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有合作沒殺戮(感謝小刀子123的打賞)

強硬的對外策略不外乎兩種結果,要麼以氣勢壓制對手,達到不戰而屈人的目的,要麼戰場對訣,用槍林彈雨說話,勝者居高凌下,敗者腑首稱臣。大國林立的地球上,國與國之間只有強與弱的區別,沒有絕對的利益共享,對外妥協和懷柔政策根本得不到尊敬和謙讓。埃裡克走的就是這麼一條高空孤懸的鋼絲。

內閣也有人曾經反對過埃裡克的冒險行爲,但埃裡克每次都因爲強硬而換來了真正的尊重和實惠,相比之下,妥協的“柏林和談”卻讓德國失去許多國家利益,不但沒有得到美國在資源領域上的讓步,卻時常被法國人逼到了牆角。

美國時刻在關注歐洲的動向,自從德國外交部拉特瑙副部長一無所獲地從倫敦回國後,德法、德意邊界再度出現緊張對峙。大戰迫在眉睫,引起了華府的高度重視。

白宮主政者認爲一個安定的歐洲可以給本國帶來無限的商機,必須叫停這種殃及池魚的爭鬥。3月28日,英、法、德、意四國代表相繼赴美,秉承倫敦的意願,懇談促和仍然是這次討論的焦點。

此前,除了倫敦的促和懇談,德國的密集外交也在悄悄展開。施特雷澤曼在總理府親自招見了蘇維埃駐德國外交大使,第二天,兩國在公開場合再次發表了第三次聯合公報,並重新修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條約中明確將波蘭這個詞彙徹底抹除,德國承認蘇維埃擁有波蘭東部的事實,同樣,蘇維埃政權也承認了德國的現有疆域和已知邊界的劃定。

猶如一枚重磅炸彈,世界各國爲之震憾。實際上,蘇德兩國此前就有過相關條約,但並沒打算大張旗鼓地對外公佈,法、意兩國的鬧騰迫使埃裡克只能舊調重彈,提醒各國不要忘了蘇維埃的存在,同時也告訴世界,德國不止西方社會這麼一個“朋友”。

法國總統亞歷山大·米勒蘭和總理普安卡雷都是反德、仇德的政治人物,要解決這次邊境危機,除非迫使這兩位國家主政者改變對德國的看法,否則,一切都是浮雲。與此同時,德意志聯邦的隱蔽戰線也開始了沒有硝煙的戰鬥,巴黎、里昂、奧爾良等地連續不斷地發生了反政府示威和勞工聯盟大遊行。

蘇德兩國的條約簽署後,埃裡克給凱末爾下了一道明碼電令,繼續減少駐蘇、駐伊朗邊境軍隊,國防軍以最快的速度密集調往南部地區,對法國的殖民地敘利亞形成擠壓之勢。

土希戰爭的持續,讓德土兩國成爲一根繩上的螞蚱,在埃裡克的慫恿下,凱末爾強打精神,對希臘軍連續發動了多次以命相搏的大反擊,很湊巧的取得了一點效果,只是希臘軍隊的數量明顯要少了許多。

華盛頓的五國懇談促和會正在繼續,原計劃批准各國記者進入會場,因爲德國陳兵敘利亞邊境的消息已經傳到了華盛頓,不得不改爲閉門磋商。法國代表非常氣憤,連連指責德國毫無解決問題的誠意,蓄意破壞五國懇談契機。

“本次懇談會應該以《柏林和談》爲基礎,維持一戰後國際秩序,我方對德國恣意吞併鄰國的作法不會容忍,也不會袖手旁觀,希望國際社會主持正義,共同討伐……”法國代表口氣強硬,咄咄逼人。

“本人很不贊成法方代表濫用‘吞併’一詞,衆所周知,南斯拉夫諸國對德意志聯邦選擇的是歸附,而不是投降,更不是所謂的‘吞併’,只有當德國有足夠的安全感時,這樣的局面纔會形成,況且我們之間是有平等合約的。本人很不理解,此前多國互相攻伐,爭戰頻乃,民不聊生的時候,法國在幹什麼,爲什麼在諸國選擇和平共處的時候卻在這裡說三道四,實在是居心叵測。”德國外交部長米勒也針鋒相對、據理力爭。

美國並不擔心德國與蘇聯重修《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對本國的影響,埃裡克當年的威脅也只是讓美國人的腰包裡少賺了一點錢。然而,一個穩定的歐洲必定能給美國提供一個豐衣足食的良好環境,而一個發展中的德國卻讓人又愛又恨。

繼法國代表擾亂會場之後,3月29日,五國代表又重聚一堂。這一次,美國代表在會前提出了一個章程,希望大家各抒已見的時候保持克制,尤其是不能中途打斷別人的談話。

“德國不怕事,也不惹事,更不懼怕別人強加給我們的戰爭,雖然這幾年戰爭頻發,但哪一次是由德國挑起的?這一次是嗎?顯然不是,反過來卻是一直道貌岸然的法國。如果說德國沒有解決問題的誠意,那我就想問一問法方代表了,本人坐在這裡是幹什麼來的?”這一次輪到米勒先發言。稍作停頓後,米勒又繼續慷慨陳詞:“我認爲,我們都應該向美國學習,做應該做的事,賺一切可以賺到的錢,而不是在地區問題上爭一個你死我活,也別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別人。”

