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意外收穫

杜中宵聽金書召說完,不由目瞪口呆。過了好一會,才道:“真有這種事?憑着一句話,就認了自己的藥材有問題,乖乖賠錢。那邊丈夫死得不明不白,這邊妻子在別人家裡一住數年,世間還有如此荒唐的人家!中間又無文契,又無證人,整個是一糊塗案!——只是,這樁糊塗案卻出了幾條人命!孔目,此事非小,你可問得明白?不可有半分差池!”

金書召道:“那婦人還在前廳,官人再問一遍就是。鄉間小民,生來不曾與衙門打過交道,被人一騙一嚇,不定怎麼想。事情若果真如此,陶十七便就不是認錯了人,而真是手刃仇人。”

杜中宵點了點頭:“那一日我就在街上看着,陶十七目光清澈,哪裡是認錯人的樣子。不過到底真相如何,陶十七也不十分明白,只是認準了那個仇人而已。孔目,你立即行文州城,先把陶十七的卷宗調來,我們再仔細查一查。還有,派人知會本縣縣尉,帶人手來巡檢寨。”

金書召應諾,又小聲問道:“官人慾要捉拿馬蒙?”

“此事不可魯莽,馬蒙財雄勢大,手下莊客不少。我們人手不足,一個不好,他帶人公然拒捕,事情便無法收拾。先讓縣尉來巡檢寨,以其他事情把馬蒙喚來,我們再從容處置。”

金書召出了口氣,拱手道:“官人考慮得周到,下官這便就去辦。”

最近京西路那邊不太平,不只有陝西路的張海流竄,光化軍邵興帶宣毅卒數百起事,鬧得數州都不得安寧。不要以爲一個村子鬧不出大事來,杜中宵可不想因爲自己出個大新聞。

金書召出去,杜中宵一個人踱來踱去,想着陶十七案子。離開州城之前得到的消息,陶十七供稱數年之前,陸虞侯隨着父親回城,連續幾日四處籌錢。後來有一日,父親突然懸樑自盡,籌到的錢與陸虞侯一起消失無蹤。當時報官,查過的結果是因爲欠錢自殺,事情最後不了了之。

現在再想起來,州里卷宗記載的經過,與陶十七敘述的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因爲年深日久,別無人證,州里認定是陶十七記錯或者胡說。正是因爲前邊的案子說不清楚,陶十七一直押在司理院,無法定讞。趙抃爲人謹慎,一直不肯這樣稀裡糊塗接過去,案子僵在那裡。

現在想來,如果馬蒙攙和在裡面,陸虞侯因財殺人,再加上州縣公吏動手腳,陶十七說的便就十分可信了。不過這案子要翻過來,牽連的人太多,杜中宵不得不謹慎行事。

回到案几後坐下,杜中宵嘆了口氣。初來這個世界,杜中宵生活艱難,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他的性子非常謹慎。若是平常的官員,得到這種消息,大多便點起巡檢寨兵馬,一路殺過去捉馬蒙了。杜中宵首先想到的,卻是不能把馬蒙逼反,但凡有一點可能性也不能做。哪怕曠日持久,杜中宵也會用最穩妥的辦法。因爲把馬蒙逼反,影響的是自己的仕途,可能就此被上層打入另冊,杜中宵何苦來哉。這個年代,動不動就殺官造反的事情實在太多,歷史上的梁山不說,最近幾年就屢有發生。

西北戰事不停,內地稅賦沉重,這幾年是案件高發期。再加上軍隊被抽調往西北,地方的軍力比以前孱弱不少,軍隊自己先就不穩。

馬蒙仗着財力,在莊上養了不少莊客,裡面多有江湖亡命,不可掉以輕心。更重要的是,馬蒙在本地經營多年,州縣公吏多有人與他勾結,官府的人也不那麼靠得住。這都是杜中宵要考慮的,不敢冒然把事情鬧大,免得出事之後無法收拾。

得了消息,程縣尉急急忙忙帶了人手,到巡檢寨來見杜中宵。

行禮畢,杜中宵道:“縣尉,附近有個譚二孃,前來報官,說是被本地大戶馬蒙,佔住在家數年之久。她兒子陶十七在州城當街殺人,只怕別有隱情。此案牽連不小,不可隔過地方。”

程縣尉拱手:“一切聽節推吩咐。”

杜中宵點頭,起身與程縣尉一起到了前面官廳。

譚二孃在那裡早就等得心焦,見到金書召同兩個官人進來,忙上前兩步道:“官人,我自住處是偷偷出來,不敢久待。若是沒有話問,我就先回。時候不早,還要給幾人做飯呢。”

程縣尉沉聲道:“你急什麼!你在官衙,哪個敢多嘴說話!你不是住在馬蒙莊子上麼,他莊裡有的是人,何必要你回去做飯!”

