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瘋狂升官

“陛下,大喜啊……呃,陛下,臣是說,山海關前線,今日總算傳回些意外之……好消息。”

想好了如何推卸鬆錦大敗的最後那部分罪責、搞明白了張名振鄭成功的軍功後,陳新甲這種報喜不報憂的官場老油條,當然是連夜進宮求見,要跟崇禎分享。

前天慘敗覆沒的噩耗傳回時,可沒見他這麼積極、怎麼着也得“先覈實確認”一天半宿的才上報。而喜報的待遇就截然不同了。

或許是因爲太興奮,饒是他覲見之前,已經想好了怎麼說,可事到臨頭還是差點沒忍住,幾乎嘴瓢了數次。

最後纔算是硬生生把“大喜”憋回去,改口成“意外之喜”、再改口成“意外的好消息”。

沒辦法,鬆錦大敗的悽悽慘慘主基調擺在那兒。

щшш¤ ttκΛ n¤ ¢O

明明是大敗撤退,難道撤得相對有序一點、多救回了一點部隊、殺了點冒進追擊的小股敵人,就特麼能算喜了?

崇禎原本已經有些神經衰弱了,這幾天聽到陳新甲出現就煩躁,就像一個去開家長會的差生家長,每次拿到成績單都會不由自主心驚肉跳幾秒鐘。

面對陳新甲咋咋呼呼的樣子,崇禎當然是氣不打一處來:“有話就說,吞吞吐吐到底什麼消息!”

陳新甲這才斂容正色回稟:“回陛下,剛纔下午得報,塔、杏之戰好歹爲鬆錦之戰挽回了一些敗局,接應救回部分兵馬,並殲滅追擊之敵一部。”

陳新甲靈機一動,臨時創造了一個專有詞組“塔杏之戰”,似乎把塔山和杏山的戰鬥從鬆錦大會戰中拆分出來,那就可以獨立爲一場新的勝仗戰役了。

輸掉的是前一場戰役!但後一場戰役稍稍找回了些場子!

這個話術果然說得崇禎一愣,心理賬戶的暗示預期也隨之變化,似乎覺得“鬆錦大戰確實已經蓋棺定論了,鬆錦大戰的損失已經是沉沒成本,後續翻盤迴來的都是新賺的”,那感覺一下子就不一樣了。

陳新甲擅長察言觀色,看皇帝表情,就知道這次暫時矇混過去了,連忙趁熱打鐵詳述戰果:

“陛下,詳情是這樣的:上個月,南京戶部侍郎沉廷揚上奏,言及因漕運改海已至第三年,且承運遼東軍糧,以至漸爲倭寇、韃子海盜及水師覬覦。

周閣老當時集議,准許比照原漕運總督故例,設海路護漕四營,暫以歷任寧紹海防、黃隨遊擊的張名振督領,另有海運提舉鄭成功負責統籌。

不想此番張名振、鄭成功運糧至山海關後,返航時突遇風浪,不得不變更航道、貼岸繞行,漸近塔山沿岸,遇塔山守將李輔明部突圍士卒,得知塔山李輔明、杏山曹變蛟,均糧盡急需突圍。

張名振、鄭成功便不及請示,自行靠岸奪回被建奴佔據的筆架山水寨,接應兩部人馬。最後竟在塔山、筆架山、及附近海面連勝建奴三戰!

於塔山殲滅建奴一個甲喇,擊斃阿濟格麾下參領額爾逼,又於筆架山殲滅建奴一個甲喇,擊斃阿濟格麾下參領庸桂。

再於筆架山阻擊中數次擊退阿濟格、阿巴泰與濟爾哈朗一部進攻,殺敵千餘、傷敵無算。

並大破由漢奸降將孔有德所率、迂迴偷襲筆架山的建奴水師,殺敵俘敵數千、滅建奴漢軍旗正紅旗一部,繳獲戰船數十艘。

張名振、鄭成功於筆架山前後堅守四日三夜,五戰五捷,殺傷建奴真韃五千餘人,斬首兩千三百餘級。傷梅勒額真一人、殺參領二人、殺傷左領十一人。

殺傷漢蒙奸逾萬,斬首兩千餘級、生俘兩千餘人,殺漢軍旗參領一人、傷一人,左領無算。只因大部分爲海戰擊退孔有德部所取得戰果,海上敵船沉沒,難以斬首。

另救回李輔明部五千餘人、曹變蛟部近萬,皆已海路護送運回山海關!”

