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放眼更大的天下

德川家康心中一定,自己成爲東瀛之主的事情,現在得到了諸多大名的同意,這事情就算是成了。

可是接下來,便是要嚮明國派遣一位使節,而且必須是要夠分量的人。

“好,既然大家都支持我,我也當仁不讓,決定承擔起這份責任。”德川家康點點頭道:“我東瀛要派一位使節出使明國,向大明皇帝陛下請求諒解,並稱臣請封。此事並不容易,不知道哪位大名可願爲使節,去明國走一趟?”

他這話問出來,大家便沉默下來。

剛剛與明國罷戰,或者說剛剛戰敗,此時出使明國一定是費力不討好,會受到責難與羞辱。以往通貢或許是份好差事,但現在出使可不是好事。

德川家康的目光在衆人的身上逡巡不已,每一個被他看到的人都低下頭去。

小早川隆景嘆了口氣,上前一步道:“若是無人願去,那我就替主公走一趟吧。只是織田信長已經被燒死,卻拿不了他的首級前去請罪了。”

聽到小早川隆景自告奮勇,德川家康也鬆口氣。

“小早川君,你不必忐忑。此去我會給明國皇帝陛下寫一封言辭懇切的奏摺,請求對方的原諒。除此之外,也會給你足夠的權限。”德川家康鼓勵道:“只要不攻打我們東瀛,你任何條件都可以答應。”

“主公有這個準備,我也就放心了。”小早川隆景躬身道:“我一定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平息明國皇帝的怒火。”

德川家康點頭道:“另外,還有萬兩黃金的厚禮,也請你一同帶去吧。”

萬兩黃金,這個數目相當的大,幾乎是現在東瀛國庫的一半數目。

此事就這麼定下,德川家康請其他大名回去休息,單獨留下了小早川隆景。

看着退去的其他大名,小早川隆景知道,德川家康一定還有更加秘密的事情要叮囑自己。

“小早川君,這次去明國,關係非同小可。我東瀛的安危,都繫於你一身。”德川家康肅然道:“此次不論明國皇帝提出任何條件,我們都一定要答應。你不要詫異,因爲我們沒有與明國討價還價的權力。以朝鮮戰事來看,只要明國願意,他們完全可以將我們東瀛燒成一片無人的荒島。”

小早川隆景張開嘴,差點合不上。按對方的說法,這不等於是任由宰割嗎。

“主公,此事並非如此吧?”小早川隆景有不同的想法,“明國若要攻打我們東瀛,也要考慮一下付出的代價。而且他們打下我們東瀛,也得不到什麼。這裡與富庶的大陸相比,並沒有什麼值得明國所覬覦的。他們若是耗費極大的人力物力,怕是有些得不償失。”

德川家康笑了笑道:“但願如此,明國皇帝登基以來,已經與洞烏大戰,如今又在朝鮮與我東瀛一戰。這是一位馬上皇帝啊,這樣的人,怕是不知道什麼是窮兵黷武。”

小早川隆景心中一沉,覺得德川家康說的有些道理,“好吧,我會做最壞的打算,不惜代價與明國和解。”

“你能這麼想,我就放心了。”德川家康道:“只要我們東瀛本土無戰事,二十年後,我們便會恢復。忍了這些時間,東瀛纔有未來。”

“主公的苦心我理解。”小早川隆景道:“只要主公授與我全權,我便會擔起這份責任。”

兩人商討完之後,又談了一下東瀛的未來,這才散去。

次日一早,小早川隆景,便帶上了德川家康的國書,前往大明請降。

王直得到了德川家康的通知,便派船送小早咱隆景一行人前往大明塘沽。

此時在朝鮮,有朱載坖的聖諭,官員們已經將朝鮮的富戶往中原遷的差不多。除了分給朝鮮貧民許多土地,還空餘了不少的耕地。雖然在朝鮮只發生了一年多的戰事,但是倭軍對於朝鮮的殺戮實在是重,許多百姓都被整村的屠殺。因此留下來的土地,也就顯得多了不少。

對此大明當然不會浪費,從內地又遷了許多無地之民,遷於樂浪與臨屯兩省之地,使漢人與朝鮮人雜居。

而隨着一些大明內地的秀才老師們來到兩省辦起學堂,還有許多漢地的商賈乘船而來,漢語便要在兩省推逐漸廣開來。

但是這些只是一些潛移默化的變化,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大明的兵馬已經在釜山集結。

