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絕路

劉幾攻破定州之後,大開殺戒。守城的將領多被殺,士卒被關押,傳聞要送到河曲路牢城。一時之間賀蘭山的党項兵馬被震懾,加上糧草不濟,紛紛投降。

興慶府官衙,韓琦對咩佈道:“太尉,朝廷來了旨意,命諒祚以下,諸王公大臣迅速赴京。原來的党項兵馬,將領由前線將帥決斷,其餘士卒各自返家。太尉是此次獲勝的大功臣,進京之後必有封賞。”

咩布無奈地道:“爲朝廷效力罷了,哪裡敢希圖賞賜。”

現在大軍已經投降,咩布手中沒了籌碼,只能看朝廷的意思了。降將就是這樣,未降之時,可以要各種條件。一旦投降,就成了案板上的魚肉,只能被動接受了。

韓琦道:“現在惟有北邊賀蘭山中,守山河關的兵馬還未明確投降,那裡爭執不休。太尉赴京之前勸說一番,讓他們安心歸順。及早結束了戰事,於國於民,都是好事。”

咩佈道:“駐守山河關的是野乜浪羅所部,他是顧命大臣,非一般人物。我可寫信一封,勸其歸順朝廷,降與不降,就看他了。”

劉幾道:“無妨,已經攻下定州,進賀蘭山再無阻礙。若是不降,大軍自南進入賀蘭山後,剿滅即可。已經正月中旬,興靈戰事不能一直耗在這裡。我們已得朝旨,春天要回到河曲路。”

咩布嘆了一口氣:“沒了興慶府,山河關南北受敵,無論如何也守不住了。但願野乜太尉能夠看清此事,早早歸順朝廷。打到現在,實際已經沒有必要再打下去了。”

韓琦道:“都如太尉這樣,那可就好了。現在党項還有幾個地方,堅決不降,少不了惡戰。”

說完,再不與咩布商量戰事,道:“我這裡安排了人馬,兩日之後,你們一起向南先到應理,渡黃河後去鎮戎軍坐火車。到了朝廷,一切就可以定下來了。”

咩布拱手稱是,見韓琦和劉幾還有事商量的樣子,便起身靠辭。

送走咩布,韓琦對劉幾道:“山河關的野乜浪羅要再派人去催一催,告訴他,及早投降,則過去的一切不問,朝廷重加封賞。如果堅決不降,等到破了山河關,必將重懲,他絕無幸理!”

劉幾點頭:“咩布是主動投降,我們對他百般遷就,其他將領怕是有了誤解。殺上幾個大將,這些人就該明白,不及早投降,等待他們的就是死路一條!”

韓琦點了點頭:“確實如此。現在興慶府剛剛平定下來,周邊的党項降兵不時,必須要有大軍在這裡震懾。可以讓趙滋領所部兵馬北上,與楊文廣對攻山河關。野乜浪羅不降,剛好拿來祭旗。”

劉幾道:“也好。山河關党項五萬人,趙滋三萬,加上北邊楊文广部三萬,應該不落下風。”

韓琦笑道:“現在党項人無戰心,多少人馬已經沒多少意義了,關鍵是要攻上去。朝廷旨意說的明白,讓我們迅速結束党項戰事,回兵河曲路,監視契丹。顯然,朝廷的心思,已經轉到契丹身上,要求我們以最快的速度結束這裡的戰事。勝下的党項人,交給南邊的狄太尉就好。”

聽了這話,劉幾不由皺眉道:“狄太尉圍了靈州也有些日子了,炮火打得城頭守軍待不住,怎麼還沒攻下靈州?那裡的守軍,真就這麼頑強?”

