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柳暗花明

百姓開始動,黑壓壓地向江邊上的海瑞和祝乾壽幾名官員,以及幾十個衙役涌過來。

邊上官員首先怕了,他們對二位大人道:“大人,民衆亂了,咱們先避一避鋒芒吧。”

那祝乾壽卻是個狠角色,他咬牙切齒道:“不要怕,對付這種刁民,就得比他們還要硬!”說着便要站出來喊話、抓人,要打要殺,但其實他心裡,卻一點譜都沒有,同樣是惴惴不安。

卻被海瑞一把抓住膀子,扯到身後去了。

祝乾壽不由一怔,就見海瑞一個人向那些涌來的百姓迎了過去。

海瑞的下一個動作,卻是誰也無法料想的。

只見他一撩官袍的下衣襟,竟然推金山、倒玉柱,給憤怒的百姓跪了下來。

百姓們一下站住了,從來只.有他們給官員下跪,卻從沒見過有官老爺給草民下過跪的。

“海大人,你這是幹什麼!”身後的祝.乾壽震驚道:“快快起來,成何體統!”

海瑞把手一擡,阻止祝乾壽再.說下去,他則摘下官帽,捧在胸前,因爲跪在江邊高地上,他仍需要低頭看衆人,嘆息一聲道:“諸位,請不要再往前了。今天的事情,錯都在我,而不在大家,我確實疏忽了你們的訴求,我給你們賠不是了,如果你們還不解氣,就我扔到身後的吳淞江裡去!”

動的人羣完全安靜下來,衆人都呆呆望着這位.太與衆不同的官老爺,完全沒了方纔的狂躁氣氛。

“但是,”海瑞依然面色古井不波道:“疏浚吳淞江,是爲.了讓崑山百姓永無水患,是一件造福子孫的好事,無論如何必須去做,”

人羣嗡得一聲,剛要再次動,卻聽海瑞道:“同樣.大家的想法我也會認真考慮,看看有沒有個法子,即能讓大家接受,又可以把吳淞江修好!”

“哪有這樣好事?”.那徐清之又蹦出來道:“聖人都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難道大人比聖人還厲害?”

“我海瑞不敢自比聖人,”海瑞面色古井不波道:“但我相信事在人爲,請大家先回去,我向大家保證,在找到一個兩全之策前,所有工程都將暫停!”

聽他這樣說了,老百姓還能有什麼脾氣?當着這麼多人說的話,也不怕他變卦,相互交頭接耳一番,便都散了。

望着緩緩散去的人羣,衆官員紛紛鬆了口氣,這才驚覺,都是出了一身冷汗。

兩個長洲縣的屬官上前,想要扶起海瑞,還沒動手,便見他自己起身,拍拍膝蓋上的泥土,戴上官帽轉過身來,對面色複雜的祝乾壽道:“這件事情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如果我不這麼做,衝突不可避免。”

聽他這樣說,祝乾壽也忘了計較‘體統’、‘體面’的問題,沉聲問道:“你是說,有人在背後操縱這一切?”

“你應該比我更清楚。”海瑞沉聲道:“好幾次,勢頭眼看就要下去了,總有人適時出來起鬨,我懷疑有人在背後搗鬼。”

“那就該把他們抓起來!”祝乾壽咬牙道:“敢挑動老百姓造反?就是殺了也不解恨!”

“怎麼抓?”海瑞垂下眼皮道:“他們都跟百姓攙和在一起,且不是一兩個,貿然抓人的話,只能讓本來就躁動的百姓神經過敏,造成更大的亂。”

“可你這樣搞法,就算犧牲了自尊,暫且過了這一關。”祝乾壽搖頭嘆息道:“也是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那至少還有十五天,可以讓我們想想辦法。”海瑞淡淡道。

這時候西北方向揚起塵埃,有大隊人馬靠近,沈默終於到了……可惜緊趕慢趕,還是沒有趕上那場大戲。

“大人。”兩人趕緊迎上去,行禮道:“卑職見過大人。”

沈默翻身下馬,將馬鞭扔到鐵柱的懷裡,劈頭問道:“亂呢?”

