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9 赤嶺爲界,阻敵阻我

聽着年輕人悲愴無比的語調,欽陵臉上倒沒有配合着流露出什麼同情之色,但仍然聽得非常專注,不時擡手打斷年輕人的講述,追問其中一些自覺有些模糊的細節。

這種不體恤旁人悲苦的做派,自然讓楊巳大感煩躁,但眼下命寄人手,也不敢流露出絲毫不悅,只能在欽陵的追問下、搜腸刮肚的梳理自己所知,並一遍遍的細緻講述。

只是這個年輕人也不曾親歷那場動盪,所知俱爲報信的家人講述以及各種道聽途說,結合自己的猜測與感受,總之就是最大惡意的去詆譭雍王。

一場對話持續了將近一個時辰,直到楊巳口中實在再也講不出新東西,欽陵才意猶未盡的停了下來。

略作沉吟後,他又指着年輕人說道:“你途窮來投,念在與你父是故識,我可以收留下你。但如何謀活,需你自己努力。你國長安發生如此動亂,如你處境者想必不少。這樣罷,我撥給你一路五百人遊弈之軍,你在兩國接境處遊蕩,只要招來一名如你一般的逃亡士人,我就在海東賜你一百帳生羌丁口,供你治業活家。”

聽到這話,年輕人自是驚喜無比。而旁側的弓仁則忍不住要開口反對,卻被父親眼神制止。

待年輕人一通叩謝之後,欽陵才又開口問道:“你所言唐國雍王,是否就是那故論詩才卓然的逍遙王?”

楊巳聞言後點頭,並痛聲道:“雍王此賊,實乃唐國最狠惡的宗家獠醜!其人貌比天人,筋骨豺狼,狀似風雅,實則狠惡!舊年奸後謀篡之際,他便背棄君父、鼓吹作賀,以此求榮,蓄養奸力。稍得際遇可陳,便即刻弄亂國中,反噬所庇。樁樁惡跡,不能勝數,如今又恃弄權威,殘害關內一衆社稷元從,狼子野心,昭然可見!”

“果然是這一位少王?哈,真是有趣,詩成感人間,事成驚蒼生,有趣!”

欽陵直接忽略了楊巳那乏甚意義的咒罵,接着便又說道:“這麼說,你們唐國所傳率軍登隴的貴人就是這位雍王殿下了?那你又知不知,他此番登隴,意圖所在?”

聽到自己一番惡毒咒罵,非但不能激發起欽陵的同情之心,反而言中還頗有嘉賞之意,一時間不免更加的憋悶。

此時聽到欽陵此問,楊巳頓時又來了精神,忙不迭又說道:“雍王這個宗家惡賊,憑其巧言令色,於國中翻覆爲禍,便小覷天下之人!今次更罔顧國中危困,竟提兵西來,豪言要、要……”

“但說無妨。”

欽陵眸光微閃,沉聲說道。

“雍、雍王說,突厥餘孽雖然嘯鬧一時,但也只是大唐故敗之賊。但、但西蕃的贊普、大論,卻長年遊離在王道之外,此行、此行便要執兩位入朝……”

“賊子放肆!”

弓仁聽到這裡,已經忍不住頓足喝罵。

楊巳更顯惶恐,忙不迭頻頻叩首並顫聲道:“小民不敢、小民……此俱雍王狂言,他、他……”

“罷了,本就互爲敵對,難道還能由其口中期於嘉言?”

欽陵倒是顯得頗爲豁達,只是臉色也變得威嚴起來,指着楊巳沉聲道:“你唐國軍伍幾番來犯,我又何曾畏戰?這位雍王能不能勝於前者尚未可知,但也只是一概擊之。至於我叮囑你的事情,用心去做,只要能積事建功,雖在異鄉,同樣能煊赫可望,退下吧。”

待到楊巳再叩告退出,弓仁已經忍不住起身道:“阿父,那唐國雍王實在囂張荒誕,就讓兒領兵入隴,教一教他人間險惡!”

“鼠輩邪言,值得你大動肝火?況且河源黑齒常之,是你能小覷的對手?”

