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奏對

第三天下午,崇政殿裡,杜中宵行禮如儀,在下首坐了下來。

賜了茶湯,皇帝趙禎道:“你自葉縣回來後,上的奏章已經看過,暫時留中,沒有發出去。裡面提的事情太多,總覺得要當面問過,纔好讓朝臣們議論纔好。”

杜中宵捧笏:“微臣此次去葉縣,深深感覺,因爲治理粗疏,很多地方不查沒有事情,一旦有大臣去查,便就事端百出。不是官員隱瞞,而是地方官府就那麼多人,只能做那麼多事。要想讓一個地方平穩並不容易,很多事情是不得不那樣做而已。”

趙禎道:“葉縣有何特別之處?爲何從那裡回來,便要大變?”

杜中宵道:“回陛下,葉縣工廠衆多,人戶麋集,與其他地方是不一樣的。一般的縣,過萬戶的天下無幾,葉縣卻有人戶數萬戶。若說錢糧,一縣能收上幾千貫來,已是不易,葉縣卻有幾十萬貫。可以說現在的葉縣,比天下大多數的州都富裕,情況當然就不一樣。對州來說,過於富裕,還可以把治下的縣劃出去,葉縣卻劃無可劃。如果不對那裡做大的變動,以後只怕官府連縣城都管不過來,不要說鄉下。”

趙禎點了點頭,沉默了一會。這些年,關於葉縣的奏章不斷,作爲皇帝,覺得那裡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些。但那裡到底是什麼情況,又不瞭解,所以前些日子派了杜中宵過去。沒想到十幾日後回來,杜中宵上的奏章說了這麼多事情,出乎趙禎意料之外。

杜中宵所提到的對柏亭監的改革,涉及到財政、金融、政治、經濟的方方面面,牽連極廣。一旦真正鋪開,哪怕只是在葉縣一地,也會引起很大風波。

沉思良久,趙禎道:“如果真要大變,不只是柏亭監,就連朝堂也要改變,不是小事。”

杜中宵捧笏道:“陛下,柏亭監自開了鐵監,創造了多少財富?因爲一直是從那裡調撥實物到其他地方,朝廷並沒有確切數據。七八年間,因爲有了鐵監,有了商場,加上各地提舉常平,朝廷收的錢糧是原來的數倍之多。有這個打底,也能夠變一變——”

趙禎道:“正是因爲錢糧廣收,朝臣們的意思,是儘量不要變。生怕出了意外,錢糧沒了,再回到從前日子,左支右絀,朝廷難做。”

杜中宵道:“陛下,人無近憂,必有遠慮。多收這麼多錢糧,世間的事,已經跟以前大不相同。不在這個時候改變,等到後來不得不改的時候,只怕就難了。”

趙禎猶豫,一時委決不下。做皇帝的,都希望在自己手上天下太平,對外常勝,內外安樂,不要發生超出豫料之外的事情。杜中宵到河曲路之後,是宋朝最輝煌的時期,對外連戰連勝,內部快速發展,現在還享受着紅利。如果是別人提議改革,那倒罷了,杜中宵提出來,不能等閒視之。

想了又想,趙禎道:“天下統一發行錢引,不再由各路獨自發行,這是應有之意。當時定下各路以銅錢做本,發行錢引的時候,就定了的。不過,發行錢引之後,朝廷從柏亭監調運貨物的時候,要依現價撥錢,卻有些不易。那裡本來就是朝廷的錢監,爲何要花錢?”

