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計劃

關於大明未來幾年的稅制改革議題,在江寧會議上足足討論了好幾天。

雖然還有很多細節沒有敲定,尤其是一些具體數額、門檻的設定,還需要兼顧民情。但這些工作並不影響大局,還可以由戶部的專業人員繼續細化,反正距離最終試點還有兩個月的時間。

但朱樹人最後也會以強力姿態過目拍板,以防大地主大工場主階級的利益代言人幫着矇混過關。

而參加江寧會議的主要閣臣們,在稅制變法議題後,還有很多國家大事要討論。

好在朱樹人倒是很懂飯要一口一口吃的道理,步子邁大了,容易扯着澹。

所以剩下的議題,沒有一個是涉及制度和變法建設的,全都是具體的事務性問題。如此張弛結合,才能把反抗壓制到最低。

五月中旬開始,江寧會議的第二、第三階段討論日程,也逐步提上了前臺。

第二階段的議題,是關於未來的七年計劃中,大明的產業政策、和科技研發扶持方向。這個議題沒什麼衝突和矛盾,討論的氛圍也就相對輕鬆。

史可法因爲年事已高,不懂這些,也不會參與討論。所以主要是朱樹人和張煌言,加上工部尚書、同樣入閣了的方以智來討論。甚至朱樹人的側妃,大明科學院的方子翎,也會參與一些議題。

第三階段的議題,則是關於未來七年、對此前新佔領領土的建設規劃,加上一些國營工程項目,還有大明內務府的投資規劃——

歷史上的清朝雖然有很多弊政,但本着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想法,朱樹人對於滿清做得可取的地方,還是願意借鑑的。

清朝的皇室開支其實一點都不比明朝小,還有那麼多皇帝南巡等勞民傷財的事兒,但清朝之所以把財政局面穩住了,除了經常勒索織造府和兩淮鹽商之外,一個重要倚仗就是內務府。

內務府的存在,雖然有盤剝、壟斷種種弊端,算是“與民爭利”,不過這些肥缺行業,也徵不到赤貧百姓的利,無非是跟民間富商士紳爭利。

而朱樹人上位之前,沉家本就是大明首富了,有那麼多王室財產(王室不是皇室,是鄂王府的財產)和沉傢俬產。如今更需要一個內務府來統籌經營。再加上大明原本的皇莊皇商之類的小魚小蝦,合併到一起經營,大致能起到後世國資管理部門的作用。

有了內務府之後,還能便於在普通民間商人還不屑於投資的偏遠新佔領土上,搞長回報週期的投資。發現了這一妙用後,朱樹人當然要借鑑清人的內務府,並且更加做大做強,爲自己所用。

……

“稅制變法的事兒,已經暫定,今日我等就先商討一下,未來七年內,我大明的科技攻堅方向,以及產業技術發展,朝廷該如何引導。

最終的目的,一是要繼續富國強兵,但同時也必須爲將來可能對緬、越的用兵敲打服務。看看如今還有什麼短板需要補足。”

第二階段議題拉開後,朱樹人率先爲會議定了調子,讓衆人暢所欲言。

衆人互相交換了一下眼神後,考慮到這次的議題,最終還是要爲軍事服務的,所以最終還是兵部尚書張煌言先發言。

張煌言對科技並沒有什麼展望想象力,他就中規中矩按照目前的軍事短板,提了兩條:

“按照李將軍此前上報的邊境衝突損失情況來看,要跟緬、越交戰,如今軍械技術最大的問題,還是槍械的防水、防潮做得不好。

武昌造雖然已經改良了數代,漸漸精益求精,可燧發步槍在溼熱環境下打不着火的問題,始終沒法根治。

如今我大明新一代邊軍,都是用着武昌造成長起來的,能擅長使用多種兵器的老兵,已經越來越少了,只能指望那些至少四十來歲、原本在南方改土歸流和川南湘西曆次作戰中有經驗的老兵,才能在跟那些南蠻的交戰中,熟練切換武器,確保戰鬥力不衰弱。

但這種士卒,戰死病死老死越來越多,逐漸凋零,如果再過三五年纔對緬、越動手,怕是能指望上的人數就更少了。說到底,還是要強化兵器的防暑熱潮溼,或者就得專門精煉將士,操練各種器械,不能只會刺刀和火槍。”

