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該論功行賞

一封封的奏書,急報金陵。

金陵近日陰雨連綿,凡夫俗子們免不了咒罵幾句,可是文人墨客們卻都是興致勃勃,特意選了這細雨如絲的日子坐着轎子或撐着油傘泛舟湖上,那秦淮河的湖面被蒙上了隱隱約約一襲輕紗般的煙霧,煙霧嫋嫋中,岸邊的在細雨微風中輕枝慢搖,雨點敲打着柳葉,窸窸窣窣,如夢似幻。

在舟船之上,兵部尚書金忠並沒有清閒太久,一艘小船靠上了樓船,緊接着便有人尋了金忠,在他耳中密語幾句。

金忠聞言皺眉,下船而去。

紫禁城被這薄霧籠罩,那如輕紗的薄霧在這生輝的宮牆之中繚繞,依舊掩不住威嚴。

暖閣裡生了地龍,熱氣騰騰,捷報落在了案頭,朱棣既是輕鬆,又有幾分凝重。

召來的大臣已經紛紛落座,許多人的臉色也很不輕鬆。

金忠來得比較遲一些,本來今日他並不當值,忙裡偷閒,誰知道這時候出了事。

朱棣慢悠悠地道:“諸卿,前幾日的捷報,不知看了嗎?”

陛下開了金口,自然是等着大家暢所欲言。

其實做臣子的,多是屬烏賊的,一個個渾身滑不溜秋,卻又有諸多觸手,現在陛下連調子都沒定,天知道人家想着什麼,所以大家爲難了,若是定了調子,大家肯定要暢所欲言,可沒定調子,這事兒就沒譜兒了,誰知道會不會說錯話。

於是很多人便很雞賊地去看解縉。

解縉老臉古井無波,心裡卻恨不得把這些人統統撕了,別看他最得陛下信重,又是身居要職,可這是表面光,至少在這個時候,大家都可以做縮頭烏龜,偏偏他不能。

解縉臉上含笑,慢悠悠地道:“前幾日的捷報,微臣倒是看過,直襲會安,賊軍軍心大亂,豐城侯又趁勢出擊,看來這交趾平復指日可待,此事於國來說可喜可賀,於那交趾僧俗百姓來說亦是天大的喜事。自然,海防侯郝風樓、豐城侯李彬,都是功不可沒……”

朱棣卻是淡淡地道:“豐城侯死了……”

朱棣話音落下,在場之人頓時愕然。

死了,怎麼死的?爲何沒有回報?

任何奏書一般都要經過文淵閣和通政司,怎麼可能說死就死,而陛下知道,其餘人卻是不知?

這事兒不只讓人錯愕,更讓解縉人等有一種不妙的預感。李彬的死活對他來說無關緊要,可最重要的卻是皇上爲何能不露聲色就得到宮外的消息。

文淵閣的學士人等,其實官職和品級都不太高,論起資歷也未必比得上各部的尚書,他們之所以地位尊崇,最重要的緣故就是消息靈通,並且擁有議政之權。幾乎所有的奏書都需要經過這些人,而這些人擬定好對奏書的意見再送呈御覽,他們就相當於是天子的幕僚,只要他們的擬票不是太過違逆天子的意圖,基本上都會照準。

所以某種意義來說,他們的職權相當於宰相,可是現在,他們突然發現自己的消息不太靈通了。

朱棣隨即指了指案牘上的一沓奏書,道:“朕有些乏了,要去小憩片刻,這裡的奏書,諸卿自個兒看吧,半個時辰之後,朕再和諸卿論一論此事。”

說罷,朱棣站起來,揚長而去。

在座的諸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金忠等幾個尚書倒還能氣定神閒,反正他們是部堂,奏書的事和他們無關,至於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他們倒是有些好奇。

