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以退爲進

武邑關,依山而立,地形險要,北驍國軍隊駐在此處。主帥營帳內,秦福對着地圖凝神思索,他是攝政丞相的義子,這次帶了十萬人馬陳兵邊界示威,逼齊國交出兇手,本以爲齊國不會輕易開戰,必會乖乖把人交出,不料齊皇不肯,還派出大軍迎戰。

齊國大將軍公孫昌親率十萬大軍把他打了個措手不及,非但沒要到人,還失去了五座城池,身爲將領不能爲國家討回尊嚴,已經是大大不忠,如今連國土都保不住,還有什麼面目立於世上,所以秦福立即修書送到國內,要求再派援兵,預計很快就會有援軍趕來。

“報將軍,營外有人求見,說是他有辦法打敗齊軍。”守門的衛兵進帳稟報。

秦福將信將疑,反正目前也沒有打敗公孫昌的辦法,不妨聽聽這人有什麼高招。

“讓他進來。”

一會兒,一個人被帶了進來,那人摘下頭上戴的笠帽,恭敬行禮:“見過秦將軍。”

秦福見那人俊眼修眉,身穿普通平民穿的粗衣布服,卻掩不住的英姿勃發。不禁對這人有些好感,問:“你是何人?”

“在下鳳逸,是原燕國太子的侍讀。”

“哦,昭華太子聽說過,他身邊的侍衛統領容乾聽說是青雲派的第一高手,也聽說過,可是侍讀卻沒聽說過。”秦福點頭爲禮。

“秦將軍沒有聽說過鳳逸很正常,爲臣者要甘當綠葉輔佐君主,纔是爲臣之道。”

“鳳公子說有辦法破公孫昌的大軍,可是真的?”秦福不再廢話,直入正題。

“正是。”鳳逸也直入正題,“我知道驍齊山有一條小道很隱秘,可以交通兩國。經這條小道,將軍的士兵們可以直插彬州側後方。”

“這話當真?”秦福聽了,目光炯炯閃爍着興奮的光芒。

“是真的,這條道在下曾加走過。”鳳逸很自信地說,“非常狹窄險要,可是卻可以繞過荊門關,直插彬州,縮短行軍時間。”

“有多窄?”

“僅可容一人通過。”

秦福想了想,有了主意。“鳳公子來此賜教,想要什麼報酬?”

鳳逸一笑:“將軍真是爽快人,鳳逸也不拐彎抹角,直說了吧,在下憎恨齊國,想看他倒黴,這就是我來的目的,不敢希求報酬,既然將軍提出,在下推託倒顯得矯情了。如果將軍真想要報酬,那麼鳳逸日後有求到將軍的地方,請將軍行個方便。”

秦福點頭答應。

鳳逸告辭離去,回去彬州化妝潛伏起來,每天都扮成一賣瓜老漢到城門處探聽消息。這一日,忽見大批齊兵以及難民涌入彬州,問了相熟的城門官,原來是彬州的門戶荊門關失守,敗兵和難民都撤向後方。

鳳逸微微冷笑,對身邊的弟兄說:“彬州失守只是時間問題了,我們現在就回濟州去,該把主子接出來了。”

等鳳逸一羣人潛回濟州的時候,差不多也是公孫昌的戰報上達御前的時候。文康看到彬州失守的消息,半天說不出話來,回過神來,命人急召重臣入宮商議。昭華上前爲他更換朝服,再次提起先前的建議:“陛下,打仗關係到兩國存亡,應該用盡全力纔是。”

文康點點頭,御正殿接見重臣,通告了戰況,照例是先聽聽臣子們的意見。

重臣們得知北驍國增派了援兵,全力攻打荊門關,同時,一支奇軍不知怎麼突然繞過荊門關,出現在彬州側後方,齊軍不防備的情況下遭遇強敵,雖然頑強抵抗,仍然城池失陷敵手,過了彬州,就是都城的門戶保平關,如果此處不保,很快,北驍的軍隊將打到國都城下。

大臣們都意識到情況緊急,紛紛各抒己見,文康坐在御座上一言不發,待大家把意見發表得差不多了,纔開了口。

“這場仗既然打了,就要打出我齊國的國威,打出個結果來。否則的話先前滅掉的那些國家以爲我國實力衰退,都會蠢蠢欲動,企圖復辟。到那個時候,社稷有危江山不保。”

皇帝開口做了最後的決定,“事關國家生死存亡,勢必要傾盡全力,所以,朕打算下令命駐在燕國的十萬大軍撤出燕國,開赴保平關前線。”

有大臣覺得不妥,可是除此之外,又沒有別的精兵可以調動,所以閉嘴不言。

廷尉提出異議:“陛下,撤出駐紮燕國的十萬大軍,若是燕國有異動怎麼辦?”