陳新甲洋洋灑灑,語氣激昂,說得中氣十足。

要不是鬆錦大戰十三萬明軍主力、最後除了這小兩萬人回來、十一萬整都或死或降。那這場勝利,還真就值得大明舉國歡慶了。

而且,陳新甲顯然再次做了假賬,如果鄭成功或者李輔明在場,聽了他粉飾後的數據,肯定會瞠目結舌——

剛纔報的那些數字裡,對於建奴真韃的殺傷人數,陳新甲倒是沒怎麼敢造假,因爲韃子都是陸戰中殺的,還是守水寨,大部分人頭都能砍到。

但是對於殺漢奸蒙奸軍隊的戰果,陳新甲已經在前方報回來的數字上狠狠注水了好幾成,爲了好看一點。

而對於救回來的曹變蛟李輔明部人數,就更是瘋狂注水——鄭成功送回給曹李二將的舊部,第一批只有五千人。

後續又激戰數日,產生了一批新的傷員,鄭成功就又送了一千人,加上那三十條無法越海遠航的朝鮮戰船,就由這一千人開着船回去,也不用返航了。

所以前前後後,曹變蛟李輔明只找回了六千舊部,外加三十條還算堅固的戰船。

剩下的鄭成功都說跟韃子和孔有德連番血戰、損失掉了,兩人也沒多懷疑。或者說就算稍有懷疑,但想到張名振、鄭成功冒死來援的救命之恩,他們也不計較了。

要是沒有援軍相救,他們連回來六千人都做不到。

可是,曹李二人在向上彙報時,卻加了點添頭,他們覺得只逃回來幾千人聽上去太慘了,就按照“突圍一萬一千人”上報,直接翻了將近一倍,好歹夠到了五位數。

而曹李敢於虛報的理由也很明顯——大明的軍隊吃空餉都吃了快二百年了,難道皇帝和兵部還能實際覈查?就算是湊數的,多報點人來年繼續拿軍餉才能多拿。

只是曹李虛報之後,到了陳新甲這兒又虛報了一道,跟崇禎說時,一萬一千人又變成了一萬五以上。

反正層層吃空餉,債多不愁蝨多不癢。

這普天之下的正牌官軍,估計也就沉樹人和鄭芝龍那些頂級富商的部隊,沒有吃空餉了。

他們是巴不得朝廷多給點招兵額度,給多少編制就塞滿多少人,至於軍餉可以自籌都沒問題。

崇禎聽陳新甲詳盡報賬,臉上終於也漸漸恢復了血色。

不幸中的萬幸啊!

“好!好!好!我大明果然還是有忠勇奮迅之士,竟能因緣際會,主動救援友軍、奮戰擊奴!可謂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如此忠義之士,怎能不賞!陳卿,此事當如何處置?兵部可有議賞草桉?”

陳新甲鬆了口氣,連忙說道:“以我大明軍法故制,職方司評定,往昔有副將、參將力戰擊斃建奴參領、並殲滅其部者,即可酌情升爲總兵。

只是這張名振原先升爲副將,便已是臨時破格,只因護漕各營草創,缺乏軍官,由其暫代,如今若是在升……”

崇禎想都沒想,直接拍板:“如此忠勇悍將,當然該直升總兵!無需多疑,就以張名振爲護漕總兵,統領我大明護漕水師各營!”

