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獨斷乾綱

朱載坖雖然說既往不咎,但也不能任由這些軍官仍在其位。

九邊之地,從薊鎮開始,一個鎮一個鎮的整頓。而這些軍鎮的武官,也分批調入京中的大明皇家軍事書院學習。

朱載坖自己就是這軍事書院的山長,是採取了後世蔣委員長的故智,而這些軍鎮武官,也成了天子門生。

這些驕兵悍將,在外面坐鎮一方,但到了朱載坖的面前,無論長幼都是大氣也不敢喘一口。老老實實的讀書,用握刀的姿勢握着毛筆寫作業。

敢有一個不聽話的,朱載坖有得是辦法收拾他們。

讀書識字,是朱載坖對這些原有武官最低要求。凡是不能自己寫公文的,一律免費再學,什麼時候學會,什麼時候畢業。

既然讓這些武官讀書識字了,那首要的任務便是忠君愛國的教育。劉教諭如今今非昔比,爲大明皇家格物書院的和皇家航海學院的山長,受朱載坖之命,專門組織人手編寫此類教材。

都是撿選當年的岳飛、郭子儀,以及大明開國的徐達、常遇春等忠君名將事蹟編寫而成。爲此,還專門開設了一門《將德》的課程。顧名思義,就是爲將的職責和義務,保家是如何做,爲國是如何實現,忠於君上是如何必要及其與國家穩定發展的關係。

另外朱載坖也將當初練兵的小冊子取了出來,着沈一貫的活字印刷廠印成書,發到軍事書院充作教材。使天下練兵,都如一體,即使將不知兵,兵不知將,也可即時任命便能出戰。

另外朱載坖下旨,命戚繼光與俞大猷回京述職。

兩人入宮見到朱載坖,只覺得朱載坖雖然年輕,卻不復初見之時的跳脫。朱載坖的一舉一動,在兩人的眼中,都有些高深莫測。之前的關外一戰,已經讓他們兩人知道,朱載坖對於這天下的掌握和了解,遠在他人之上。當然,朱載坖還是那樣,只是他們的感覺已經不同了。

“兩位卿家免禮。”朱載坖看着這兩人,“朕知你們二人屢戰於東南倭寇皆有名將之姿,才親自點名,使你們二人鏖戰於關外。如今功成,便可提拔任用。”

俞大猷和戚繼光連忙躬身道:“陛下知遇之恩,我等沒齒難忘。”

兩人心中同時都想到,果然是這樣,關外一戰的功勞,都是送到他們手中的。

朱載坖點點頭道:“我打算委任你們兩人,作爲大明皇家書院的副山長。將大明皇家書院裡的軍將們,都好好的教一教。這些傢伙,除了掄刀光膀子,只知道在戰陣上瞪着眼亂衝亂撞。勇力雖然也有可取之處,但他們身爲將領,也不能只知道衝鋒在前。我召你們二人回京,就是要教一教他們兵法戰陣。”

俞大猷本身,年輕時就曾在邊鎮與當年的宣大總督談過兵法戰陣之道,雖然折服了那位宣大總督,卻並沒受到重用。後來在東南抗倭,才展露出帶兵作戰的才能。

而戚繼光則是世襲的衛所指揮,十幾歲就曾與倭寇交過手,其後更是立下‘封候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誓願。雖然現在才三十歲,但也算是一員征戰的老將。更難得的是,戚繼光勤學好問,肯用心鑽研兵書,是個技術型人才。

以這兩人作爲皇家軍事書院的副山長,才能是足夠用的。

另外,還有巡查薊鎮,發現大批逃兵問題的唐順之,也被朱載坖任命爲兵部侍郎,兼軍鎮巡查使,使之巡察九邊軍鎮。如有再發現問題者,直接向監察司發文即可。

如此一來,北方九邊的軍鎮爲之煥然一新。那些原有的武官都被弄到京中上學,邊鎮的事務便交由京營武官監督整頓。再改變軍制就沒了武官串聯的可能,如此也就沒有大亂子發生。

而且這些邊鎮的衛所,朱載坖也都將軍戶遷出關外,分發土地使其耕種。

有些不適合的耕種的地區,朱載坖則是命其開設礦場,或是辦成作坊。總之就是讓他們既能自食其力,又使其成爲工人中的一員。這也爲朱載坖想要將大明由農耕經濟轉變爲商品經濟,創造了一點點前提條件。