欽陵聽到這話,隨意的擺擺手拒絕了兒子。

“可、可他竟敢如此小瞧阿父,若不強威破之,青海恐要多事!兒雖不見其人,也不輕信那楊巳之言,但察其所訴,那個唐國的雍王的確不是一個能夠恭服勢力的人,一旦他率軍滋擾青海,以此爲功、如今國內又不平靜,阿父你並不能專心制敵……”

弓仁一臉憂鬱的說道,楊巳那個傢伙遭厄即投敵國,本身就不是一個有筋骨的人,他自然不會輕易相信對方所說,但其言語中的確看得出那個唐國雍王不是一個安分的人,已經將其國攪亂得不能平靜,率軍登隴肯定是更加的不能安分守己。

他並不畏懼敵國的對手,可卻擔心背後的刀光劍影,這些年眼見到父親越來越少歡顏,也想盡力爲父分憂。

“唉,我倒盼望那個雍王是這樣的人啊!只怕他比你、比那些唐國鼠輩還要更加的腹計深刻!唐國的武太后絕非庸者,邏娑城咱們那位王母較之絕難並論,已經給你父增添了這麼多麻煩。那個少年雍王能在武太后羽翼覆蓋下謀事定功,能是一個簡單人物?”

雖然只是聽取了楊巳的片面之言,但欽陵已經能夠從當中分析出許多東西。唐國滿朝人傑,這一點他深有感觸,但滿朝俱不能制的武太后,卻被一個少輩輕鬆反制,這少輩怎麼可能只是一個虛僞兼囂張的紈絝?

一念及此,欽陵又長嘆一聲,不乏感慨道:“往年我說羨慕唐國法度,你等嘴上或是不敢駁言,只怕心裡多少是有些不認同罷?現在所見唐國一個少年王者權勢攬得,就敢揮刀直屠那些元從的高門,殺得他們族枝散盡、遠逃外邦,能不讓人羨慕?”

“雅礱、藏茹那些大酋們,他們就恃其元從的資格,爲疽爲毒,阻我國計。若無我們這一衆新族傾力輔佐,雅礱小子憑他祖輩薄弱積儲,能穩爲高原王者?如今他卻憑着那些疽毒來壓制我,可不可笑?”

吐蕃發起于山南雅礱,本來是高原上勢力不大的一個聯盟,內部自有一大批的山南大酋爲其黨羽。欽陵將衛藏四茹比作關中,不僅僅在於地理意義上,更在於這些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

雅礱那些大酋們,既是吐蕃得以立國於高原的基礎,同時也是困擾吐蕃更近一步的障礙。松贊干布之父正是被這些山南老人們所毒殺,少年的松贊干布從其母族借兵得位,之後將王都遷到山北的邏娑,本質上也是爲了避開那些山南大酋們的鉗制。

這一點,跟唐國自關中遷都洛陽之舉便極爲神似。關中的勳貴世家們聚衆鬧亂、扶唐代隋,而山南雅礱那些大酋們同樣不遑多讓、甚至更有過之,簡直可以說弒君成癮。

吐蕃還在山南一隅的時候,數代贊普接連死於非命,幾乎都是在子息剛剛成人之際。

雖然沒有文字記載,且部族中穿鑿神話,言是贊普代神牧民,有子爲嗣即魂歸天國休養,但撥開表面迷霧,本質就是赤裸裸的弒殺!

或者是少壯的兒子不甘心一直被父親壓着,或是那些山南大酋們不願贊普長久把持權柄、獲取到足夠威脅、動搖他們的力量,總之歷代贊普罕有善終。

這一情況一直持續到噶爾家族當權,仍然無有改善,以至於國中許多人都陰謀論噶爾家也在謀弒贊普。

但這話真冤枉噶爾家了,祿東贊父子俱有雄圖,絕不像雅礱大酋們熱衷於圈地自尊,他們自知自己面對是怎樣強大一個對手,所以也需要國中局勢能夠長期保持穩定。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噶爾家族根本就不屬於吐蕃山南舊人,他們父子想要執掌國務權柄,還是需要藉助贊普的威望來實現。否則,欽陵也不會任由這一代贊普長大成人,並事事與他進行刁難爭權。

至於松贊干布之後仍然罕有長君,或許是數代以來遭弒壯夭,已經成爲慣性了也未可知。

別的不說,當聽到唐國那個雍王在長安揮起屠刀、痛殺那些關中勳貴元從,欽陵真的是羨慕不已。這是他一直想做但卻不敢做的事情,無論是實際的實力對比,還是吐蕃政權的穩固性,都不足以支持欽陵這麼做。

拋開心中的羨慕,欽陵指着兒子說道:“近日你就返回邏娑,代我祝賀贊普納妃,並將唐國宗王率軍登隴的消息帶回去。”

弓仁聞言後連忙點頭,並附以自己對此的認知:“阿父是想借助那唐國親王的名號,讓國中放棄別的想法,專心備戰於青海?”

“當然不是,那唐國的雍王名望仍輕,不足以讓國人打消貪念,但卻能讓我留在伏俟城。順便稟告國中,我支持發兵西域,但卻不能太仰恃阿史那俀子,那小子人如其名,就是一個秉性軟弱、不能相謀大事的蠢物。熱心出戰的那幾茹,讓他們多出甲兵,否則我不會准許贊婆犯險出戰!”