朱樹人聽了這個反饋後,下意識看向今天才第一次被特許參會的李定國,稍微問了幾句。

也從李定國那兒得到了肯定的答覆,表示雲南的大明邊軍確實有這方面的困難,如今李定國也都是靠着原本詔安的西軍舊部老兵死撐,包括孫可望當初在貴州山區掙扎遊擊那些部隊,如今都被徹底用起來了。

不過這些人年紀也都大了,畢竟距離崇禎之死都過去十九年了,這些原農民軍降兵,至少是十九年前投降的,怎麼也有二十多年當兵資歷了。

朱樹人確認後,不由有些頭疼,這個問題確實不好解決。因爲火器的溼熱環境可靠性問題,一直是個老大難,在火槍時代要徹底解決,基本是不可能的。

歷史上,西方世界對熱帶內陸雨林的殖民佔領,之所以到19世紀後半葉才全面發力,也跟這是有關係的。

火槍在美洲,當時只能幫助殖民者嚴密控制到墨西哥一帶的內陸,再往南的中美洲內陸熱帶雨林,歐洲殖民者的控制力就弱不少(沿海港口還是控制得住的)

在非洲,中部雨林黑非洲也是1850年之後開始殖民的,比如着名的比利時利奧波德圈地剛果。法國人在東南亞對中南半島的進度也差不多。

誰讓直到1841年,鴉片戰爭的時候爲止,燧發槍依然沒徹底解決暴雨天作戰的問題呢。一鴉時英軍在三元里,不就是遇到了暴雨導致相當一部分燧發步槍無法使用。

朱樹人雖然知道歷史,也知道科技演進路線,不過他終究沒法直接下場指點研發,他肚裡那些實打實的乾貨,早就用完了。

於是他只能是提綱挈領地說了幾句:“此事不是一朝一夕可解決的,要徹底根治,數十年都未必能行。所以我大明對緬、越將來也不能往死裡逼,敲打敲打讓他們知道進退即可。

要解決火槍的可靠性,一方面讓科學院繼續在火槍點火機構上外加防水結構,一方面就是設想新的激發方式。

不過防水機構只能增加防雨的概率,解決不了空氣過於潮溼的環境,最後根治還是得從化工角度出手。

咱前些年不是就造出硝化棉、給線膛狙擊槍彈用了麼,讓化工研究所的人多多琢磨製硫酸、硝酸的法子能不能進一步降本增效,提高產量,

給更多的精銳部隊裝備無煙火藥的槍械,再結合無煙火藥徹底革新激發機構,估計得把燧發原理徹底換了,才能根治。”

朱樹人的吩咐,自然有科學院的人一一記下,回去後當然要按照攝政王的指示安排。

在原本的歷史上,西方其實在1815年,倒也發明出了最初代的火帽擊發槍,替換掉了燧發原理,是英國人先搞出來的。

早期火帽槍跟燧發槍還比較近似,用的還是撞擊式火帽,到了後來無煙火藥出現後,纔有更高效可靠的擊針式火帽,纔算是跟現代槍的刺針扎底火模式徹底接軌。

只不過,歷史上的1815款原型火帽槍折折騰騰磨合了幾年,等到能量產時,拿破崙戰爭早已結束了。

歐洲大陸仗着梅特涅首相締造的維也納體系,保持了近百年的總體和平,直到一戰前都沒有爆發歐洲全面戰爭,所以英國人也懶得花錢把拿破崙戰爭時的燧發槍換了。

一鴉的時候英國人還在用燧發槍,說到底就是捨不得銀子,覺得全面換裝火帽沒必要。直到又過了十幾年,英法聯軍幫奧斯曼人攻克裡米亞打羅剎人,纔算在戰前全面緊急換裝好火帽槍。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朱樹人吩咐軍工部門研發早期型防水火帽技術,提升火槍可靠性,倒也不存在太逆天的技術壁壘和代差。

大冶兵工廠在滅清時生產的“武昌造”,水平大致相當於西方的沙勒維爾1763型,這方面積累的經驗已經很豐富了。

再要進步到英國的曼頓1815型,中間理論上也就五十年的代差,而事實上當時在西方,從1760年代七年戰爭結束後,到1780年代法國內戰、米國獨立爆發前,各國都沒什麼危機意識,軍工研發也一度停擺。