杜中宵道:“若是不給錢,便就不知道那裡經營得到底如何。撥出多少鐵軌,多少火車,雖然也有個數字,朝臣卻不會重視。而且天下要這些東西的地方太多,到底撥到哪裡,除了特定地方,其實沒有一定之規,不過是朝臣的意思而已。一律以錢爲準繩,可以看得清楚。而且錢本就是朝廷印發出來的,怎麼會擔憂錢不足呢?手握天下所有的錢,只要花的得法,本就不該缺錢纔是。”

趙禎微搖了搖頭,沒有說話。一時之間,他還無法理解,爲什麼作爲官營的鐵監,朝廷從那裡調撥物資還要花錢。把經濟全部貨幣化帶來的各種好處,不經過詳細的大辨論,一時之間也說不清楚。

杜中宵道:“朝廷最重要的衙門,無過於三司,其賬簿浩繁,動輒以萬計。爲什麼非要如此呢?天下各地,地理不同,天候不同,產的東西也不同。出了這個地方,你就買不到這種東西,所以一些賦稅只能收實物。隨着交通方便,買賣市場全國聯結起來,便就沒了那個弊端,只要用錢就可以了。”

趙禎點了點頭:“好,此事重大,需要羣臣集議。過幾日,選出朝中大臣,仔細商量過吧。”

杜中宵捧笏:“聖上英明。”

杜中宵的奏章中,提出的第一條,就是現在各路分開發行的錢引,收歸朝廷,由朝廷設立一個專門的機構,統一發行。錢引發行各地,作爲全國統一貨幣。現在是發行貨幣的一個時間窗口,由於經濟有了發展,舊的中央朝廷花錢的方式不變,財政充裕,沒有虛發的隱患。隨着工業發展,經濟上升,可以慢慢完善貨幣發行系統。統一貨幣後,各地官營的場務,包括鐵監,用貨幣來衡量其經營好壞。

由於自立國以後,宋朝都面臨着需要大量錢物用來養兵的問題,財政緊張,整個官僚系統對錢糧特別敏感。凡是民間的工商業,只要賺錢,就會被收歸官營。如果利潤不高,就放給民間。對於官營的場務管得特別嚴,不允許出現虧空。各地官營場務的負責人,往往是當地的大戶,目的就是場務虧了錢,可以讓大戶用自家的錢補上。官營場務,官方是一定要收到錢的。

以鐵監爲代表的新式官營場務,與以前的商業模式大不相同,這一套管理體系必須大變。世間哪個大戶,能夠賠得起鐵監的利潤?現在的實物調撥,實際是把權力放給場務管理者,地方權力非常大。相對於鐵監的體量來說,管理的知監地位太低了。

把鐵監由調運物資,換成朝適用錢購買,考覈其利潤,是比較大的改變。改了之後,鐵監應該由朝廷統一管理,相當於多出了一個衙門。各個大型商業,如鐵監、商場、很行等等,由於規模巨大,新的管理衙門必然地位重要,引致中書系統變革。

如此改變,其中牽涉到的事情方方面面,杜中宵都不能條列清楚,更何況是趙禎。此事必須朝廷集議,討論成熟,才能真正實施。

聽杜中宵講着將來進行的改革,趙禎大多都不明白,只是頻頻點頭。杜中宵放棄兵權,回來任御史中丞,對趙禎來說就足夠了。連番大勝之後,不抓住兵權不放,就足以讓人放心。現在這個時候,朝政也確實需要變革,由杜中宵提出來最好。至於最後怎麼改,自有大臣決斷。

諸般說完,時間已經過去了很久。趙禎吩咐上了茶湯,兩人飲用過了,接着說下面的事情。

趙禎道:“奏章中說,現在的葉縣,人戶衆多,而且治下的工廠太多了,縣衙根本管不過來,必須朝廷另想辦法。依你之意,鐵監那裡由朝廷直管,鐵監之外,葉縣升爲葉州,是也不是?”

杜中宵道:“回陛下,臣確有此意。現在的鐵監,如果真是把其調撥的貨物全部算成錢,數字會非常之大。這樣重要的地方,再讓地方管轄諸多不便。不如把鐵監獨立出來,直接由朝廷管轄。三司分開之後的鹽鐵司,說是管着天下的官營場務,其實只是下面報賬,他們彙總而已。以後的鹽鐵司可以增加一些人手,把官營場務直接管起來。”

趙禎點了點頭,道:“如此一來,相當於朝廷收了地方之權。”

杜中宵道:“朝廷收的,其實是各地常平司的權。真正要全國統一管理的,無非是鐵監、商場、儲蓄所、鐵路、漕運這些,大多本屬常平司。至於州縣,他們本來就管不到這些。”

趙禎道:“此事重大,與前邊的事情一樣,等各衙門集議吧。而且要聽一聽地方如何想,不要朝廷收了上來,地方諸多不便。這些收歸鹽鐵司,你估計一年會有多少錢糧?”

