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

位於青海西側的伏俟城,乃是曾經的吐谷渾王城,也曾經是吐谷渾境中的第一大城。

現在之所以不是了,那是因爲吐蕃在攻滅吐谷渾後,於靠近白蘭羌的烏海西境另造雄城,直接命名爲吐谷渾城,用於安置由吐蕃所扶植起來的吐谷渾傀儡王室。

爲了宣示吐蕃的恩威與強大,那座吐谷渾新城建造的也是極盡宏大,規模遠遠超過了原本的吐谷渾王城伏俟城。

但即便如此,伏俟城仍然是吐谷渾故地的軍政中心,一則因爲這裡地傍青海,又有各種人工開鑿的渠池繞城,水草豐美,宜居宜牧。

當然,最重要的是伏俟城乃是眼下吐谷渾真正的掌控者、吐蕃第一權門噶爾家族的駐地。

雖然噶爾家族在吐蕃境中也有自己的族地,但是大論祿東贊父子長久坐鎮於此,且隨着與大唐衝突加劇,伏俟城自然成爲了吐谷渾故地中甲兵、物資的集聚地。

伏俟城修築於中國動盪的南北朝時期,因此帶着很濃厚的漢城風格,城池分爲內郭、外郭,有開闊的大道劃分區域,並有溝渠連接十幾裡外的青海。春夏青海解凍,甚至可以在城中放舟泛波於青海。

南北朝時期中國闇弱,河西走廊也多不暢通,伏俟城一度成爲東西商貿溝通的重要節點,所以當時這座城池也是極盡繁華。如今的城池外郭乃至於城外,仍然存在大量當時所遺留的邸鋪、市場等建築,至於眼下,則就統統改爲了駐兵點。

外城各處雖然還充斥着滿滿的蕃胡腥羶人物,可一旦步入內城,無論是街道建築,還是往來人衆,都充滿着濃厚的唐風,恍惚間讓人以爲來到唐國境內某座大城。

之所以有此風情,一則是因爲吐谷渾本就是海西異類,並非西羌種,而是高度漢化的鮮卑苗裔。

正因爲這個原因,所以吐谷渾王族顯得與許多吐谷渾本境強族格格不入,以至於吐蕃大舉入寇時,一些境中羌種豪族的大臣們索性直接背叛了他們的舊王,選擇投靠風俗更近的吐蕃。

另一個原因,那就是如今這座城池的主人、吐蕃大論欽陵個人意趣。欽陵傾慕唐風,在吐蕃國中已是人盡皆知的事情,其人日常冠帶、起居用度俱是唐人風俗,哪怕在行軍營帳中,都要架起唐樣的屏風席榻。

也正因爲欽陵的意趣,伏俟城內城中除了噶爾家的親信衛兵們之外,還居住着衆多從唐國俘虜來的士人、工匠等等,使得伏俟城透出一股更加濃烈的唐風。

內城中,原本的吐谷渾王宮,如今被改造的重檐疊瓦,與唐人宮苑建築幾無二致,甚至就連廊閣之間迴盪的絲竹歌樂,細聽之下都有唐人燕樂風格。

殿堂裡,一部樂伎正在專心演奏着《水調》大麴,堂中諸伶人水袖飄逸、綾羅衫裙五彩繽紛、翩然起舞美不勝收。

斜臥堂中高榻上的中年人身着羽氅、金冠簪發,正是吐蕃如今的第一權臣,大論欽陵。欽陵額高眉聳、眼窩微陷,鼻翼略顯肥大,除了面相上略異唐人之外,整個人就是活脫脫唐人士大夫形象。

堂中歌舞雖然華美,但欽陵注意力卻不在歌舞上,他眉頭微蹙,雖不盛怒,但卻自有盛威溢出,望着榻左席中垂首端坐的年輕人,眼神中頗有不弱,語調也有幾分低沉:“我歸國前幾次囑你,一定要小心留意吐谷渾城,可你居然任由吐谷渾王逃離而不作阻止!”

