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別有任用

杜中宵點了點頭,有些意外。當然心中明白,韓琦佔了興慶府,党項戰事告一段落,朝廷迎來了非常關鍵的時刻。只是不明白,皇帝爲什麼找自己。把自己從河曲路調回京城,明顯是奪了兵權,不想自己過多參與軍事纔是。

進官廳略作收拾,杜中宵帶了隨從,進了東華門,直向垂拱門去。進了大內,由小黃門帶着,一路到了崇政殿。行禮如儀,進了大殿,趙禎已等在那裡。

賜座之後,趙禎吩咐上了茶湯,對杜中宵道:“韓琦破興慶府,契丹兩相爭告一段落,此非常之時也。今日請中丞來,便就是對後續的事情,請教中丞。”

杜中宵急忙捧笏:“臣豈敢。凡國事,盡臣之力,冒死盡言而已。”

趙禎道:“自儂智高叛時,中丞帶在京西路時練的營田廂軍北上救唐龍鎮,勝契丹,敗党項,拓地萬里。周邊各國,皆非中丞一合之敵,於今四年餘了。韓琦、狄青率大軍滅党項,還是依賴中丞在河曲路留下的兵馬。狄青三十萬大軍,自九月出兵,到現在四個余月,未下靈州。韓琦與趙滋率三萬人,從星星峽奔襲三千餘里,最後去進佔興慶府,逼降党項。兩軍相較,其間差距,着實令人一言而盡。”

杜中宵道:“戰事雖然看將領士卒如何,最後功績,許多時候也要看運氣。”

趙禎搖了搖頭:“僅憑運氣二字,怎麼會有今日的差距?狄青兵精糧足,三十萬大軍,三個月也只到靈州城下。若沒有韓琦所部,說實話,今年能攻下靈州就算不錯了。狄青所部大軍,是原來的京城禁軍整訓而來。最開始,京城軍校和河曲路軍校便就較量過,京城軍校大敗。當時禁軍的將領,都說是他們不熟悉新的軍制,新的槍械,才致大敗。最後,京城禁軍便就依軍中將校所議,整訓完成。出征党項,這些將領豪言必然建功,全軍早已經今非昔比。結果呢?唉——”

杜中宵沉默了一會,道:“臣不知道現在軍中到底什麼情況,許多事情也難以言說。不過,想來前方狄太尉帶着這支軍隊,也必然費心。狄太尉在軍中數十年,從小卒而起,行軍打仗,自然知道兵貴神速的道理。最後卻緩慢前行,必然有其不得不的原因。”

趙禎點了點頭:“當年好水川一戰,韓琦指揮並無大錯,最終卻大敗虧輸,任福戰死。主帥一旦分兵,若是控制不力,就會出現意外。狄青是怕再犯好水川一戰的錯誤,才一直小心翼翼。”

杜中宵道:“想來是如此吧。恕臣直言,以前禁軍的弱處,看得出來。小戰時並不怕党項人,一到大軍合戰,就會出各種各樣的錯誤。有的時候是將領畏懼,不戰而逃,有的時候是配合不力,從來沒有全軍一心出戰的時候。狄太尉想來是怕此事,所以帶兵格外小心。”

趙禎點了點頭,想了想,又搖了搖頭。兩相對比,以前禁軍的毛病現在看得清楚,實際也沒有什麼好說的了。統兵官權力太大,戰時缺少組織,會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沒有主帥壓陣,下面的統兵官能出各種想都想不出來的毛病。狄青已經足夠小心,惟一一次分兵,還出了青崗峽的亂子。事實如此,再說就沒有什麼意思了。此次戰事,是趙禎對以前舊軍制的最後一次挽留。

想了一會,趙禎道:“滅党項之後,就要面對契丹了。今日請中丞來,就是想聽一聽,中丞對如何對陣契丹,心中可有計較?以朝廷現在的兵力,對契丹有幾成把握?”

杜中宵道:“狄太尉所部禁軍,臣所知不多,不敢多言。河曲路整訓過的兵馬,有十五萬,若是指揮得當,或許可以乘耶律重元之敗,取西京道。縱然不能取西京道全境,也要爭取佔住幾州,如朔州和應州。如此一來,以後整訓兵馬之後,再取西京道就容易許多。再多,就不敢想了。”

趙禎道:“現在看來,狄青所部三十萬人,不重新整訓,只怕用不得。縱然有槍炮,也不能如河曲路舊部,所向無敵。槍炮終有一天會被敵國學去,不是百世不易之法,當別想辦法。”

杜中宵道:“陛下所言極是。便以此次攻党項來說,他們就造了炮,雖然不如朝廷造的,終究是能用的。將來面對契丹時,他們的炮必然也有,而且要強過党項。”

