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只是路遠

到官衙裡坐定,陳遠朋對趙滋道:“下官備了酒筵,爲將軍接風,就在這後衙裡。”

趙滋擺手:“此事不急。坐,我們先聊一聊伊州的事情。”

陳遠朋落座,趙滋道:“太宗時候,曾派使臣出使高昌國。依王延德所記,你們自開元年間世守伊州之地,爲本城城主。當時言詔敕俱在,可有此事?”

陳遠朋道:“不錯,自我爲孩童時起,便就世傳如此。詔敕還在官衙裡,我去爲將軍取來。”

趙滋道:“不必了,等你東去京城的時候,帶着送與朝廷便是。今日說一說,伊州治下一共有多少屬縣,有多少人戶,到底如何。西邊的高昌既已管不到這裡,現在與伊州的關係又是如何。”

陳遠朋拱手:“回將軍,伊州治下除了州城,還有納職和益都兩縣,俱在西邊不遠處。高昌治理西域各地,都是派出于越,爲一地之主,下面還是有城主的。高昌這些年與黑汗王作戰,連戰連敗,已經丟了龜茲,退到焉耆了。兵勢衰弱,已經許多年不派于越到伊州來,兩國沒有什麼關係了。”

說到這裡,陳遠朋想了想道:“現在伊州治下人戶,編戶是五千二百餘戶,三千餘戶在伊州,納職和益都各有一千餘戶。當然這只是城周圍的人家,至於深入大漠的民戶,那就不知道多少。”

趙滋道:“不知多少,是說其多呢還是少呢?”

陳遠朋道:“當然是少。這周圍的土地,以城池周圍的最好,有水源可以灌溉。住在沙漠裡,水源又少,當然是種不了多少地。沒有地,人戶能吃什麼?”

趙滋點了點頭,在他想來,也應該是少。這幾十年來伊州還算平靜,沒有戰事,大部分人都應該聚集在城池周圍。深入大漠居住的民戶,一般都有其原因,一時不方便搬出來罷了。

問了規模戶口,趙滋又道:“五千二百餘戶,不知伊州有多少軍隊?若是多了,可養不起。”

陳遠朋道:“真正的守軍並沒有多少,一州二縣加起來,也就六七百人。當然,若是有人來攻,那就要丁壯皆從軍了,不然不足以守護地方。”

進城的時候看陳遠朋儀仗的寒酸樣子,便就知道,這裡沒有多少守軍。不管是高昌還是党項,都離此數百里,只要有斥候,發現大軍來攻,從民間徵集完全來得及。

問了這些,趙滋對伊州的情況基本瞭解,對陳遠朋道:“鐵路未到伊州之前,還要煩請你帶着屬下在伊州,治理此地民政。我是軍人,一般情況不理民政,你可明白?”

陳遠朋道:“自該如此。現在已經是九月,有的地方已經下雪,說實話走不得遠路。我家裡的東西總要發賣,到時帶了錢財,到京城去找阿爹。”

趙滋不由苦笑,這些人家,還真是看得開。陳希明留在京城,必然是朝廷給了好處,比他在伊州生活強得多了。陳遠朋必然有陳希明的回信,急着賣家產,到京城去生活。兩地相比,伊州這裡連開封旁邊的鎮都比不上,到那裡生活,可比這裡強得太多。

什麼開元時候起便世守伊州,這種話只能聽聽,這麼長時間,朝廷翻了記錄,已經發現唐時守將沒有姓陳的。這當是唐朝勢力退出西域,本地守將的託詞。不過城池確實在他家手裡,沒有人追究罷了。

站起身來,趙滋與陳遠朋一起到了後衙,參加接風筵席。

伊州城裡只有不到五百戶人家,人口稀少,耆老鄉紳都是託詞,其實就是幾家富戶。加上當時跟着陳希明入京的幾個大員外,一共二三十人,在後衙分坐。依着風俗,中間一張地毯,擺着瓜果酒菜,主客坐在兩側。趙滋和陳希志、陳遠朋上座,其餘的人坐在下面。

此時天已冷,周圍點了炭火,烤得暖融融的。趙滋與衆人飲酒吃肉,倒也其樂融融。

勝州城裡,杜中宵坐在官衙裡,看着趙滋遞來的文書,對一邊的富弼道:“伊州全部人口只有五千餘戶,確實人口不多。這還是和平了數十年,沒有仗打,看來西域的人戶比預計的少。”

