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舊人去向

現在軍改是個熱門話題,朝中許多大臣都在議論,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觀點。依據的藍本,自然就是杜中宵在隨州練營田廂軍的例子。幾年時間,京城中有軍校,很多官員也瞭解了軍事知識,各種想法天馬行空。針對禁軍的例子,更是有許多不同的建議。

韓絳道:“此次党項之戰,許多官員都對狄太尉不滿,認爲其進軍過於緩慢,失去戰機。反而是中丞不是如此,一直在強調狄太尉所帶兵馬不同,以致貽誤了戰機。”

杜中宵道:“此是事實,只是許多人忽略罷了。大戰之中狄太尉只分兵一次,便就出了青崗峽的亂子,可見他所部的兵馬,確實有許多問題。”

王珪道:“中丞以爲,狄太尉所部兵馬,有什麼問題?”

杜中宵道:“自兩漢以來,多次戰亂,許多人就忘了一點,軍隊首先是朝廷力量,最重要的其實是朝廷之政。晚唐五代以來,兵爲天子私有,凌駕朝政之上。入宋以後,朝政和地方之政剝離出來,還給了朝廷。而相應的,軍隊內部事務,朝臣大多不得參與。哪怕自真宗朝之後,用文臣爲帥,軍中的具本事務還是武將自己管理的。現在軍中的武將,很多不通文字,軍隊怎麼可能管得好?”

王珪道:“武將是上陣殺敵的人,不通文字也沒有什麼。便如真宗皇帝時的楊延昭,不識字,卻號爲良將,軍中許多武將都是如此,並沒有什麼。”

杜中宵道:“你們這是忘了,不通文字的武將,後面是有人輔佐的。一旦遇人不淑,便就出會大問題,楊延昭不就是如此?由於制度不全,軍中事務全委統兵官,又嚴格階級法,武將一旦不識字,就必須依靠親信小吏。不打仗的時候,這種事情危害多大,就不必要說了吧。”

王珪和韓絳點了點頭,好像明白了,其實還是沒有明白。他們都沒有領過兵,對於軍中事務,只是浮光掠影,並不能真正地瞭解。軍隊由於其暴力性,必須要由執政者嚴密掌控。由於其封閉性,必須要有強大的政治工作,才能保證其忠誠。宋朝在兩個方面都做出了相反的選擇,降低軍隊戰鬥力,完全放權給統兵官,幾乎沒有政治工作,軍隊本來就有問題。

現在的宋軍,與國政幾乎完全脫離,是兩個獨立的組織。朝廷對於軍隊來說,更像是一個提供錢糧的角色,具體管理幾乎不參與。從軍隊的角度來看,錢糧是其需要的,而作戰只有用金錢來吸引,錢糧一旦不到位,軍隊立即渙散。杜中宵所要解決的,是這樣一種關係,並不那麼簡單。

喝了一會酒,韓絳道:“想唐朝時候,威加四海,四夷賓服。官員對邊地爲官,多有吟詠,有邊塞詩傳世。而本朝對北虜作戰連戰連敗,就連人心也不似那時。這幾年滅了党項,收了西域,想來會改變士風吧。中丞在河曲路領兵三年餘,大戰無數,連戰連勝,實在是不得了的事。”

杜中宵道:“現在與以前已經不同,對北敵作戰獲勝,其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真正改完軍制之後的時候,可能朝臣會發現,其實仗沒有那麼難打。”

王珪笑道:“中丞是大功臣,纔會這麼說。朝中其他官員,哪個敢有這種想法?”

杜中宵道:“不是因爲我做了,才這麼說,而是本來就是如此。運籌帷幄,廟算勝敗,現在跟千年前不是一回事。那個時候,天下有幾個人通文字,會籌算?現在天下又有多少?真正名將,是在最關鍵的時候能夠臨機決斷。至於像平時管理,現在已經可以交給制度了。改軍制,便就是改的這一點。不是人人可以指揮作戰,所以要選指揮官,但平時管理,照章辦事,就沒那麼難。”

說到這裡,杜中宵嘆了一口氣:“可惜對很多人來說,認識到這一點不容易。對於軍隊裡的統兵官就加是如此。以前軍制,軍中事務全在其管下,士卒生死一言而決。新的軍制,指揮官主要指揮作戰,平時管理卻要依軍制。你們說,軍中的統兵官會喜歡嗎?”