欽陵此前不贊同繼續在西域投入作戰,一則是相對於唐國,吐蕃在西域經營日淺,又沒有能力像唐國那樣維持太多大軍駐紮,即便攻克四鎮,也只能扶植當地的傀儡,事實已經證明,西域那些胡國根本就不靠譜,誰來就倒向誰。

二則國中那些權貴們見識淺薄,相對西域重要的戰略位置,他們更熱衷搜刮財富,如果搜刮過甚,留下太深的惡名,也不利於跟唐國在西域持久的競爭。

可是現在,他卻看到一絲隴右破局的良機:“唐國少王西來,必是心存雄圖,但其人謀略深淺未知,兼有黑齒常之這個老將坐鎮,縱有所圖,未敢輕進。讓他知我國大軍強使西域,纔有膽量輕進青海,屆時再造戰機,一舉圍滅!”

一道赤嶺橫隔兩地,唐國誠是對青海不忍徹底放棄,而欽陵也對赤嶺以東的隴右垂涎不已。

此前兩場大戰雖然克敵,但吐蕃軍衆也是損失極大,根本就無力再翻越赤嶺以擴大戰果,現在唐國一隅之兵若敢圖進,欽陵自然不會輕易放過這個機會!

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562 羣商捐用,馱馬鉅萬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0595 名將之姿,恭在行伍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0680 食祿半生,所待捐身0115 倩女幽魂0279 飛錢承兌0870 薛郎教弟,不毀門風0150 俱入彀中0326 幼宦可養0609 洮水激戰,細封覆亡0416 此夜良宵,身心俱付0304 待罪慈烏臺0871 故情難捨,歸鄉修塋0792 師度相地,營建爲癡0774 定亂須勇,國賴英主0546 參軍氣壯,宰相自辱0687 九曲爲聘,吐蕃略土0855 天不棄我,君不棄我0704 惟德動天,無遠弗屆0537 惡貫滿盈,附郭京城0392 仙蹤杳杳,還我巽卿0291 獻業求命0588 殿下丰姿,繪影護身0011 仁智院家人們0632 上陽宮冷,人情炙熱0171 人生若只如初見0971 三郎雅趣,撩人心懷0702 羣臣外授,相公珍重1032 王邸冷清,榮華不減0954 不負祖宗,不負蒼生0050 太平公主0570 土渾引賊,默啜賣命0877 行止所在,不容邪祟0860勢有強弱,絕不待斃1037 大局爲重,戰不如降1023 臺臣夜訪,或謀不軌0975 寶劍鋒芒,以血爲祭0669 長安羣義,當街察奸0586 雍王勇健,使人心折0953 天神難庇,蕃主出逃0999 胡酋授首,渤海飛灰0014 一窩小雞崽兒0467 攸寧命絕玄武門0105 人間滋味0368 薛郎鐵頭0810 日拱一卒,改制興世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213 珠玉散盡,只爲彰才0211 不宜輕沾俠名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0861 人間正邪,不在私計0573 狼騎入谷,唐軍棄城0454 朕能選你,亦能逐你0455 羣臣唯望政事堂0373 君恩浩大,九死難報0842 聖躬永健,長享此國0524 關隴豐儲,取貨助軍1007 釋奠禮成,齒胄爲繼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0238 洗劫武攸宜0649 殺伐痛快,直擒土王0057 命途何艱難0546 參軍氣壯,宰相自辱0073 春江花月夜0279 飛錢承兌0231 長安壯義非人哉0118 從子昌嗣0947 六尺之烈,灑血邊疆1049 武后賓天,扶柩歸京0470 唯情不可恃,滿朝非君子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0570 土渾引賊,默啜賣命0170 神都世情(鼠年吉祥!)0518 大唐雄軍,演武洛北0414 後進小子,恃才薄我1000 仕途未進,君恩已享0309 無人如我待你好0650 節操仍有,往者非樂0145 唐家分流,一一剪除0085 滿堂諸衆,只當無物0435 北門操戈,奉命行事0217 西京可守0420 親徒齊聚,環拱宸居0928 旗纛之下,俱朕肱骨0929 忠勤王命,嫉惡如仇0889 人間遠我,我親人間0306 魏王不壽0876 情若不復,生無可戀0152 潛龍怒音0014 一窩小雞崽兒0410 皇恩厚賞,代王迎親0730 壯懷激烈,不負王恩0556 雍王坐衙,羣衆爭見0659 不事二主,死爲唐魂0601 選募遊弈,跨嶺殺蕃0472 殿下所指,闊步以進1038 馬革裹屍,異域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