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以差監吏

對於杜中宵提的建議,趙禎都沒有答覆。既不說對,也不說不對,只說有道理,朝臣集議。杜中宵自己明白,這些都是天下大事,不可能由君臣二人,在這裡說一說就定下來了。要想施行,必須要有中書的宰執們配合,不然就是朝中大亂。

說過了宏觀政策,趙禎道:“對於葉縣的事情,你奏章裡說,要想天下太平,就要知道天下的百姓如何想,如何做,如何過他們每一天的生活。此是實情,只是對朝廷來說,太過於難了些。”

杜中宵拱笏道:“此事說難是難,可仔細想想,真要去做,卻又不難。”

趙禎道:“有意思,如何說?”

杜中宵道:“言爲心聲,如果能知道百姓平時喜歡說什麼,喜歡聽什麼,當知道個大概。對於整日田裡勞作的人,他們最關心的無非是差役稅賦,比較簡單。而城鎮裡做工的經商的,他們關心的東西可就多了。知道城鎮裡的勾欄瓦子,在演些什麼,哪些是沒意義逗君一樂的,哪些是反應民聲的,便能知道城鎮里人的大概心理。內地的合平時期,如此做,不失大體。詩經所謂風雅頌,以風最能反應民心,便就是這個道理。那時候天下人少,國君派人出去收集民歌,便就知民心所向。現在天下的人多,如果能依照古時採風之意,當也能知天下人心。”

趙禎聽了就笑:“中丞如此說,當是不錯。國君採風,以知民意,確實是古已有之。只是此事到了今天,天下民歌本就少,而且人心也不如古人之單純,多靡靡之音,而乏純正之樂。要想從這裡面看出人心,難之又難。甚至可以說,是無法做到的事情。”

杜中宵道:“陛下,事在人爲。有了國君採風,才了百姓直抒胸襟,是相輔相成的事情。只要朝廷願意下力氣,採集民間的聲音,民間的聲音自然也就會越來越反映百姓的聲音。天下的根本,是天下的百姓,百姓安樂,則自然就國泰民安。這種事情,不能因爲難,就不做了。”

趙禎道:“中丞意欲如何?”

杜中宵道:“御史臺本是監察官吏,用什麼監察,雖有條例,卻太粗疏。臣以爲,監察官吏,可以從兩個方面。一是每個職位,必然有其職責,主要是條例,有沒有做到,做得如何,朝廷都自有規矩。還有就是百姓觀感如何。不是照着條例做了,就是好官,還要百姓滿意。這其中有不相合的地方,當然由朝廷定奪。而百姓的觀感,不能去問,不然終究要麼是白做,一切皆是演戲。要麼就是一些人的渲泄,而不能反映百姓聲音。真正要知道百姓的想法,還是要從平常的事情入手。臣以爲,朝廷花些錢,御史臺僱地方文人,收集地方小曲、民歌,加上勾欄瓦子演的劇目,他們受歡迎的程度,整理出來,以作爲朝廷施政借鑑。此不能作爲官員升降的依據,可以讓朝廷知道施政在民間的效果。”

趙禎想了想,道:“此事不難。現在朝廷錢糧充裕,可以撥些到御史臺,設專門官員,做這件事就是了。或者,由館閣官員參與,也是一樁雅事。”

其實趙禎心裡,並不覺得這有些什麼作用。只是杜中宵地位重要,放棄軍權入朝做御史中丞,正是拉攏的時候,也不差這一點錢了。

杜中宵謝過,又道:“如葉縣那裡,地方的治理,以前是靠公吏差役,主要是催繳賦稅。這兩年錢糧寬裕,各種苛捐雜稅大多取消,賦稅收起來容易。地方官最重要的,不是收賦稅,而是要限制公吏所作所爲。以前的辦法,有些不合用了,必須要改變。臣以爲,這時地方的重中之重。”

這纔是真正關鍵的地方,趙禎聽了立即認真起來,道:“如何做,中丞詳細說一說。”

杜中宵道:“朝廷派流官治理地方,則地方之權必在流官手中。只是流官多對地方不熟悉,做事要依靠吏人。真正長於吏事的流官,天下又有幾人?多數情況,是官員被公吏愚弄,對地方事務其實無能爲力。微臣以爲,葉縣那裡財政充裕,可以試一試新的辦法。”

見趙禎點頭,杜中宵接着說道:“臣把這辦法歸結爲幾條。官員掌權,吏員辦事,差役監吏。地方的權力,必須掌握在官員手中,凡是要做決定的,都應該由官員點頭。官員不足,便增加官員。把地方的事務仔細分一分,其實也用不了多少官員。依照官員所做的決定,具體做事的,是本地吏員。而爲吏員臂膀,幫着他們把事做成的,則應該是地方差役。其中的關鍵,吏員是僱傭,優其俸祿,足以養家。差役則是治下民戶輪差,可以給補貼,不必太多。”

