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施特雷澤曼內閣成立

戰後的德國民生凋敝,百廢待興,國家機器必須迅速運轉起來。傍晚,陪同艾德里安就餐的有他一手培養起來的軍界武官、社會賢達、尤其是企業精英和各界名流,也有部份前政府“擁新”官員。晚餐是由臨時軍部後勤提供的,簡單快捷,但也不失其營養,艾德里安本身就是從軍旅的生活中走過來的,所以,對這樣的晚餐並不陌生。

席間,艾德里安作了一個非常簡短而又富有前瞻性的講話,對欲血奮戰的將士給予了高度評價,對社會名流、賢達寄予殷殷厚望,也對過渡政府時期的開明官僚進行了盛讚。他號召大家齊心協力,繼往開來,以務實、真誠、創新的精神爲偉大的德國作出貢獻。最後,艾德里安對接下來的政府組建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要求大家從建設一個新的、民主的德意志國家的角度選賢任能。

雪後的陽光與迎風招展的彩旗交相輝映,柏林很快恢復了生機,民衆們終於可以毫無顧慮、高高興興地走出家門,開始走親訪友,開始積極尋找就業。

新政府的組建依據往屆國家憲法條例也在穩步推進,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帶領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前輩負責對本屆新政府的組建進行指導和監督。

埃裡克?艾德里安爲德意志聯邦國家總統;

由艾德里安提名,保羅?馮?興登堡出任第一任德意志聯邦國家副總統,卸去其他職務;

德意志聯邦國家第一屆政府各部門任職名單同時公佈;

內閣總理: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

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出生於柏林手工業家庭,就讀於柏林大學和萊比錫大學哲學、文學系,獲得博士學位。1906年當選德累斯頓市議會議員;1907年當選帝國國會議員;1912年落選後投身實業界;1914年復歸政界。他關心社會福利事業,同時堅信德意志帝國要比其他國家優越。作爲俾斯麥和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的崇拜者,斯特萊斯曼極力支持德國在20世紀初期的擴張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他抱怨德國進行戰爭指導不力。1917受艾德里安影響開始反對無限制潛水艇戰。

外交部長:赫爾曼?米勒

1876年5月18日出生於曼海姆,是德國的資深政治家,1916年至1918年爲德國國會成員。

內政部長:漢斯?路德

漢斯?路德出生於首都柏林,1907年開始從政,成爲馬格德堡鎮議會議員,1913年任德國城市協會秘書,1918年任埃森市市長。

財政部長:亞爾馬?沙赫特

1877年4月22日出生於丹麥,曾在基爾和慕尼黑大學攻讀醫學和政治學,並在柏林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後來經營銀行業。1908年任德累斯頓銀行副行長,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經濟部任職;1914年至1915年在布魯塞爾德國戰領政府財政顧問。1916年被任命爲德國國民銀行(後於德姆斯塔特銀行合併)行長。

司法部長:威廉?馬克斯

國防部長:瓦爾特?馮?勃勞希契

1881年10月4日出生於柏林,其父曾是騎兵上將,幼時被選入皇宮,長大成年即加侍隊,由於相貌英武、軍事素質好,曾做過維多利亞皇后的私人侍從。戰前進入總參謀部任職,戰爭爆發後參與西線戰事,後調入東線戰場成爲艾德里安的左膀右臂。

交通部長:奧托?格勒斯

糧食部長:菲利浦?謝德曼

菲力浦?謝德曼出生於1865年,是德國社會民主黨右翼首領之一,魏瑪共和國第一屆政府總理。1903年,作爲社會民主黨的代表,當選爲國會議員。1911年起,任德國社會民主黨中央委員會、國會黨主席團委員、國會副議長。1913年成爲德國社會民主黨的主要領導人。

國安部長:漢斯?克盧格

1882出生, 1901年從軍,1912年畢業於軍事院校,戰爭爆發後在東線新成立的後勤部任職,東線戰事結束後保有軍銜待命。

艾德里安將原勞工部門拆分併入內政部和財政部。郵政部拆分併入財政部和交通部。

由於是建黨初期,黨內缺乏治國理政的人才,尤其是經濟與司法等部門的職位基本上都是保持不變,這讓艾德里安非常敏銳地發現擴大黨員隊伍、發揮黨的影響力,提高黨的素質極其重要,並將這一目標作爲今後工作的重點,也預示着艾德里安隨時都有可能逐步把自己的人提上重要崗位。艾德里安深刻領會了槍桿子的重要性,軍權是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裡王牌,不論何時,這張牌都可以爲自己在政府的工作增添話語權。

原先的警備團其實已經達到了師的編制,由於日常輪換的需要,常備的警衛力量必須得到有效充實。艾德里安剛入主柏林,不想重蹈前政府覆轍,下令國民軍第4軍就地改番號爲柏林警備第一軍,擔負首都柏林及國家首腦機關的衛戍任務,博得溫任第一任軍長,晉升博得溫爲上將軍銜。

博得溫隨即着手調整部隊人員及編制,並把那些忠於艾德里安、業務過硬的軍事人才安排在最重要的領導崗位。

國家機關各部門都開始正常運轉,全國各地的行政主官也進行了一次徹底大換血,艾德里安的追隨者中有治國理財才能、忠誠清廉的年輕人走上了重要的工作崗位。這些人基本上都是通過施特雷澤曼再三甄選的人,也是艾德里安第一批通電全國時積極報名入黨的骨幹,這些人在施特雷澤曼看來,都是最忠於艾德里安的人。