不要覺得這麼多人都搞作坊,生產的東西賣不出去。這些衛所裁撤下來老弱並沒想象的那麼多,更多的人是願意去種地的。

這些作坊所生產的貨物,只一個裕成超市便可消化的差不多。

雖然事情看上去就是個改變軍制,但是其中的瑣事多不勝數。楊博帶着兵部官員,在其他各部官員的配合之下,到了年底之時,纔將九邊軍鎮改的差不多。

其中每一鎮精簡下來,不過三萬餘人,九邊加到一起,不到三十萬人。雖然兵員人數大大減少,但是也正在換裝之中,逐漸裝備掣電銃與火炮,使之成爲強兵,這戰力的提升可不是一點半點。

九邊的武官都培訓完畢,朱載坖便又開始整頓大明境內腹地各布政使司的衛所,命其武官入京學習。並派京營武官去各衛所接任,並整頓衛所,交接屯田於地方,並開始移民。

如此大的動作,朱載坖根本就不和朝堂上的衆臣們商議。只是命兵部與戶部相配合,勿使混亂。

這個時候的朱載坖,在朝在野都是威望無兩,有事完全可以一言而決。

但是他自己知道,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爲自己通過納東番島而開海,和九邊軍事勝利和拓地千里,還有實實在在增加的稅收而建立的。

但是現在還不行,這個改變整個社會生產關係和結構的基礎,還沒能打好。若是朱載坖軟弱一些,以大明強大的封建勢力,輕易的便可將之前所付出的努力毀掉。什麼商品經濟,統統都完蛋。皇帝只能坐困於宮中,想做點什麼都不會順利。

遠不如現在,朱載坖只負責發佈命令,而下面的臣子都負責執行更有效率。若是出了亂子,將朱載坖的命令弄的錯了,那板子是一定要挨的。

而且朱載坖從頭到尾,都沒有動這些士大夫們的利益,他只是整頓軍務,先將兵權死死抓在手中。這就是一根長長的繩索,等打好了繩結才知道,這是勒在了誰的脖子上。

第454章 互爲獵物第124章 極具扇動性第450章 雙重身份第37章 黑鍋第546章 這纔可怕第57章 三件事情第485章 翻越崑崙第444章 瀛北侯第15章 辦件大事第426章 新長安第363章 明軍必敗第554章 華沙的使者第520章 莫要自誤第349章 慘絕人寰第15章 辦件大事第361章 當知因果第524章 將其抹去第364章 騎兵出擊第120章 樸在河第34章 另有所圖第498章 待機而動的胡月鋒第572章 有點傻眼第77章 如此應該可行第484章 萬軍橫掃如卷席第606章 鯨吞第154章 王直的想法第370章 女真兵馬第325章 捨不得了第591章 當面之敵第6章 發生何事第433章 難以及時第330章 分頭進擊第191章 惶惶不安第507章 武的不行來文的第513章 他們意欲何爲第5章 求求你,買了我吧第400章 你要明白第87章 費了不少心的第137章 徐海故人第426章 新長安第350章 當場擊斃第122章 遼東方略第520章 莫要自誤第167章 草原局勢第402章 清州之戰第357章 升龍城破第171章 實心的第156章 大明頂級代言第41章 逢大事有靜氣第496章 阿幹別伊的誤判第194章 議事推舉第55章 穿山銃第221章 恩威並施第187章 碰撞總是要來的第446章 扇風點火架秧子第531章 很有可能第175章 接受招安第338章 帶上幾百斤回去第382章 老營城破第203章 整頓京營第575章 馬木留克騎兵第83章 全憑撞大運第279章 顧承光回京第559章 希望和平相處第439章 搞清他們是誰第475章 一點心意第463章 第一次合作第422章 探索過的路線第572章 有點傻眼第341章 勃固起義第289章 大明不白管飯了第308章 討要白象第491章 目標兩河第453章 我要踩死他第377章 既有大棒又有甜棗第494章 賽因布拉特的算計第366章 百姓皆苦第28章 嗤之以鼻第458章 氣勢受阻第425章 沒有極限第197章 你不用以爲第217章 幾大好處第342章 中南風雲起第468章 委託你們代管第186章 約見王直第260章 老傢伙太缺德第456章 艱難行軍第465章 圖馬之戰第11章 我有一計第224章 請陛下三思第353章 卿可自御之第86章 初立營盤第115章 你就一點也不怕嗎第390章 你來則我往第407章 處境非常不好第169章 鑿穿第510章 全憑將軍做主第297章 華夏苗裔第146章 人間地獄第247章 安得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