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党項戰略

杜中宵的奏章發出來,讓政事堂組織,擇日集議。一時之間,朝中議論紛紛,說什麼的都有。

沒有等到集議,對党項的戰事已經迫在眉睫。狄青和韓琦連番上奏,乘着秋高馬肥,要對党項發起全面進攻。這一日早朝之後,趙禎召集朝中大臣,在崇政殿議論此事。

杜中宵落座,看除了兩府宰執,翰林學士全到,還有鹽鐵使李參、度支使周湛、戶部使張掞也全部在列,還有諫院的範鎮。加上自己,朝中的重要大臣愁數在座。

賜了茶湯,趙禎道:“年中以兩太尉狄青和韓琦分守党項南北,已是意欲對党項用兵。兩人到那裡已經一兩個月,現在天高氣爽,正是用兵的時節。他們多次上疏,要求用兵党項。此是大事,朕變不敢專決。今日召諸臣來,詳議此事,各抒己見,到底如何是好。”

文彥博捧笏道:“現在朝廷錢糧充足,給前線各軍準備的火藥、槍彈也已齊備,正該用兵。自党項叛亂以來,西北連年用兵,百姓疲憊不堪。正該剿滅党項,讓西北百姓休養生息。”

趙禎點頭:“現在兵精糧足,自不當留此叛賊。只是禁軍編練數年,到現在只有四十餘萬人,全部用於党項,有沒有什麼風險?此事重大,不可以魯莽行事,需要大臣詳議纔可。”

另一邊,樞密使王德用閉口不言,賈昌朝道:“鐵路修到鎮戎軍已經數年,運行順利。自數月之前便向那裡運糧,儲備充足。狄青掌二十餘萬大軍,併力一路,党項如何抵擋!”

參政張方平道:“聚重兵於鎮戎軍,錢糧無慮。今年中原雖有水災,不過不重,加上兩淮一帶糧食豐收,能夠供應得上數十萬大軍。不過,大軍作戰,除了糧草,現在還要用槍彈。杜中丞在河曲路,雖然連番作戰,拓地萬里,實際上的大戰卻沒有幾場,用的火藥槍彈不多。此番進攻党項,韓琦所部與當年杜中丞在河曲路時相差不多,當無大慮。倒是狄青聚近三十萬大軍在鎮戎軍,如果不能速勝,拖延久了火藥槍彈可慮。本朝的焰硝是從地裡收起來的,一年一季,只有那麼多,此是麻煩事。”

文彥博道:“杜中丞連勝契丹和党項,開拓河曲路,又西進萬里,恢復西域,火藥槍彈充足。狄青只是進攻党項的一路,怎麼就會短少呢?”

張方平道:“相公,杜中丞雖然開闢的土地多,大戰卻不多。而且都是野戰,火炮用得少,耗的物資其實不多。此次狄青在鎮戎軍可不是,其兵馬近乎杜中丞十倍,面對靈州堅城,必然不易。”

三司被分拆之後,短期內其實無法完全分清楚。現在張方平相當於以參政兼三司使,對於戰爭物資準備最清楚。雖然做了參政,宰相對三司事務有知情權和決策權,其他人還是差一些。對党項作戰,現在最重要的是物資,物資供應得上,戰鬥力才能保證。

此次進攻党項,在鎮戎軍的狄青一部,以陝西路兵馬爲主,加上京城禁軍,有近三十萬之衆。韓琦則帥原河曲路兵馬,將近二十萬人。直接對党項作戰的,加上其他各路,總兵力約五十萬。這個數字十倍於杜中宵,物資保障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張方平當然擔心。

文彥博道:“火炮何等厲害,一座靈州,如何擋得住狄青大軍腳步!估計此戰,用不了多少時間就可以結束。準備物資,並不需要太多。”

一邊的翰林學士歐陽修道:“凡做事,必先想到難處方纔可以。狄太尉帥大軍攻党項,是朝廷的大計,不可等閒視之。作戰物資,須狄太尉報到朝廷,看充足不充足。”

張方平道:“依狄太尉所報,朝廷已經準備充足,將陸續發到前線。只是我看報來的數字,將來未必就夠。其所報數字,比這幾年河曲路所用的,要少上一些。”

歐陽修道:“所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是狄太尉報來的數字準備足了,那便夠了。將來出了差錯,問罪狄太尉就是。作爲大帥,這些他應當計算清楚。”

趙禎見衆人不再作聲,對杜中宵道:“中丞爲帥河曲一路數年,作戰最多,覺得如何?”