“已經平復下去了。”祝乾壽道。

“只是暫時的。”海瑞卻補充道:“且以暫停工程爲代價。”他是實誠人,向來不打誑語。

“絕對不行!”沈默還沒說什麼,歸有光卻一下子急了:“今年是難得的大旱,水位比往常低很多,正適合修堤。何況錢也有了,人也到位了,正所謂天時地利人和,怎麼能說不停就停了呢?”他是崑山人,飽受洪水之苦,一直以來的夙願就是治水。

祝乾壽便將早些時候發生的事情,講給府尊大人和歸有光聽。待講完之後,又把海瑞的猜測講出來,歸有光便氣憤道:“肯定是那些大戶在後面搗鬼,把那個徐清之抓起來,一問便知!”

“震川公稍安勿躁。”沈默終於開腔道:“海大人處理的方法很對,如果今天亂起來,我們就被動了……同樣道理,人也不能急着抓,以免事態激化。”

“可是從哪找兩全其美的方法?”歸有光唉聲嘆氣道:“要想保住下游的田,就不能動河道,可河道不動的話,疏浚又從何談起?”

“不要着急,”沈默呵呵笑道:“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集思廣益,看看有沒有別的辦法。”說着肅容問道:“斗南兄,上次給你的任務,已經完成了麼?”斗南是祝乾壽的號。

“是的,大人。”祝乾壽點頭道:“兩件事情都有眉目了。”

上次沈默從周莊回來,便讓鐵柱把祝乾壽叫到蘇州,劈頭蓋臉訓一頓道:“你這個縣太爺,是百姓的父母官,還是土豪劣紳的保護傘?”

祝乾壽莫名其妙道:“大人什麼意思?”

沈默便將魏有田一家的遭遇,冷冷的講給他聽。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祝乾壽竟然也毫不知情。

“下面都出了人命,你還敢說不知道?”沈默氣極反笑道:“還有那大幫官差,不是你的手下嗎?”

“大人明鑑,”祝乾壽想了半天才道:“自古皇權不下鄉,縣令一般是不能到村裡去的,何況下官上任僅比大人早一個月,也是地道的新官,自覺不宜有太大動作,便一直沒有管下面的鄉村……下面鄉村的治安,也都是交付給崑山巡檢,是以如果沒人報案,下官並不知曉。”說着猜測道:“是不是有人與崑山巡檢勾結起來,掩蓋了真相,驅逐了苦主,以矇蔽我這個縣令。”

聽他說的倒也在理,沈默面色稍稍緩和道:“想來你也不會那麼膽大妄爲,魏有田家的案子,你必須儘快查實,如果確有其事,必須嚴懲兇手,尤其是幕後的主使,不管是誰,都不要手軟。”

祝乾壽鄭重點頭道:“是,下官儘快查辦,上報大人。”

“還有,”沈默輕聲問道:“徐家在崑山的侵佔厲害嗎?”

祝乾壽麪色一陣猶疑,最後還是重重點頭道:“其實一直有滲透,但據說是這半年才變本加厲起來,已經吃掉本縣幾萬畝良田了。”

“再給你個任務,”沈默道:“將徐家在崑山的產業摸一摸底,不管是直接擁有,還是間接控制的,都給我查清楚。”

“是。”祝乾壽沉聲應下。

一次蕩氣迴腸的‘糧食戰爭’,讓江浙官場都知道了沈默的能量,祝乾壽一個小小的知縣,絕對不敢和自己的頂頭上司作對,從蘇州回來後,便開始着手調查。

如今已經過去半個多月,兩個任務都有了端倪,他看看海瑞和歸有光,兩人便知機的走開。待他倆走遠了,祝乾壽才道:“先說那個案子,確有其事!”

“嗬……”沈默發出一聲意義莫名的嘆息,點頭道:“你繼續說。”

“怕動靜太大,打草驚蛇,下官喬裝到了那魏有田村裡,說是他的親戚,打聽了幾個人,都說的分毫不差,確實有人打死了魏有田的二兒子,抓走了另外兩個。”祝乾壽也嘆口氣,羞愧道:“他們都說,那天確實我崑山巡檢司的人來了……那些人時常下鄉擾百姓,他們不會認錯的。”說着似乎有些慶幸道:“但打死人和抓走人的,並不是巡檢司的人,而是與他們同來的另一夥人……我懷疑是徐五的兄弟。”

沈默沒有發表任何評論,道:“後來呢?”

