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軍改

保羅?馮?興登堡在軍界德高望重,他能放棄軍權回到柏林就任埃裡克?艾德里安領導的德意志聯幫國家副總統,是整個德國的一件大事,充分證明了艾德里安已是萬衆歸心,其政權將牢不可破。

雖然全國已經一盤棋,經濟也在提振中,但軍隊仍是五花八門,這其中涉及徽章徽標、制式被服、軍旗軍樂、禮儀行進、條令條例、口令指令、建制規範,等級差別、武器裝備、軍工研發、國家安全等等。

埃裡克?艾德里安在內閣繼續討論國家方針政策的時候有意將勃勞希契等軍方將領安排到了另一間較小的會議室,以便他們能夠放開思想,放開想象的空間。

勃勞希契等軍方代表對艾德里安的安排心領神會,一份早就在漢諾威市已經擬定好的軍隊改革方案,再一次在這裡重新進行反覆論證,爭取早日獲得總統的簽字。

艾德里安幾乎是日理萬機,他沒有時間看文字,爲了更快地出現效益,他一般都是聽取彙報或聽取意見。勃勞希契等軍方代表都瞭解這一情況。所以,這一次他們還是按照總統的批示,首先將工作做到細緻入微,然後再系統性地向總統彙報。

德意志聯邦國家取消原來所有部隊番號和建制,設立國防軍,國防軍主要負責國家戰爭事務,擁有預備役。

取消總參謀部,設立統戰司令部,設總司令1人,副司令若干,參謀長1人,參謀官若干。

總司令和副司令都是非常設職務,戰時由總統任命,副司令及參謀長由總統提名,內閣投票通過。其餘職位由軍隊內部提名投票通過後就任。

國防軍設立三軍司令,分別是陸軍、空軍、海軍。

統戰部參謀長爲馬克斯?霍夫曼

陸軍司令爲卡爾?倫德施泰特

空軍司令暫時由瓦爾特?勃勞希契兼任

海軍司令爲弗蘭茨?馮?希佩爾

國防軍軍銜設6等,25級。

元帥;特級元帥(賦予特殊稱謂,例如以戰役晉升的則以戰役命名)、大元帥、元帥

將官:上將分五級,一級最初,五級最高,中將、少將、准將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士官:上士、中士、下士

士兵:五等兵、四等兵、三等兵、二等兵、一等兵、新兵。五等最高

國民軍軍銜同等,不設元帥。

國民軍最高指揮官是總統本人,在總統無法履行權利的時候,其總指揮由第二順位的副總統接任,以此類推。

國民軍常備人數不多,僅僅爲1個軍的力量編制,主要負責防衛首都安全和重要人物的保衛工作。

艾德里安認真聽完勃勞希契等軍方代表的詳細彙報,對他們的成績給予了肯定,並強調一步步遵照執行,接着又進行了重要補充。

國民軍佔用1個軍的編制,讓副總統在內的國防部人員實在是心有不滿。國民軍不隸屬於任何一個部門,若要有個比較,這其實是皇帝的侍衛,只爲皇帝盡忠一個意思。可艾德里安的威望太高,在興登堡明確放棄總參謀長職務接任副總統的時候,在德國,已經找不出任何力量可以和他抗衡了。

原帝國的各地方軍團都被統一編成集團軍,320萬軍隊被劃分爲四個集團軍羣,分別是A、B、C、D集團軍,A集團軍總司令由奧古斯特?馮?馬肯森元帥擔任。B集團軍總司令由約翰尼斯?弗裡德利希?利奧波德?馮?澤克特元帥擔任。C集團軍由奧斯卡?馮?胡蒂爾擔任。D集團軍由保羅?埃米爾?馮?萊託-福爾貝克元帥擔任。這些擔任各集團軍總司令的人僅有馬肯森仍舊還在西線,其他的都被召回柏林參加陸軍改革會議。看似四大集團軍都沒有艾德里安的人,可實際上,這些總司令因爲遠離前線,都被馬克斯?霍夫曼安插的人手代替行使指揮權。在國防部長和國安部長的任命上這個新總統似乎一點也不肯鬆手。兩個部長年輕得不像話,也就有了反對的聲音,可艾德里安似乎並不願意在這個話題上討論太多,衆人只好作罷默認。好在接下來的軍方任命上,那些爲德國在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的將領並沒有被全部遺忘,新任總統把這些人都照顧到了。

