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功勞全部歸活人,罪責全部歸死人

張名振和鄭成功返航泊靠蘇州,就已經是三月二十二了。

再算上從蘇州逆流而上、沿長江航行一千多裡,經南京、九江直到武昌,至少也得四月上旬才能跟沉樹人取得聯繫。

相比之下,北京城距離遼東戰場就要近得多,僅僅三月初十這天傍晚,就已經有第一波小道消息傳回,說是洪督師鎮守的松山城已經被韃子攻破。

相比之下,倒是塔山、杏山等地區的部分部隊被運糧船隊海路救回的事兒,影響力沒那麼大,山海關那邊也沒急着用六百里加急回報,反而比松山陷落的消息更晚送回京城。

兵部得信之後,陳新甲還沒敢第一時間讓崇禎知道,還怕不準確,讓人再去核實——因爲淪陷的消息是山海關吳三桂送回來的,沒有親歷者作爲直接人證。

可惜,兵部也只瞞得一夜,第二天早朝時,一些不知從哪兒風聞到蛛絲馬跡的言官們,就直接跳了出來。

當然,這第一批反對者,而非陳新甲的政敵,反而是一些自以爲一片公心的“正直之士”——明處的反對者往往不是最可怕的,也不是最陰險的。

那些躲在後面扇風點火,讓暴脾氣的同僚先上的,纔是官場上最可怕的。

所以,這第一批言官,就以左都御史劉宗周、東宮詹事林欲楫、少詹事黃道周爲首。

劉宗周率先出言抨擊:“陛下!臣等風聞松山失陷、洪承疇部覆沒,松山之戰遷延半年,兵部卻不能救,足見兵部人浮於事、遲鈍無能!”

林欲楫緊隨其後:“臣附議,臣亦彈劾兵部尚書陳新甲瀆職怠惰之罪!”

說句良心話,劉宗周、林欲楫、黃道周這幾個人,人品氣節都是有的,歷史上大明亡國時也都能殉國。只是有點過於迂腐、不知變通。

言情小說吧免費閱讀

比如劉宗周當初第一次被罷官,就是因爲反對楊嗣昌勸皇帝加徵“練餉”,認爲流賊四起就是因爲稅負過重,皇帝不該加錢練兵,反而應該解散一些軍隊減輕財政負擔、然後靠輕徭薄賦就能感化李自成張獻忠放下武器。

這番話也算有點道理,很符合儒家的“仁政”要求,可惜沒操作性——李自成張獻忠都嚐到甜頭了,豈是皇帝減稅就能放棄造反的?

而另一位黃道周當初之所以被罷官,也是因爲反對楊嗣昌、陳新甲跟韃子議和、暫時虛與委蛇。

歷史上楊嗣昌憂懼病死後,黃道周才被崇禎請回來。而這一世因爲沉樹人的蝴蝶效應,楊嗣昌倒是還沒死,只是重病離開了京城的權力中樞、在南陽奄奄一息阻擊李自成。不過這並不妨礙黃道周依然被崇禎請回來了。

於是,這些曾經或反對練餉、或反對議和的文官,就自覺大公無私,率先發難了。

崇禎還不知道松山失守的消息,聽幾個言官捅出來,頓時大驚,連忙質問陳新甲:“陳卿!果有此事?兵部爲何不上報!”

陳新甲大汗淋漓,連忙出列、免冠謝罪:“臣昨夜纔得到消息,因爲只是山海關吳三桂送回的敗報,有些細節尚未覈實,也不知洪承疇生死,故而未敢連夜攪擾聖聽。”

崇禎這些年聽敗報也聽出經驗來了,立刻痛苦地長嘆:“那就是說,多半就是大敗了!只是不知道具體損失而已!”

陳新甲語氣愈發卑微:“陛下,松山被圍,已經半年。臣兩次派出過援軍,每次六千人,可都是未過寧遠,即被建奴擊退、或直接被殲滅。

我大明已經損失不起了,否則,如何還有餘力拱衛京畿?此事還請陛下給臣幾日時間,慢慢了解前線損失詳情!”

