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虎口拔牙

解縉說罷,往內閣去了。

夏元吉細細思量,便明白瞭解縉的心思。

解縉不關心戶部,甚至於不關心諒山,他所關心的,就是郝家能不能下得來臺,說到底,國事次要,這人事才最是緊要。

夏元吉的心裡微嘆,搖搖頭,竟是覺得有點兒心冷,說到底,許多的仗義執言,諸多的所謂謀劃,無非就是一己私利罷了,他看穿瞭解縉,看穿了許多人。從某種意義來說,他也是厭惡郝風樓的,可是厭惡郝風樓只是就事論事而已,夏元吉認爲,郝家這樣做是牟私;可是這解縉,又和郝風樓有什麼區別?今日殿堂上,自己據理力爭,解縉卻是默不作聲,方纔那一席話盡都是自己的機關算盡。

可是……有誰真正想的是,徵暹羅,到底是對是錯,對國家是有利還是有弊。

夏元吉回到了戶部部堂,一個堂官上前笑吟吟的行禮,道:“大人,方纔五軍都督府,又來催告錢糧……”

夏元吉壓壓手,面色凝重地道:“且先拖延幾日,江西、湖南二省的錢糧要算出來,送到老夫這裡來過目。”

說罷,他回到自己的公房,思慮了許久纔拿了筆墨,伏案寫道:“啓稟皇上,去歲師出雖有功,然軍馬儲蓄十喪八九,今歲災眚迭作,內外俱疲。臣聞,好戰者必亡也。微臣斗膽,乞陛下一改初衷,勿勞車駕……”

寫罷,他眯了眼。似乎有些猶豫,他當然清楚,解縉的話是對的。郝風樓是錦衣衛都指揮使,此次突然奉旨去諒山,必定接受了密旨,或者這暹羅之事本就是陛下的主意,現在見陛下的態度如此堅決,更是印證了這句話,陛下已經說了心意已決。這個時候再去冒犯鬍鬚,福禍難料,尚且上一次遠征大漠。陛下突然召自己前去北京,就似已懷疑自己參與了什麼,對自己很是不放心,假若這一次。觸犯逆鱗。難保不會有大禍臨頭。

可是他咬咬牙,卻是冷笑,最後飛速地在後頭寫道:“臣夏元吉冒死稟奏,願陛下知之!”

朱棣在暖閣裡顯得有些心神不寧,郝風樓吹牛了,可是郝風樓既然有了佈置,又弄出了這麼大的陣仗,自己理應給予支持。

從某種程度來說。朱棣還是個很講義氣的人,郝風樓講義氣。不計較後果,爲自己效忠,自己若是反而猶豫不決,就不免顯得有些不厚道了。

三個月大功告成,這自然是個笑話,不過朱棣終究還是有那麼小小的期待。

旨意已經命人頒佈,相信不久之後就鹹使天下聞之,朱棣現在要做的,就是等待。

可是在一個時辰之後,又一封奏書遞上來的時候,朱棣卻是怒了。

奏書是夏元吉遞上的,這份奏書看上去恭敬,實則語氣卻是很重,去年的時候,陛下徵漠北,雖然有功,可是卻消耗了很大的國力,這顯然,就是將北京保衛戰的功勞給抹殺了,倒有點責怪朱棣窮兵黷武的味道,後來又說今年內外俱疲,說好戰必亡,措辭強硬,也令朱棣大皺眉頭。

自己剛剛打定了主意,這夏元吉卻是直接頂撞,顯然……夏元吉這是頂風作案,甚至在朱棣看來,這是居心惡毒。

這個傢伙……想要做什麼?

朱棣的臉色鐵青,揹着手在殿中煩躁的來回走動。

夏元吉的奏書自然引起了內閣的關注,而對於解縉,他似乎並不以爲意。

解縉似乎感覺到,這未必不是一個大好的時機,夏元吉在朝中的聲望極好,被人稱之爲君子,君子之名聞名朝野,這個時候,他仗義執言,一旦觸怒了天子,那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大家當然不敢抨擊天子,可是就事論事來說,夏元吉反對的,其實就是諒山,這筆帳終究還是要算到郝家的頭上。

夏元吉就像是一隻飛蛾,撲向了火苗,隨時可能化爲灰燼,可是……

解縉對夏元吉並沒有同情,因爲他意識到,這件事有他足夠的操作空間,他叫了人來,一個心腹書吏在此垂手靜候解縉的吩咐。

解縉慢悠悠地道:“近來朝中沒什麼不妥吧。”

“回解公的話,沒什麼不妥,大家都很安份。”

“噢,老夫還以爲都察院的御使會躁動呢,看來他們也是貪生怕死之輩。”解縉低下了頭,便撿起了奏書去看。

這書吏似乎領會到了什麼,笑着道:“其實……有許多人義憤填膺,還不是爲了諒山的事,只是眼下……”

解縉光顧着看奏書,卻不理他。

書吏只得尷尬的走了。

解公……這是什麼意思呢?

無論是什麼意思,這一場莫名其妙的對話,卻終究還是悄然傳了出去。

都察院,天子心意已決,御使們本來還肯安份,畢竟他們素知陛下的心性,這件事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可是突然之間卻是有人開始躁動了,首先,便是南京道御使劉石上奏,抨擊郝家妄圖擾亂聖聽,矇騙天子,懇請天子收回成命。

有人起了頭,後頭就開始一窩蜂了,大家像是瘋了一樣,這個大義凜然,那個一副拼命的架勢。

京師之中,頓時流言四起,動盪再生!

