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護路的人

“快看,那裡竟然有一株桃花!”聽見聲音,幾個人一起跑過去看,嘖嘖稱奇。

廼來友諒直起身,看着那一羣人,不屑地道:“前邊就是馬鬃山下驛站,來往的人多了,有株桃花何足爲奇!這種路邊長起來的,大多不結果子,只是開花好看。”

丁效忠道:“結不結果子,哪個管它!大家只是看花!漫漫黃沙裡過來,見株桃花,多麼稀奇!”

說完,與身邊的幾個工人一起,慢悠悠過去看桃花。

廼來友諒對身邊的人道:“這些漢人,最喜歡什麼蟲魚花草,好似真能看出什麼一樣。前面就是驛站,我們過去找口水喝。吃暖喝足了,快些把鐵軌上的螺絲擰好。”

有的人隨着廼來友諒走,有的人卻不,偏要去看桃花。從居延到這裡,全是荒漠,好不容易看到一株花,當然要好好看看。兩年多了,現在跟被俘時的時候不一樣,人人都是戰俘,也人人平等。反正都是在宋軍的技術人員指導下工作,哪個還比哪個多塊肉不是。

白馬監軍司的部族,原來都是在賀蘭山以西的荒漠裡生活,一戰被全軍殲滅,宋軍佔了婁博貝和居延後,大多都已經遷走,要麼就被吞併。現在把人放了,也沒有家可回,只能做營田人口。

兩年的時間,廼來友諒已經習慣了這種日子。從初被俘時的頤指氣使,到後來的諸般打壓,到最後的心平氣和。兩年多時間,這一切都已經習慣了。

到了桃花前,見是一株小樹,只開了十幾朵花,綻放在豔陽下,丁效忠道:“這株桃樹,想來是不知什麼時候商隊經過,有人吃了個桃子,扔在這裡長了樹出來。雖然長得瘦弱,卻也開了花。”

另一人道:“那不跟我們有些像?作爲戰俘,吃的也比宋軍差,還不從勝州,一路修了到這裡的鐵路出來!再過上些日子,鐵路修到伊州去了,聽我們就放爲良民了。”

聽了這話,一片歡呼,紛紛憧憬着以後的日子。見丁效忠沉默不語,有人問他:“放爲良民,而且還會有地,這樣的日子,不是比以前強了許多?哥哥面色不喜,不知什麼緣故。”

丁效忠道:“能有什麼緣故?無非是想起從前日子,在良州有田,一傢俱全,安安樂樂過日子。現在重爲良民,縱然有田地,以前的日子卻是回不去了。”

旁邊的人道:“你有什麼嘆氣的?我本來是白馬監軍司正兵,家裡有地,有牲畜,還有幾個奴僕幫着做活呢!現在重爲良民,家卻已經不在了,一切要重新開始,不是更難?”

說完,重重嘆了口氣。當時被俘的輔兵,大多都是奴僕出身,很多沒有妻小。他們放良,再分給他們田地,貸給農具和谷種,正是他們以前夢寐以求的日子。正兵就不同了,家都早已沒了,不管是種地的還是放牧的,原來的部族逃散一空。現在放良,與以前的日子不能相比。

看着眼前的桃花,天上朵朵白雲,衆人心情不一。想起鐵路修到伊州後的日子,有人歡喜,有人則暗暗發愁。但不管怎麼樣,現在這種日子是到頭了。

正在這時,有人大呼:“開飯了!都過來吃飯!”

看桃花的人一聲喊,快步向不遠的放飯點奔去。辛辛苦苦做活,大家最開心的就是吃飯的時候。

各自取了自己的飯碗,按照編制排好隊伍,依次上前打飯菜。他們的用具,跟軍中有些相象,只是比較簡陋了些。一個搪瓷的大缸子,一個搪瓷的碗,上面寫着河曲路的名號。缸子用來盛飯菜,碗則是用來盛湯或者稀飯的。作爲戰俘,他們的伙食跟軍中不能比,卻比以前在党項當兵時強得多了。

到了打飯的地方,丁效忠看大盆裡今天是羊肉、豆腐燉蘿蔔,不由眼睛一亮:“今天怎麼有肉?”

打飯的胡老四給他盛了菜,口中道:“不但是有肉,今天還吃米呢。上面說了,鐵路修到了馬鬃山是了不起的事,今日加肉。你們再修得快一點,以後的伙食說不定比以前好呢。”

丁效忠一面道謝,一邊道:“去年冬天幾乎沒歇,已經難得,再快還能多快?”

胡老四並沒有理他,打過了菜,便招呼下一個過來。

丁效忠端着菜,到另一邊打了湯,見竟然是冬瓜骨頭湯,不由嘖嘖稱奇。雖然湯裡的骨頭,基本一點肉都見不到,終究是骨頭湯,難得的美味。看來上面對鐵路修到馬鬃山,看得真重。

端着缸子和碗,丁效忠到了一邊,蹲在地上,美美吃了起來。肉吃在嘴裡,實在香甜可口,讓人忘了前些日子的辛勞。要是天天都有肉吃,該是多麼好的日子啊。

管着這裡的阮指揮使端着自己的缸子,向這裡走來。丁效忠看見,急忙起身問候。

阮指揮使回禮,自己蹲下來,大口吃菜。丁效忠看見,也急忙蹲下身子,接着吃了起來。

吃了幾口,阮指揮使道:“上面吩咐,到了伊州之後,修路的人全部放爲良民。你們這些人,河曲路也要,伊州也要,到時自己選擇去處。”

丁效忠道:“聽說是要去營田。指揮使,是分地、貸種和農具麼?”

