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三岔口

看着洪州城門,劉敞出了口氣:“可算是過了橫山!這一路山路崎嶇,着實辛苦!”

一邊人隨從一起道喜。過延州之後,便就進入了羣山環繞之中。地形破碎,道路一會到山谷裡,一會又爬到山樑上去,上上下下,繞過來繞過去,走得人想吐。

這段路不能行車,帶的御酒賞賜都用駱駝和馬騾,俱都氣喘吁吁。

洪州守劉昌祚早早帶了將領,迎出城來。上前見禮畢,道:“上使一路辛苦,且入城歇息。”

到了官廳,分賓落座,劉敞道:“這裡是党項根本之地,興州党項軍向稱能戰,不知現在朝廷在這裡駐有多少兵馬?治下的党項人且還安分?”

劉昌祚道:“狄太尉帶大軍破宥州之後,我帶五千人南下這裡。那時党項大勢已去,城中守將不戰而降,並沒有什麼大戰。自佔了這些日子,百姓安順,並沒有什麼亂子。現在治下正在準備春耕,農家不知多少事情要做,倒還恭順。”

劉敞聽了大喜:“若橫山都似將軍這裡,朝廷少多少麻煩!此行我帶得有御酒,且分賜軍中,今夜博一場醉。自去年九月發兵,打到現在,看看党項將滅,聖上甚是欣慰,命我來犒賞軍士。”

劉昌祚謝過,命令將領,去領御酒,發到軍中去,今夜全歡飲慶祝。

劉敞此來,帶的御酒分三種。一種是高級將領們的,一種是中級統兵官的,士卒的又是一種。還帶得有金銀絹帛,作賞賜發給軍中。對於這些地方,還沒有使用統一錢引,不能發他們紙幣。

吩咐罷了,劉昌祚道:“後衙給上使安排了住處,你們且先去歇息一番。晚上備了酒筵,爲上使一行接風。橫山地瘠民貧,招待不週,上使擔待。”

劉敞點頭:“好,好,那便如此。我帶的有御酒,今夜正好暢飲。”

說完,讓隨給運貨物來的民夫發了銀錢,讓他們離去,自去換衣服歇息。這一路上,是從保安軍僱的民夫,擔運貨物。過了洪州,自然是禁軍派人運送,用不到他們了。

到了晚上,劉昌祚在後衙擺了酒宴,請劉敞一行赴宴。

各自落座後,劉敞吩咐取了御酒來,得自斟滿,舉杯道:“此次攻党項,連戰連勝,現在已入其腹心之地。聖上聽聞戰事順利,欣喜異常,命我帶御酒來此,爲諸位賀!且滿飲此杯!”

一起飲了酒,喝了幾巡,酒桌上便就自斟自飲。

劉敞對劉昌祚道:“破靈州後,一路東來,可還順利?”

劉昌祚道:“鹽州打了一兩天的時間,後邊便就再沒有大戰。佔宥州後,我沿古烏延、奈王井一路攻來洪州。洪州獻城而降,一切皆順利。前些日子招了各蕃部首領到洪州,命他們先各管部屬,不得惹事生非。現在天氣暖了,治下百姓都在準備春耕,並沒有其他事由。”

劉敞點頭,又道:“前些日子,焦用佔龍州後,降兵突然又反,惹致大軍鎮壓。其後不久,數處城寨都發生這樣的事情。傳回京城,聖上和大臣都甚是焦慮,生怕橫山再叛。”

劉昌祚含糊道:“我早早便分派駐守這裡,其他地方的事情不知。洪州沒有党項人作亂,其他地方可是說不準。橫山裡雖然都是党項人,不過分成多部,各部皆不同,說不好的。”

劉敞點了點頭,看了劉昌祚的表情,心中已經有數。現在正是春耕的時候,党項大勢已去,縱然有將領想戰,也召集不到人。所謂反叛,只怕別有隱情。

劉昌祚是禁軍中的猛將,整訓之後升官,數年間從左班殿直升到東頭供奉官,御下極嚴。禁軍就是這樣,統兵官管得嚴,軍紀便就嚴明。一旦統兵官立身不正,治下便就狀況頻出。

洪州是党項人密集的地方,不過與銀、夏兩州離得較遠,跟元昊並不是同一部,部族衆多。由於地方貧瘠,物產較少,治下的百姓生活艱苦。劉昌祚佔領洪州,對百姓寬容,免了數年賦稅,治下百姓都稱其好。原來的党項將領官僚都被關押,下面的蕃部都忙着春耕,哪個還肯鬧事。

