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準備進軍

勝州帥府,杜中宵對進來的賈逵道:“你到武都軍城,斷斷續續快一年了,覺得如何?”

賈逵叉手道:“回節帥,確實學到許多東西。如果再有一兩年時間,應當就與從前大不相同了。麟府路的兩萬餘軍兵已經全部換了槍炮,已經非以前可以比。”

杜中宵道:“好。坐下說話。此次找你來,正是要安排你的麟府路兵馬。”

賈逵坐了下來,道:“節帥儘管吩咐!麟府路兵馬雖少,防範党項還是可以做到。”

杜中宵點頭:“你這樣說我就放心了。現在已經是六月中旬,一年最熱的時候。伊州來報,就在這些日子,鐵路就可以通到那裡了。高昌一直到現在,還是沒有派使節來,也沒有派人到伊州,只裝作不知道。事情不能這樣僵持下去,我已上報朝廷,鐵路修到伊州,西域的事情就該有個結果。”

賈逵道:“有用到我麟府路的地方,節帥儘管吩咐!”

杜中宵道:“我請朝廷下一道詔旨,讓于闐王室之後尉遲三郎——對了,朝廷已經爲他取了新的名字,名爲尉遲守忠。讓尉遲守忠重回西域的于闐,建於闐國,爲大宋之藩屏。路上的國家,不可阻攔,否則以叛亂論。現在黑汗,則要把于闐國以前的地盤讓出來。此事非小,趙滋一軍不夠,我欲帶張岊所部五萬大軍,和帥府的約萬人,沿鐵路進西域。張岊大軍一走,這一帶的防務,就交給你軍了。”

賈逵聽了,不由吃了一驚,急忙叉手道:“節帥,我部只有兩萬餘人,如果党項大軍來攻——”

杜中宵擺了擺手:“党項大軍,用什麼來攻?你兩萬多人,還防不住河曲路的幾座城?最重要的無非是河州,那裡由張岊的兵馬負責,你只要管好這一邊就好。佔了地斤澤後,党項若要出動大軍,只能從橫山一帶出發。有鄜延路配合,你還防不住他們?”

賈逵想了想,叉手高聲道:“謹遵將令!”

杜中宵點了點頭:“我帶大軍走後,你只需緊守城池,不要與黨項起衝突。党項大軍一動,南邊的秦鳳路不會坐視,必出大軍攻靈州。党項的國力,最多調動兵馬三五十萬人,正兵不足十萬。只要大軍來東部,秦鳳路兵馬出擊,它就沒有兵力防守了。”

賈逵聽了問道:“節帥的意思,党項並不會乘兵力西去,出兵進攻我們?”

杜中宵道:“按說是如此。只是西域一失,党項的河西數郡必然不保,也難說不發瘋。所以你要廣派偵騎,党項來攻,帶送信到西域去。這個季節路上不難走,不用一個月,大軍就可以從伊州到河州。”

賈逵道:“遵命!党項在橫山不過十萬兵,能北上進攻的,至多兩三萬人。”

杜中宵笑道:“你在武都學了這些日子,倒是學會計算這些了。只是,党項政體不全,可不會這樣精細。他們出擊,必然是一國大軍齊聚,全力攻本朝一點。現在党項被本朝數處針對,已經沒有這個條件了。說得難聽一點,現在是本朝想什麼時候打党項,就什麼時候去打,他們要反攻就難了。”

賈逵道:“節帥說的是,是末將疏忽了。可党項如此,契丹可就未必了。”

杜中宵道:“契丹那邊不要你管,自有楊文廣。現在他大軍五萬,不過是守沙州和振武數個地方而已,還對付了不了契丹人嗎?再者說了,耶律重元和洪基在儒州打了一年,分不出勝負,哪裡有餘力來進攻我們。有這個本事,他們就不會讓河曲路出來了。”

當時耶律仁先主動退讓,一是因爲契丹皇帝耶律宗真之死,二是兩帝並立,時局不清。如果換成這個時候,耶律仁先必然不會那麼痛快,總要打上一仗。不過,只要契丹還沒有統一,就沒有對宋朝動武的底氣。這是國力決定的,也是杜中宵初入河曲路時打出來的結果。

看看時候不早,杜中宵道:“你難得到勝州,便在這裡住上兩三日。今天夜裡,我在後衙爲你接風洗塵。再者,帥府諸將和勝州州衙的人,許多日子沒在一起了,今日正好聚一聚。”

賈逵拱手稱是。他本來是狄青手下大將,從廣西路回來之後,沒有去秦鳳路任職,而是到了河曲路來。麟府路自賈逵主管軍馬司,便就劃到了河曲路,已經一年多。

到了晚上,杜中宵在後衙擺酒,爲賈逵的到來接風洗塵。今天勝州城中的官員幾乎全部到了,人比較多,一時熱鬧非常。

杜中宵領了酒,道:“鐵路已經通到伊州了,朝廷進入西域是必然。這一條路,雖然修的時候一直是搶時間,並不如何精良,但朝廷卻是花了大價錢的。花了錢,總要有東西,不能一無所獲。可惜,西域的人不這麼想。自兩年多前順化渡一戰,西域到現在都沒有派使節來,高昌也不許商隊到伊州,一直是從契丹的上京道到勝州。這樣怎麼行呢?沒有商隊,鐵路有什麼用?現在看來,從高昌到勝州的商人,跟高昌還真是親密無間。再過一兩個月,我便帶大軍去伊州,打也要打出商路!”