“沒有後來了,”祝乾壽搖頭道:“因爲怕打草驚蛇,所以暫時沒有處置巡檢司的人,正打算請示大人,下一步要不要抓捕徐五呢?”

“先說第二件事吧。”沈默輕聲道:“徐家在崑山到底有多大產業?”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祝乾壽咋舌道:“如果按照大人的標準,直接擁有加間接控制的,一共計有五萬七千畝良田,其中大部分都是最肥厚的江田,佔全縣江田的一半。另有當鋪兩家,其中一家就是徐五開的;還有專放印子錢的票局,以及綢緞莊、生藥鋪,甚至還有ji院、賭館,林林總總加起來,得佔本縣的一半了。”

沈默忍不住挪揄道:“你可得小心點,不然哪天一覺醒來,縣衙都成了人家的。”

祝乾壽臊得滿臉通紅道:“大人,投獻分兩種,自獻和妄獻,後者還好說,前者根本就不爲外人所知,一切都是私下進行的,若不是下官百般打探,這點情況也無從知曉。”

“你別在意,我是開玩笑的。”沈默呵呵一笑道:“對了,你剛纔問我什麼問題?”

“徐五的問題,”祝乾壽道:“抓還是不抓?”

“好,我現在給你答案。”沈默點點頭,吐出一個字道:“抓。”

“大人,恕下官冒昧,徐五可是徐家的人了,他們家人喜歡抱成團……”祝乾壽道:“其實都是些後來依附於徐家的小人,比如那個徐五,又有朱堂改名徐堂,沈信改名徐信,王忠改名徐忠,沈究學改名徐究學,都充作徐府家人,號稱崑山五虎,仗着徐家的權勢爲非作歹、欺行霸市,卻處處以閣老家人自居……而且出了事,徐家三公子也確實會管,所以他們便益發張狂起來,令人徒呼奈何。”

又想起什麼似的道:“今天那個帶頭鬧事的秀才,就是徐究學的兒子徐清之,所以我懷疑,這次的事情,也跟五虎有關。”說着語重心長道:“所以請大人三思而後行,以免打草驚蛇。”

“很好,你確實用心了。”沈默點頭讚許一句,便話鋒一轉道:“但是該抓還是要抓,”便淡淡一笑道:“你又不是因爲‘江田’的事情抓他,而是因爲魏老漢的案子,只要抓住這一點,他們就煽動不起老百姓……”說着語氣森然道:“如此一來,只要那四隻虎還敢爲徐五鬧騰,就統統抓起來!不把他們榨乾了,他們就不知道什麼叫破家的縣令,滅門的府尹!”

“大人,”祝乾壽端詳沈默好一會,才笑道:“屬下原先還擔心,您是正人君子,怎麼跟那些陰狠詐小人鬥呢。”

“就算是正人君子,也得比那些小人更陰狠詐,”沈默淡淡笑道:“不然怎麼伸張正義。”這話說得極裝,他自己都臊得臉發燙。

好在祝乾壽沒看出來,還在那裡回味沈默最後一句話呢,品咋半天,才雙手一擊道:“大人說的是至理啊,要想打敗狐狸,就得比狐狸更狡猾纔對,是這個意思嗎?”

“就是這個意思。”沈默笑道。

“我明白了!”祝乾壽道:“就算那四隻小老虎,沒想幫着徐五,下官也會想法陷害,將他們全弄到籠子裡。”

“這可不是我教你的。”沈默道。

“屬下自我發揮的。”祝乾壽反應極快,說完兩人哈哈大笑起來。

祝乾壽回去準備抓人了,海瑞和歸有光兩位治水委員重新過來,沈默朝他倆深施一禮道:“剛峰兄受委屈了,兩位辛苦了。”

兩人趕緊還禮,歸有光道:“大人,我們方纔合計一下,如果要解決目前的難題,就只能放棄舊河道不能用,再爲吳淞江找一條新的入海通道,不過可能性……”

“黃浦江。”歸有光還沒說完,沈默便脫口而出。說完,兩人都愣了,因爲他們猛然想起,那條短而闊的大江,就是起源於崑山縣境內的澱山湖。

“不過黃浦江似乎向南流吧。”歸有光突然皺眉道。

“地圖!”沈默沉聲道。

隨從趕緊將太湖下游的水文圖拿來,撲在一塊平整的大青石上,三人把腦袋湊到一塊,只見黃浦江從澱山湖發源後,確實先向南,但是六十里後,又轉向了東;再七十里後,竟然轉向北,最後入海!