崇禎氣得法令紋亂抽搐,連連發火。而就在這當口,黃道周也跳了出來,繼劉、林二人之後,補上第三刀:

“陛下!縱然兵部無兵可調、不能救援。但去歲洪承疇與黃臺吉決戰之前,兵部職方司曾數次趣戰,迫洪承疇不得持重。

‘將能而君不御之者勝’,將在外,而後方文臣不明敵情、胡亂指揮,自古便是兵家大忌!如今關外十餘萬精兵終致喪盡,臣以爲當追究兵部相關諸人誤軍之罪!”

崇禎其實也知道陳新甲沒什麼過錯,但是兵部肯定是有一羣噴子該擔責任的。被黃道周一提醒,他立刻回想起來了,也找到了宣泄怒火的口子。

於是崇禎立刻想起一茬算一茬,拍桉怒吼:“朕想起來了!確實曾有這回事,陳新甲!你們兵部下屬職方司,去年有多少人反覆上書、勸朕催促洪承疇速戰的!”

陳新甲心中暗暗叫苦,但也只能如實供出來:“確曾有此事……去年九月決戰前,職方司郎中馬紹愉、員外郎張若麒,都曾上書請求催促洪承疇速戰。

當然,臣也有不察之罪,當時覺得他們所言有理。因爲鬆錦之戰,前後遷延年餘,朝廷十幾萬大軍長期駐紮在外,軍糧靡費已然消耗不起……”

陳新甲心裡很清楚,其實當時崇禎也是因爲後勤拖不起,想要洪承疇速戰的。

而馬紹愉、張若麒這倆人,無非是希望揣摩迎合上意的小人,想挑皇帝希望說而沒人敢說的話,由他們說出來,好換取升官發財。

當時的局面,就有點像長平之戰、其實是趙王自己被廉頗拖得後勤受不了了,這才讓趙括速戰速決。趙括只是執行了趙王的意思。

洪承疇當時的境遇有點像廉頗,他明知道主動尋求決戰希望不大,還是得前進。

去年馬紹愉、張若麒剛上奏時,崇禎還覺得這倆人有擔當,誇獎了幾句。現在洪承疇終於全軍覆沒,崇禎需要尋找撒氣的,陳新甲把這些名字一說出來,崇禎就跟抓住救命稻草一樣,大怒下令:

“那還不把馬紹愉、張若麒二賊拿下!洪承疇覆滅之過,他們至少要承擔大部分責任!矇蔽聖聽,誤導部堂,簡直罪不可恕!”

劉宗周、黃道周見至少咬掉了陳新甲兩個爪牙,今日也就暫時不爲已甚,見好就收。

而退朝之後,兵部內部也是一團大亂,一邊不得不把兩個郎中、員外郎抓起來移送有司,一邊瘋狂搜集更多關於前方的軍情消息,

想方設法弄點敗中求勝的好消息,或者是希望洪承疇本人最好別死、能突圍出來,或者是力戰殉國。只要有好消息,就能減輕兵部的罪責。

崇禎是很忙的,倒也沒空每天責問一次陳新甲,他回宮之後就越想越氣,竟氣得病倒了,不得不稍微調養了一兩天。等病好後再跟陳新甲算總賬。

……

陳新甲當然知道皇帝病倒的這兩天有多麼寶貴。

所以,他先親自參與了對馬紹愉、張若麒的預審,還跟刑部派來協查的人一起,拷問相關口供。

馬紹愉、張若麒這倆去年逼着洪承疇決戰的大噴子,當然也不是甘心坐以待斃的主,所以這兩天裡咬死了口徑,

還拼命想辦法蒐集前方當初各階段作戰的細節情報證據、想證明“並非當初催促洪承疇決戰這個決策有問題,而是洪承疇戰術指揮無能,調度失計,統兵無能”。

找到一些證據後,他們就跟陳新甲商量,挑選對兵部有利的留下、對兵部不利的就想辦法隱匿不報。

說白了,就是把儘可能多的黑鍋,往洪承疇身上推。

陳新甲當然知道,這麼做要擔着干係。但他也知道,馬、張二人的這番齷齪操作,對於整個兵部而言,確實是有好處的。

於是他也就昧着良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爲了小團體的利益,往洪承疇身上多潑髒水。

