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恩威並施

韓琦緊緊握着咩布太尉的手,道:“太尉歸順朝廷,党項戰事便就大局已定。我上奏朝廷,朝廷必然會厚待太尉。且先在興慶府裡住上些日子,休息一下,看朝廷如何安排。”

咩布太尉忙道不敢,在韓琦和劉幾的陪同下,進了官廳。

分賓主落座,韓琦道:“太尉的兵馬還在賀蘭山裡,糧草可能支撐?若是撤出山來,許多事情就好做了。現在糧草是從鎮戎軍運來,從應理渡河,一路運來興慶府,路途着實遠了些。如果向南撤,便就省了許多路途,更好供應。”

咩佈道:“太尉,我既然已經到了興慶府,就是心向朝廷,別無二心。只是山中大軍,衆頭領想什麼的都有,一時間他們難以一致做事。再者國主在軍中,士卒歸心,不能不考慮。”

劉幾道:“明天就是上元節,看看就出正月,此事也不能拖得太久。朝中有旨意,讓我們快一點平定興慶府和北邊賀蘭山,大軍開到河曲路。太尉早帶軍歸順朝廷,此事便就早結束。”

咩佈道:“太尉說的在下明白。只是數萬大軍,又事發突然,許多事情確實還處理不好。再者,此事當有朝廷的旨意下來,我纔好給衆將去說。”

劉幾點頭:“此事不難,我們去信朝廷即可。只是這裡離着京城遙遠,再是快馬,也要五六天的時間。這些日子太尉先住在興慶府,行文其餘各州,讓他們歸順纔好。”

咩布點頭:“這是應該做的事情,自不必去說。只是大軍在山中,帶的糧草不多,還請太尉給一些糧草,不要讓他們衣食無着纔好。等到旨意下了,再安排去路。”

韓琦與劉幾對視一眼,點頭道:“此事好辦,便從興慶府抽些軍糧,送到山裡去。”

茶水上來,三人飲了杯茶。韓琦道:“此戰之後,山中的軍兵意欲做什麼,從不從軍,不知將領們是什麼想法。党項的土地,朝廷必然要郡縣其地,不似以前委任土王,太尉怎麼想?”

咩布沉默了一會,道:“這卻有些難。軍中將領,多是各地大族,族裡許多人口。郡縣其地,任用流官,這些人必然要受朝廷管束,他們怎麼願意?”

劉幾道:“此是朝廷定下來的,只怕不好商量。對於朝廷來說,最多隻能免幾年錢糧,其餘的一切皆要依律法。以後的樣子,諸位看旁邊的河曲路就好了。”

咩佈道:“衆將都看在眼裡,閒時也商量。河曲路土著很少,多是移民墾邊,當然不同。興靈兩州周圍,多是夏人土著,怎麼能夠那個樣子呢?”

劉幾道:“土著番王必然不行。當年元昊之叛,可爲前車之鑑。朝廷已有明旨,凡所佔土地,皆郡縣其地。凡治下之民,皆編戶齊民。這一點,太尉可以跟屬下講明,不要誤會。”

韓琦道:“即使編戶齊民,原來的世家大族,朝廷也可以酌情照顧,讓他們不必憂心。太尉,說實話,以前夏國什麼樣子,大家心知肚明。哪怕是部族首領,與旁邊河曲路的民戶相比,日子實際也強不到哪裡去。還有,凡是民戶奴隸,一律由朝廷出錢贖回,不會虧待。”

咩佈道:“朝廷會出錢?”

韓琦點頭:“當然會出錢,這一點讓他們放心。我經略河曲路,一定不會讓諸將吃虧就是。”

咩布嘆了口氣:“不瞞兩位太尉,此事帶兵出城過於倉促,現在軍中又有國主,許多事情不是我一言而決。許多將領又想借這個機會,發些橫財,實在難做。”

劉幾道:“朝廷不會虧待你的屬下,但將領想借此機會發財,那是斷然不行的。自元昊叛國,党項連年作戰,境內百姓苦不堪言。現在重回朝廷治下,不問過往,已是寬大。”

見劉幾態度堅決,咩布不再多說,只是微微搖頭。其實大軍帶出興慶府後,就只有一條出路,投降宋軍。党項大軍人數雖多,在山中糧草無法自給,戰力也不如宋軍。現在將領想要好處,只是覺得宋軍不戰而下興慶府,佔了天大的好處。對咩布自己來說,宋朝必然不會虧待,並沒有替將領要好處的強烈動機。

說了一會閒話,韓琦道:“靈州自有狄太尉大軍,現在党項依然未下的,就是北邊的賀蘭山,還有東邊的橫山。橫山自成一體,不去說他,不知太尉可否勸說北邊賀蘭山守軍,歸順朝廷?”