可是對解縉、金幼孜、胡儼人、楊榮、楊士奇人等來說,卻是非同小可。

只是這時候,他們也沒心思顧忌這個,已有內官將那一沓奏書拿出來分發。

解縉的臉色還算從容,耐着性子看着一份份奏書。

這些奏書無一例外,統統來自於交趾。

上書的人不少,有不少將軍,衆口一詞,都是痛斥李彬欺君罔上、殺良冒功、剋扣軍餉之事。

解縉在這邊看,金忠也在看,這一看不打緊,才知道那郝風樓已將李彬殺了。

作爲兵部尚書,金忠真是不知該說什麼好,李彬可是總兵官,這樣的身份,沒有聖旨,誰敢輕易誅殺?即便是他兵部尚書下放地方,那也絕不敢造次。

可是這郝風樓,居然將總兵官說殺就殺了。

固然李彬有罪,那也不該如此。

不只是如此,同樣掉腦袋的還有不少武官。

金忠深吸一口氣,皺起眉來,他心裡雖是認爲郝風樓膽大包天,可是隨即一想,又覺得這郝風樓不是善類,既然敢動手殺人,就必定有所依仗,所以他繼續往下翻過去。

這一看才知是觸目驚心,到處都是告狀的奏書,而且上到欺君罔上,下到強搶民女、貪墨軍餉,多如牛毛。

這一細思,金忠便知道李彬的罪名是有,否則這麼多奏書裡頭說得有鼻子有眼,也不可能全然是瞎說。可是話又說回來,這李彬幾乎被羅列了上百條罪狀,就當真壞到這個地步?肯定不盡然,多半是牆倒衆人推,正好大家身上都髒,索性把所有的污水潑在這李彬身上。

也就是說,李彬不死,只要人還在,他就還有一張口,有心腹和親朋好友,誰也不敢如此造次。可李彬死了,他反正不可能說話,正好那交趾軍中一屁股的爛賬,大家也不會客氣。

郝風樓殺李彬,怕是存着這個心思。

自然,真正殺李彬的理由卻在郝風樓的奏書裡:“官逼民反,交趾上下怨聲載道,反反覆覆,今日平寇,明日寇又叢生,殺之不盡,皆是交趾上下怨恨李彬之故,臣爲招撫人心,不得已而殺之。”

這話不難理解,有點強辯的意味,可是事實就在眼前,李彬死了,交趾也就平定了,如果交趾再亂,那麼就是郝風樓的責任,可是交趾若是承平,那麼也就證明了郝風樓的正確。

與此同時,這些奏書之中也有不少是關乎安南士紳、名士的奏書,理由只有一個,李彬誤國害民之類。

看完了所有的奏書,在座的人誰都沒有吭聲。

大家的眼眸相互望了一眼,卻都各自有自己的盤算。

不得不說,郝風樓的膽大程度已經超過了他們的預料,可是綜合來看,似乎這郝風樓殺的又是名正言順,一時也沒有什麼可挑剔的地方,當然,挑剔的地方也有,可是人家又能自圓其說,這倒是讓人爲難了。

過了片刻,朱棣回來了。

朱棣依舊還是那一身便服,卻仍然掩飾不住他的猛虎之氣,大剌剌地坐上御椅,眼眸一闔,道:“諸卿以爲如何?”

金幼孜笑吟吟地道:“臣等倒是將這奏書看了,按理說吧,這事兒可大可小,李彬料來是有罪的,可終究是一方鎮守,豈可說殺就殺?所以微臣以爲,這件事呢,總得過問一下。”

朱棣含笑,卻是滿不在乎地道:“說殺就殺是壞了規矩,可是你沒看見麼?這是權宜之計,是爲了安撫人心,李彬殺良冒功,屠戮百姓,人人恨之入骨,不反成麼?不殺他,叛亂還要耗到什麼時候?郝風樓這是快刀斬亂麻,挑不出錯。”