杜中宵想了想,道:“粗略估算,一年當有過億之數。當然,這些除了賺錢,還要花錢,交到朝廷手裡的應該沒有這麼多。不過既是場務,就有盈虧,如何考較,要朝廷定規矩。”

聽到數字,趙禎暗歎了一口氣。一億貫,這比前些年宋朝一年的財政收入還要多一些,而且是包括錢糧稅賦之內的所有收入。僅僅幾年的時間,這個數字好似就不出奇了。倒退十年,如果朝廷一年能多收一億貫,根本就不會同意跟党項議和。到了現在,卻是僅僅幾個行業的官營場務,就能收入這麼多錢了。

杜中宵開拓河曲路時,並沒有花太多的錢,鐵監就能支撐。到了開拓西域的時候,打的仗不多,花的錢卻不少。那一條從勝州到伊州的鐵路,就值多少錢?幸好朝廷財政充裕,一切都無風無浪。

趙禎還認識不到,隨着鐵監擴大生產規模,鐵路形成統一市場,歷史已經翻開了新的一頁。但這些數字,作爲皇帝,趙禎卻清醒地認識到,到底意味着什麼。沒有這些錢,杜中宵佔了河曲路,根本就沒有餘力三年之後就開拓西域。宋軍也沒有足夠錢糧,對全體禁軍整訓。

錢的作用,對於朝廷來說,比想象的更加重要。正是因爲現在朝廷有錢,甚至是一時之間,朝臣都不知道該怎麼花這些錢,纔要進攻党項,趙禎纔想要變革。

第225章 大戰將至第87章 進城第2章 連夜攻城第77章 誰買誰倒黴第174章 誓死不降第17章 破城第25章 終究心軟第25章 窮治地方第109章 請派監軍第147章 初戰告捷第111章 首告第26章 突發大案第70章 喜憂參半第113章 迎接第204章 走私第141章 且先等等第190章 進佔疏勒第21章 眼見爲實第26章 合作第261章 戰機不能失第105章 加工難題第11章 攤派差役第153章 窮途末路第60章 目標黑水城第237章 循路而來第55章 上下相制第34章 人心惶惶第33章 臣願出征第111章 石州第126章 行會第121章 蠻荒之地第49章 明哲保身第34章 似是而非第136章 納稅人第47章 不念舊惡第90章 別有任用第73章 舊人第66章 屬官第78章 回鄉的榮耀第63章 長見識第59章 兩軍會師第55章 玩具第29章 波及部族第119章 使節第141章 平安不便宜第183章 針鋒相對第25章 窮治地方第68章 反攻第42章 疑惑第156章 不去管了第40章 兩軍對峙第159章 分而治之第38章 向東第133章 兩件大事第151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91章 同年閒談第53章 無主之地第68章 別出心裁第211章 分岐第34章 新錢第177章 分進南北第100章 要不要也降?第136章 納稅人第77章 誰買誰倒黴第141章 傳言第170章 圍城第3章 同年重逢第139章 善後第233章 大國遊戲第194章 截斷歸途第21章 嚇了一跳第50章 困難第129章 產業規劃第46章 民亂第41章 新奇吃法第121章 在此一舉第34章 似是而非第115章 國之重器第100章 兩使相遇第229章 軍制變了第90章 十三郎第19章 攻破曲陽第126章 細作第85章 幽州是災區第54章 同病相憐第127章 重回鐵監第88章 入幽州第35章 來客第119章 使節第123章 廣種棉花第106章 故人重逢第24章 劫富濟貧第53章 分兵第32章 收網第37章 不同看法第113章 迎接第224章 炮的威力第222章 戰事關鍵第101章 早作打算第231章 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