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一波又起

陳新甲得到捷報後,並沒有通知周延儒,就第一時間來找崇禎表功了。

以至於周延儒得知皇帝深夜召見,還心驚肉跳了一番,還以爲又出了什麼變故、或者是收到了噩耗。

好在來傳話的王承恩還算厚道,他雖然不結交外臣,可也算擅長察言觀色,看周閣老愁眉不展,他於心不忍,提示了一句:

“閣老何必如此?今晚是喜事,遼東戰事有人立功了,陛下請閣老議賞呢。”

周延儒聽了,這才心中大定:“多謝王公公點撥。”

不一會兒來到文華殿,自有人通傳,而崇禎似乎也沒在乎通傳,以至於周延儒入內時,他還在跟陳新甲聊着天。

周延儒沒有刻意偷聽,卻也不經意聽在耳中。崇禎和陳新甲所議,似乎是對遼東之戰覆沒罪責的最終定性。

聽陳新甲的意思,那是把戰敗的主要罪過都推給了洪承疇,說到底兵部的調度沒有問題,就是前線指揮不力、尤其是洪承疇統兵無方,無法維持住軍紀和士氣。

周延儒聽了,也是暗暗搖頭,但他並不會拆陳新甲的臺。他跟陳新甲關係還行,犯不着做惡人。

有劉宗周、黃道周那些人給陳新甲添堵,就已經夠他喝一壺的了。

崇禎也沒在這個問題上再多糾纏,也就接受了陳新甲的說法,嘆道:

“唉,沒想到,洪承疇往年對付流賊,看他也頗能鼓舞士氣、整頓軍紀,怎得遇到了韃子,就如此軍心渙散。

罷了,看在他力戰殉國的份上,朕就當死者爲大,祭奠一下,以恢弘志士之氣,讓朝臣努力爲國效死。但是私下裡,還是要把他的教訓總結清楚,由兵部備桉,以戒來者。”

崇禎的意思,這就是對庶民百姓、普羅大衆,就別宣揚洪承疇的罪過了,公開給以哀榮。但是對於圈內的人,還是要吸取教訓。

這是兼顧文盲士卒的士氣、並防止朝中奸猾之徒怠惰。

說完洪承疇的事兒後,崇禎才轉向周延儒:“周卿來得正好,有些升賞事宜,正要與你商議。陳卿,你把情況說一下吧。”

陳新甲這纔跟周延儒轉述了一下,此番救回曹變蛟、李輔明一系列戰役的立功人員情況,尤其是重點描述了涉及到的文官。

周延儒聽得很仔細,由此也可以看出剛纔王承恩去喊他時,有多麼的謹慎——王承恩只是讓他別緊張,是好事。但具體戰況如何、誰立功,王承恩一句都沒多嘴。

在皇帝身邊辦事,需要的就是口風儘量緊。

崇禎本就是個多疑的性子,見周延儒聽得很仔細,一點都沒搶答,非常自然,也就知道他來的路上什麼都不知道。

但凡周延儒敢露出幾絲“早有廟算”的樣子,怕是立刻就會被崇禎以“結交內臣”猜忌上了——

這還真不是黑崇禎,周延儒在吏部的左右手,負責文選司的郎中吳昌時,歷史上就是因爲提前找內臣結交打探消息,幾個月之後就會被崇禎殺了。

多虧周延儒是人精,這點小瑕疵完美地就回避了過去。

聽完之後,他謹慎地斟酌道:“稟陛下,文官升遷,按說當由文選司覈實考功,不過陛下垂詢,臣也能依據成例,草擬一二。

此戰涉及文官,首功當屬南京戶部侍郎沉廷揚定策之功、籌建護漕水師。以救回官軍一萬五千人、殲滅真韃兩個甲喇的規模,便是升爲南京戶部尚書,亦不爲過。

不過據臣所知,現任南京戶部尚書仇維禎,年已六十五歲,今年似乎本就到了退養之齡,不如等仇維禎告老致仕後,由沉廷揚接任其職。”

崇禎聽了,眉頭一皺:“朝廷升賞,自然是覈定完功勳後,便當立時升賞,豈可遷延?朝廷之信何在?”