劉敞聽劉昌祚說着靈州的戰事,心中感慨,勝利來之不易,與衆將領一起飲酒,盡醉方休。

第二日,劉昌祚派了軍士,幫着劉敞運載物資,送他到城外。

一路北行,劉敞看着身邊的無定河,河谷開闊而深,此時初春,水流平緩,嘆道:“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此處正是漢胡之分,自唐到今數百年,不知發生了多少戰事。今日王師北來,故土重入王化,但願以後平安。”

一路北行,過了宥州,繼續向東北而行,道路一直與無定河相伴。這一天傍晚,到了宥州和夏州之間的重地三岔口,吩咐停下歇宿。

進了鎮子,只見市井蕭然,人口稀少,路邊房屋多有毀壞,渾不似前面的景象。劉敞覺得奇怪,命隨從從路邊叫了一個百姓過來,道:“西邊宥州並無大戰,東邊夏州舉城而降,怎麼中間這裡,好似經過了戰火一般?此處小鎮,城牆甚是低矮,並不適合防守。”

那個老漢看着劉敞一行,沒好氣地道:“這處小鎮,如何敢擋朝廷大軍?本來是舉城而降,百姓晏然。前天中午,突然有一隊軍兵前來,說是有叛軍逃入了鎮子,大殺一番,就成了這個樣子。”

劉敞吃了一驚,道:“夏州已爲朝廷所有,這裡怎麼會有叛軍?”

老兒道:“哪個知道?軍兵說有,那就是有了。叛軍是誰也不知道,鎮裡百姓被搶劫一空,還殺了許多人。這兩日許多都已經埋了,官人來早一些,還能看見路邊屍首。”

劉敞點了點頭,讓老漢離去,心中隱隱覺得有些不好。三岔口正在宥州和夏州之間,什麼叛軍將領腦袋壞了,纔會逃到這裡。所謂追擊叛軍,很可能是軍兵搶掠的藉口。

找了處客棧住下,鎮守軍這裡的將領才匆匆找來參見。

行禮畢,劉敞問道:“我從洪州來,一路見洪州和宥州都安靜非常,百姓安樂,怎麼這處鎮子卻如此殘破?聽說這裡也是不戰而降,並沒有大戰。”

將領叉手:“回上使,前日楊將軍帶了軍兵來,說是有叛軍從大沙堆逃至這裡,他帶軍追來。因叛軍藏於百姓家中,便帶着軍兵挨戶搜查,最後就是如此了。末將只帶百人鎮守此處,自不敢問。”

劉敞不由皺眉:“既是如此,搜出來的叛軍呢?”

將領道:“叛軍罪該萬死,自然當場格殺,這兩日都埋了。”

劉敞急道:“便就沒有一個俘虜?此鎮殘破如此厲害,豈能如此過去!”

第50章 烈酒如火第267章 敵軍再至第84章 接駕第129章 處處不同第177章 分岐第55章 西壽軍司第33章 各個突破第196章 不能退讓第154章 降不降?第40章 模範村莊第9章 培根固本第20章 威力盡顯第40章 模範村莊第32章 收網第113章 分岐第123章 軍令軍政第229章 軍制變了第75章 大軍到來第54章 爭端第80章 洞房花燭夜第113章 分岐第210章 韓琦到來第97章 各取所需第53章 先党項後契丹第81章 新知州第59章 大變革時代第14章 交涉第150章 陳勤當官第32章 火炮對決第69章 他鄉遇故人第186章 刺刀戰第83章 衆官請客第77章 先關起來第179章 窮途末路第209章 編制第30章 換酒而已第149章 不經打第85章 大比武第160章 應有盡有第192章 銀錢兩清第68章 審明紀律第243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下)第30章 以差監吏第125章 規劃第104章 和氣生財第150章 爲什麼第142章 巧遇第55章 玩具第165章 渡河第140章 給你們出路第130章 商路第96章 新米第235章 突破口第108章 勸降第105章 去牢城營吧第19章 齊射最好第82章 亂起第57章 怎麼軍改?第154章 快進快出第25章 欽差試炮第115章 國之重器第29章 奏對第119章 故人蒙難第51章 戰俘就是戰俘第102章 拿人第20章 威力盡顯第80章 左右逢源第30章 僥倖第200章 捕虎第72章 比刀第205章 人才難題第220章 生活不同了第101章 慶功宴第150章 陳勤當官第145章 沒有準備第71章 何去何從第33章 各個突破第249章 內賊第127章 保持距離第113章 虧了第119章 臨別之言第56章 莫名其妙的黨爭第255章 殺人滅口第87章 先利其器第243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下)第112章 慶功第37章 不同看法第22章 分別對待第182章 軍中封建第42章 債券第194章 截斷歸途第81章 新知州第266章 清洗第110章 俗文化第211章 分岐第23章 多調人來第43章 示之以恩第260章 內亂第73章 出門難第254章 畏敵如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