槍炮是武器,能領先一時,卻不能一直領先。真正支撐軍隊的,是朝廷國力。國力強大並不能保證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但沒有強大的國力,強大的軍隊也無法支持。武力可以橫行一時,卻並不能夠橫行萬世。漫長的人類歷史,曾經出過無數強大的勢力,不修內政,終究是曇花一現。

中原雖然強大富足,如果不能整合,就無法形成對北方遊牧民族的絕對優勢。宋朝尤其如此,歷史上一敗於女真,再敗於蒙古,亡了天下。這個結果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國力無法轉化成軍力,纔是最重要的原因。至於爲什麼國力無法轉化爲軍事力量,說到底,還是在根子上的軍制上。

宋朝是五代十國的延續,特別是軍事制度,只是修修補補,而沒有進行徹底的變革。這支軍隊是皇權的保證,一直與國政割離,是皇帝真正的主心骨。大多時候,朝廷施政的首要目的,就是收錢糧,用錢糧來養軍隊。後世軍隊的特點,在這個時代是不存的。這個時候的軍人,就單純是當兵吃糧,誰給錢就給誰賣命而已。朝廷一沒有了錢糧,軍隊很快就星消雲散。

趙禎嘆了口氣,看着杜中宵道:“滅党項後,朕欲恢復燕雲,混一宇內,再現漢唐時,四夷賓服之盛世。中丞於統軍是天縱之才,願不願意效綿薄之力,輔助朕完成此偉業?”

杜中宵捧笏:“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臣自當聽憑陛下馭使。”

趙禎重重點了點頭:“党項戰後,我欲用你重整禁軍,意下如何?”

杜中宵道:“臣愚鈍,陛下但有所命,臣盡心盡力就是。”

看得出來,這次党項戰事,讓趙禎真正看明白了,舊的禁軍軍制已經沒有保存的必要。近半年來與杜中宵的接觸,也認識到杜中宵的爲人,應該可以付諸大事。只有把禁軍改掉,才能讓河曲路軍隊所表現出來的戰力,真正成爲宋朝禁軍有的力量。党項是不能與契丹相比的,從立的時候起,便一直臣事契丹。

滅掉了党項,並不能保證可以恢復燕雲,那是更加艱鉅的任務。杜中宵並不知道,趙禎到底打算怎麼使用自己,總之是與以前不一樣了。自己首先要做的,是重新整訓禁軍,把這支軍隊徹底改變,成爲與國力相匹配的軍事力量,完成更艱鉅的任務。

第126章 輸不起第211章 風雨欲來第29章 讓你吃雞第145章 沒有準備第27章 知己知彼第3章 比不得第90章 十三郎第8章 擦邊球第66章 屬官第15章 人多官少第108章 想法不同第122章 豈能饒過!第48章 衝不動的軍陣第197章 鴉兒看第23章 多調人來第80章 洞房花燭夜第133章 大戰在即第191章 集議第208章 奇才第144章 先玩吧第120章 委以重任第163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91章 同年閒談第205章 抓人第59章 巧遇第82章 日暮途窮第57章 荒唐手段第187章 大戰將起第7章 一拍即合第124章 郊外探查第53章 重新編組第13章 躲藏第211章 風雨欲來第34章 人心惶惶第29章 讓你吃雞第173章 帶話就是第140章 給你們出路第77章 小社會第144章 異人第112章 撞鐵板第1章 面君第217章 新式軍器第19章 走訪民間第23章 意興闌珊第147章 曾經的上司第3章 新家第211章 各有各煩惱第86章 連夜攻城第178章 進攻焉耆第43章 不同待遇第158章 百貨商場第225章 大戰將至第18章 給你放個煙花吧第77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76章 天生神將第2章 連夜攻城第70章 試探第11章 心煩氣躁第205章 人才難題第198章 內部複雜第122章 倒黴鬼第46章 民亂第32章 首戰潰敗第28章 難題第240章 錢與物第7章 審案第36章 收錢第151章 畏難的營田軍隊第270章 讓一讓如何?第107章 無可奈何第260章 內亂第69章 志同道合第21章 契丹來客第1章 疾風暴雨第172章 高僧出使第56章 身邊人第89章 賺錢第一第182章 細作第75章 制刀第120章 再見已不是從前第111章 權在官員第72章 不等了第157章 長久之計第131章 賊性難改第88章 何去何從第44章 債券第149章 召試學士院第211章 分岐第40章 壟斷經營第134章 趙滋述職第81章 出鐵第184章 兩翼夾擊第20章 燒成白地第143章 兵臨城下第26章 圍點打援第55章 西壽軍司第28章 風高放火天第111章 不降立斬第96章 出陣第208章 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