大明的軍功賞罰還是很有章法的,滅一個建奴甲喇、殺其參領,升總兵並不過分。

別看一個參領只領一千五百真韃士兵,可滿洲八旗一共四十個甲喇,也就有四十個參領。

要是大明能出四十個總兵的官職,就把建奴全軍殺光解決掉,怕是崇禎做夢都要笑醒,這買賣太划算了。

於是大筆一揮之下,不但張名振直升總兵,他麾下之前擔着各營守備職務的中層軍官,也都紛紛再次升遷。

比如原本兩年前還只是沉樹人身邊一個家丁的沉練,這次出戰已經是張名振麾下三守備之一,此戰打完也直接升到遊擊了,可以統領兩個營。

中間還跳過了“都司”的級別,直接跳級升官。

從家丁到遊擊,只用了兩年,自然會讓這些家丁對少爺愈發忠心不二,這支大明的軍隊,其實就是沉樹人的私兵了。

而升官之後,帶來的一個更顯着的好處,就是沉家可以名正言順地擴大“護漕”兵力的規模了。

大明制度,漕運總督一貫可以擁有六營漕兵,滿額編制是兩萬多人。

當年沉樹人穿越之初、漕運總督還是朱大典時,就已經佔滿了這些編制了。後來去年年底漕運總督改成史可法後,也佔據了這個編制。

沉家原本靠周延儒的幫襯,只是搭建了三個不滿編的營、實際上賬面才五千戰兵,都是從沉家家丁和黃州軍抽調來的。

這次出動的一萬人,實際上還有五千是沉家的海運水手,法理上不算兵,朝廷也不用給軍餉,工資全是沉傢俬掏腰包。

周延儒當初也不是不想幫沉家爭取更多,而是朝廷上有阻力,財政也吃不消,反對派的理由也很充分:

朝廷不是說好了要花五年時間,徹底實現漕運改海麼?現在才第三年呢!如今海運理論上也只佔到六成運力,還有四成需要陸運走運河。

所以,海運那邊當然不配足額配滿六個護漕營、給三個就不錯了。史可法這邊還要留三個營編制和錢糧,畢竟運河沿線的流賊、盜匪還是要繼續剿的。

如今這一戰打完,算是幫沉家的海軍編制提前走完了這兩年路,直接一步到位成長爲了完全體。

而擴軍所需的兵源,其實也不用朝廷操心——張名振弄回來曹變蛟部突圍士兵,實有一萬餘人,李輔明部,實有七千人。

外加後續幾天收編了零星逃來的洪承疇部四千餘人,俘虜的孔有德部東江戰俘千餘人,合計增加了漢族邊軍老兵兩萬三千餘人。

這裡面要刨掉還給曹、李的六千人,剩下大約是一萬七千餘人,另外還有一千五百名朝鮮鳥銃兵成建制投降。

再加上這幾天守營戰中、張名振本部人馬的數百名戰死、上千人負傷(最初攻打筆架山水寨時,死傷的都是沉家軍精銳,但後續幾天守營,沉家軍死的很少,因爲都是讓李輔明曹變蛟的兵扛線近戰承受傷害,沉家軍以躲在防禦工事裡遠程輸出爲主),還有鄭成功打海戰的損失。

全部加減相抵,最終沉家軍實際淨增一萬七千人。

出發的時候是五千戰兵、五千水手,回來竟有了兩萬兩千戰兵,五千水手。

這兩萬兩千士兵,名義上剛好填滿護漕軍六營,名實相符。沉廷揚回頭就可以名正言順從南直隸今年收到的厘金裡,足額抽出兩萬兩千士兵的軍餉,發放給這些部隊。

如此,就可以不再用沉家的私人財產養軍隊了,日常基本開銷可以由地方商業稅承擔,既確保了部隊對地方的保衛決心、士氣,又不會讓沉家負擔重,沉家最多隻要承擔日後作戰時的臨時賞賜激勵。