杜中宵道:“微臣沒有到過党項南部,不知修了幾年,現在的靈州城防禦如何。如果城堅難破,大軍頓足於靈州城下,那又不同。作戰需要的物資,軍校裡應該教過,只要主帥定下了方略,那就不應該算錯。當然,爲防萬一,朝廷還是多準備一些爲好,以免意外。”

趙禎道:“中丞說的是。依照狄青報來的數字,再加一半預備,以防出現意外。”

文彥博和張方平捧笏稱是。此次進攻党項,最重要的就是狄青一路,只要他不出問題,大的戰略就沒有問題。攻破靈州,党項核心之地門戶大開,無險可守。

議過了後勤供應,賈昌朝道:“此次進攻党項,以狄青兵馬攻靈州爲主,韓琦兵馬爲輔。本來朝廷之意,是集中趙滋和楊文廣兵馬,併力攻党項賀蘭山,兵臨興慶府城下。韓琦建議,山河關城池堅固,而且出關後近百里山路,不利於大軍行動。他提議楊文廣所部抽調一部分兵力兵臨山河關,趙滋所部則出星星峽攻沙州,一路向東,攻略河西數郡。那裡党項兵力寡少,與狄太尉會師涼州。”

聽了這話,杜中宵微笑。這是自己離開河曲路時,跟韓琦商議之後決定的路線。對於用槍炮作戰的熱兵器軍隊來說,興靈兩州周圍一兩百里路的範圍,狄青的近三十萬大軍足夠多,再加上北邊的一路沒有多少作用。不如出星星峽,攻党項薄弱環節。宋朝佔領居延和伊州,已經與河西直接接壤。

聽了賈昌朝的話,沉默了一會,翰林學士王洙道:“山河關與靈州一南一北,正對党項核心的興靈兩州。南北破一處,就可以兵圍興慶府,那個時候,党項就是本朝掌中物。”

參政曾公亮道:“不能如此簡單計算。現在有了鐵路,不比從前。狄太尉部下近三十萬人,如果完全展開,圍靈州時就可以讓興慶府成爲一座孤城。此時進攻山河關,並沒有多少意義。”

曾公亮是編過《武經總要》的,火槍火炮使用後,對於軍中的教材下過一些功夫,對現在的軍隊瞭解比其他人深。三十萬大軍,只要出了葫蘆川穀口,完全展開,周圍一兩百里內都是在其控制之下。靈州到興慶府不足百里,狄青如果圍了靈州,實際興慶府周圍也會被掃蕩。這個時候,北邊再有韓琦一路進攻山河關,意義就不大了,不如依託鐵路從西邊進攻。

在座的大臣,除了杜中宵,加上半個曾公亮,其餘人對於現在的軍隊所知不多。哪怕拿到了軍校的教科書,因爲有大量數學內容,依然半懂不懂。對於西北戰略,大多依託以前印象,出自直覺。

如果以前,從鎮戎軍一地出兵三十萬是不可能的,後方無法支撐。但現在有了鐵路,可以把糧草物資直運鎮戎軍,那裡成了一個大型基地,後方是鐵路沿線,跟以前完全不同。三十萬大軍,在前線展開要佔據多大的地方,大家沒有概念,想象不出來這場仗到底要怎麼打。

涉及到前線部署,大家議論紛紛,說什麼的都有,一時間拿不定主意。

趙禎道:“曾經指揮作戰的,是杜中丞,現在的禁軍整訓,也是按河曲路兵馬來。中丞,你覺得此次對黨作戰,應該怎麼佈置?”

杜中宵捧笏:“回陛下,臣以爲,韓太尉提議有可取之處。提議攻山河關,無非是想南北對進,兩路夾攻興慶府。依臣在河曲路時所見,山河關党項費了許多心力,極其堅固。攻之不易,更不要說出了關之後,是數十里山路,党項可以依託山地騷擾。不如併力於靈州一路,讓狄太尉帥軍攻党項腹心。”

樞密副使田況道:“攻山河關果然沒有益處嗎?若如此,党項何必花大力氣經營?”