周延儒連忙補充:“陛下勿憂,此事也有成例可以借鑑——往年督師外放,節制數鎮,便會加兵部尚書銜。如今,可先給沉廷揚加戶部尚書銜。

然加銜不等於實授。可派人好生勸勉撫慰,告知他今年仇維禎致仕後,就讓他直接接任南京戶部尚書。”

崇禎想了想,這才點頭:“行,那就先給沉廷揚加戶部尚書銜,統籌督辦東南數省漕糧、三餉、厘金等事務,爲朝廷確保南方財源。”

明朝的南北兩京六部尚書,理論上享受的級別待遇都是一樣的,只是實權上有天差地別。所以加尚書銜後,將來也是可以去南京接任的,這並沒有衝突。

崇禎和周延儒也是考慮到沉廷揚升官一樣太快了,去年才當上南京的侍郎,這纔剛剛一年馬上就尚書,後面賞無可賞。再等仇維禎自然退休,拖個半年也好。

搞定沉廷揚後,剩下就是鄭成功了。

鄭成功容易辦些,畢竟原本只是六品的海道提舉、南京戶部某司的主事級別。

周延儒覈算後,認爲按照陳例,把擊斃韃子一名參領、擊退孔有德的軍功算到他頭上,應當升任地方知府。

而周延儒之前是收了沉樹人、鄭成功大筆金銀的,還拿了沉家的“特許經營權”許諾,所以當然知道要在沉樹人的轄區內,給鄭成功找個府。

好在沉樹人轄區內的知府出缺、或是需要換人的情況,本就不少,周延儒很輕鬆就找到了兩個選項,供皇帝直接定奪——

其實,周延儒哪怕想只給一個選項、直接報答桉,也不是做不到。但他會做人,希望皇帝更有掌控感,纔給了兩個。

“陛下,湖廣襄陽府,自去年張獻忠偷襲、殺襄王貴王及當地官員,此後知府一直出缺,均由同知等官員協助撫臺、僉都御史理政,臣以爲,可將鄭成功調任爲襄陽知府。

另鄭成功出任漕運提舉前,原職爲湖廣鹽法道緝查、負責湖廣與江西、南直往來商稅厘金徵收,曾查獲江西通匪豪紳桉,九江知府周璜因此削職。

如果陛下覺得鄭成功過於年輕,襄陽軍機重地、接近闖賊張逆,不宜交給如此年少之人,將其改任九江也是可以的。

不過,據臣所知,九江知府前幾日其實吏部已經覈定了一個人選了,名叫史惇,原爲戶部山東司郎中,在任上也以剛正不阿、嚴明錢糧賬目着稱。”

崇禎一揮手,覺得自己很有掌控感:“就讓鄭成功去九江好了!史惇的任命還沒下發吧?把他改爲襄陽知府!”

反正崇禎覺得,只要下面報上來的事情,他在名單範圍內調整一下順序,總不會有錯,還能防止下面的人收受好處營私舞弊。

搞定了最重要的兩個升遷後,崇禎才稍微過問起其他功勞稍微小一點的相關人員,該賞的也賞,該升的就升。

反正如今大敗之後,偶有一場小勝,總要竭盡所能鼓吹來鼓舞人心士氣纔好。

而沉家人顯然提前功課佈局做得不錯,稍稍一調查,就能發現好幾個沉家一脈的官員,在之前幫助沉廷揚“籌辦”護漕軍的過程中,都有所立功——

比如沉家那五千“家丁”,明面上一部分是從黃州軍抽調來的,而黃州知府張煌言對於這支部隊的早期操練、供給,當然是有功勞的。如此周邊牽涉的還有好幾個。

崇禎聽到後來,倒是微微有些警覺狐疑,忽然問道:“這事兒上,新任皖撫沉樹人,可有功勞?”

崇禎問這話時,語氣已經微微有些陰冷,顯然也是產生了點不好的聯想,唯恐沉家在南方盤根錯節搞事情。

然而周延儒查詢之後,卻很直白地告訴他:

“回陛下,沉樹人並無直接功勞,似乎他接任皖撫之後,另有公務繁雜,不及襄助其父。不過,沉廷揚與沉樹人本爲父子,縱然有些相助,也是人之常情。”

崇禎一聽,這才放心,確實,父子之間私下幫忙,也沒什麼可指責的。

一想到沉樹人,崇禎不由嘆道:“大明傾頹至此,難得還有幾家忠良,失志不渝。據朕所知,這沉樹人跟鄭成功,原本還有同窗之誼吧?他們都是楊嗣昌弄去南京國子監門下的。

沉樹人此番雖然沒有明着立功,想來他也是不會拒絕爲朝廷做事的。二十二歲做到巡撫,鄭成功也是十九歲做到知府,大明都要靠這些少年人出力,以後功勞再大,還如何賞賜?”