年輕人正是欽陵嫡子弓仁,此時一臉挫敗感的低頭澀聲道:“兒子怎麼敢忘阿父叮囑,一直在吐谷渾城駐兵兩千,還不時巡望。其王出逃前夕,還請我伴他獵戲,實在沒有絲毫的徵兆顯露……”

聽到兒子訴苦,欽陵又是忍不住嘆息一聲。早年族中內亂,大兄贊悉若被害之後,他便不能再專心於邊事,需要往來的奔波,並在邏娑城控制局面。

如今的吐谷渾王,本就不是原本的慕容氏本枝,僅僅只是他們吐蕃扶起來的一個傀儡。過去這麼多年的時間裡,在吐谷渾國中基本也沒有什麼權柄和存在感。

不要說兒子對此疏忽,就連欽陵其實也沒有過分重視吐谷渾王。但這一次吐谷渾出逃,並獻女給贊普,接着便有一大批吐谷渾故族成員繞過自己,得到贊普的直接任命。

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不說眼前的吐谷渾,舊年吐蕃在壯大過程,投降吐蕃的孫波豪族娘氏直接被贊普任命爲大論,不久之後,孫波便被裡應外合的兼併。

贊普這麼做,分明是要借鑑祖輩故事,要真正對吐谷渾下手了。以往不夠重視的吐谷渾王一旦出逃,便給欽陵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這件事,就如此,憑其一個傀儡,又能掀起多大風浪?他若只留在茹區還倒罷了,若敢再歸此境,殺!”

對於背叛自己的人,欽陵向來秉承一個態度,那就是趕盡殺絕!

他眼下本就對國內各種紛爭煩不勝煩,對於不安分的吐谷渾王,也是真的動了殺心。

但五茹之地情勢不同邊疆,豪族林立、各擁封土人馬,哪怕是權傾朝野的他,也只能通過會盟、大料集等集會去命令影響那些人,做不到出入無禁的入境追殺。

一旦手段過於強硬,很有可能就會激發五茹兵變,過去這些年,此類的事情並不罕見。若是平常時節,以欽陵之強勢,對於那些豪強反應如何也不太在意。

可現在唐國這個大敵正內亂不已,正是吐蕃外擴的一個好時機,欽陵也實在不想因爲國中的動盪再錯過這個好機會。

“不必再理會那僞王,遷附唐國河曲之地的慕容奢力有無消息傳回?”

那吐谷渾僞王不安於室,欽陵對他自然也不存善意,心裡早已經有了廢掉這個傀儡的打算,並已經有了後續的計劃:“慕容氏遷居河曲,風俗不同,未必能爲塞邊羣胡包容善待。如今漠上突厥餘孽又有鬧亂,唐國漠南軍事嚴重,若能通過奢力將其部召回,也能更益我的力量!”

他們噶爾家雖然與吐谷渾王族有着王國之仇,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一切的恩仇都變得不重要。

因與唐國交惡,欽陵想要獲取唐國內部情報也並不容易,但他舊年入質長安,不獨求學國子監,甚至還曾爲高宗天皇侍衛,對於大唐朝事諸情也瞭解頗深。

更何況突厥死灰復燃、吐谷渾在河曲塞邊乃是異類,這都是明擺着的事情,倒也無需細緻打聽,欽陵也能猜到吐谷渾在唐國生活處境必定不妙。

他想將吐谷渾王族重新召回來,倒也不是異想天開,也並不只是單純的針對吐谷渾僞王。他想借慕容氏歸國這一契機,對吐谷渾故地整體進行一次清洗。

連年攻伐,吐谷渾這些遺民們已經遠不如他父兄時期那樣恭順,可若直接下手清洗,又會給吐蕃後方的贊普和政敵們插手吐谷渾事務提供藉口。

因此,原來的吐谷渾王族便是一個絕佳的藉口,欽陵憑此也能向國中示威,讓他們不要把手伸的太長。吐谷渾之地,是他父兄包括他自己殫精竭慮、浴血奮戰才攻克的根基之地,絕不能任由國中那些貪得無厭的豪族割取。

“還未有消息傳回,或是路途遙遠,奢力本身也不是什麼良人,一旦離開此邊,未必還肯聽從號令。”

聽到兒子這麼說,欽陵嘴角一翹:“不妨的,河曲諸胡充斥,本就沒有他的立足之地。他若真敢叛我,來年殺入西州,衝出賀蘭山先取這叛賊首級!”

“阿、阿父,難道咱們還要繼續向北攻?可是國中幾番催促要重奪四鎮……”

弓仁聽到父親這恨聲,不免略有遲疑。

“他們當然希望我重奪四鎮,四鎮地在要衝,財富豐厚,只有控制住了那裡,才能獵獲到足夠他們享樂的財物美貨!”