丞相袁子益反對:“陛下對燕國軟硬兼施,早已震服他們。這幾年燕國一直恭順,怎麼會有異動,再說燕國現在無主,它有異動有什麼可怕,別忘了,他們的國主現在在咱們手裡。”

廷尉還想說什麼。袁子益又說:“如果不把駐在燕國的大軍撤出,那麼還有其他地方的兵可調麼?”

除了公孫昌正在統領的十萬精兵,和駐在燕國的十萬強兵,另外一支強兵就是護衛國都的禁衛軍大營,這幾萬兵馬無論如何不能動用的。其它駐在各地的散兵分別守衛齊國與東林,西楚國的邊境線,這些人馬也不能動。

算來算去,只有駐在燕國的大軍可以動。不大同意這個方案的大臣們算算帳,都閉了嘴。

紀淳風眼珠一轉,道:“陛下,把十萬大軍從燕國撤出也可以,可是軍隊所需糧草不是小數,不如命燕國出民夫出糧草支持。”

廷尉等幾位大臣一聽,都會心一笑,文康聽了,明白他的用意,想了想點頭同意。

回到寢殿把這事告訴昭華,看他的反應。

昭華壓住心裡的惱怒和不安,神情很平靜,道:“齊國爲上國,燕國爲屬地,本該全力支持上國。”

文康滿意地點頭,心裡鬆了口氣。

燕國國都燕城的城牆上,一箇中年文士望着城下齊國士兵整齊的列隊而出。

“楊相爺,嶽軍師來了。”手下的侍者稟報。

那人正是燕國危難時擔任丞相的楊蠡,自從太子被押到齊國後,他擔起了守國重任,苦於沒有幫手,嶽青槐受昭華委派來協助強兵之事,兩人合作頗爲默契。

嶽青槐還是一副子不修邊幅的樣子,秋天了還搖着一把破蒲扇,道:“楊相爺在這裡看風景好一陣了,很得很爽嗎?”

“很爽很爽。”楊蠡哈哈一笑,又斂了笑容道:“這些齊國軍隊駐在我國都城,如同一塊巨石壓在我心,無一日不使我寢食不安,如今巨石搬開,總算鬆了口氣,看牆根的雜草都覺得可愛宜人,如果能看到太子車駕歸來,就更加爽了。”

嶽青槐也收斂了玩世不恭的樣子,嚴肅道:“現在該是想法子把太子接回來的時候了,沒有太子,我們無法舉事,這事非同小可,楊相爺是不是親自到齊國去一趟?”

楊蠡想了想搖頭道:“不必。齊國十萬大軍駐在我國,都靠我國供應糧草,他們一直需索無度,如今撤出,我怕他們會趁機再撈一筆,如此搜刮,恐怕會激起民變,再生變敵。到時候怕有人藉機生變需要駐軍爲由,又留下部分兵馬在這裡。

所以我還是留在這裡,把太子交付的這個家看好了。至於那邊,我派容乾過去。那邊有屈老大謀劃,應該可以成事。”

“但願事情能順利。”

“待齊軍撤完,我會以治安稽盜爲名,徵壯丁成立鄉團,這練兵之事就得麻煩軍師了。”

“這是當然。”嶽青槐又問:“齊國要我們出糧草出壯丁,你打算怎麼辦?”