韓琦搖了搖頭:“靈州三面是水,只有一面城牆可以蟻附而上。這邊開炮,城上的守軍就跑到其他三面。炮火一停,他們又跑過來繼續守城,是以難辦。”

還有一個原因,狄青所部的步兵是火槍兵,蟻附登上城牆之後,刺刀對戰刀槍,不佔上風。試了許多次之後,逼得狄青緊急從陝西路調刀槍來。如果士卒習慣了火槍,一時間刀槍又用得不習慣。

靈州特殊的地形,讓狄青吃了許多苦頭。他越是攻不下來,城裡的守軍越堅決,成了僵局。

趙滋奉命,帶了所部兵馬,沿着唐來渠一路北上。過了定州,一路進了賀蘭山裡。

看着兩邊的羣山,一天也沒走出去,趙滋道:“興靈兩州,山河夾峙,南有瀚海和天都山,北有賀蘭山天險,果然是天選之地。如果党項守住了天都山,還真是難辦。”

一邊的賴延祿道:“繼遷本是起於橫山,到了德明,開始營建興慶府。元昊反叛,以興慶府爲都豈能是沒有來由?這裡南北俱有天險,東西山河夾峙,中間有黃河水灌溉,最是豐饒。党項少人口,如果讓他們在這裡發展幾十年,可就不是現在的樣子。”

趙滋點頭:“以前只聽說賀蘭山險峻異常,今日真正走這條路,才知道所言不虛。”

賀蘭山南部山勢低矮平坦,越向越越是險峻。到山河關附近,與黃河夾峙,形成一座關口,就是党項用來防河曲路的山河關。這條賀蘭山中的道路並不狹窄,相反非常寬闊,所以山河關綿延幾座城池,實際上像長城一樣。党項貴族喜歡在賀蘭山中建宮室,四時遊玩,戰時則在山中佈置騎兵。

這樣數十里的山路,地勢雖然不險要,但隨時處在兩側騎兵的威脅中,是党項的北部屏障。不過宋軍佔了興慶府,王公貴族要麼投降,要麼被俘,山中沒了騎兵騷擾。

看着一隻獐子在山坡上好奇地看着自己一行,趙滋道:“若不是兩國相爭,正打仗的時候,這裡倒是獰獵的好地方。也難怪党項王公喜歡在山中建造宮室,四時遊玩,確實是一處寶地。”

賴延祿道:“現在正是冬天,自然一片蒼涼。若是夏天,當有好景。”

趙滋點了點頭,道:“那便催一催,儘快到山河關。派了兩次使者去,那裡的守軍一再推拖,就是不肯投降。破了山河關,打通了到河曲路道路,我們才能回去。”

賴延祿道:“太尉幾年前爲了救唐龍鎮而入河曲路,這幾年來,從北邊一直打到西域,又從河西繞了回來,着實是不容易。這數萬裡地域,可以說是太尉開拓出來的。”

趙滋笑道:“此是杜太尉的功勞,莫要向我頭上安。太尉現在爲樞密副使,是我們的頂頭上司,你可不要胡亂說話。河曲路兵馬,受太尉教導,多有視太尉爲神的。”

賴延祿道:“是小的該死,太尉莫要見怪。”

兩人一邊說着,一邊催促兵馬前行。直到第三天,纔到了山河關下。

野乜浪羅正在官廳飲酒,親兵快步進來,叉手道:“太尉,宋軍從南邊而來,已經到了城下!”

野乜浪羅把碗中的酒一飲而盡,問道:“來了多少人?是誰統兵?”

親兵道:“是宋軍的趙滋太尉統兵,聽說有三萬人。他們從北邊的黑水城,一路入西域,又從河西繞回到了。太尉,聽說趙太尉數年未有一敗,我們……”

野乜浪羅擺了擺手:“下去吧,這些事情不用你們操心。”

親兵告退。野乜浪羅端起酒,一時間有些出神。想當初元昊故去的時候,自己還是四個顧命大臣之一,兵權並不在咩布手裡。當時元昊遺言,是以他的從弟委哥寧令爲主,接替皇位。但沒藏訛龐卻以沒藏氏懷孕爲由,堅決不同意這個安排。四個顧命大臣最終妥協,幾個月後沒藏氏生諒祚,有了今日局面。