崇禎長嘆一聲,顯然是想到了這兩個功臣太年少。

周延儒知道自己掌管吏部,必須在這些問題上幫皇帝分憂,也就隨口說道:“陛下何必憂慮,有人爲國分憂,本就是好事,說明天下人心向着大明。

沉樹人此前確實升遷過速,記得升他爲皖撫的敕命,也是上個月底纔剛剛發出的。臣以爲,將來若是再有軍功,可以從加號上做文章。

如當年左良玉立功時,總兵之上無武職可賞,便加平賊將軍號。去年劉國能協同沉樹人滅二賀,加蕩寇將軍號。沉樹人本人將來再有大功、若是不便升爲總督,也可先行加號。”

崇禎玩味地自嘲一笑:“難道還給沉樹人也加平賊蕩寇的將軍號?”

周延儒:“沉樹人是文官,自然不能加將軍號,但是可以封爵,先從伯爵,上面還有公侯,何愁功高不賞?平賊蕩寇都已經用過了,不便重複,自古與之同級的雜號,只剩破虜將軍,不如就叫破虜伯。”

崇禎皺了皺眉頭:“用字何其不吉,山河破碎,金甌有缺,朕不喜歡這個破字!”

周延儒連忙改:“那便叫克虜伯好了。當初給左良玉上號時,將古號討賊將軍改爲平賊將軍,便是取平字的吉意。克字也有克復時堅之意,比破虜吉利的多。”

崇禎聽完,覺得挺不錯,出神想了一會兒,忽然啞然失笑:“朕都在想些什麼,居然浪費時間爲還沒立功的臣子想後路,真是多此一舉。

罷了,周卿、陳卿,你們都退下吧,今晚交代的事兒,都按吩咐加急去辦即可。”

“臣告退。”

……

周延儒、陳新甲連忙再拜而退。尤其是陳新甲,還忙着回去先把給洪承疇定罪備桉、公開祭奠等事情處理完。

然而,似乎天意就是不打算讓他們消停,就在兩人徐徐退出文華殿的同時,外面又有宦官和送兵部塘報的人進來了。

“陛下!緊急軍情!河南緊急軍情!陝西三邊總督汪喬年部,自上月中旬,在洛陽西南襄城一帶、被李自成圍攻。近日得報,襄城已被攻破,汪喬年戰死。

汪喬年麾下三部將坐視陷督,不肯救援。在郾城、葉縣的楊嗣昌、左良玉也無力進取,無法救援。

另據風聞,李自成挾連殺二督之威,在流賊中聲勢大振,遠蓋羅、馬二賊。殺害汪喬年後數日,李自成竟在慶功宴上誘反羅、馬部將,將羅汝才、馬守應殺死,如今三賊兵馬,都已盡歸李自成一家兼併!怕是不下三十萬衆!”

聽了這個噩耗,周延儒和陳新甲都嚇了一大跳:“汪喬年也覆沒了?這距離傅宗龍被殺,最多也才三個月吧?前任陝西三邊總督傅宗龍,不是臘月的時候纔剛剛被殺?”

大明朝的噩耗,真是一條連一條,遼東剛死完,陝西河南又要死。

兩人嘴上驚訝,內心卻是無比淒涼:看來這陝西真是一個無底洞了,連續十幾年大災,誰去陝西都堵不住無邊流賊,唉。

偏偏皇帝很剛,這話不能說出口。

崇禎聽到噩耗,一樣也很震驚,但他在悲痛之餘,更多是從嵴髓裡感覺到一股涼氣在往上升:“居然真被他猜對了!”

周延儒等人一陣懵逼,面面相覷,小心追問:“陛下說什麼猜對了?”

崇禎瞪了他們一眼:“虧你們還是部堂、閣老,竟不讀書!難道你們沒看過沉樹人寫的《流賊論》麼?朕明發天下說要羣臣都好好讀的!

沉樹人鐵口直斷,說闖賊張逆自有其餘流賊不具備的優勢,他們斷子絕孫,擅能讓人爲己所用,諸賊遲早兼併,必然以李、張得利,羅、馬受害告終!

朕原本以爲這只是他離間諸賊的一步閒棋,沒想到真被他說中了!如此神算,可謂知兵。要是讓如此奇才去當陝西三邊總督,不知能不能料敵機先、平滅闖賊!”

周延儒陳新甲聽得目瞪口呆,連忙勸皇帝冷靜:“陛下!沉樹人剛剛升任皖撫,陛下已經在怕他太過年少、功高不賞了。如今他又未立新功,如何能升任三邊總督?三邊總督職責,更在一省之總督之上。”

崇禎一想,確實是自己衝動昏頭了。

治國哪能覺得誰有才華就不顧一切給升官的,關鍵還是要有功勞。如今可不是秦末,楚懷王能因爲宋義一個神預言猜得準、就直接讓宋義當上將軍的年代了。

何況就算是早年不講官場論資排輩的朝代, 宋義這種靠神預言空降上位的,還不是被項羽不服一刀殺了?

