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不必書生意氣

因樞密院所請,朝廷以知制誥劉敞爲使,出使橫山,獎勵軍隊。開封府坐火車到延州,經保安軍至宥州,沿無窮河而下去夏州,去見狄青。

劉敞陛辭罷了,去過政事堂,又到樞密院辭行。

分賓主落座,賈昌朝道:“自立國後,軍功未有比滅党項一戰更大者。制誥此去橫山,當妥善獎勵戰士,讓他們安心作戰。等到滅了橫山,朝廷必有重賞。”

劉敞拱手:“謹遵太尉鈞旨。此次前去,聖上自內庫出錢,已有賞賜。”

田況道:“還有一點,最近這些日子,前線報党項降兵增多,大軍多有殺戳。此時大局已定,過多殺傷有傷天和。制誥可提醒前線軍兵,能不殺人,儘量不殺。收回橫山地區是朝廷幸事,不可因爲戰爭動搖人心,讓以後難治。現在多留民間一絲元氣,對以後都是好的。”

劉敞沉默了一會,道:“恕某直言,觀前線奏報,未破靈山之前,只有青崗峽因爲軍兵不法,逼反了党項人。進入橫山之後,初時還好,最近這些日子突然數處皆反,殺傷極多。官員議論,覺得是不是那裡的軍兵兇橫了些,逼反了党項人?若是如此,自當嚴懲!”

田況含糊道:“前線情況,朝臣不知,一切皆是猜測而已。制誥前去賞功,如果發現不合軍紀的事情,自可告知統兵官處罰。將士苦戰數月,未有賞賜,此次還是賞功爲主。”

劉敞點了點頭,沒有說話。剛纔在政事堂,文彥博和劉沆可不是這麼說的。他們說,賞賜將士固然重要,但如果軍兵有不法情事,要立即上奏朝廷,不可隱瞞。朝中大臣,對前線報來的降兵叛亂,大多都持懷疑態度。不相信党項眼看着滅了,突然間又起事,自取滅亡。

杜中宵輕咳一聲,道:“自九月出鎮戎軍,到現在已經五個多月了。前線勝仗不少,賞賜不多,這是實情。是以此次制誥去橫山,第一件事就是賞賜諸軍,平息他們怨憤之心。其餘事情,多聽多看,作爲使者卻不好多說。還有,一些党項將領,命制誥回朝的時候,帶回朝廷。爲是大事,切不可出現差錯。滅人國,擒其將,是朝廷大政。不管前線發生了什麼,這些人回朝,總有個答案。”

劉敞點了點頭:“副使說的是。”

杜中宵又道:“前線軍兵,隨時面臨苦戰,與京城的禁軍是不同的,精神更緊張一些,制誥也要多包容。除了賞功之外,還有一件事情,就是最近前線報來降兵作亂。認真的說,朝中大臣,大多是不相信這個時候,若沒有特殊的緣故,還會有党項兵作亂。此事制誥若是有機會,自應該是查看一番。但是,查看就只是查看,切不可逼前線將領行事。”

劉敞怔了一下:“若是有將領屠殺百姓,劫掠民財,難道也只能看着?”

杜中宵道:“制誥不是去辦此事的,當然就只能夠看着,回來奏報朝廷即可。軍政分離,朝中自有規矩,不應該破了這個規矩。如果制誥發現了這種事情,自該上報朝廷,由朝廷處理。”

沒想到杜中宵把此事直接說出來,田況忙道:“若是軍隊違反軍紀,人人可以糾正。制誥自然可以命統兵官,即時處理,不必過於糾纏有沒有權力如此。”

杜中宵搖了搖頭:“不可。規矩就是規矩,不可多生枝節。天下有不平事,自該憤然而起,說穿了是書生意氣。書生意氣是好的,但我們官員,有朝廷職責,卻不可依着書生意氣行事。”

聽着杜中宵的話,劉敞的面色變得嚴肅起來。他聽得出來,杜中宵認爲,前線很可能發生了軍兵違犯軍紀的情況,不過不允許自己插手。

想了想,劉敞拱手:“敢問副使,如果遇到有軍兵不遵軍紀,搶掠百姓,我該如何?”

杜中宵道:“找到其統兵官,說你的想法,然後告訴他,你會向朝廷奏報,如此而已。”

劉敞道:“統兵官不聽呢?”

杜中宵道:“報到狄太尉那裡,同時稟報朝廷。制誥,身在前線,哪些人是百姓,而又有哪些人是敵人,是由將領決定。你看到了可以提意見,卻不能指揮他們怎麼做,這是基本原則。”

聽了這話,劉敞點了點頭,沒有再說話,顯然心中不認同。軍隊粗鄙,是這個時代的共識,搶掠百姓這種事情,怎麼會無法分辨?