所以實際上,放到戰爭年代,這也就是三十年的技術代差而已。如今有了朱樹人的指導思想和路線點撥,想彌合三十年的技術代差,努努力還是夠得到的。

……

把冶金、機械、加工領域可以補的技術短板大致規劃了一番後。

朱樹人覺得直接軍事層面的攀科技,基本上也就夠了。

未來幾年剩下的科技工作重點,都該往那些軍民兩用的領域挖潛。畢竟如今還是和平建設爲主,科技樹不能太往窮兵黷武的方面偏。

某些技術目標,如果可以用軍民兩用的科技、來緩緩實現,就沒必要專注於純靠軍事科技來急於求成。

比如,在此前討論“熱帶潮溼環境步槍可靠性”問題時,朱樹人就發現了,如果能從民用化工領域把無煙火藥的量產成本和生產規模打下來,那就比給火槍本身設計一大堆複雜防水結構,要划算得多。

因爲那些複雜的火槍機械結構設計,挪到民用領域就是廢的。將來火藥材料上來之後,這些歷史的彎路、修修補補,也就沒必要存在了。

而實打實把化工搞好,那收益是一直能吃下去的,百姓也能得到好處。大明將來搞水利工程建設、大興土木,只要火藥、炸藥科技樹一直往後點,是百利無害的。

基於這樣的共同認知,科技規劃會議的後續議程,也就走得更加流暢。大夥兒自然而然達成了一個共識:

未來這個七年計劃,大明在科技領域,最需要朝廷規劃加強的,便是化工領域。

無煙火藥和其他爆破藥的配方、製取、生產效率、量產性優化,固然是第一優先級。

其他化合製造的熱帶疾病防治藥物、熱帶驅蟲藥物、殺蟲劑,也是值得努力的一個子方向。因爲緬、越地區的內陸熱帶雨林實在是太恐怖了。

雖然大明此前也對這些偏遠地區發動過征服,但至今爲止還沒有全年穩定駐紮、維持統治的紀錄。明軍原先就算殺到越南,也只是冬季能站穩腳跟,到了夏天還是得走,否則會成批成批完蛋。

包括十五年前,朱樹人讓鄭芝龍鄭成功收復大員時,按說大員比越南還涼快一些,只是在熱帶和亞熱帶的交界線上。但最後依然付出了鄭芝龍病死在大員島的代價,鄭成功也是全靠當時年少體壯纔沒事。當時的一切軍事行動,也都是冬天進行,拖到夏天必須收兵。

可見熱帶的夏季駐紮問題,是大明始終沒有攻克的難點。這七年裡,就要着重解決這一點,通過醫藥化學的進步,徹底實現全天候全季節對熱帶國家的威懾力。

從此讓他們知道:大明只要想,隨時都能收拾他們。

而除了爆破藥和熱帶病藥、殺蟲劑以外,朱樹人本人還欽定加了一項化學領域未來七年的努力方向,那就是對橡膠的開發利用、改良橡膠製品的性狀。

之所以選橡膠,也是因爲朱樹人知道,歷史上在工業歌命的早期,橡膠這類新材料對於防水、氣密的重要性。

早期蒸汽機漏氣嚴重,需要各種氣缸嵌套接縫環節的密封圈,有了橡膠之後,說不定將來就可以用較低的工業加工精度要求,來提前進入工業時代。

朱樹人很清楚,早期化工工業的很多生產,都是隻要有配方,做實驗試出反應方式、生產方法,哪怕沒有蒸汽機,沒有進入工業時代,也是可以量產的。有沒有蒸汽機,最多隻是影響反應爐的動力來源、反應生產的規模。

後世那麼多土法化工生產,印度阿三和巴鐵甚至可以在家庭小作坊裡沒有任何機器製造電池材料、或者回收重金屬化合物,可見化學工業對動力源的依賴是很低的。

所以,哪怕大明沒有蒸汽機,朱樹人也有把握把化工科技樹先點上去,把一堆1830年代甚至1850年代的化工產品弄出來。只要反應方程式、反應環境這些“配方”能總結出來,其他科技短板瘸一點也不影響。

而歷史上西方由固特異在1830年代先後弄出來了硝化橡膠和硫化橡膠,解決了橡膠高溫溶解、以及溫差變化快速老化的問題。

在朱樹人看來,既然大明現在的土法制硫酸土法制硝酸已經起步了,都能用這種土法硝酸造硝化纖維無煙火藥了,那再拓展一下硫酸硝酸的用法,把橡膠的硫化硝化也研究透了,完全只是捅破一層窗戶紙而已。