山河關是防禦北邊的,南面沒有防禦設施,這仗其實沒法打。趙滋三萬大軍前來,山河關實際就已經廢掉了。野乜浪羅沒有堅守的能力,不降其實是他自己的原因。

又飲了幾杯酒,城中的將領紛紛尋來,求見野乜浪羅。

野乜浪羅把杯中酒一飲而盡,站起身來,對着房頂一聲嘶吼。自己從軍幾十年,隨着元昊打了不知多少勝仗,沒想到最終落了這麼個結局。

大步到了官廳,野乜浪羅站在帥位前,一雙眼睛如虎豹般,看着衆人。

將領樑步利看看衆人,咬一咬牙,上前叉手道:“太尉,宋軍三萬人由名將趙滋率領,已經到了南邊關門外。此關並沒有防備南邊來敵進攻的能力,請問該如何處置?”

野乜浪羅看着樑步利,冷冷地道:“你欲如何處置?”

樑步利道:“興慶府已失,國主被擒,這仗打得還有什麼意思?宋軍南北對進,這關守不得。是降是逃,太尉一言而決,我們照做就是。”

野乜浪羅看了看衆人,厲聲道:“看來,你們是不想打了?”

一邊的連奴依克叉手道:“國都已失,出戰無名,再者打也不打不過,怎麼打下去!”

野乜浪羅看着衆將領,竟然沒一個人出來,表示願意打下去,心中知道大勢已去。北邊是楊文廣所部,南邊是趙滋所部,都逼到了城下。這兩人都是宋朝驍將,沒有空子可尋。

盯着衆人,野乜浪羅胸口起伏,好長時間沒有說話。直到衆將感到害怕,野乜浪羅才道:“五萬大軍在此,竟然就此降敵,百年之後,我如何面對先皇!”

第23章 多調人來第54章 相持第30章 僥倖第203章 一切都變了第59章 地方矛盾第30章 誰敢告他?第195章 意外之喜第85章 會計天才第118章 投降第73章 形勢突變第48章 邀賞第40章 兩軍對峙第80章 洞房花燭夜第221章 朝廷來人第45章 時移世易第152章 恰逢其時第62章 看看火車第64章 曲線前進第240章 錢與物第25章 欽差試炮第141章 且先等等第6章 偶遇第61章 水車第20章 莫多管閒事第66章 給錢第210章 當戰則戰第77章 先關起來第131章 放手第83章 晴天霹靂第94章 開戰第103章 大開眼界第192章 全軍覆沒第192章 二使前來第18章 買空賣空第22章 實驗第24章 追與逃第42章 債券第157章 護路的人第31章 党項戰略第155章 降了第24章 追與逃第159章 分而治之第187章 人財兩失第63章 欠債還錢第207章 慶賀第107章 無可奈何第129章 由他去吧第97章 重任第192章 全軍覆沒第29章 過界第51章 猜題第32章 世交第4章 汴河上的縴夫第87章 先利其器第151章 畏難的營田軍隊第86章 連夜攻城第211章 分岐第144章 做大事情第28章 當要大變第70章 試探第1章 蒸汽車船第174章 打探第145章 康員外的煩惱第115章 該裁軍了第37章 熟人第139章 求而不得第117章 大開眼界第42章 聚飲第34章 大勢第222章 觀軍第102章 願意獻城第145章 開拓的本錢第19章 齊射最好第61章 力敵第116章 都堂議事第34章 似是而非第123章 年前時節第61章 物是人非第202章 離去第29章 過界第5章 往何處去?第59章 大變革時代第51章 戰俘就是戰俘第84章 窮途末路第168章 安撫第126章 行會第193章 分岐第106章 自來火第247章 劉淮相親第24章 秘密回京第75章 進擊第11章 未雨綢繆第53章 先党項後契丹第195章 意外之喜第102章 投降第101章 好心第115章 契丹相爭第12章 意外之喜第90章 月餅第6章 兩軍對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