阮指揮使點頭:“不錯,帥府已經撥了錢出來,專門給你們這些人用的。聽說各分村子,初期是每丁五十畝公田,十畝私田。公田收了糧食,四成交轉運使司,四成自留,營田務留兩成。以後如果營田務撤銷的話,公田便就賣給私人。不過那是以後的事,沒有公文,只是聽說隨州是如此。”

丁效忠歡快地吃着飯,口中道:“種地的分到四成,已經是難得了,以前党項就做不到。再說還有十畝私田,裡面收了糧食,不都是自己的?”

阮指揮使道:“確實如此。不過,還有一件事,鐵路修完,朝廷希望有護路的人。”

丁效忠一聽就知道意思:“指揮使來找我,是希望我不去營田務,而是留下來做護路人?”

阮指揮使點頭:“是啊,你做事仔細,腦子又靈活。修了兩年的路,什麼活都做過,護路再合適不過了。這個差使,是出於自願,不是朝廷強求。我前來告訴你,剩下的日子你仔細想想。”

丁效忠道:“指揮使,護路的人待遇如何?能不能比上營田務?”

阮指揮使笑道:“護路的人是從你們中選出來的,當然待遇比營田務好。不用做農活,月月都發俸祿,可比種田輕鬆得多了。而且你識漢字,是難得的人選。”

丁效忠想了想,道:“原來我都想好了,到營田務之後,開了私田要種些什麼。要有菜,還要有果樹,種上些葡萄什麼的。指揮使現在一說,讓我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了。”

阮指揮使道:“無妨,前面築路基的剛纔星星峽不久,怎麼也還要一兩個月,才能到伊州。這些日子你好好想想,想好了告知我就行。護路的在鐵路線上,總比到鄉下做個種田的農民強。”

丁效忠答應,又問了些護路的事務,心中暗暗思索。

党項的這數萬俘虜,修了兩年路之後,已經可以算作宋軍一部分了。他們放良,實際跟最開始的營田廂軍差不多,只是更加容易而已。有京西路營田的經驗,河曲路做起這些來沒有什麼麻煩。如果只是放良營田,日子可以想象得出來,無非是拼命幹活,看能攢下多少錢而已。

數萬人大軍,全是精幹男子,放到地方上不是容易事。現在河曲路的打算,還是按修路的時候習慣來,把這些人分到漢人的營田務裡面,由別人管理。河曲路的人口太少,一下子多了數萬人,這些人將來娶妻生子的事情,非常麻煩。好在党項管理混亂,這裡面的大部分,都熟悉了這種生活。

對党項的兩戰,造成大量人口流動,部族消失。這些女人將來怎麼辦,會發生什麼,沒有人說得清楚。杜中宵也不知道,他只能把這些事情交給時間,期待時間來解決。

丁效忠想着未來局勢,將來會發生什麼,對阮指揮使的話一時委決不下。只能暫且放到一邊,且先聽聽別人怎麼說,做什麼樣的選擇。

吃完了飯,丁效忠收拾了碗筷,直起腰來,看着不遠處的馬鬃山。馬鬃山與南邊的祁連山一南一北夾着平地,形成了廣大的河西地區。這裡降水極爲稀少,只能靠着從高山下流下的河流,在大漠中形成綠州。晚唐五代戰亂,人口大量減少之後,都已經成爲地廣人稀的地區了。在這樣的地方營田,只要願意出力氣,總少不了一碗飯吃。可現在宋朝正在迸發活力,鐵路這種新生事務更不必說,有諸多機會。

伸了個懶腰,丁效忠看着衆人紛紛上工,不再想這些。將來如何,還是先把路修完再說。

第133章 軍隊要專業化第143章 尉遲後人第48章 慶功第97章 無敵霹靂車第217章 是東是西?第87章 大同來使第87章 大同來使第80章 新婚第44章 奇兵第128章 做多吃多第123章 年前時節第104章 賞識第69章 志同道合第180章 勸君熟讀封建論第123章 不要鬧事第158章 能戰方能言和第49章 明哲保身第85章 內亂第209章 編制第111章 權在官員第116章 好時機第103章 只開一路第190章 進佔疏勒第210章 整軍之制第123章 軍令軍政第120章 不問從前第66章 酬功第50章 困難第73章 內部牽制第139章 打探消息第55章 玩具第36章 收錢第269章 斃敵城外第176章 重設帥司第137章 再回幽州第120章 遠方來客第9章 初戰第20章 威力盡顯第38章 民豈能與官鬥第215章 常平判官第80章 左右逢源第154章 避風驛第81章 新知州第160章 出人意料第80章 左右逢源第201章 只去拿人第21章 逃出生天第56章 莫名其妙的黨爭第66章 反殺第104章 都堂問對第127章 劍指西域第194章 截斷歸途第112章 慶功第220章 早做準備第49章 党項軍略第59章 要學好第45章 乾寧軍第85章 大比武第121章 蠻荒之地第110章 三岔口第50章 困難第147章 大亂將起第49章 圍殲第101章 陛下,降不降!第143章 亂起第203章 不期而遇第10章 不賣給你第244章 緊急進京第145章 不得要領第69章 什麼都要基礎第103章 爭議第80章 長嘯卻胡騎第95章 賭東道第52章 若即若離第38章 兵臨渡口第14章 陣前殺將第181章 封建與削藩第70章 喜憂參半第100章 輕鬆時刻第188章 風雲匯聚第112章 慶功第26章 圍點打援第207章 劉淮的生日第106章 慶功第30章 殺人者死第150章 只是路遠第99章 科學的勝利第23章 物是人非第224章 回鄉第44章 貴人?第46章 民亂第51章 大敗第223章 軍制暗合第24章 大軍集結第72章 兵臨靈州第14章 惡人還須惡人磨第118章 搶佔先機第122章 倒黴鬼第65章 佔地賠償第150章 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