趙禎想了想,點頭道:“說的也有道理。現在州里好一些,縣裡的公吏差役混雜不清,許多官員要行募役法。你說吏員要僱傭,優其俸祿,倒有些相似。”

杜中宵道:“現在錢糧充足,這樣做朝廷能夠負擔。這幾年,折變少了,官員俸祿多發給現錢,相當於增加了俸祿。特別是底層的官員,比前幾年收入增加不少。不過,對於州縣官員來說,如果沒有公使錢補充,收入還是不足。臣以爲,可以在官吏身上多花些錢。增加底層官員俸祿,同時增加吏員俸祿,讓他們的收入足以養家。然後朝廷明定條例,增加對吏員約束,不使其禍害百姓。”

宋朝的公吏,特別在州縣,有時候跟差役分不清。官員俸祿,是由朝廷發給,不管地方怎樣一般不會少了。公吏則就未必,真正規定好的名額不多,地方財政不好,經常不給錢,成了差役。這種情況之下自然不能指望公吏們清白公正,他們也要吃飯。杜中宵的改革,實際是把吏員當作以前的官員管理,給足夠的俸祿,使他們能夠養活家人。由於吏員都是本地人,養家餬口的壓力沒有官員那麼大,俸祿當然也要低一些。實際就是現在財政充裕了,多花些在官吏們的身上,加強基層管理。

趙禎想了又想,道:“如此一來,花在官吏身上的錢多了,對朝廷影響不小。這是大事,也要大臣集議纔可。不過,葉縣一地沒有什麼,可以在那裡先做。”

杜中宵捧笏道:“陛下說的是,微臣的意思,也是在葉縣先試。那裡工廠衆多,財政充裕,可以如此做。葉縣那裡,可以選派得力的官員去,進行改革試驗。官員掌權,吏員做事,差役爲爪牙。一地的決策當然是由官員做出,做事的是吏員,差役在幫着吏員做事的同時,對吏員進行監督。因爲差役都是本地民戶輪差,利弊得失他們最清楚,吏員舞弊,可以由他們首告。”

官員三年一任,對地方不可能熟悉,其施政多是流於表面,很難深入民生。真正對民生影響的,是本地人的吏員。對他們的監察,是地方的重中之重。以前實際沒有對吏員監察,完全靠官員管理。

第159章 琳琅滿目第114章 種地一條龍第76章 試刀第109章 請派監軍第16章 佈置第92章 鄭重其事第125章 党項商人第45章 定計第28章 奪權第2章 入宮第14章 隱情第77章 諸事不同第45章 乾寧軍第237章 循路而來第198章 定期儲蓄第103章 大開眼界第214章 繼續修路第30章 以差監吏第58章 請求第34章 似是而非第207章 慶賀第73章 各想出路第163章 過蒲昌第186章 蠢蠢欲動第261章 戰機不能失第8章 兩難第179章 典型的賀大第104章 海商第23章 物是人非第167章 陣兵河北第164章 戰還是降?第130章 普遍貧窮第55章 西壽軍司第35章 防守反擊第12章 施粥第116章 如何安置第14章 去葉縣第28章 奪權第35章 這是掛麪第195章 使節第68章 看中了你的資質第161章 兵進伊州第43章 自有人買第18章 給你放個煙花吧第220章 早做準備第264章 大勝第63章 欠債還錢第58章 真香第65章 天賜良機第69章 他鄉遇故人第65章 強行收錢第82章 日暮途窮第124章 郊外探查第3章 新家第35章 工廠的不一樣第164章 商量第116章 好時機第78章 作戰當勇第56章 一碗麪而已第270章 讓一讓如何?第106章 草市飲酒第36章 發財的機會第33章 家事第213章 京城第48章 君自爲之第54章 崇政殿演武第166章 調兵遣將第83章 霹靂車來了第270章 讓一讓如何?第192章 二使前來第48章 君自爲之第97章 大刀闊斧第135章 不爲他人做嫁衣第78章 仙人跳第98章 回京奏事第24章 劫富濟貧第57章 靜候時機第157章 護路的人第150章 破城第116章 疑惑第75章 全部押中第36章 帥司所在第36章 發財的機會第189章 必須稱臣第72章 數字嚇人第147章 大亂將起第69章 他鄉遇故人第101章 好心第52章 分岐第74章 兩個拳頭第105章 加工難題第191章 合圍第8章 兩難第21章 逃出生天第23章 意興闌珊第60章 你想做官嗎?第3章 同年重逢第209章 編制第39章 順化渡第65章 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