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只取朔州

樞密院裡,杜中宵和曾公亮、張方平圍坐,看着桌了上的地圖。

曾公亮道:“副使,耶律洪基已經佔領懷安,距大同府只有天成縣一處關口。現在看來,耶律重元已經支持不住了,估計不用到夏天,耶律洪基就要以統一契丹。”

杜中宵道:“若沒有本朝的河曲路,耶律重元丟了儒州的時候,就該承認失敗,奉耶律洪基爲契丹皇帝了。有了河曲路,耶律重元就有了退路,實在不行,還可以歸順本朝嗎。現在的局勢,本朝不管想與不想,契丹都要防我們出兵,佔其西京道。”

張方平道:“副使的意思,是等重元投靠?”

杜中宵道:“年前進攻党項,河曲路的大軍都出來了,耶律重元不敢行險,才老實在大同府。等到韓琦帶大軍重回勝州,想來重元該有動靜。不過,不管耶律重元怎麼想,對付契丹的戰事必須以本朝爲主纔好,不能寄希望於別人身上。聖上讓我們三日之後報上方略,不必考慮重元。”

曾公亮點了點頭道:“耶律洪基率大軍三十萬,一路從幽州攻大同府。大同府周圍地勢複雜,關隘衆多,重元不降,一時之間也攻不下來。”

杜中宵道:“跟隨重元的將領是要搏富貴的,一旦必敗,還有多少人能打下去?堅持到現在,重元已經不容易了,還能讓他一直打到底?契丹雖然沒有父死子繼的規矩,到了現在已經幾代,洪基還是比重元更行人心。契丹戰事,應該以迅速結束爲基礎,本朝爭取最大的好處。”

張方平道:“去年副使攻西域,冬天以滅党項,朝廷發費巨大。如果跟契丹打得大了,只怕朝廷無法支撐。而且大同府地形複雜,出動大軍,運糧可不容易。”

杜中宵點了點頭:“這纔是最要緊的。雖然這幾年朝廷增收許多錢糧,但連續向場大戰,花費也着實多了些。本來如果現在滅了党項,狄太尉帶大軍到河東路,跟河曲路配合的話,我們可以奪大同府。狄太尉還陷在靈州,中間隔着橫山,那就沒辦法了。”

說完,杜中宵指着地圖,道:“從沙州攻大同府,最近的是從振武縣出發,翻越羣山。這條路其實不好走,又是後路迂迴,不適宜大軍。真正適合對党項用兵的,是從勝州出發,沿着山間道路,直攻大同府。還有一條,是從代州翻越雁門關,取朔州。這幾條路,最方便的就是過雁門關。只有取了朔州,到大同府再沒有險途,一條大道。”

曾公亮和張方平看着地圖,過了一會,道:“副使的意思,是從河東路出兵,過雁門關?”

杜中宵道:“未必是從河東路出發。說實路,雁門關的路雖然近,契丹防的也嚴。最好是選合適的時機,從勝州出發,一路掃蕩山間蕃部,到路口兵分兩路。一路南下取朔州,讓守雁門關的契丹兵馬失去用處。另一路則守住山間道路,遙望大同府。”

曾公亮聽了皺眉:“副使的意思,是不取大同府,只取朔州?”

杜中宵道:“昨夜我想了一夜,仔細想來,取大同府的機會只怕不多了。只要耶律洪基大軍過了天成縣,重元的兵馬可能會大量投降。而以河曲路的河東路兵馬,沒有早做準備,跟契丹大軍作戰,實在沒有多少勝算。此次党項之戰,朝廷準備數年,動用三十餘萬兵馬,一路順利,還用了四個多月,到現在都沒有結束戰事。要打契丹,這麼倉促,怎麼夠呢?”

張方平點頭:“副使說的是。党項一戰,耗費了大量錢糧。關中和京西路這幾年積攢的糧草,全部耗盡,最後還要調兩淮糧米。與契丹作戰,一旦時間長了,就會面臨缺糧。”

杜中宵道:“契丹這種大國,要想作戰,必須多年準備,才能行有餘力。如果沒有党項戰事,本朝倒是可以乘契丹兩帝並立的機會,圖謀其西京道。現在,這個機會不大了。現在國事興隆,沒有必要對契丹行險,還是不取大同府的好。如果只取朔州一州,以河曲路的河東路兵馬併力而爲,還有機會。”

曾公亮和張方平看着地圖,一時間沒說話。大同府地位太過重要,宋軍如果進攻那裡,很容易發展成兩國交鋒的國戰。這幾年開拓河曲路,平定西域,又緊接着滅掉了党項,宋軍一時間沒有餘力了。朔州僻處一域,位於代州和勝州之間,可以進佔。大宋立國的時候,在這一代跟契丹多次激戰,是到了太宗朝的時候,才最終被契丹佔領。