英國人歷史上需要到1780年代才能由瓦特改良蒸汽機,而瓦特搞蒸汽機時,是沒有加工橡膠來確保蒸汽管路密封的。如果大明先把橡膠密封的技術弄好一點,那說不定只需要達到西方1750~1760的機加工設計水平,就能造出瓦特款蒸汽機了。

這也算是曲線迂迴補足短板。

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未來七年計劃中,大明的國家科研力量,幾乎全部往化學領域傾斜。至於其他一般民用科技,有民間自行投資、國家鼓勵,也就夠用了。

朱樹人拍板的會議指導精神,很快下發到大明科學院,也下發到工部戶部。

該工部籌集資源的,方以智絕不含湖,立刻就撥給他小妹。該戶部給錢加預算的,戶部也絲毫不敢拖延。

第82章 新年計劃第199章 接手爛尾貨,當然要先算清楚賬第389章 工人的人頭稅,當然找老闆代扣了第1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184章 請陛下因功賜國姓,不就不算贅婿了(六千字大章)第384章 終戰條約第24章 一石三鳥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諭能不能算遺詔?第1章 大局爲重第16章 沒食明祿,沒受國恩第83章 先炮斃一個甲喇第83章 先炮斃一個甲喇第77章 兩條都是死路,一條長一點,一條短一點第130章 咱流賊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1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總是不會錯的第77章 沈道臺手下,只有文武平等第10章 私闖民宅,當場擊斃第367章 滿人種田也是幫大明種的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64章 這樑子結大了,不死不休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沒動力第203章 連自己人都看不透國姓爺第197章 有始有終第114章 聽到沈撫臺的名號,就能士氣值拉滿第154章 但凡學過小學幾何,都不會中這種招第389章 工人的人頭稅,當然找老闆代扣了第342章 光復中都(六千字大章)第158章 闖賊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關於之前哲學爭議的解析(章節感言)第19章 隨州炮戰第109章 假消息滿天飛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304章 準備萬全,對多鐸的最後一戰第176章 背水一戰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陳圓圓第219章 張獻忠崩潰第331章 光復大員-下(鄭芝龍之死)第14章 絕知此坑要躬踩第66章 輿金輦璧,竊盜鼎司第190章 四川巡撫之位和令嬡的婚事之間,只能選一個第388章 朱樹人那麼高的智商,怎麼可能滿足於“攤丁入畝”第43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69章 秦淮金粉第86章 我還是喜歡你原來桀驁不馴的樣子第62章 就憑你有什麼資格學戚少保第348章 朝鮮投明第41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88章 一代“名將”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13章 你們流賊怎麼不按套路出牌第175章 全軍爆種第279章 戰略相持階段第325章 得國本第354章 扼殺清軍反撲第249章 擁立抉擇第119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第90章 全勝而歸第341章 孤可以假裝不知道(六千字大章)第301章 一口氣全吃光第13章 每一步計策至少同時騙到兩家對手第14章 絕知此坑要躬踩第240章 太子豈會與殺父仇人合作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滅僞清第216章 饅頭吃到豆沙邊第248章 正朔無小事第9章 入吾彀中(第二更,五千字大章)第29章 想桃子呢?還指望詐降?第42章 塵埃落定第291章 屍漫金山第226章 白撿一個漢中也不錯第219章 張獻忠崩潰第350章 你以爲這就算完了?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48章 說了讓你們別離開同知大人的保護範圍,結果死了吧第24章 徹底盤活存量資源第58章 殺了沈狗官,搶光蘄州城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第333章 打掃乾淨家裡纔好北伐第196章 煉丹煉出無煙發射藥第310章 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第325章 得國本第323章 部分美洲農作物有害健康第302章 曹黃雪夜下揚州第66章 無能狂怒第351章 好好學學大明在幹什麼,而你又幹了什麼第284章 樓船夜雪瓜洲渡第104章 瘋狂備戰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會是社恐吧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23章 哥最不怕的就是古人在我面前顯擺理工科水平第378章 這種小兒科就是拿來秒殺的第79章 大別山根據地第195章 你的半成品,也是人類的一大步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194章 放在大明這得凌遲(七千字不拆了)第221章 張獻忠死於此山下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陳圓圓第245章 一片石大戰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