快就派人派船上島來了,之後消息向外傳播,不少大商人就都想來分一杯羹。短短半年多的時間已經有十幾家宋貨商店開在淡水河港,隱隱與中興社形成了競爭關係。

商業的擴大也刺激了當地土人的生產行爲,最典型的如流求特色的達戈紋,這種布匹在過去只是番女在閒時織出來給自己和家人使用的,很少會有多餘拿出來交易,但由於中興社和各家宋人客商都對這種堅實耐用花紋美觀的番布很有興趣,願意花大價錢收購,尤其中興社將其列爲“硬通貨”以後,達戈紋就變得更加搶手了。在夏季,動物的皮毛質量比較次而且容易腐壞,客商不大願意收。因此男人們打獵或者務農的收穫有時還不如番女織一匹達戈紋,這就激勵了番女們願意爲之花費更多的時間,甚至全職在家織布。再如收購藥材、珠玉、礦石等物的商人上島後,也使得相應的資源產出多起來,加速了島上土著居民生產分工的趨勢。

近幾個月,停泊在淡水河港的宋人貿易船隻已經達到了七八艘之多,可以想見,如果再過幾個月,當秋冬季節流求島的獸皮大量出產時,前來貿易的貨船還會成倍的增加。雖然當前中興社的先來優勢還是很明顯的,比如散佈在各處的貨郎可以保證源源不斷的收購到各類土貨,前期的探索也對全島各類資源的分佈有了更全面的瞭解和統計,加上蘭生的中興藥局在番民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這都是後來上島的各家商戶無法比擬的。

競爭者的上島,一方面促進了商業的繁榮,使得島上產出更加豐富,貿易增加,中興社的生意也更好做,規模可以繼續擴大。但這種競爭需要控制在在一個適宜的程度,當超過這個程度的時候,就勢必威脅到中興社的利益。比如淡水河口開幾家宋貨商店算不上太大的威脅,但是當泉州大海商蜂擁入港搶着收購大宗土貨的時候,就顯然觸及到了中興社的核心利益。一方面到泉州的流求貨一多,售價肯定應聲下落。另一方面流求的採購競爭則導致土貨的價格上漲,而且想要收到更多更優質的土貨也會變得困難。綜合起來就是利潤率一降再降,甚至在可預見的將來會壓低到原先的一半不到,這是中興社上下都無法容忍的事情。

再則,隨着貿易的深入和擴大,各家商戶與中興社的爭奪已經漸漸地從暗地裡走向明面,甚至有人開始公開的挖牆腳,從中興社收買人員,尤其是派往流求山區深處的貨郎和嚮導們更是他們重點拉攏的對象。如果再不加制止,這些後來者就更要蹬鼻子上臉,得寸進尺,說不定敢來公然搶奪貨物了。

對於這種情況,已經有不少人向劉石堅建言過,但因爲他一方面忙於基礎建設,一時沒空去處理。另一方面,中興社的貿易仍舊在不斷上升,盈利額已從每月幾千貫增長到兩萬貫,讓他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從本月起,外來商船爆炸式增長,生意越來越難做,進的番貨不斷漲價,泉州的售價則一直在壓價。以至於本月貿易繼續增長的同時,盈利反而降低了兩成,這就不得不嚴肅對待了。

劉石堅爲此徵詢過手下不少人的意見,有部分人建議以和爲貴,只要新來的客商不要太過分還是不要輕易得罪,免得影響泉州的生意。另一些人則堅決要求對新來客商進行打擊,其中以鄭狗、豪豬等人最爲激烈,甚至要燒掉新來者的貨站,截斷淡水河禁止他們進入。

鄭狗等人的理由是“用命開出來的商路,決不能讓這幫狗崽子白白佔了便宜”。確實,對於最早上島的這批開拓者而言,那時的經歷是刻骨銘心的,二十七人上島,被賽夏人殺了幾個,病倒了幾個,不到一個月就只剩下十九個,損失竟達三成,即便如今情勢穩定,也還避免不了死人,進山探索莫名其妙失蹤死亡的,遭遇蟲蛇救治不及死亡的,建設施工意外傷亡的,幾乎每月都有人員損失的報告,所以說這是用命開出的商路也不爲過。這種情況下當然不甘心讓後來者白白的坐享其成,他們的激烈言辭情有可原。不過劉石堅作爲決策者,必須站在全局的角度看問題,不能就這麼輕易武斷的驅逐了事,如果那樣做,說不定泉州的客商都會聯合起來與中興社作對,生意也就沒法做了。所以他決定採用一個折中的辦法,也就是不強制驅逐新來的客商,但是對他們的貿易要進行限制,同時要對出島的貨物抽成,以補償中興社的損失。