“自然是全力支持了。”

“把糧草和壯丁給人家,你要我拿什麼練兵?”嶽青槐很不高興的質問。

“不把糧草和壯丁送過去,只怕得把棺材送過去給太子收屍了。”楊蠡長嘆一聲。

“原來他們是存心試探。”嶽青槐很快就明白了,“齊國如此貪婪,需索無度,何時是個頭,真是一點餘地都不留。”

“練兵的事請軍師儘量克服困難。軍師是太子特意請來的,必有過人本事,我燕國如何儘快秘密練出軍隊全靠軍師大才。”楊蠡慷慨送上免費高帽,嶽青槐只得受了。

丞相一聲令下,燕國的司農大夫忙前忙後籌備糧草,徵集壯丁。燕國人眼看着剛收入倉中的糧食又被齊國人搶走,恨得咬牙切齒。

楊蠡百般撫慰民心,要大家忍耐,命令各處官員務必妥善處理百姓的怨氣,暫時不要與齊國人產生衝突。

齊國皇宮內,文康看了奏報,喜形於色,對大臣們說:“楊蠡已經籌措了萬石糧谷,五千民夫送了過來。”

“哼。”紀淳風冷笑一聲,“跟他的主子一樣狡猾不安好心。”

文康反駁:“人家不爲我國效力時,你們說他有異心不安份,如今他傾盡全力支持,你又說他狡猾不安好心,你們倒底想怎麼樣?難怪他說他怎麼做都會被人挑錯,做人可真是難了。”

紀淳風道:“這正是反常之處,如果他敷衍推諉或是奏明本國有難處,想法子留下糧食,倒是正常的。現在他如此反常,更說明他們不懷好意。南人素來陰柔,陛下不可不妨。”

“如果他敷衍推諉,你們再治他一個不忠之罪,是吧?”文康也不高興了:“朕一心圖霸成就大業,正需招攬各方人才,你們這樣的態度,動不動就懷疑別人有二心,各國賢士誰敢來?”

紀淳風無話可說,只得退出,對廷尉連連冷笑:“瞧瞧,厲害,真是厲害。”

廷尉摸不着頭腦,問:“燕國不是乖乖地把糧草壯丁送來了嗎?正說明他們已經臣服我國,不敢有異心。”

紀淳風失望地看他:“那人用身體邊惑了皇上,如今又用糧草和壯丁哄得大臣們也放鬆警惕,倒真是高手。我齊國真是危險了。”

十萬齊國援軍開到保平關,公孫昌集中兵力,把彬州奪了回來,緊張的局勢緩和下來。消息傳到齊國都城,君臣上下都鬆了口氣。

天氣開始轉冷,兩國都籌備過冬事宜,暫時沒有繼續用兵。公孫昌十分謹慎,並不放心看似臣服的燕國,奪回彬州後,又將三萬大軍遣回,駐守齊燕邊境的三關,以震懾燕國。

這年冬天的第一場雪,比往年下得更大,鋪天蓋地,到處一片銀白。

皇宮御苑已成了銀裝素裹的世界,處處玉蕊銀花,襯着鮮紅的宮牆更加豔麗奪目。

一入冬,天氣轉冷,昭華雙腿又犯毛病,膝蓋疼得站不起來,只得靠輪椅活動。

倚着雕花窗,默然看着窗外雪花飛揚,檐下冰凌倒掛,呼吸一口清冷的空氣,淡淡的梅花香氣沁入肺腑,讓人精神爲之一振。意識到這是在齊宮過的第三個生日,憶起入齊宮以來種種往事,百感交集,說不出的滋味在胸口縈繞,酸澀又悵然。

正恍惚間,忽然有人從身後抱住他:“在想什麼?”

昭華沒有回頭,只說:“沒什麼,只是忽然想到人死之後,是不是也如這片大地白茫茫真乾淨,什麼也落不下。”

文康蹲下身子面對着他,道:“怎麼忽然想到死?”

“人總是要死的,包括你我。”

“如果到了那一天,我希望我死在你前頭。”

“爲什麼?”

文康不答,也許昭華永遠不會知道,他在他心中是什麼位置。如果昭華先死了,他不知道自己該怎麼繼續以後的日子,他承認自己承擔壓力的能力遠不如昭華,失去最愛,他活着還有什麼味道。可是如果他死了,昭華最多傷心一時,之後還會做他該做的事,或者連傷心都沒有,高興地開始新的生活。

昭華看他表情深沉,又帶着少見的傷感,有些不安,問道:“怎麼了?”

“沒什麼,在想如果我先死了,你會怎麼辦?”

“你死了,按制度我不是要殉葬嗎?”

“不。”文康把他抱得更緊,“我死了,希望你能好好的活下去,做你想做的事。太傅說,愛一個人該成全他,扶助他。活着的時候我做不到,死的時候我願意放手,放你尋找你想要的快樂。”

昭華也有些傷感地看着他:“陛下,你真的變了。”

“變什麼了?”