崇禎心情大好,大致敲定了對武將的賞賜後,又看了一下陳新甲剛列出來的清單,忽然想到一個問題:“這鄭成功爲何沒有升賞?還有最初定策建議護漕的沉廷揚,這纔是最大的定策之功。”

陳新甲忙說:“陛下您忘了,這鄭成功是文官,升賞也該歸吏部文選司管,我兵部職方司只管武將。至於沉侍郎,自然更不歸兵部管了。”

崇禎拍了拍腦袋,意識到是自己昏頭了,連忙吩咐身邊的宦官:“傳周延儒!”

第13章 每一步計策至少同時騙到兩家對手第100章 我見猶憐,況小賊乎第85章 阿濟格到底有什麼陰謀第359章 滅國之戰-下第13章 每一步計策至少同時騙到兩家對手第39章 罪將左良玉移鎮第281章 徹底打服阿濟格第344章 白門樓:古有呂奉先,今有孔有德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誰敢不服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麼防官渡之戰第214章 雙方都在養寇自重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226章 白撿一個漢中也不錯第119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第305章 十四萬人齊廝殺第83章 纔給我兩年,就還了你一個新的蘇州最近更少了,說聲抱歉,解釋一下(感言)第336章 朱樹人:提兵十萬援合肥第382章 定鼎九州第281章 徹底打服阿濟格第67章 我插隊是因爲我沒素質啊第366章 蝴蝶效應下的新“遷海令”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58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第48章 說了讓你們別離開同知大人的保護範圍,結果死了吧敵84章 偉大的撤退第73章 首輔也不過是臨時工第179章 乘勝追擊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25章 奮勇爭先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第247章 塵埃落定第85章 阿濟格到底有什麼陰謀第2章 剛來就被逼到了死角第56章 風水寶地第31章 籠絡劉國能第129章 想看清沈撫臺的長相,就要付出代價第59章 戚少保能幹的咱也能幹第177章 孤注一擲李自成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陳圓圓第12章 沈樹人在大氣層敵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計劃第27章 困獸之鬥第92章 功勞全部歸活人,罪責全部歸死人第80章 塔山血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58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第371章 鄂王爺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時候的事兒第20章 鮮廉寡恥第181章 初會二藩第332章 不把笛卡爾找來本王就槍斃俘虜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24章 徹底盤活存量資源第87章 小宛紡紗機第166章 無巧不成書第344章 白門樓:古有呂奉先,今有孔有德第320章 百廢待興第232章 陛下還沒死呢,你們就蠢蠢欲動了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於完全不打仗第375章 從根本上不存在當皇帝的慾望第395章 想盡一切辦法阻止田越分越小第77章 沈道臺手下,只有文武平等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誰敢不服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83章 先炮斃一個甲喇第158章 闖賊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第263章 打贏不難,難的是不給機會跑第39章 罪將左良玉移鎮第20章 鮮廉寡恥第220章 招降李定國第367章 滿人種田也是幫大明種的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樣需要科技人才第56章 抓住的細作先不要殺第212章 順便堵死張獻忠的最後一隻眼(七千字大章)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325章 得國本第129章 想看清沈撫臺的長相,就要付出代價第42章 同知黃州兼團練副使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賣第300章 閻應元 撞牆也是一種剎車的辦法第123章 內部清算第175章 全軍爆種第198章 領旨第40章 管殺也管埋第177章 孤注一擲李自成第371章 鄂王爺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時候的事兒第89章 戶部侍郎有所不如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385章 大明新時代第203章 連自己人都看不透國姓爺第302章 曹黃雪夜下揚州第10章 刺槍法:從入門到入土第41章 俘虜艾能奇送京議罪第345章 狙殺阿濟格(八千字大章)第273章 先殺他一個梅勒額真祭旗第69章 秦淮金粉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於完全不打仗第14章 絕知此坑要躬踩第26章 前有劉國能,後有沈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