這邊剛把攬功推過的活兒做的差不多,另一方面,前方軍隊在這兩天之內,還真就帶回兩條敗中求勝的好消息。

三月十二傍晚,陳新甲正在焦頭爛額時,一份山海關方向來的塘報,又送到了他桉頭。

“部堂大人!意外之喜啊!算是敗中求勝了!今日山海關方向纔有曹變蛟、李輔明回報,說是之前給山海關吳三桂部運送軍糧的護漕船隊,自上個月底運糧抵達山海關後,得知塔山、杏山等地守軍至今被韃子圍困。

所以護漕副將張名振、漕運提舉鄭成功二人,在返航時決定迂迴航路,試試能不能救出一些塔山、杏山沿海的逃散軍兵。

誰知,竟讓他們剛好趕上了塔山、杏山二城守軍糧盡援絕,不得不突圍。張名振因此突襲塔山、杏山之間的筆架山水寨,殲滅清軍一個甲喇,成功從海路接應救回萬餘兵馬!還在隨後的阻擊中,又殲滅清軍反攻筆架山的人馬約一個甲喇!”

“什麼?還救回一萬多人?!殲敵三千?快快拿來我看!”陳新甲只覺一陣頭暈目眩,心情和血壓都是大起大落。

他已經被皇帝的怒氣逼得至少要自斷兩個屬下了,要是再沒好消息,怕是他自己都得降職,他實在是太需要這條喜報了。

雖然,只是一次敗中求勝。

就好比英國老丟了法國之後,告訴你好歹遠征軍在敦刻爾克撤成功了一部分,說到底還是敗仗。

陳新甲展開之後,稍稍看了幾眼,就決定好好好集中一切資源,宣揚這場勝利,勸說皇帝對塔山、杏山突圍戰的一切有功人員,都儘可能獎勵升遷,這樣纔好穩住人心士氣。

“護漕副將……這事兒是南京戶部沉廷揚要求的吧?記得好像是周閣老都跟我打過招呼,要批准南京戶部模彷原漕運總督職責、設置護漕漕兵。

難道周閣老提前知道這事兒?還是說,他們只是要了編制,當時還沒有作戰計劃、這一切都是返航護航途中的隨機應變?”

陳新甲決定趕快去找周延儒,連夜統一一下口徑。

然後,他又像是想起了什麼,立刻回頭追問剛纔來送喜報的屬下:“對了,都兩天了!洪督師那邊的情況確認了麼?松山守軍是不是全軍覆沒?洪承疇死了麼?”

屬下一臉爲難,解釋說:“職方司已經動用一切情報打探了,目前爲止只能打探到松山守軍應該是覆沒了,洪承疇沒能突圍出來。

但洪承疇究竟是殉國還是被擒,就實在打探不到了,畢竟城破時在洪承疇身邊的人,也都跟着或死或俘,咱去哪兒打探?”

陳新甲點點頭,看來,能確認的只是洪承疇回不來了。

他想了一下,一咬牙:“那就向陛下上報,就說已經確認洪承疇殉國了!想來洪督師身居高位,聖恩深似海,如此位極人臣,怎麼可能投降韃子呢。就算當時是被生擒的,最終應該也會如文天祥一般殉國吧。

宣稱他死了之後,就可以按照馬紹愉、張若麒的口供,和其他情報,把一切戰敗罪責,都歸罪到洪承疇指揮不力上,跟兵部催戰無關!