王珪道:“要削弱他們的權力,他們當然不會喜歡。”

杜中宵點了點頭:“現在正是這樣。要改軍制,就要先想原來禁軍的出路。不能說一聲,從此他們除役,就不管他們了。幾十萬禁軍,就是幾十萬個家庭,全家皆賴其衣食。京城禁軍改不好,與此關係非常之大。爲什麼聖上明知道河曲路軍隊更能打,最後不卻不照着河曲路的樣子,整訓禁軍?還不是因爲軍校開了之後,禁軍將領去學,大多數人根本不合適嗎。不合適就除役,朝廷如何處置這麼多人?最後只能委曲求全,還是用他們。此次狄太尉帶兵攻党項,作戰不力,便就是因爲如此。”

飲了一杯酒,王珪道:“若是中丞來改變軍制,整訓禁軍,能不能做到呢?”

杜中宵道:“必須要給現在的禁軍找到出路,才能開始整軍。不給現在的禁軍出路,哪個敢冒然開始軍改?數十萬大軍,加上家眷,奪了他們的飲碗,肯定會出天大的亂子。”

韓絳點了點頭:“中丞說的不錯,這確實是大事。朝中大臣,大多沒有想到此事,只是要按河曲路軍制,改革現在的禁軍。原來的禁軍向何處去,應該先想好。”

杜中宵道:“所以全軍整訓,首先要想好淘汰下來的禁軍到哪裡去,才能真正放手來做。前幾年就是沒有給汰換下來的軍人找到出路,只能一切將就。滅了党項之後,陛下要恢復燕雲,就絕對不能夠再這樣了。但是軍中諸多將領,包括家眷,哪裡是那麼好安排的。”

士卒其實好說,現在多了這麼多土地,可以安排他們去營田。但是軍中大大小小的統兵官,卻不那麼好安排。他們是官員,哪裡去找那麼多合適的官位?而且這些人家世代從軍,許多是祖傳的手藝,做別的事情也做不來。他們對外作戰不行,內亂還是駕輕就熟的。

趙禎說要讓杜中宵負責改變軍制,杜中宵想的就是這件事。軍校可以選出人才,淘汰掉不合適的將領,但淘汰下來的將領,朝廷不能一句話說不管了,那非出大事不可。

到底應該怎麼做,杜中宵還沒有想好。今日跟兩位同年說起了此事,就發泄一番。

制度終究是人的制度,不把舊的將士安排好,貿然行事,是不能把事情做好的。安排舊的禁軍,需要方略,還需要細緻做事的官員,這一切現在都不具備。

第215章 軍校第235章 突破口第4章 三項任務第234章 泄密第29章 讓你吃雞第90章 別有任用第206章 廣南亂起第212章 通車了第68章 看中了你的資質第205章 先讀書第40章 派兵第38章 進山第4章 汴河上的縴夫第29章 夜戰第77章 誰買誰倒黴第117章 無路可逃第123章 超期不贖第92章 鄭重其事第231章 細作第142章 商路第48章 邀賞第215章 常平判官第196章 專賣店和儲蓄所第170章 地震第186章 蠢蠢欲動第72章 不務虛名第209章 難題第72章 進攻第48章 高朋滿座第141章 抑配車票第223章 早做準備第93章 我想謙虛第202章 動物園第53章 技術狂人第99章 科學的勝利第31章 党項戰略第4章 應對第35章 防守反擊第80章 各有前程第271章 韓琦第111章 首告第12章 已陷死地第116章 如何安置第213章 京城第42章 趕着做靶子第137章 無可奈何第172章 高僧出使第74章 出乎意料第72章 數字嚇人第92章 鄭重其事第184章 兩翼夾擊第205章 先讀書第113章 最後一戰第52章 除夕第244章 緊急進京第84章 接駕第115章 出乎意料第197章 不歡而散第112章 大生意第26章 文還是武?第197章 鴉兒看第61章 物是人非第70章 知識是財富第29章 夜戰第208章 騎兵第一營第153章 有人來,有人走第178章 軍民配合第48章 君自爲之第71章 試槍第223章 軍制暗合第9章 培根固本第138章 佈置第94章 樞密副使第63章 陰錯陽差第32章 世交第81章 合議第12章 施粥第148章 西進第65章 提前反攻第217章 是東是西?第20章 結冰了第62章 分兵而進第2章 城狐社鼠第93章 一切都很新奇第82章 契丹要害第84章 兄弟相見第16章 一燒了之第85章 大比武第124章 千頭萬緒第2章 連夜攻城第177章 分岐第138章 價格雪崩第262章 一攻一守第144章 異人第198章 定期儲蓄第140章 給你們出路第134章 不原諒第1章 投其所好第195章 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