富弼道:“節帥,高昌的兵力有多少?趙滋和張岊十萬大軍,不知夠也不夠。”

杜中宵道:“據得來的消息,高昌傾全國之兵,也不過三五萬人而已。西域那裡的地理,也不允許數十萬人聚於一州之地,不然糧草無法保障。此次出十萬大軍,是怕黑汗與高昌聯合。”

包拯道:“高昌與黑汗已經打了近百年,沒那麼容易聯合吧?這麼容易,以前就不打了。”

杜中宵道:“這些國家,與我們大宋不一樣的。打打殺殺,生生死死,在他們眼裡,並不是怎麼重要的事。朝廷大軍入西域,爲了自身計,他們聯合起來也不是什麼怪事。鐵路到了,多數萬大軍也沒有什麼,一戰而定,省了以後的許多麻煩。——其實,我倒希望黑汗和高昌聯合,大軍集中於高昌,打完了西域也就平定了。以後花的,只是水磨功夫,不必打打殺殺了。”

黑汗國分成幾個部分,兄弟叔侄,關係非常複雜。東黑汗和西黑汗的關係就不融洽,現在如同兩國一樣。東汗內部,又分成幾個兄弟,各據一方,能不能親密聯合也不好說。只是黑汗佔據的地方富庶,又有經秦州到中原的商路,相對比高昌有錢。

在西域打仗,地理是至關重要的因素。路線不多,就那麼幾條商路,和商路上的一串城市。以高昌爲界,一條是天山北邊商路,除了北庭,其餘大城全部在這條路上。另一條是天山南邊商路,一直到疏勒後,又分成兩條。一條翻蔥嶺入印度,或到波斯,另一條則向東入于闐。佔西域,就是佔領這兩條商路。

杜中宵的打算,是以伊州爲根據地,全力進攻高昌。只要攻下高昌,天山北路的其餘幾城都不在話下,先打通天山北邊商路。至於南邊的路,那就是以後的水磨功夫,一點一點修鐵路而已。

第88章 談判第86章 塵埃落定第69章 什麼都要基礎第54章 爭端第171章 主戰第75章 制刀第38章 試槍第97章 無敵霹靂車第154章 投奔第30章 以差監吏第82章 不甘心第48章 邀賞第8章 約期舉事第233章 大國遊戲第27章 回城第101章 好心第48章 衝不動的軍陣第56章 莫名其妙的黨爭第69章 各有算盤第38章 峰迴路轉第201章 廣招人手第186章 蠢蠢欲動第262章 一攻一守第167章 猴戲第67章 意外第129章 處處不同第37章 僵局第38章 民豈能與官鬥第121章 家事第122章 稀奇第144章 異人第48章 溼法鍊銅第33章 家事第151章 畏難的營田軍隊第195章 畢昇後人第40章 盡殲來敵第46章 初戰告捷第5章 當街兇案第45章 乾寧軍第121章 在此一舉第104章 安排第162章 佈置第149章 召試學士院第99章 輕重緩急第166章 兵臨高昌第79章 破幽州第27章 知己知彼第170章 圍城第159章 琳琅滿目第117章 大開眼界第1章 投其所好第78章 不情之請第96章 出陣第69章 打出去第16章 毛遂自薦第43章 意外之喜第56章 依山而陣第55章 西壽軍司第142章 迷惑行爲第29章 讓你吃雞第47章 京城居不易第19章 鐵錘砸開硬核桃第174章 誓死不降第160章 新生活第61章 于闐商人第156章 兩說第184章 兩翼夾擊第112章 撞鐵板第68章 看中了你的資質第31章 競爭第135章 要爲民着想第111章 不降立斬第192章 全軍覆沒第107章 無可奈何第4章 仗勢欺人第12章 施粥第197章 新式印刷術第199章 打虎隊第88章 入幽州第66章 力求全殲第134章 獻城第76章 偏頭寨第184章 兩翼夾擊第154章 避風驛第116章 重臣雲集第153章 鬼谷口第199章 打虎隊第211章 分岐第163章 夜議第204章 萬事新奇第49章 因地制宜第256章 死裡逃生第8章 麟府路援軍第94章 武都第189章 行文有司第3章 比不得第52章 除夕第166章 惡人當道第63章 脫胎換骨第81章 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