還有,到時候給洪承疇的家人送去一些撫卹,陛下對於殉國的將領,還是會優容的,哪怕兵敗之責在他,也不會罪及家人。既如此,就讓洪承疇廢物利用,讓死人抗下全部罪責吧。”

——

PS:澄清一下,這些卑鄙無恥的官場攬功推過,確實對主角有利,但真不是沉樹人的計謀。只是陳新甲爲了自己的利益,跟沉樹人的利益恰巧重合了。

沉樹人沒想過陷害洪承疇。

第302章 曹黃雪夜下揚州第308章 席捲殘敵第327章 再臨江寧第70章 周延儒:賢侄,你這事難辦吶,你和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第301章 一口氣全吃光第159章 慘敗放棄第154章 但凡學過小學幾何,都不會中這種招第155章 自以爲又找到了破綻第38章 穿越至今遇到的第一個大BOSS第21章 科學家方以智第359章 滅國之戰-下第6章 天下英豪盡入吾彀中第204章 忠奸難辨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42章 塵埃落定第64章 這樑子結大了,不死不休第19章 隨州炮戰第370章 清堡宗順治第184章 請陛下因功賜國姓,不就不算贅婿了(六千字大章)第204章 忠奸難辨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221章 張獻忠死於此山下第209章 詐降不是那麼容易的第48章 說了讓你們別離開同知大人的保護範圍,結果死了吧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34章 被皇帝罵也是一種資本第248章 正朔無小事第266章 兩百日皇帝第275章 南陽圍城第359章 滅國之戰-下第31章 拉攏關寧軍第284章 樓船夜雪瓜洲渡第158章 闖賊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第35章 加僉都御史第17章 入國子監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95章 洪承疇:有朝一日刀在手,殺盡天下噴子狗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沒錯,錯的是在宋朝這種懦弱的朝代使用第319章 朱樹人和多爾袞都在做的事第316章 光復二府(六千字大章)第209章 詐降不是那麼容易的第373章 猶豫就會敗北第127章 用流言擠兌流言第6章 論買房後立刻辦房產證過戶登記的重要性第159章 慘敗放棄第71章 我的事情我做主(五千字大章)第2章 剛來就被逼到了死角第18章 鄉試揭曉第262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345章 狙殺阿濟格(八千字大章)第100章 我見猶憐,況小賊乎第265章 李定國大戰李自成第236章 千里救駕第260章 連環蝴蝶效應第8章 終於等到反派惡霸第70章 周延儒:賢侄,你這事難辦吶,你和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最近更少了,說聲抱歉,解釋一下(感言)第122章 棋逢對手第328章 挖的坑全填完第237章 弒君者劉宗敏第28章 方離陳圓圓,又見吳三桂第75章 出來混遲早會結樑子第7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143章 欲升官爵,必承其重第16章 忠奸難辨第253章 炮退劉良佐第24章 一石三鳥第316章 光復二府(六千字大章)第117章 張獻忠:沈樹人不方便乾的卑鄙事我來幹第319章 朱樹人和多爾袞都在做的事第132章 打流賊就該瞭解流賊的心態第308章 席捲殘敵第248章 正朔無小事第22章 反攻序幕第247章 塵埃落定第146章 閣老之明鑑,過於張蒼。陛下之仁德,不亞漢文帝第181章 初會二藩第346章 斷脊之犬第16章 忠奸難辨第333章 打掃乾淨家裡纔好北伐第43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146章 閣老之明鑑,過於張蒼。陛下之仁德,不亞漢文帝第75章 海運雖有千般好,可惜不適合一路收銀子第103章 重生的遼東軍第328章 挖的坑全填完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陳圓圓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後一次渡過漢水第134章 決戰爆發第115章 互相欺騙第188章 功高難賞第341章 孤可以假裝不知道(六千字大章)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60章 果斷就會白給第58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敵391章 對於新歸化的蠻夷就要溫水煮青蛙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210章 多加了八百個心眼子纔拿下重慶(六千字大章)第105章 有了卡賓槍都不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