會議上,各方代表你來我往,辰槍舌戰,尤其是法國和意大利代表交替上陣,使得會議屢屢呈現尷尬局面。

這種毫無意義的扯皮讓主辦方左右爲難。爲了掩飾自己的窘迫,大家要麼噤聲,要麼乾咳,南美雪茄紛紛上場,小小的會議室一直煙霧繚繞。米勒想把美國拉到自己的陣營,故意抱怨。這樣的會議耽誤了自己在美國的首要任務,這麼大好的時光,他應該在這裡找到更多的原材料發回國內,而不是像婦人一樣在這裡撒潑。

米勒的話雖然是說給美國代表聽的,實際上德國的現狀也確實如此。美國的東西,埃裡克什麼都買,來者不拒,有時還不失其土豪作風。作爲最大的貿易合作伙伴,美國樂意同德國人做生意,有時候還不得不在各個方面給德國以最優惠的待遇。

一戰後,美國的國際影響在不斷加大,與之相反的是英國的領導力正逐漸下跌,在很多方面,德國是美國運作國際事務的得力助手,許多無法在歐洲插手的利益全靠德國處處維護。

當然,這其中也是各取所需。而在國際事務中,法國一直扮演重要角色,但在美國人的眼裡卻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攪局者。在亞洲殖民地問題上,美、法之間一直糾紛不斷,雖然沒有鬥破,但暗傷無處不在,反觀德國,孑然一身,與美國沒有絲毫利益衝突,更是重要貿易合作伙伴。

第344章 內戰第130章 奧匈帝國瓦解第271章 民族自強演講轟動世界第238章 咖啡提神第430章 磨刀第25章 倉促的婚禮第67章 城市戰(三)第120章 白宮第347 代理第230章 意大利求和條件第248章 黑金第310章 保加利亞站隊第3章 元帥的邀請第30章 結案第154章 柯立芝訪德第157章 軌跡第177章 宣戰第267章 第1航空軍第195章 實用至上第121章 投懷送抱第420章 鄉巴佬的想法第321章 水到渠成(感謝小刀子123的再次打賞)第12章 天才並非與生俱來第48章 弗裡茨·哈伯第292章 巨龍終會覺醒第264章 斯特拉斯堡火車站第350章 硬扛英國第289章 挖英國人第289章 挖英國人第460章 華沙爭奪戰(十六)第61章 內戰(一)第345章 就是一次軍演第226章 月亮上的老夥計第255章 Z-21方案競爭第25章 倉促的婚禮第126章 洛林危機(三)第218章 反坦克炮第389章 向鷹派讓步第280章 資源第416章 人望的作用第410章 日本動手第64章 內戰(四)第442章 佔領中心廣場第228章 埃裡克的背景(第四更,求訂閱、收藏、推薦、月票、打賞)第181章 根本不算傷第293章 加大合作力度第320章 擴張無止境(感謝小刀子123的打賞)第305章 檢閱裝甲師第112章 德國失業率第386章 黃金組合(一)第115章 國防體系的窘境第417章 轉型第337章 營救第261章 南斯拉夫並德危機第97章 拒絕和談第440章 奪佔比亞維斯托克第248章 黑金第419章 大亂之際第170章 太貴買不起第364章 保羅·馮·萊託·福爾貝克第202章 231步兵師(聽說你們喜歡打打殺殺?)第374章 坐鎮工業園(我沒有!TJ···意不意外!?)第92章 和平曙光第184章 奉命阻擊第173章 德國航空巨頭第55章 軍隊!軍隊!軍隊!第390章 一讓再讓第36章 陸軍軍購大會(三)第265章 1920型第1裝甲師第86章 巴黎情報站第452章 華沙爭奪戰(八)第352章 麥克斯接盤第134章 德捷金融第1章 震驚帝國的大禮第88章 民共破冰交談第96章 英德停戰會談風波第355章 展示肌肉第288章 狼子野心第87章 平息內閣風波第419章 大亂之際第431章 南京陷落第356章 摩洛哥重歸第306章 震懾宵小第433章 慕尼黑會議第236章 裁軍第138章 匈牙利大使第251章 噸位能使鬼推磨(新年求推薦!求月票!)第292章 巨龍終會覺醒第138章 匈牙利大使第454章 華沙爭奪戰(十)第214章 提前準備第459章 華沙爭奪戰(十五)第30章 結案第250章 地中海艦隊(祝大家元旦快樂!事業有成!旺旺旺!)第341章 廓清環宇(三)第247章 土耳其的造艦計劃第221章 心腹愛將第53章 赤色風暴第456章 華沙爭奪戰(十二)第278章 空艇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