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重任

走在御街上,看着街兩邊密密麻麻的人,個個神情氣憤,杜中宵覺得奇怪。走了一會,對身邊的曾公亮道:“天氣未明,街邊怎麼這麼多人?而且看起來怒氣衝衝,發生了什麼事情?”

曾公亮道:“昨日省試放榜,這些是落第的舉子,在這裡等着罵知貢舉的歐陽內翰呢。”

杜中宵聽了搖頭:“省試豈有不落第的道理?以前可沒聽說,落第了來罵。”

一邊的程戡道:“此次不同。歐陽內翰摒棄浮華文風,省試極嚴,許多原來以爲能過省試的,都落第了。這些人不憤,今日早晨聚在這裡,出心中一口氣。這不算什麼,昨日歐陽內翰家裡,收到過好幾封祭文呢。科舉數年一次,突然落第,總有人心中覺得不憤,要拿歐陽內翰出氣。”

曾公亮道:“不只如此,還有的舉子是借錢來京城趕考。省試落第,連家都回不去了。”

杜中宵點了點頭。想起自己父親,當年就是借錢到京城趕考,落第了只能要飯。若不是自己,一條命就搭在裡面了。對於一些小地方的人來說,到京城一趟可是不容易。不過落第舉子生活艱難,是以前就有的事情,可沒有聽說過落第了就來罵主考官的。今天歐陽修看來鬧得大了,竟然出現這種奇景。

歐陽修是古文運動的旗手,今年知貢舉,決心改革文風。凡是辭藻華麗的詩賦,都痛加裁抑。而且省試的標準嚴了許多,比往年人數大爲減少,只有三百七十餘人。兩者相加,讓落第的舉子心懷怨恨,把氣都撒到了知貢舉的歐陽修身上。

杜中宵這些日子剛入樞密院,心思都在前線戰事上,還不知道京城中這一大新聞。實際上從昨天下午京城中就亂個不停,不斷有舉子鬧事。今天早朝,他們擠在御街兩側,辱罵歐陽修,羣臣皆知。

出了這麼大的事情,早朝只是各部輪奏,沒有議什麼大事。歐陽修的做法是得到皇帝支持的,朝中也有許多官員理解,朝堂上並沒有議論。只是外面氣勢洶洶,官員覺得尷尬而已。

下了早朝,杜中宵到樞密院用了茶湯,略作歇息,便與賈昌朝、田況等人一起,被召入宮中議事。

宰執有一個特權,入宮議事不需要排班,羣臣面君,都要給宰執讓路。

進了崇政殿,行禮如儀,杜中宵與宰執落座。

趙禎道:“接韓琦的奏報,已下山河關,趙滋和楊文廣兩軍會師。到了現在,党項靈州以北、賀蘭山以西土地,皆爲朝廷所有。只剩下靈州、鹽州和橫山地區,依然不肯歸降。你們以這,朝廷該如何做?”

賈昌朝道:“狄青圍靈州城已經近一個月了,依然未下,鹽州以東俱看靈州,纔有今日局面。可吩咐狄青,派大軍不分晝夜攻城,不信党項可以一直守下去!”

文彥博道:“太尉,正月已經過半,很快靈州周圍就要解凍了。如果黃河漲水,可不能在靈州那裡圍城。党項人不降,應該是想拖到黃河漲水的時候,讓狄太尉無奈自退。”

田況道:“興慶府已下,党項只剩一個靈州有什麼用?等到黃河漲水,可以留一兩萬人在靈州監視即可,其餘大軍去掃平橫山一帶。諒祚正與黨項被俘的王公大臣一起,到京城來,党項已經滅了,不必再考慮太多。靈州實在難攻,就先等一等。”

趙禎道:“靈州一城未下倒也沒有什麼,要緊的,是靈州未下,就需要有大軍圍困。二十萬大軍被拖在那裡,朝廷也是難辦。”

杜中宵捧笏:“陛下,山河關党項守將野乜浪羅,自殺之後諸將歸降朝廷。靈州那裡,是不是也是如此?嵬名浪布是元昊同族的人,與野乜浪羅一樣,是顧命大臣。他堅決不降,再加上靈州地理,本就易守難攻,才成了現在這樣進退兩難的局面。等到黃河漲水,可以先不攻靈州,派兵監視,調兵先去平定橫山。橫山下了,一座靈州孤城,嵬名浪布又豈能堅守?”