“國中五茹,猶如我的關中,是我立足立業根本所在。吐谷渾即是中原,不得此則無望霸權!如今兩者兼得,該向何出,便是重中之重。往年我兄取義中國張掖之計,守青海、奪西域,雖然這也是立國的長計,但青海毗鄰隴右,中國之軍四時可入,刀兵相抵,不容遠計。”

作爲在青海區域兩次擊敗唐國大軍的蕃國大將,欽陵對此自然有發言權,誠然當年進攻西域也是外出試探的戰略之一,但事實證明,即便是奪下了西域,沒有經過長久的經營,也不足以發揮出張掖揮臂的戰略效果,反而過早暴露出吐蕃的實力和野心,讓大唐不再無視他們。

“大唐之強,豈是那些俗淺之人能知?兩次大戰,幾乎耗盡兼併吐谷渾所儲,我國已經虛弱,但唐國仍能再來,如今不過困於內亂罷了。況唐人經營西域,是幾百年的長計,西域各國聞名知畏,我新壯之國勞師遠征,一股銳氣或能小勝,可一旦用力不深,又怎麼能匹敵得了那幾百年積威?”

欽陵講到這裡,又長嘆一聲道:“往年四鎮幾奪幾失,唐軍只憑幾千遊弈便能屢屢亂我國計,如今駐軍數萬,諸國恭服,只憑阿史那家一個餘孽脣舌搖鼓,此時再攻四鎮,實在不容樂觀。唐將王孝傑雖然沒有什麼大計深謀,但卻是一個能鬥狠的莽夫,新勝氣雄,與之競力乃是下計,唯驕之縱之,才能圖計滅之!”

0773 熾情難表,惟乞一活0263 娘子隨戲0778 爵人於朝,刑人於市0303 當街殺奴,鞭刑酷吏0446 白刃不相饒1050 亂社稷者,罪惡滔天0263 娘子隨戲0033 雕蟲與公賞0913 壯烈能狂,無勇忍耐0406 飛錢激漲,暴利驚人0772 義無大小,概是正氣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0537 惡貫滿盈,附郭京城0246 細憐閒庭0975 寶劍鋒芒,以血爲祭0079 神宮巍峨0901 禁絕胡僧,唐法入蕃0230 過平康款轡0665 內外鬥忿,以留秋賦1016 逝者難追,頻念傷神0943 賊來受死,不留降口0914 奴種辱我,唯以血償0748 臨河布武,待時以進0357 皇嗣罪隱,刑徒出頭0946 天時在我,應時而興1044 生無所恃,唯自謹守0223 軟飯香糯0261 不欺少年窮0683 子昂投書,強辭孽才0754 權勢之內,概不容情0873 蕃土不容,長安勢熱0437 新授殿中監0594 百年血淚,聚此一嶺0306 魏王不壽0030 百騎軍士0437 新授殿中監0833 有情自癡,不貪不怨0989 重修故道,參天可汗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423 千騎入衛,諸事待張0393 勢在於朕,何問旁人0164 官拜尚輦奉御0611 金城聚貨,飛錢入胡0133 太平歸邸0756 東行請命,爲王先驅0782 無米難炊,四面追贓0220 如意元年0721 燕子築巢,無懼惡雀0969 香閣趣致,閒人勿擾0932 土渾難王,噶爾請藩0253 勿謂新王不死0993 情緣玄妙,知錯難改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0934 德祐農本,社稷之福0186 上錯花轎嫁對郎0072 天賦異稟0473 祖孫交心,昭德復相0139 蒲草雜蔓亦葳蕤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0870 薛郎教弟,不毀門風0535 攸宜勤事,巨貨入營0145 唐家分流,一一剪除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782 無米難炊,四面追贓0715 二王三恪,淵源何出0936 寶圖投獻,富貴可期1012 學士才高,羣衆爭訪0851 優上賜爵,劣下梟首0612 名王入隴,天佑唐業0790 孝傑一生,唯恐負義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0593 殿下高潔,淺俗難蔽0969 香閣趣致,閒人勿擾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0902 贊普成年,幾分肖我0287 靈前敲詐0203 奔跑的大王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0531 城禁不解,大索客民0700 雍王獻貨,且入宮庫0875 賞心悅目,開胃加餐0327 南省氣象0414 後進小子,恃才薄我0953 天神難庇,蕃主出逃1021 遊戲坊曲,豪取萬緡0373 君恩浩大,九死難報0580 犯我疆土,片甲不留0576 天厭突厥,苦鹵灌口0641 行臺事繁,諸計待功0463 誅除諸武,歸政李氏0745 君臣鬥法,突厥南來0755 權出於我,當重其位0962 祖宗功偉,萬世不祧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0459 後計無憂,且依故事0112 神都水深0196 卑職願從大王0538 擇事何主,觀其氣魄0691 伯玉氣象,一代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