在強行插手安排了軍方的一些人事任命後,艾德里安開始關注國內工廠的情況。這其中就有武器的研發與製造,因爲他對這方面有深刻的體會與心得。

在這個方面,艾德里安打算用經費從宏觀上解決。每年的11月1日,內閣會根據三軍提交的國防費用進行抽調考察,爲期1個月的時間。12月1日在國會上通過蒐集到的實際情況酌情調配軍費比。國防軍的軍費比爲上一年度國家收入的百分比,具體額度由內閣提交方案交總統審批,最後在國會投票通過後實施。

wWW¤ t t k a n¤ ¢O

整個會議室裡的燈光全靠吊燈在強撐,隨着一羣將領不停的抽菸,早已是能見度降低。坐在首席上的艾德里安也是一手拿着雪茄一邊按着手稿讀。這裡早就被強行限制了出入,安全保衛已經達到了一門三崗,三門一隊的程度。實在這個會議室裡幾乎囊括了整個德國的軍方高層,若是有人想要圖謀不軌,一顆炸彈就能讓德國重新陷入混亂。

艾德里安的整體思路如此地清晰,讓勃勞希契等軍方代表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們萬萬沒有想到艾德里安會如此細緻入微。

只是在這次的會議開始前,有一個小小的插曲,海軍司令原本提名由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擔任,但因爲無限制潛艇戰的思想與艾德里安的想法有衝突,雙方弄得極不愉快,最後,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謙遜地退出,而讓同樣富有經驗的弗蘭茨?馮?希佩爾擔任了海軍司令。至此,埃裡克?艾德里安領導的德意志聯邦國家基本上走入正軌。

第232章 第4號研究所(今天第四更 )第443章 收復比亞維斯托克第135章 無休止的巴爾幹爭端第81章 B022號第131章 捷克獨立宣言第348 華夏通駐英大使第60章 對柏林形成包圍第201章 跨越式發展的弊端(爲打賞加更)第352章 麥克斯接盤第446章 華沙爭奪戰(二)第326章 密謀第133章 歐洲經濟第207章 2165高地(四)第97章 拒絕和談第421章 全面戰爭的580萬第213章 虛假繁榮第375章 確定發射時間第129章 布爾什維克威脅(二)第321章 水到渠成(感謝小刀子123的再次打賞)第422章 法國的應變第266章 被玩壞的三號坦克第404章 試圖遲滯(求推薦、月票、打賞)第167章 國防(二)第265章 1920型第1裝甲師第148章 鄧尼茨的想法第322章 造價新高(求推薦票,求月票,求訂閱,求打賞混口飯吃)第461章 華沙爭奪戰(十七)第433章 慕尼黑會議第240章 智取中歐計劃(第二更求訂閱、月票、推薦票、打賞)第93章 埃裡克心中的海軍限制底線第63章 內戰(三)第243章 聯邦黨內部分歧(第五更求訂閱、月票、推薦票、打賞)第57章 軍心可用第71章 施特雷澤曼內閣成立第255章 Z-21方案競爭第440章 奪佔比亞維斯托克第310章 保加利亞站隊第377章 拖後腿的資本家第171章 無奈的選擇第295章 瘸腿海軍第54章 聯邦黨第451章 華沙爭奪戰(七)第330章 陸海不合第446章 華沙爭奪戰(二)第353章 德地中海三軍演習第65章 城市戰(一)第190章 你好,我叫朱可夫第327 科爾馬失蹤第452章 華沙爭奪戰(八)第113章 國家重點投資項目第10章 集體下課第286章 美女少校第354章 德美危機第200章 漢莎1號的發動機第40章 暴動第103章 和會第316章 填補空白第72章 軍改第27章 意見分歧(二)第412章 忍不住了第452章 華沙爭奪戰(八)第363章 技能激活:請求火力打擊第59章 胎死腹中的兵變第139章 巴爾幹戰爭第297章 多元化後勤概念第300章 我不會接受失敗第157章 軌跡第438章 宣戰第95章 停戰會談第62章 內戰(二)第251章 噸位能使鬼推磨(新年求推薦!求月票!)第2章 不速之客第290章 華夏的周第370章 德國絕不俯首第171章 無奈的選擇第316章 填補空白第301章 戰列巡洋艦第227章 埃裡克的救生艙(第三更,求訂閱、收藏、推薦、月票、打賞)第165章 微服第403章 日本的節奏感(求推薦、月票、打賞)第365章 德國單挑怕過誰?第255章 Z-21方案競爭第235章 攝心的國防陸空軍第53章 赤色風暴第289章 挖英國人第441章 衝過比亞瓦第364章 保羅·馮·萊託·福爾貝克第103章 和會第430章 磨刀第267章 第1航空軍第116章 到處要錢第238章 咖啡提神第260章 德國勢力圈(感謝開心雄軍的打賞)第37章 坦克項目第283章 兩難第449章 華沙爭奪戰(五)第382章 施佩爾的軍旅生涯第352章 麥克斯接盤第212章 蘇聯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