“變得成熟了,知道什麼是愛了。”

“那又如何?晚了。”一聲深深的嘆息敲擊着昭華的心房。想說什麼安慰他,卻說不出來。

窗外雪花落地的聲音沙沙的,如同落在人的心上,愈發柔軟。

昭華看着窗外的雪,想起去年這個時候,文康爲他修了一座園子休養身體。再往前,這個時候,送了他一枚帶着血淚的指環。

昭華摸着左手手指上的指環,忽然說了一句:“你愛我嗎?”

文康愣了一下,表情略顯尷尬,做出不耐煩的樣子說:“大男人說這話不嫌肉麻。”

“我要親自聽你說一句。”

“嗯。”

“嗯什麼呀?”昭華不滿意,“說句話有那麼難嗎?今年我生日不要別的,就要你一句話。”

文康嘆了口氣,感動人的話,他終是說不出口,又沒必要說出口,這個人比誰都會裝傻,如今這樣問,只是故意刁難他罷了。

最後,文康只說了一句:“難道你沒有心嗎?”

昭華聽了心頭一緊,怔怔地看着他,看見他眼中溫柔的水光,瞬間失神。

晚上,又是一番火與冰的纏綿,親密過後,彼此輕輕互擁,沒有交談,昭華心事重重,到了分手的前一刻,卻沒有預期的喜悅。

雲雨過後,昭華沒有如往常累得閤眼就睡,只是睜着眼看着帳頂,回想白天的問話,覺得自己太可笑了。問那個做什麼?他想聽什麼話?無論文康回答“愛”或“不愛”結果會有什麼不同嗎?

纏綿的盡頭,就是分手,與愛無關,與恨無關。

“怎麼還不睡?身上疼嗎?”文康轉過頭問他。

“嗯……”一個簡單的問題,昭華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齊國大軍已經撤出燕國,他也該想法離開了,按原計劃他要做出因傷病行動不便的樣子讓看守他的人放鬆警惕,“筋骨疼痛”是最好的緣由。聽得文康問起,他本該順手推舟答“是”。可是這樣一來,文康又要給他用藥酒按摩肢體,折騰得一晚不能安眠,早上還得照常上朝批摺子。

遲疑之間,文康只聽到一個“嗯”字,他也習慣了昭華用“嗯”來代表“是”。一骨碌爬起來,熟練地去拿放在牀頭的虎骨酒。

昭華按住他:“不是很疼,真的,快睡吧。”

“真的不疼?”

“你抱着我就不疼了。”

文康重新躺下來抱緊他,讓他用最舒服的姿勢躺好。

“快睡吧,明晚帶你出去玩。”

昭華合上眼,仍然思緒起伏,心裡似被針尖刺過一樣隱隱的疼痛。

到了第二天晚上,文康抱着昭華登上皇宮的正門城樓龍鳳門,昭華遠遠一看吃了一驚,只見街道兩排掛滿燈火,樹上,牌樓,兩旁商鋪都掛着無數彩燈,如兩條火龍綿延不絕。

“你的生日,朕下令都城放燈火三天。”

昭華剛想說“會不會太過擾民?”

可是一看文康溫柔的眼神,嘴裡的話不自覺地變成:“陛下太費心了。”

“我們出宮去玩。”文康抱緊他,命人推過輪椅,親自推了他朝街市行去。侍衛們自然是換了裝束跟隨。

街上一片熱鬧,處處燃放煙花爆竹,沿街掛着彩燈,燈映月,月照燈,倍增光輝。雖然不如元宵佳節那般繁華熱鬧,也是分外燦爛。

只見雪花燈,梅花燈,繡屏燈,燈樓高掛,金魚燈,仙鶴燈,走馬燈,五彩繽紛。還有一對對青年男女,並肩攜手,雙雙觀燈取樂,還有那打十番,看小戲的,唱百本書的,更是吸引了不少人駐足。