這日中興社流求開拓分社中隊長以上的人員都被叫來議事,主題就是如何應對外來客商的競爭。劉石堅將自己想好的方案當衆宣佈了一遍,大部分人都覺得是可行的,鄭狗、豪豬等人雖還嫌太寬大,但他們人微言輕,也沒再堅持動武。意見基本統一後,就討論細則問題,一邊爭論一點定議,歸根結底就是要爲中興社謀求最大的利益。花了幾個時辰,纔將方案細則基本敲定,由文書人員一條條羅列在紙上。

第二日,淡水河口就被中興社控制了,幾裡寬的河面當然沒法一下子就封鎖掉,但每個適宜泊船的區域都有人看守,兩個中隊二百餘人在沿岸嚴密監視,一個個瞭望臺也在險要位置加緊構築,河中還有中興社的快船來回巡邏,外來的任何船隻未經允許都不得上岸。

同時,原已在島貿易的各家商號負責人都被請到自新寨“喝茶”,五家掌櫃一頭霧水,在寨中議事大廳等了兩刻鐘,茶都添了兩遍,做東的劉石堅才姍姍來遲。他們正欲出言責問,劉石堅卻並不客氣,進門就往主位上安然一坐,也不與他們招呼,向從人拍拍手略一示意。馬上就有人拿了幾張紙進來,五家掌櫃一人一張。

幾家掌櫃一看紙上的內容,驚得差點將茶水噴出。上面寫的不是別的,正是中興社討論出來的方案細則。題名爲《流求貿易約定》,上面一條條、一款款,概括起來就三個意思,一是今後各家商號要收購流求番貨必須通過中興社,不得直接與土人貿易;二是每運一船番貨出島,中興社要抽取五成作爲“管理費”;三是各家商號販賣鹿皮、番布等緊俏物資都有限額,不得動搖中興社的壟斷地位。

“這不是明搶嗎?”

“還有沒有王法?”

“中興社憑什麼這麼做!?”

在場的幾位掌櫃肺都氣炸了,爭先出言質詢。他們不服,中興社又不是官府,竟敢如此橫行霸道。商路人皆有份,何時變作一家說了算了?

劉石堅騰地站起,冷笑兩聲,道:“憑什麼?就憑我中興社用人命趟出來的這條商路!你們不是要王法嗎,從今日起,中興社就是這裡的王法!”

“無理匹夫!”

“囂張跋扈!”

“欺人太甚!”……

這些商號掌櫃也不是那麼好惹的,自然不可能因爲幾句話就屈服了,一個個七嘴八舌用勁的罵將起來。

這時鄭狗、豪豬等一波人氣勢洶洶的闖了進來,鼓譟道:“總管,何必多言,且將這幾隻老狗一刀剁了,扔到海里省事!”說着還真抽出刀來,作勢要殺人的樣子。

劉石堅揮手將他們斥退,只不過嚇唬嚇唬而已,自然不會真將他們殺了,否則也不會費心請來“喝茶”了。

威嚇的效果自然是好的,雖有幾個還在那罵着,但聲音小了很多,劉石堅也沒耐心再與他們囉嗦,留下一句“請諸位掌櫃好自爲之”,便離開了,那五家商戶代表也都心有不甘罵罵咧咧的走了。劉石堅並沒有讓他們表態,因爲不管他們願意不願意,《流求貿易約定》都是既成事實,由不得他們抗拒。這一方面是中興社在流求的絕對優勢地位,其他商戶就算幾家聯合也沒法抗拒。另一方面,劉石堅早已計算過,即便在實施貿易約定後,各家販售土貨仍是利潤豐厚的,他們當不至於爲爭口氣而拼的魚死網破。就如原本有十分利,現在中興社一刀切去一半,只剩下五分利了。但若與中興社作對的話,就連半分利都沒有了。這些精明的商人不會想不到這一點。最初的抵制過後,他們就會習慣中興社的強勢,如果今後再有新的商船來,自然也得遵守這個規定。