杜中宵道:“党項不花大力氣經營,本朝就可以從那裡進攻了。他們經營之後,山河險固,既然有別路可取,就沒有必要從那裡走了。鐵路通到了伊州,若是以星星峽爲基地,直出沙州,党項本在河西數郡兵馬不多,正是空虛。那裡人戶稀少,太多兵馬無法支撐,以兩三萬人最是合適。”

衆人知道党項在河西數郡只有兩三萬兵馬,兵力確實不多。不過這樣長距離攻擊,只能夠因糧於敵了,一時有些猶豫。依軍法,士卒不可以掠奪民財。當然,實際作戰的時候,大多人不守這規矩。但中央朝廷布置戰略,不能夠按這想法來。

田況道:“河西有一兩千裡之遙,韓琦一軍若是深入,只怕不好支撐。”

杜中宵道:“他們當然沒有攻堅城的能力,不過,河西數郡也本來沒有堅城。這本是輔助狄太尉一軍,縱然進軍不太順利,也沒有什麼。實際上,朝廷佔領西域,党項的河西便就不穩。朝廷大軍一到,聞風而降者必然不少。進攻那裡,比攻其他地方好處太多。大軍到賀蘭山下,党項必然驚慌。”

河西是中原到西域的通道,自唐朝衰落,換了幾次統治者,人戶大量減少。那一帶能夠支撐的軍隊就是三五萬人,再多地方就承受不住了。杜中宵的打算,是儘快佔領涼州,依託鎮戎軍掃蕩賀蘭山以西。

一時間衆人不語,衆大臣一時之間,想象不出這樣的戰鬥怎麼打,有超出掌控之感。

其實對於杜中宵來說,党項能夠野戰的軍隊,正兵不過二十萬,狄青手握三十萬之衆,可以直接進攻興靈兩州。党項敢派兵來救援,就地殲滅就是。這場仗,本來不難打。現在的問題,是朝廷沒有杜中宵帶兵作戰的經驗,此戰顯得顧慮重重。

討論許久,趙禎選擇相信杜中宵的說話,到底他是打過仗的。道:“此次作戰,還是聽從前線韓琦之計,杜中丞也是如此說,想來不錯了。狄青統大軍攻靈州,韓琦出星星峽攻瓜州,力爭一戰功成。等到來年夏天,可以滅党項此獠,解決西北邊患!”

衆臣捧笏稱是,策略便就定了下來。其實若是以前,能夠支持如此重兵進攻党項,朝中大臣說不定會信心滿滿。反倒是杜中宵多次勝利後,從前線回到了朝堂,君臣都變得小心了。現在的軍隊大臣們越是不熟,越是出心出力,只不過心中沒有底。只是現在朝廷對各種結果,都能支撐得住就是了。

第200章 何不參軍第154章 快進快出第6章 從河曲到河曲第100章 輕鬆時刻第201章 只去拿人第54章 相持第106章 殺人越貨第250章 兵臨城下第126章 細作第5章 中招第220章 生活不同了第128章 進城前夜第127章 保持距離第134章 趙滋述職第90章 別有任用第23章 多調人來第119章 臨別之言第259章 劉淮在此第80章 新婚第46章 人心惶惶第184章 文武殊途第126章 清量土地第266章 清洗第124章 重新選過第132章 不服打過第53章 無主之地第52章 禁地第111章 不降立斬第9章 培根固本第253章 斬將奪旗第9章 初戰第106章 夫妻團聚第88章 左右爲難第264章 大勝第130章 商路第139章 打探消息第80章 柳暗花明第201章 兩隻老虎第52章 禁地第213章 京城第107章 商機第217章 新式軍器第29章 夜戰第101章 好心第35章 這是掛麪第80章 長嘯卻胡騎第36章 窮則獨善其身第138章 查糧第51章 有錢還不賺?第90章 別有任用第111章 不降立斬第35章 古之龍泉第59章 巧遇第219章 打獵第69章 志同道合第92章 舊人去向第22章 分別對待第8章 擦邊球第51章 進逼甘州第225章 大戰將至第43章 意外之喜第215章 常平判官第112章 調回京城第170章 釜底抽薪第9章 地方的難處第35章 怎麼切換?第88章 左右爲難第64章 形勢逆轉第24章 秘密回京第9章 酒糟蒸酒第260章 內亂第21章 員外請客第180章 奇人第149章 農事第116章 都堂議事第175章 張岊東來第69章 什麼都要基礎第204章 走私第104章 海商第92章 不買別動第10章 模範部落第99章 奚人降了第110章 俗文化第74章 挑撥第135章 不爲他人做嫁衣第22章 大局已定第76章 天生神將第208章 基礎不牢第110章 要好處第142章 商路第61章 真真假假第75章 大軍到來第126章 行會第135章 大戰在即第264章 大勝第5章 當街兇案第123章 年前時節第157章 拿人第13章 躲藏第18章 買空賣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