其中一個臺子上正在表演百戲,有一個人臉塗重彩,手舞雙刀,身手敏捷矯健,精彩的表演引來觀衆陣陣喝彩。

街口的煙火架子下面更是被人圍得水泄不通,燦爛的煙花一個接一個,照得半個天空輝煌無比。

文康雖然好玩,但是這回卻沒把心思放在玩樂上,只是小心地推着輪椅,觀察着昭華的表情,看他喜歡哪裡,就推他到哪裡。

昭華對看戲不大感興趣,更喜歡看煙火。

燈市口支起兩個煙火架,一個接一個的放花,象是鬥賽一般,遊人紛紛擠過去大飽眼福。文康推着昭華湊過去。

只見兩處煙花燦爛,一會兒東邊的放了個金絲菊,百條金絲墜落,讓人歎爲觀止。一會兒西邊的又點燃一隻水晶簾,光彩流蕩,緊接着東邊的又飛上一隻火鳳凰,直飛天際。西邊的立即放了一燈籠錦,把四周照得雪亮。

正看得高興,忽然被人推倒在地,緊接着一個人朝他壓上來,血腥氣撲向鼻端,昭華見壓在自己身上的是蘇送爽,吃了一驚,腦筋飛轉,意識到有危險,只是四周人多,一時反應不及。

蘇送爽在放花時一直眼觀四路耳聽八方,眼看那邊放了一支燈籠錦照得數丈內一片雪亮,他眼尖看見了一旁舞百戲的臺子上有一個人正手持弓箭在瞄準,他想也不想,立即撲過去把文康和昭華壓在地上,一支箭帶着呼嘯的風聲直射過來,好在他身手敏捷,險險避過,箭頭擦着肩頭掛下一塊皮肉。

“快護着主子,有刺客。”蘇送爽一聲大喊,可是周圍太嘈雜,再加上燃放煙花之聲,根本就聽不見他的喊聲。

作者有話要說:等了幾天,發現所有讀者都沒有注意到稚子無辜一章這一段:

“同時,昭華也急匆匆趕了過來,聽到殿內皇帝怒斥姬貴妃,放慢了腳步,再看皇帝拔劍,想去阻攔又猶豫一下,只在這猶豫的瞬間功夫,文康已經持劍刺向姬貴妃。”

小華爲毛放慢腳步,爲毛猶豫一下,不說大家也猜得到。

除去心理的糾結和矛盾,只看行動,其實小華真的不是那麼的……

下章:小華重燃恨意又被小康感動鳥

插入書籤

第36章 怨恨小修第130章 一杯毒酒第125章 霸業皇圖第91章 海納百川第128章 一對傻子第97章 伴君如虎第40章 舉喪第19章 懲罰第40章 舉喪第132章 天降吉象第93章 小別重逢第145章 真正大結局第138章 生死之戰第91章 海納百川第37章 掩飾第49章 秘事第107章 宮廷暗波第83章 蒙冤第42章 初變第67章 作畫第87章 美人如玉第14章 遊園第114章 血洗宮廷第119章 如煙無事第18章 慶功宴第42章 初變第142章 榮枯咫尺第127章 逃出牢籠第11章 調教第33章 盟約第129章 情如流水第128章 一對傻子第28章 迷失第107章 宮廷暗波第142章 榮枯咫尺第6章 天牢第14章 遊園第54章 真情假意第4章 志向第111章 勾心鬥角第105章 攻心第64章 好戲第38章 在意第135章 初戰告捷第33章 盟約第32章 生辰第18章 慶功宴第120章 恩怨兩消第70章 歡愉第109章 燈火闌珊抓蟲第121章 烽煙再起第67章 作畫第114章 血洗宮廷第108章 求助御醫第47章 侍寢下第95章 平淡是福第20章 伴讀第113章 風雨前奏第73章 敗績第49章 秘事第24章 毒計第141章 亡國之憾第94章 風波迭起第10章 酷刑第82章 動搖第8章 舌戰第8章 舌戰第26章 審問第64章 好戲第114章 血洗宮廷第83章 蒙冤第103章 幕後風波小康的番外第95章 平淡是福第32章 生辰第16章 辭鋒第31章 天威有美圖第112章 記仇忘恩第22章 比武第131章 傷心碧血第47章 侍寢下第64章 好戲第138章 生死之戰第142章 榮枯咫尺第65章 共浴第10章 酷刑第62章 分離第84章 恨海無涯第83章 蒙冤第23章 鬥獸第113章 風雨前奏第45章 肉骨頭第123章 刺心之箭第12章 伺候第17章 慾望去油星第2章 決戰第70章 歡愉第141章 亡國之憾第76章 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