趙國忠、方大偉、許遠、李軒,二十餘萬人馬都被集中於釜山城外。

毛海峰所領的大明海上艦隊,也在釜山與對馬島之間徘徊。

原本在對馬島上被繳獲的糧草火藥,也都成了明軍準備用來對付東瀛的物資。

只等朱載坖一聲令下,大明的軍隊便會東渡於東瀛,踏平諸島。

正是在這個時候,小早川隆景乘船前往大明。王直已經先一步送了消息回去,將東瀛的情況做了彙報。

朱載坖看到王直的彙報之時,小早川隆景也已經在塘沽上了岸,正在往京城趕。

將三位閣臣請來,朱載坖將王直送來的情報讓三人傳看。

高拱最是瞭解朱載坖,立時拱手道:“陛下,如今東瀛請降,我們便將東瀛也納入版圖便是。這等狼子野心之輩,留着將來也是禍害。自唐時東瀛便有侵朝之戰,若非當時大唐出兵白江口一戰,盡喪東瀛水師,他們也不會稱臣千年。而今再次侵朝,雖然又被擊敗。可是誰也無法保證,他們休養恢復之後,會又一次入侵大陸。以臣之淺見,與其年年月月的防備,不如將其歸於大明治下。”

這一次徐階沒有反對,他遲疑了一下才道:“高閣老說所不錯,但是東瀛與朝鮮不同。老臣以爲,應該循序漸進。可先在東瀛派駐大軍震懾,而後派遣官佐書吏。命其大名世家遷於中原,廢其文字,再由教育部派出教師教授漢語施以教化。數十年後,東瀛即可爲我固土。”

話都讓這兩人說了,呂本呂閣老有些着急,躊躇一番才道:“陛下,這些傢伙畏威而不懷德,蝸居於海島,豈知陛下胸懷壯闊?可在朝鮮與東瀛徵發壯丁,命其爲海外開拓之僕從。既知我大明廣大無邊,又因與有其榮而畏服。”

朱載坖嘴角抽搐,這個……還真是可行。不知不覺之間,這些大臣們已經接受了自己的一些思想,並不是縮於一隅之地坐井觀天,而是放眼更大的天下。

第449章 最安全的第334章 兵至孟養司第398章 援軍入朝第593章 王者歸來第532章 一個都不能留第172章 王直那狗賊第276章 海蔘建城第209章 不可相提並論第78章 景王吐血第88章 將來的軍官團第233章 擋了財路第292章 大遷徙第192章 臣應無罪第131章 隨遇而安第174章 不會讓我入宮吧第532章 一個都不能留第517章 阿克託比第419章 運河難題第39章 通州無戰事第61章 那是李神醫第100章 你都在搞什麼鬼第421章 儘量留幾個活口第436章 該動一動了第271章 沒這麼折辱人的第549章 這是不行的第252章 送入玉門關第53章 都給老子滾蛋第408章 不惜玉石俱焚第346章 雙管齊下第122章 遼東方略第472章 慘敗和羞辱第27章 一片譁然第448章 打一場硬仗第475章 一點心意第536章 擒賊先擒王第78章 景王吐血第498章 待機而動的胡月鋒第305章 安南買糧第317章 擡頭三尺有陛下第334章 兵至孟養司第388章 如遭雷擊第245章 國祚變短第116章 捅了馬蜂窩第91章 臣也附議第238章 已經見過了第244章 婦女會影響力第261章 北海子岸邊第82章 我可捨不得殺你第370章 女真兵馬第565章 很沒出息第555章 完全沒有可能第42章 萬萬不夠第445章 警惕的胡月鋒第19章 如此有毒第134章 全部下召獄第255章 大汗死了第267章 脫木河之戰第269章 大明不可落後第488章 亞穆納河邊第402章 清州之戰第203章 整頓京營第117章 想要什麼公道第379章 有所期待第561章 伊凡面聖第191章 惶惶不安第400章 你要明白第233章 擋了財路第58章 環環相扣第35章 先做好眼前事第42章 萬萬不夠第496章 阿幹別伊的誤判第518章 喀山必勝第222章 獨斷乾綱第59章 全面鋪開第406章 恭喜第175章 接受招安第293章 內政教育第436章 該動一動了第552章 還不算完第493章 伊凡的決心第422章 探索過的路線第201章 惺惺相惜第557章 重鎮失守第354章 陶山書院第35章 先做好眼前事第562章 你可記住了第554章 華沙的使者第34章 另有所圖第410章 該換個主人了第382章 老營城破第531章 很有可能第210章 見聞第195章 殿下所指第24章 陳情第520章 莫要自誤第470章 圍追堵截第307章 大明的憧憬第4章 成國公世子第217章 幾大好處第442章 豁然大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