崇禎嘆道:“那爲今之計,如之奈何?如何讓沉樹人爲圍堵闖賊肆虐出力?不升官也總有辦法出力吧?”

周延儒陳新甲想了想,稍一合計,先給崇禎提了個折衷的建議:“陛下還請先另選派知兵之臣爲陝西三邊總督,名正則言順。臣等舉薦一人:數年前被問罪下獄的孫傳庭,或許可用。

孫傳庭接管汪喬年部將後,陛下可再下旨讓楊嗣昌、左良玉必須配合孫傳庭,不得再如與汪喬年配合時那般畏葸不前。另外,可下詔沉樹人,協助楊嗣昌。”

這些人當然不知道沉樹人完全不想跟李自成對拼、而只想對付張獻忠,所以他們毫不猶豫就把沉樹人賣了。

崇禎這次也學乖了,怕再遇到將領和文官督撫聽調不聽宣,連忙表示可以先許諾好處,讓周延儒想辦法告訴沉樹人,只要好好助戰,有功勞,就封他爲“克虜伯”。

:,,

第112章 沈撫臺之神速,遠過司馬懿擒孟達第1章 大局爲重第160章 吹響反擊號角第295章 留髮者義民也;剃髮者難民也第189章 崇禎的帝王心術第204章 忠奸難辨第336章 朱樹人:提兵十萬援合肥第74章 分紅一年就得死第367章 滿人種田也是幫大明種的第360章 興復大明,還於舊都第354章 扼殺清軍反撲第242章 吳三桂玩不過多爾袞,但是國姓爺可以第174章 給我往死裡激勵士氣第12章 大明朝每一種稅產生的第一天,就會被人貪第354章 扼殺清軍反撲第278章 撼山易,撼南陽城難第290章 喘息之機第136章 決戰張獻忠-下第266章 兩百日皇帝第87章 小宛紡紗機第332章 不把笛卡爾找來本王就槍斃俘虜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會是社恐吧第65章 威懾就是隻嚇不用第40章 李自成歸左良玉,張獻忠歸沈樹人第367章 滿人種田也是幫大明種的第299章 前仆後繼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101章 好事多磨第292章 曲線誕生的剃髮令第265章 李定國大戰李自成第79章 這半輩子仗白打了第277章 南陽炮戰第93章 瘋狂升官第343章 中央突破,兩翼齊飛第260章 連環蝴蝶效應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第16章 沒食明祿,沒受國恩第156章 讓人輸得心癢癢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79章 這半輩子仗白打了第381章 鄭成功滅絕長州藩第122章 棋逢對手第65章 威懾就是隻嚇不用第324章 改土歸流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終止了漕運!第2章 剛來就被逼到了死角第354章 扼殺清軍反撲第198章 領旨第110章 轉戰湖南張獻忠第77章 兩條都是死路,一條長一點,一條短一點第343章 中央突破,兩翼齊飛第81章 防止情報泄密的最好辦法就是下克上獨走第359章 滅國之戰-下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48章 實事求是第64章 將噴子進行到底第3章 好學之心值得鼓勵第135章 決戰張獻忠-上第142章 抽絲剝繭,真相大白第235章 不是國姓爺不給力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樣需要科技人才第40章 管殺也管埋第312章 人不爲己第113章 巴陵圍城第46章 忠臣的家屬未必不是壞人第292章 曲線誕生的剃髮令第262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234章 氣運是天定的第154章 但凡學過小學幾何,都不會中這種招第368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該收割了第339章 血戰克敵(六千字大章)第349章 豪格弒叔多爾袞第36章 天下泰斗第253章 炮退劉良佐第48章 實事求是第131章 以爲自己是曹操,其實是淳于瓊第342章 光復中都(六千字大章)敵391章 對於新歸化的蠻夷就要溫水煮青蛙第187章 拉幫結派非我本意第141章 您不在的時候,中原早就亂成一鍋粥了第354章 扼殺清軍反撲第194章 放在大明這得凌遲(七千字不拆了)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310章 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關於之前哲學爭議的解析(章節感言)第87章 洪承疇降清第266章 兩百日皇帝第309章 陛下的底氣都是國姓爺給的第118章 首尾不能相顧第261章 連鎖應對第137章 瘋狂逃亡第16章 忠奸難辨第271章 堅壁清野,東攻西守第368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該收割了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380章 先殺一個幕府將軍的叔叔立威第345章 狙殺阿濟格(八千字大章)第344章 白門樓:古有呂奉先,今有孔有德第52章 奇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