杜中宵嘆了口氣:“禁軍延自五代,本就是爲錢而戰。打順風仗時,人人爭先,一遇逆風,便就要多賞錢財。立國以後,與五代不同,當然多了許多規矩。對軍隊來說,一應人力制度還是當年,卻多這麼多規矩,當然他們就覺得約束。破靈州,入橫山,党項再無強敵,按照以前的規矩,自該任他們搶掠。現在不能這樣做了,但軍隊還沒有完全改過來,這是事實,我們要承認事實。”

賈昌朝有些尷尬,咳嗽一聲道:“禁軍經過數年整訓,軍紀嚴明,自然不跟以前一樣了。”

杜中宵道:“那可未必。此次進攻党項,攻靈州展現的是軍隊的戰力,攻橫山,敗要看他們的軍紀如何。所以制誥前去,只要多看多聽,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由朝廷處置,不可在前線跟將領生嫌隙。將領們是粗人,拿刀殺人的,不要惹了他們。”

這話出口,一時間官廳裡的氣氛有些壓抑。大家猜到了前線如此,卻誰也沒有說出來,有意無意地避過。甚至派劉敞去橫山的目的,主要就是因爲最近降兵作亂的多,卻沒有人這麼說。

自杜中宵到河曲路,連戰連勝,軍功彪炳,對禁軍是非常大的壓力。其實何止是禁軍,對朝廷官叫的壓力也不小。杜中宵練營田廂軍的時候,偏處京西路一地,得到的中央支持不大。等到一戰驚人,震驚之餘,朝廷官員總認爲自己也可以練出強軍。狄青所帶領的大軍,就是這幾年京城禁軍整練的,不但是軍隊的成績,也是朝廷官員的成績,還是皇帝的臉面。出了問題,大家還想維持這個臉面。

看了看衆人,杜中宵道:“党項終究小國,滅了之後,我們面對的是契丹。若是軍隊不能煥然一新的話,如何跟契丹作戰?從鎮戎軍到靈州,不過數百里,作戰並不順利。數百里在契丹,不過是兩州之間的距離,兩地之間動輒數千裡。軍隊的問題,不在党項一戰中看清楚,總不能到了跟契丹作戰時,再說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是制誥此去勞軍,只要多看一看聽一聽,軍中有什麼問題,纔好後續改正。”

第71章 戲中人第110章 笨蛋,是人民!第83章 自相殘殺第218章 開花彈第67章 無法可想第172章 擔憂第218章 用盡全力第48章 邀賞第89章 接下來怎麼辦?第262章 一攻一守第95章 絕路第213章 京城第36章 帥司所在第201章 廣招人手第152章 重甲守城第117章 苦寒之地第21章 員外請客第60章 不正經的男女第60章 目標黑水城第60章 目標黑水城第14章 不管事的縣令第104章 和氣生財第25章 何不拼一場第25章 窮治地方第153章 有人來,有人走第93章 三碗不倒第119章 鐵路上的馬車第127章 保持距離第31章 炒鋼第21章 眼見爲實第2章 同年第103章 只開一路第64章 聖心難測第84章 接駕第27章 知己知彼第14章 準備進攻第186章 蠢蠢欲動第105章 突破第16章 毛遂自薦第113章 大勢所趨第108章 無本買賣第137章 馬車第15章 意外收穫第3章 首告有賞第105章 加工難題第127章 重回鐵監第77章 諸事不同第99章 科學的勝利第58章 真香第117章 大開眼界第27章 回城第32章 收網第206章 廣南亂起第20章 莫多管閒事第88章 何去何從第93章 我想謙虛第99章 鐵路留念第7章 審案第75章 小人書第235章 突破口第117章 大開眼界第64章 自投羅網第16章 佈置第228章 大敵當前第125章 有些不對第123章 超期不贖第200章 時移世易第14章 交涉第57章 靜候時機第34章 人心惶惶第82章 霹靂車第81章 新知州第91章 大勝惹大禍第246章 議事第169章 你有手段嗎?第73章 生財之道第12章 打就大打第107章 大同府第55章 自尋煩惱第28章 也是狗官第30章 京西營田第51章 戰俘就是戰俘第234章 狄青南下第1章 平安是福第17章 自尋出路第40章 派兵第28章 風高放火天第59章 地方矛盾第26章 突發大案第97章 各取所需第62章 分兵而進第82章 不甘心第239章 各處皆有用處第100章 兩使相遇第165章 首戰告捷第112章 調回京城第64章 謀劃第116章 好時機第34章 親臨前線第62章 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