整條江不過二百多里長,卻呈一個明顯的‘凹’字形!而當江流轉向北後,便與吳淞江的下游越來越近了!

當看到這裡時,歸有光猛然想起來道:“五十年前的當年的蘇州知府李允嗣公,就是在吳淞江下游,開通北新涇至曹家渡段河道,連接拓寬曹家渡到宋家浜段,將其導入黃浦江的!”而北新涇就在他們現在所站的地方,下游二十里處!”說着吃驚道:“大人怎麼知道這段典故呢?”

“也許是天意吧!”沈默呵呵笑道。他當然不能說想起了周迅的《蘇州河》,似乎在那個年代,吳淞江便成了黃浦江的支流了吧!

這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三人興奮的操着舟,便往吳淞江下游去了。有了歸有光這個行家,在錯綜複雜的茫茫水道中,找到一條幹流並不困難。快船很快順流而下,到了北新涇一帶。

果然依稀還能找到昔日李允嗣所留下的‘故道’,確實可以讓泄太湖之水的吳淞江,由黃浦入海!並確定原江面闊三十丈,準備復其舊觀!

如此,便不需要原先的舊河道,而是將吳淞江變爲黃浦江的支流,原先無法解決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沈默不由感嘆,有兩輩子的人就是好。

第47節 河中除樹(中)第328章 春闈第17節 濟仁堂(中)第548章 氣氛不算融洽第907章 見龍在野(中)第817章 坑爹(上)第881章 火中取栗(上)第86節 老宅(中)第883章 神鞭(中)第736章 潤物無聲(中)第770章 萬歲晚睡玩完睡(上)第825章 相對無言(下)第489章 老船主下船第1節 一夢五百年(上)第836章 最後的亂鬥(下)第795章 不如歸去(上)第875章 奇怪的沉默(中)第759章 躲不過(中)第374章 抓刺客!第592章 馬瘦毛長蹄子肥第683章 如何破局?第31節 潮生,我們支持你!(上)第86節 老宅(中)第883章 流年(下)第90節 最後一課(上)第585章 顯靈第24節 把事鬧大(下)第632章 火了第51節 鬥呂(下)第136章 夜航船第157章 左右文武儒稗第230章 那一吻的風情第823章 辭舊歲(中)第721章 五路財神殿(上)第342章 富有嘉靖特色的下半場第268章 中丞來信第601章 憔悴人見憔悴人第761章 求人不如求己(中)第764章 君父臣子(上)第912章 長沙(上)六二六章 預測帝第750章 天下熙熙(下)第205章 哥雖久已不在府學,學中卻滿是哥的傳說第119節 小三元之府試案首(中)第496章 富可敵國第473章 撤軍第8 九二章 困龍(中)第842章 千騎卷平岡(下)第640章 抱一第834章 時不我待(中)第809章 瓕蔘翳畞礟渋曓(下)第838章 大閱兵(上)第179章 總督家的腐敗生活第873章 隆慶皇帝(上)第328章 春闈第13節 城隍廟(上)第237章 蓴鱸之思第633章 無可奈何花落去第757章 除夕——月窮歲盡之日(上)第569章 殺人第904章 人從海上來(下)第814章 真相(中)第168章 龍山衛第614章 年夜第654章 班底第68 九章第917章 暴起(上)第159章 欽差到第807章 審訊(上)第468章 銘志第418章 孝子清官最終章共和上第834章 時不我待(上)第361章 狼狽爲奸的父子倆第632章 火了第808章 意外(下)第717章 圍爐夜話第198章 刀下留人第646章 囚徒困境第887章 奪情風波(下)第662章 帝欲南巡第523章 大家都愛孔夫子第805章 希望(上)第421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88 九章 罪己詔(下)第727章 大人亨否(中)第811章 審(中)第767章 《登極詔》(中)第905章 中隱(下)第611章 凱旋第792章 虎狼鬥(下)第830章 名師高徒(中)第157章 左右文武儒稗第316章 一飲一啄第246章 復興社第344章 金殿傳臚第520章 君心難測第523章 大家都愛孔夫子第808章 意外(上)第883章 神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