咩佈道:“國主已經決定歸順朝廷,賀蘭山守軍又如何守得下去?北邊有河州的楊文廣,南邊有太尉大軍,他們也無法作戰。我可以派個親信,去勸說他們歸順。不過,現在山中大軍的情況如何,他們必然看在眼裡。這是沒辦法的事,仗打完了,這些人總要給自己找一點好處。”

劉幾道:“我這裡五萬大軍,旁邊靜州有趙滋三萬人,對面河州有楊文廣兩萬餘人,難道這些人真要打了才知道嗎?朝廷不欲大開殺戒,想着息事寧人,軍中的將領可未必。”

韓琦道:“這樣吧,讓軍的將領來,用三天時間,商量個確切的辦法出來。辦法出來了,大家照着做就是,任何人不得有異議。其餘的,一切聽朝廷的旨意,不得違背!”

咩布只能點頭:“便依太尉所說。這幾日就把這件事情辦了。其實,如果靈州之戰快些結束,此事要更好辦些。好多將領敢提條件,都是看着靈州未下,覺得我們撤出興慶府,朝廷佔了便宜。”

韓琦笑道:“朝廷只是提前一年收回了興慶府而已,有什麼便宜?太尉軍中將領,想的太多了。還是早早結束,及早回家,不要誤了今年春耕纔好。”

說了一會閒話,送咩布回安排好的住處休息,韓琦和劉幾兩人商議。

韓琦道:“聽咩布太尉話裡的意思,剩下的党項大軍,都想着從朝廷得些好處。新得之地,朝廷治理就要不知道花多少錢,哪裡那麼多好處給他們。”

劉幾道:“不只是如此,現在給了好處,以後更難治理。党項的樣子,我們都看到了。就以興慶府來說,除了幾家王公大臣,城中財富大部都在沒藏家,普通百姓生活艱難。重回朝廷,一般的將領都有好處,更不要說尋常百姓。要好處的將領,是想得太多了。”

韓琦點頭:“不錯,正是如此。只是他們的人數太多,想要直接回絕,並不容易。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打一仗,讓這些人看個明白。能夠歸順朝廷,就是天大的好事,不要想得太多。”

劉幾點頭:“不錯,沒有例子比着,這些人不知道自己得了什麼好處。依太尉之見,要打,打哪裡合適?山中的党項大軍猥集一處,不好下手,要別選地方。”

韓琦想了想道:“附近永州和懷州已降,惟有北邊的定州,雖然派了使臣,卻不肯歸降。不如派一大將,帶軍急趨定州,攻下那裡,讓其他的軍隊看一看。”

劉幾點頭:“好,說打定州!所謂恩威並施,這些夷狄,畏威而不懷德,不打他們就不老實!這次攻定州要痛下殺手,讓還不降的党項軍隊看一看!”

第39章 壟斷漲價第181章 焉耆第266章 清洗第12章 已陷死地第59章 兩軍會師第201章 兩隻老虎第181章 封建與削藩第84章 接駕第116章 全力向西第36章 帥司所在第241章 保值第28章 難題第51章 各有封賞第25章 終究心軟第266章 清洗第88章 入幽州第70章 知識是財富第172章 高僧出使第262章 一攻一守第3章 比不得第217章 是東是西?第54章 相持第64章 不嚇你們第193章 分岐第95章 絕路第24章 追與逃第45章 乾寧軍第257章 偶遇第146章 圍城第47章 有賞有罰第102章 投降第102章 坐車第171章 主戰第48章 衝不動的軍陣第69章 格外可惡第102章 奇風異俗第201章 廣招人手第2章 夜襲第179章 典型的賀大第203章 給錢第208章 騎兵第一營第119章 一定要做好第11章 亂起第102章 奇風異俗第223章 軍制暗合第53章 無主之地第40章 盡殲來敵第101章 好心第141章 且先等等第48章 慶功第110章 三岔口第39章 順化渡第46章 分道揚鑣第126章 故人敘舊第80章 新婚第204章 走私第144章 先玩吧第58章 糧草到了第58章 鐵監第71章 壓路機第10章 模範部落第36章 獻城第64章 寶地第128章 伊州來使第111章 權在官員第11章 決戰第80章 長嘯卻胡騎第58章 真香第175章 帶兵叔侄第25章 窮治地方第27章 冤家路窄第12章 施粥第8章 麟府路援軍第104章 終於降了第70章 知識是財富第211章 風雨欲來第73章 舊人第19章 應募者第251章 援軍來了第25章 栽培第228章 奇怪的軍隊第218章 開花彈第97章 公事私事第1章 壚邊人似月第80章 柳暗花明第60章 全軍出擊第106章 故人重逢第174章 打探第88章 隨你們打去第14章 陣前殺將第124章 密商第34章 大勢第137章 無可奈何第26章 圍點打援第47章 有賞有罰第108章 想法不同第132章 離別第200章 時移世易第134章 釜底抽薪第73章 各想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