施特雷澤曼根據埃裡克?艾德里安的建議,以往屆政府的憲法大綱爲基礎、結合國內知名學者、專家、政要等,上百人的研究團隊,研究制定了一部新的《德意志聯邦國家通用憲法》。憲法以手寫謄抄的方式擺在了總統埃裡克?艾德里安的案桌上。艾德里安打破事必躬親的慣例,沒有細看,而是讓施特雷澤曼全權負責,仔細斟酌,不必凡事彙報。

憲法其中規定,總統任期爲八年制,並規定總統不得加入任何黨派。隨即,艾德里安宣佈退出聯邦黨,聯邦黨主席的空缺職位將由下一屆當選主席接任。聯邦黨副主席亞爾馬?沙赫特暫時代行黨主席職責。施特雷澤曼在處理內閣總理事務的同時,將積極準備參與下一屆聯邦黨黨主席職位的競選。

保羅?馮?興登堡接到艾德里安發自柏林的電報,內心百感交集,左右爲難。68歲時,本想退役在家享受清福,然而,國家有難,他不得不挺身而出,可是,當他把所有身心投入到偉大的建國事業中時,卻讓後生晚輩捷足先登了。如果不受命赴任,肯定不行,國家和民衆會攻擊他擁兵自重。赴任也不好,年愈七旬,手握雄兵,人生巔峰只這一搏,過了這個村也就沒有這個店,從此只能當一屆副總統,位高權空,實則是個養老的職位。

老帥保羅?馮?興登堡知道埃裡克?艾德里安當總統確實是衆望所歸,大勢已定,如果自己非要逆天而行,提兵相爭,這個風雨漂搖的國家又將九死一生,人民也將深處水深火熱之中。思之再三,仰天長嘆,只得放棄兵權,前往柏林赴任。

第262章 法意出兵第189章 萊茵再獻設計第211章 康德之謎(跪求訂閱!跪求!)第30章 結案第430章 磨刀第10章 集體下課第188章 AFW990第220章 蘇伊士第116章 到處要錢第222章 德貨地位第421章 全面戰爭的580萬第26章 意見分歧(一)第355章 展示肌肉第245章 名存實亡的同盟國(第七更求訂閱、月票、推薦票、打賞)第159章 德國影響力第134章 德捷金融第21章 血戰第404章 試圖遲滯(求推薦、月票、打賞)第214章 提前準備第330章 陸海不合第207章 2165高地(四)第424章 反蘇包圍網第314章 打進雅典抽菸喝酒(求推薦,求月票,求打賞!)第27章 意見分歧(二)第243章 聯邦黨內部分歧(第五更求訂閱、月票、推薦票、打賞)第31章 裝甲單位升級計劃第92章 和平曙光第189章 萊茵再獻設計第331章 加速第416章 人望的作用第413章 背鍋俠第109章 《柏林和約》簽署第147章 德國航空第298章 巴巴羅薩計劃第30章 結案第274章 德法再修條約(感謝瓦洛蘭的統治者的打賞)第174章 丐版經典第224章 國安部的權利第377章 拖後腿的資本家第88章 民共破冰交談第330章 陸海不合第160章 訪美前奏第144章 威廉·勒布歸隊第130章 奧匈帝國瓦解第284章 柏林七所軍校第455章 華沙爭奪戰(十一)第272章 法國總理換人第147章 德國航空第348 華夏通駐英大使第140章 調停第199章 德國跨越式航空第20章 佈列斯特第398章 西班牙內戰(求推薦、月票、打賞)第331章 加速第4章 履帶運輸車登場第347 代理第10章 集體下課第290章 華夏的周第80章 502坦克營出擊第54章 聯邦黨第114章 外交部高規格訪美第326章 密謀第328章 大烏龍第266章 被玩壞的三號坦克第365章 德國單挑怕過誰?第373章 無底洞的火箭項目第463章 華沙爭奪戰(十九)第7章 能源危機第228章 埃裡克的背景(第四更,求訂閱、收藏、推薦、月票、打賞)第128章 布爾什維克威脅(一)第318章 造船起重機第41章 毒蠍第408章 希爾娜的勸阻第361章 厚積薄發第275章 只要法國出兵就行第137章 101裝甲師進駐第70章 入主柏林第398章 西班牙內戰(求推薦、月票、打賞)第437章 蘇西之戰第139章 巴爾幹戰爭第425章 武裝武裝武裝第330章 陸海不合第222章 德貨地位第128章 布爾什維克威脅(一)第165章 微服第290章 華夏的周第397章 戰略儲備(求推薦、月票、打賞)第51章 能源研究中心(一)第95章 停戰會談第206章 2165高地(三)第102章 忙中偷閒第262章 法意出兵第68章 埃爾溫·蓋哈德第454章 華沙爭奪戰(十)第171章 無奈的選擇第135章 無休止的巴爾幹爭端第14章 羣策羣力第363章 技能激活:請求火力打擊第91章 化干戈爲玉帛的全國講話第42章 再次暴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