砰……

朱棣狠狠地拍案。

他的胸膛來回伏動,旋即將一份奏書撕了個粉碎。

這份奏書便是無數彈劾奏書之一,裡頭大言不慚,竟是要代表天下百姓,前來請命,就憑他一個小小御使也配代表天下百姓麼?他代表天下百姓,豈不是說,朱棣是個獨夫民賊,站在了天下百姓的對立面,若是不順着他的話去做,便是昏君麼?

朱棣獰笑,他怒了。

當然,冤有頭債有主,這些個混賬御使,還有一羣湊熱鬧的清流,在朱棣眼裡不值一提,而事實上,朱棣之所以憤怒,自然不會是這個原因。

這些人,算得了什麼,在朱棣眼裡,不過是一羣螞蟻而已,他站在高處,俯瞰衆生,哪裡會在乎這些人。

只是……

朱棣的眼眸掠過了一絲殺機。

事情看上去已經很清晰了,先是夏元吉極力反對,上了奏書,苦口婆心,口口聲聲的說是爲了江山社稷,而緊接隨後便是漫天的奏書進了宮中,這意味着什麼?這些人當然是不值一提,可是爲何夏元吉前腳來彈劾,大家就一窩蜂的來了。

結黨!

拉幫結派!

莫非有些人認爲,只要人多勢衆就可起到法不責衆的效果,莫非以爲,只要暗中籠絡這些清流御使就可以形成輿論,左右宮中麼?

豈有此理!

就在昨日,他還在爲夏元吉的事踟躇不定,夏元吉雖然大膽,可畢竟還是有功的,而且品德、能力都不過,是君子,也是幹才。可是現在來看,此人……不過是個僞君子罷了,嘴上冠冕堂皇,背後卻是機關算盡,以仗義爲名,妄圖拉幫結派,甚至想要改變自己的決策。

這當然絕不允許,任何一個天子都決不允許!

朱棣又拿起了夏元吉的奏書,這份奏書一直襬在案頭上,而現在,他拿起來,對着奏書冷笑,睹物思人,彷彿在他的對面,就是那個面容清瘦,卻總是‘大義凜然’的夏元吉。

最後,朱棣似乎變得‘心平氣和’起來,只是他的眸光卻深邃了幾分,他慢悠悠的道:“來人。”

一個太監,乖乖的從殿中的角落走出來,躡手躡腳,曲膝跪下,身子佝僂一團,作洗耳恭聽狀。

“傳錦衣衛指揮使同知……”

“遵旨。”

那太監匆匆的離開了。

而在整個暖閣裡,所有的宮人和太監大氣不敢出,天子如老僧一般坐定,不發一言,可是大家都明白,今日的陛下很生氣,而且既然請了錦衣衛來,那麼必定有人要倒黴了,能讓陛下親自喊錦衣衛來處置的人,必定不會是一個小人物。

第725章 朝賀第734章 殺人夜第410章 郝風樓進京第572章 來吧 世仇第642章 雪恥第479章 明正典刑第203章 橫空出世第548章 動真格的第417章 誓不爲人第261章 奇貨可居第468章 帝心難測第549章 死中求活第705章 彌足珍貴的大禮第325章 有殺氣第468章 帝心難測第354章 召郝風樓第430章 羣狼噬虎第57章 善始善終第587章 宮中佳婿第835章 慾壑難填第2章 落地鳳凰第377章 朝野震動第16章 伏誅第521章 飛黃騰達第642章 雪恥第259章 斬殺殆盡第927章 婦人之仁第44章 出大事了第548章 動真格的第642章 雪恥第698章 釜底抽薪第330章 重賞第638章 奏對第389章 蓄勢待發第154章 升官第450章 急紅眼了第846章 出擊第241章 殺殺殺第443章 片甲不能留第83章 坑了第621章 收網第448章 交趾王第670章 喜迎王師第273章 神器第860章 你賭不起第551章 皇上在想什麼第334章 納妾第366章 人上之人第632章 晴天霹靂第408章 帝心第927章 婦人之仁第257章 殺無赦第121章 聖駕第183章 堅持己見第791章 放馬過來吧第485章 勝者爲王第189章 是騾子還是馬,該登場了第14章 先下手爲強第782章 光復第530章 名動天下第16章 伏誅第771章 最悲劇的學士第293章 掃清障礙第438章 殺無赦第791章 放馬過來吧第556章 這下震驚了第444章 無法挽回第102章 誰和你開玩笑第818章 廣東淪陷第186章 唯我獨智第645章 算總賬第910章 六部尚書第222章 驚天動地第476章 亡國之君第37章 一箭雙鵰第324章 雷霆之怒第485章 混賬東西第318章 一審定生死第303章 咄咄怪事第451章 隆恩浩蕩第756章 鐵騎第160章 朕受命於天第268章 聖駕第656章 呼之欲出第728章 吾皇萬歲第267章 喜上加喜第310章 破門而入第301章 雄霸一方第352章 燒殺第811章 自古忠臣多良苦第41章 俺不要和你做冤家第83章 坑了第885章 不知者不怪第826章 公忠體國第88章 反擊第48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444章 無法挽回第470章 無情第529章 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