金幼孜吃了個閉門羹,他哪裡知道朱棣和郝風樓之間其實一直都有書信來往,朱棣雖然沒有明着說殺李彬,卻也有讓郝風樓便宜行事的意思。

如此一來,朱棣的心思便已經瞭然了,平定交趾可喜可賀,其他的都是細枝末節,不值一提。

在座的人,即便是金忠,此刻都陷入了沉默,此刻實在沒心思去觸這逆鱗。

解縉卻是莞爾一笑,頜首點頭道:“陛下所言甚是,這李彬確是該殺,雖然做法有待商榷,可終究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理由說得過去。郝風樓實是我大明樑柱,大快人心,以至軍中上下武官紛紛爲他叫好,交趾士紳、名士也爲他搖旗吶喊,有這郝風樓在,交趾大局可定啊。”

解縉說得慢條斯理,可是許多人心裡不由震撼了。

解公之言,誅心啊!

想想看,一個臣子在交趾這種山高皇帝遠的地方,既得了軍中的支持,又得到了百姓的支持,這口裡雖是誇讚,暗地裡不是分明說郝風樓羽翼豐滿嗎?

任何一個天子都見不得臣子羽翼太豐的,即便是太子,天子都有所防範,何況還是個義子。

解公徐徐道來,卻突然話鋒一轉道:“陛下,既然這交趾已定,本該論功行賞,何不立即召郝風樓父子入京,陛下少不得要親自召問,恩旨褒獎。不過微臣以爲,郝家父子深受交趾官兵、百姓愛戴,此時交趾百廢待舉,未必會肯放行。”

此時,所有人都錯愕地看向瞭解縉。

而解縉則依舊是面帶淺笑,如沐春風。

……………………………

第二更到,希望大家繼續支持老虎,月票榜排名實在危險呀!

第529章 大勝第922章 殺無赦第930章 御駕第688章 基業成矣第394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81章 公主殿下第117章 該死的靖難第938章 仁義無雙第599章 百年之好第230章 瘋了第709章 西洋之事 託付於卿第826章 公忠體國第146章 漢王出擊第481章 老實一些第680章 人類一大步第323章 民心可用第524章 必勝第482章 痛下殺手第851章 京師震動第794章 刺刀見紅第451章 隆恩浩蕩第917章 出爾反爾第319章 心頭大石落地第385章 有多遠滾多遠第761章 危機第831章 必有一戰第800章 上兵伐心第662章 征服天堂第629章 孤家寡人第509章 真相如此第199章 遠征第853章 大英雄大豪傑第478章 鳳顏震怒第500章 奸臣伏法第519章 虎狼第597章 超級駙馬第821章 大政奉還第477章 聖裁第228章 殺氣沖天第545章 京師大亂第501章 真正的真相第629章 孤家寡人第77章 輸不起的是你第301章 雄霸一方第195章 打到你服第408章 帝心第373章 豪門第739章 鬥法第88章 反擊第792章 郝張之戰第44章 出大事了第319章 心頭大石落地第485章 勝者爲王第310章 破門而入第544章 你不信就是死第542章 聖孫第739章 鬥法第734章 殺人夜第231章 動強第829章 戰功彪炳第795章 絞肉機第339章 遠大前程第510章 大奸若忠郝風樓第758章 風 流王爺第797章 我只知道成王敗寇第43章 是可忍 孰不可忍第158章 欺人太甚第775章 抉擇第700章 地主家真沒餘糧了第625章 殺一儆百第922章 殺無赦第22章 不解風情第565章 後方緊吃第11章 美女姐姐救命第718章 收割第873章 咱們走着瞧第27章 轟動第6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77章 拿命來第180章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289章 老虎打不着第356章 爲君分憂第423章 此番重賞第222章 驚天動地第293章 掃清障礙第363章 錦繡諒山第563章 要好好的第738章 ;定南王第336章 天子裁決第43章 是可忍 孰不可忍第87章 機會第16章 伏誅第422章 麒麟兒第398章 夠了第288章 丘八們瘋了第277章 你們完了第98章 得罪寧王第306章 天子犯難第595章 風光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