見這個官人面色不好,譚二孃有些驚慌,退後兩步,才道:“報官人,民女一向都是住在馬大官人外面的佛庵裡,並不曾住在莊裡。那處佛庵昨日來了三個客人,凶神惡煞一般,不敢怠慢。”

程縣尉聽了,看着譚二孃道:“我在這裡爲官兩年,不曾聽說馬蒙有什麼佛庵,你莫不是說假話誆我?你一個婦人家,被他關住多年,怎麼今日纔來報官?”

譚二孃被問得心裡更慌,小聲道:“馬大官人說是我家裡籌錢,等到還了本錢,自然放我還家。昨日聽客人說,州里我兒犯了事情,不得不到衙門裡來。”

程縣尉還要再問,杜中宵上前攔住,對譚二孃道:“你說住在佛庵裡,佛庵在那裡?”

譚二孃見這個少年官人面目和氣,膽子大了一些,道:“回官人,那處佛庵離此有幾里路,在北邊蘆葦深處。原是馬大官人的母親唸佛所用,後來他母親故去,就只有一個老尼在那裡。”

杜中宵心中一動,唸佛何必跑到那麼隱蔽偏僻的地方,怕家裡不清靜,在村口建處庵堂就好。再想起馬蒙多收留江湖亡命的傳言,猜到那裡只怕是處窩點。

示意譚二孃不必驚慌,杜中宵對她道:“你不要驚慌,一切事情都有衙門做主,沒人奈何你。你說一說昨日來的三個客人,是什麼樣子,平時做些什麼,說些什麼。”

譚二孃道:“他們都兇惡得緊,我哪裡敢聽他們說什麼。”想了一想,把莊客領着宋四公幾個人到佛庵,一直到今天做了些什麼說了一遍。

杜中宵聽着,連連點頭,對程縣尉道:“縣尉,依你看來,這幾人是不是有些不尷尬?我猜他們多半是做了什麼違法的事情,才躲到那裡。昨日我這裡纔派人去馬蒙莊上清點青壯,他便急急忙忙把人送到那裡去,想來是怕人看見。不如這樣,你帶些弓手去那處佛庵,先把那幾人抓了審一審再說。”

程縣尉連連點頭,吩咐人招集人手,自己再三向譚二孃問佛庵的位置。

第168章 安撫第203章 不期而遇第126章 故人敘舊第100章 兩使相遇第4章 應對第73章 出門難第45章 各有前程第163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24章 抓人第98章 無事生非第33章 各個突破第201章 廣招人手第82章 鍊鋼第28章 難題第57章 怎麼軍改?第83章 千里投奔第133章 軍隊要專業化第59章 重騎立功第132章 離別第220章 生活不同了第67章 數路齊出第113章 大勢所趨第85章 大比武第46章 民亂第133章 大戰在即第25章 何不拼一場第78章 期貨第256章 死裡逃生第76章 人心惶惶第53章 升遷第114章 種地一條龍第178章 軍民配合第86章 逝者已矣第34章 新錢第16章 一燒了之第107章 我有什麼辦法?第58章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第35章 風雨欲來第39章 前線第140章 用人換地第137章 馬車第231章 大不一樣第158章 百貨商場第172章 先下手爲強第88章 入幽州第174章 誓死不降第238章 營田務的作用第16章 生意興隆第34章 人心惶惶第51章 大敗第76章 人心惶惶第75章 小人書第66章 給錢第33章 使者第146章 提舉常平第224章 回鄉第94章 開戰第14章 隱情第47章 不念舊惡第151章 進城第50章 如釋重負第87章 進城第81章 出鐵第63章 脫胎換骨第117章 襄洛鐵路第124章 連碰釘子第199章 軍校第54章 爭端第160章 實戰第一第10章 馬大官人第80章 新婚第121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140章 用人換地第65章 胸有成竹第208章 奇才第146章 遇仙樓重聚第107章 大同府第58章 糧草到了第145章 不得要領第106章 草市飲酒第175章 逃跑第9章 鑄門炮吧第115章 契丹相爭第46章 工業種子第266章 清洗第69章 什麼都要基礎第91章 攜手致富第97章 無敵霹靂車第30章 殺人者死第98章 鋼如泥土第118章 韃靼人第88章 隨你們打去第78章 重炮第177章 分岐第145章 不得要領第135章 事發第19章 攻破曲陽第206章 廣南亂起第29章 夜戰第30章 京西營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