最重要的,朔州已經是大同盆地內,到大同府一路通途。以後再跟契丹爭奪大同府,可以以朔州爲前進基地。那個時候可以集結大軍,如此次進攻党項一樣,直接以勢壓人。

看了許久,曾公亮直起腰,道:“若是隻取朔州,倒是容易許多。耶律重元取大同府,我們可以直攻朔州,他來不及防守。等到我們攻下來,契丹縱然大軍前來,也可以守住。”

張方平道:“現在鐵路只到忻州,如果佔了朔州,延伸到代州並不難。有了鐵路,朔州就像鐵打的一樣。以後朝廷有了餘力,從朔州取大同府,就容易得多了。”

雖然現在契丹內戰,宋朝機會難得,但如果胃口太大了,只怕吃不下來。縱然這幾年多收錢糧,朝廷有些積蓄,去年的戰爭也用光了,不能跟契丹直接開戰。

看着地圖,杜中宵道:“我們縱然目標是隻取朔州一城,氣勢上卻不能如此。當命韓琦立即率領大軍,回駐勝州。乘着洪基大軍進逼大同府的時候,大軍從勝州出發,掃蕩山間的蕃部。把方圓數百里內平定了,勝州、朔州、代州連成一體,纔是對契丹最大的優勢局面。那些山間地方,本來就是契丹以前日常劫掠的地方,蕃戶並不忠於契丹。而且我們進軍,也讓契丹擔心大同府,不敢南下在朔州大戰。”

曾公亮道:“如此可行。可以再派一路兵馬,從偏頭寨出發,奇襲朔州。”

杜中宵點了點頭:“我們只是定下取朔州的方略,具體該如何作戰,應與前線韓太尉商議。看他的意見,後方加緊向勝州運送物資。取朔州的兵馬,不需要太多,一兩萬人即可。一兩萬人,朝廷的積蓄應該可以支撐。再加上河東路代州的兵馬,應當能夠守住。”

張方平想了想,不由苦笑:“副使,實不相瞞,由於靈州未下,大部分物資都要送到那裡。現在能支撐河曲路兵馬作戰的,也就一萬多人。再多,糧草可以暫時從京東路調來,槍彈只怕不足。”

杜中宵道:“一萬多人,只守朔州,應該也夠了。契丹內戰多年,總不能爲了朔州一座城池,大軍來攻。如果來的人不多,一萬多人守城,他們攻不下。”

宋軍只要保證火炮的彈藥不缺,要守住朔州城,契丹攻起來可不容易。契丹雖然有炮,但多是守城來用,野戰的炮,還沒有能夠攻城的大炮。兩國的技術差距,沒那麼容易追上來。

第19章 牙人爲主第210章 當戰則戰第143章 尉遲後人第19章 攻破曲陽第37章 接待第218章 開花彈第235章 突破口第55章 玩具第148章 楊家將第69章 格外可惡第94章 誰不缺油?第9章 地方的難處第14章 惡人還須惡人磨第1章 蒸汽車船第72章 一路向西第51章 大敗第134章 懼其不來第82章 契丹要害第58章 糧草到了第65章 強行收錢第29章 讓你吃雞第65章 佔地賠償第115章 契丹相爭第69章 打出去第188章 大勝第145章 開拓的本錢第128章 做多吃多第58章 真香第1章 平安是福第207章 慶賀第78章 党項來人第133章 大戰在即第131章 不同的聲音第13章 聲東擊西第230章 大勢第54章 爭端第124章 千頭萬緒第33章 家事第113章 大勢所趨第71章 壓路機第51章 有錢還不賺?第119章 小火慢燉第13章 關鍵證人第114章 富弼第229章 軍制變了第203章 一切都變了第120章 坐山觀虎鬥第31章 你想錯了第88章 和爲貴第37章 不同看法第124章 衝突第16章 毛遂自薦第70章 試探第183章 專業化第113章 創業維艱第10章 血濺五步第60章 不正經的男女第164章 過去不須提起第119章 故人蒙難第94章 錢堆出來的第251章 援軍來了第117章 襄洛鐵路第125章 遊街第13章 破飛狐第41章 爲考而學第99章 破靈州第185章 張網第195章 畢昇後人第27章 知己知彼第145章 不得要領第225章 大戰將至第108章 無本買賣第167章 陣兵河北第19章 攻破曲陽第66章 力求全殲第48章 溼法鍊銅第130章 商路第187章 人財兩失第146章 貢品第63章 欠債還錢第44章 背後勢力第62章 盡心而已第78章 党項來人第112章 調回京城第187章 關鍵一戰第1章 疾風暴雨第153章 窮途末路第96章 免稅第184章 兩翼夾擊第57章 喜事第94章 開戰第41章 天章閣講武第96章 貨物有別第44章 貴人?第87章 大同來使第110章 吃好喝好第95章 賭東道第78章 期貨第77章 諸事不同第55章 傳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