從某種程度上講,《流求貿易約定》的頒佈標誌着中興社在流求島的統治地位初步確立了,但要說真正的統治地位其實還名不副實。因爲中興社力所能及的只有流求北部的一片區域,甚至說實際能控制的也就淡水河沿岸的一小片地區。假設說有人從流求中部或者南部登陸自行與土人貿易,中興社就無能爲力,根本不可能跨越半個島嶼去幹涉限制。這主要是流求地廣人稀,三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十幾萬土人,而且分成幾十個種族幾百個部落,互不統屬,要實現從南到北的陸路交通幾乎不可能。所以有一件事就不得不做了,那就是進行一次環島航行。

這件事其實早已在計劃當中,但一直不曾實施,主要原因還是人手不足。泉州招的人沒來之前,劉石堅手下的開拓分社只有七百多人,其中自新寨擴建工程用了五百多人,還有二百多人擔任守衛、巡視、探索以及商業區的管理和擴建,幾乎沒辦法再抽出人手。現在將近兩百人的加入,使得劉石堅手上用人壓力一輕,就立即決定實施環島航行計劃。

第五十二章 張鏑請戰 陸秀夫奉旨犒師第一百六十四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北元密探(五)第三百十六章 楊村驛 打錢第三百五十一章 伐虜 伐虜第三百零三章 楊村驛絞肉機(六)第三百八十九章 弱國無外交(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十五)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四百章 戰略大反攻(二)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十二章 辭舊迎新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 葉承密鬥蒲家人第九十一章 編戶齊民 人口是根本之重第三百十八章 漳州城與興化軍第二百十一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四)第三十二章 飛鴿傳信 千里音訊一日達第四章 縱談時局 師徒同心定三策第三十章 整軍備武 趙知府出榜招兵第一百九十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上)第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 葉承密鬥蒲家人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二百六十八章 北元密探(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投羅網第二十章 流求新貌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二百六十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五)第三百四十二章 皇帝說,打仗真好玩第七十六章 塵埃落定 撒思吉束手就擒第二百八十六章 暗流涌動(一)第一百零五章 堅船利炮 看雷霆蓄勢待發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第三百七十九章 倭島攻略(一)第四百十九章 白溝河 決戰(六)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十二章 辭舊迎新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十三章 二上流求 劉石堅整頓寨務第二百九十章 暗流涌動(五)第五十二章 張鏑請戰 陸秀夫奉旨犒師第三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事件第六十九章 黑雲壓城 聞敵至集兵備戰第四百二十一章 白溝河 決戰(八)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祥興北伐(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七十八章 元軍屠城 肆兇暴罄竹難書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四百零九章 戰略大反攻(十一)第一百零二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上)第九十八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七)第二百八十九章 暗流涌動(四)第二百五十九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四)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四)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一百六十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中)第三百七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十六)第四十八章 銅銃新成 得利器如虎添翼第三十二章 飛鴿傳信 千里音訊一日達第三百十七章 韃子都是紙老虎第二十六章 臨安難安 又驚聞焦山大敗第三百二十五章 軍議風波第一百零二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上)第十三章 二上流求 劉石堅整頓寨務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寇的蹤跡第三百四十三章 崖山之戰(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二百十二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五)第四十三章 烈女忠僕 血海深仇終得報第二百三十七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勤(三)第八十五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四)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四十五章 紈絝落難 沒爹孩子像根草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國的凝視(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三)第四百零七章 戰略大反攻(九)第三百零六章 楊村驛絞肉機(九)第九十五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四)第四百二十一章 白溝河 決戰(八)第三百五十四章 祥興北伐(三)第六十章 意在海州 鍾都頭引蛇出洞第一百五十五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中)第二百三十二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三)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四章 縱談時局 師徒同心定三策第三百六十六章 隆興大會戰(十)第一百五十章 奸謀敗露 魏良辰捨身救友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十五)第三百七十五章 權力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