趙禎點了點頭:“此次興慶府大勝,也全靠沒藏訛龐跋扈,李守貴作亂,咩布決心投靠。原是僥倖的事,靈州三面環水,城池高深,城中藏糧極多,確實不容易攻取。如果實在攻不下來,可以吩咐狄青分兵,先取鹽州,與鄜延路夏安期一起,平定了橫山地區。”

衆臣一起稱是。到了現在,朝中的大臣們都已經明白,靈州是很特殊的一座城池,並不那麼容易攻取。城池很大,位於黃河邊上,又是靈州川入黃河的地方,三面是水。而且這座城修得極特別,黃河漲水之後,淹不了城池,反有一條通向外面的路。

狄青攻靈州很倒黴,守城的嵬名浪布鐵心不降,而且又是元昊同族,一直僵持。諒祚沒了,其餘將領沒有自立的本錢,自然也就降了。嵬名浪布本就是嵬名家族,有機會可以自立,與其他人不一樣。

議過了靈州,衆人都覺得沒有什麼好辦法,只能讓狄青加緊攻城。如果黃河漲水還沒有攻下來,那就調兵去先攻橫山地區。北有河曲路,南有鄜延路,橫山的党項失去了戰略縱深,攻之不難。

趙禎道:“靈州與橫山不論,党項其餘地盤都已爲朝廷所有。分封土族,積弊太深,党項不可以再如此做。兩府合議,如何設置郡縣,派遣官員。官員到了,現在駐紮的大軍可以慢慢撤出來,用到其他要用兵的地方。此是要務,不可以耽擱了。”

文彥博和賈昌朝拱手稱是。前幾年官員冗濫,許多人沒有事情可以安排。這些年地方改革,加上新佔的土地,官員一下子就顯得不夠了。派遣官員,並不容易。

趙禎道:“韓琦所部已經破山河關,與河曲路連爲了一體。有狄青所部圍靈州,不需要在那裡留太多兵馬,可以聚兵河曲路。前些日子,在中京的契丹太后被屬下囚禁,中京兵馬已經歸順耶律洪基。耶律重元在大同府,可能堅持不了多少日子了。朝廷必須早做決斷,在契丹應該如何。”

賈昌朝道:“韓琦可以聚兵馬於勝州和沙州,觀察契丹動靜,若有異動,及時進取。”

文彥博道:“要如何進取?進攻党項,必須有朝廷旨意,韓琦是一路主帥,豈可以擅自做主?契丹的事情,需要朝廷議定,前線照旨行事。”

賈昌朝道:“前線事情緊急,怎麼可能事事由朝廷決定?”

趙禎道:“現在要緊的,是朝知道契丹戰事如何,早早定出計略。此事要緊,一時間也定不出什麼來。這樣吧,樞密院和中書各自抽出官員,一人主事,先議方略。”

文彥博和賈昌朝捧笏:“臣等謹遵聖旨。”

趙禎道:“此事樞密副使杜中宵、參知政事曾公亮和張方平一起商議,杜中宵主其事。三日之內定出方略,報與朝廷。”

杜中宵愣了一下,自己新入樞密院,在這些人地位最低纔是,怎麼是自己主事?轉念一想,升自己做宰執是幹什麼的?不就是爲了打仗嗎。

第103章 爭議第159章 大軍西進第106章 夫妻團聚第62章 心累第22章 難題第3章 同行是冤家第134章 趙滋述職第96章 免稅第62章 看看火車第151章 畏難的營田軍隊第161章 兩輸戶第51章 三本冊子第55章 玩具第214章 繼續修路第91章 攜手致富第16章 毛遂自薦第248章 北上第207章 不奉旨第47章 探礦第142章 迷惑行爲第7章 一拍即合第212章 縮一縮吧第184章 文武殊途第75章 全部押中第62章 新奇第115章 四面合圍第157章 不可鬆懈第78章 錢來了第18章 無路可走第188章 妙計第222章 觀軍第50章 煉焦第223章 早做準備第73章 在商言商第55章 內附第182章 細作第100章 不同心思第11章 未雨綢繆第133章 回鄉第86章 逝者已矣第89章 各有側重第26章 圍堵第13章 破飛狐第127章 該讓而讓第151章 畏難的營田軍隊第49章 圍殲第28章 難題第154章 快進快出第66章 酬功第201章 只去拿人第110章 三岔口第11章 亂起第57章 掛麪第149章 不經打第160章 新生活第113章 大勢所趨第137章 再回幽州第169章 左右爲難第14章 準備進攻第113章 虧了第107章 大同府第30章 京西營田第28章 醉仙釀第20章 結冰了第251章 援軍來了第115章 四面合圍第161章 就近買茶第89章 知州門客第37章 貪得無厭第210章 韓琦到來第94章 錢堆出來的第93章 死路一條第94章 錢堆出來的第119章 使節第34章 似是而非第152章 裝車的辦法第112章 大生意第88章 談判第209章 編制第105章 加工難題第114章 辦個會員吧第96章 好土第221章 朝廷來人第62章 援軍第103章 只開一路第176章 錢荒第271章 韓琦第266章 清洗第33章 泄秘第3章 同年重逢第249章 內賊第211章 各有各煩惱第58章 真香第33章 各個突破第113章 虧了第59章 大變革時代第1章 投其所好第186章 刺刀戰第2章 夜襲第35章 風雨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