富弼道:“自是如此。聽說西域遍地黃沙,只有靠山的地方,還有河流經過的地方,纔有水源。有了水源才能夠種地,在沙漠中連綿成串,稱爲綠州。這些綠州,就是商路經過的地方。”

杜中宵道:“西域地方廣大,不缺水源的地方還是有的,人口按說不該如此之少。以伊州看,整個西域纔多少人?能不能有二十萬戶人口?我看,只怕是沒有這麼多的。”

富弼道:“應該是沒有。不知黑汗那裡如何,只看高昌,也就幾萬人戶。”

杜中宵道:“有人才能夠有兵。他們就這麼多人口,能有多少兵?趙滋所部五萬人,如果鐵路通到伊州,豈不是無人能敵?我本來想着,等到鐵路通了,自率大軍前去,現在看來,有沒有必要兩說了。”

富弼道:“大軍未到之前,那裡的勢力必然不會消失。地方太過廣大,還是要大軍進駐的。反正通了鐵路,五萬大軍與十萬大軍也沒多少區別,只要不離開鐵路太遠就好。”

杜中宵點了點頭,又道:“今年吩咐趙滋,把高昌國的情況搞清楚。他的大軍如果可能,不必全駐居延,可以沿路駐紮,幫着修鐵路的部隊修路。這條鐵路修得太快,必然許多隱患,以後慢慢修改吧。”

富弼稱是,喚過書吏來,給趙滋寫一封回信。已經到了伊州,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搞清楚高昌到底在想什麼,是敵是友。兩地相距六七百里,雖然距離不近,比勝州可是強得多了。

杜中宵把公文交給富弼,站起身來,道:“西域地廣數千裡,人口卻只當一大州,確實與中原差別很大。就是河曲路這裡,人口不多,卻是因爲地方沒有開發,並不是不能住人。朝廷要進西域,不是簡單的事情。一條鐵路,連接內外,這鐵路卻不容易修啊。”

富弼道:“確實如此。內地修一千里,路兩側的人口數百萬,西域卻可能只有幾萬戶而,甚至連萬戶都不到。如果沒有路的商旅,現在修到西域的鐵路就是虧的。”

杜中宵道:“虧也是要修的。只有通了鐵路,那裡才能跟中原連爲一體。便如伊州城主,爲何進了京城之後,便願意獻出伊州,住在京城?他在路上坐了鐵路,知道這路要修到伊州去,擋不住的。以後的西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修鐵路,用鐵路把幾個重要的地方連起來。”

說到這裡,杜中宵笑着搖了搖頭:“現在看來,以後駐西域的軍隊,應該以營田廂軍爲主,戰兵太多反而沒有什麼用處。朝中組建修鐵路的軍隊,還真是做對了。”

富弼點頭:“是啊,只要有鐵路,像伊州這種地方,得來全不費力。只要西域通了鐵路,許多城池都可以不戰而下。西域的未來,還是看鐵路修的進度。不過,節帥,現在的鐵路走北線,一路上沿線都沒有人口,不是長久之計。將來得了河西數郡,還是要修一條南線,才能划得來。”

(今天只有一更,祝大家中秋快樂!)

第86章 地方龍蛇第204章 走私第110章 俗文化第129章 取朔州第28章 風高放火天第150章 破城第203章 給錢第9章 地方的難處第135章 事發第79章 由遠及近第240章 錢與物第73章 各想出路第100章 不同心思第120章 再見已不是從前第11章 決戰第125章 遊街第105章 面對第22章 紙上談兵第32章 危機第132章 割麥如打仗第222章 戰事關鍵第214章 繼續修路第110章 吃好喝好第195章 意外之喜第191章 集議第153章 鬼谷口第33章 家事第57章 靜候時機第124章 連碰釘子第38章 兵臨渡口第169章 你有手段嗎?第94章 樞密副使第53章 先党項後契丹第252章 初戰第40章 盡殲來敵第216章 集結葉縣第206章 不自知第107章 大同府第114章 富弼第43章 兄弟之爭第116章 如何安置第61章 物是人非第96章 好土第83章 霹靂車來了第44章 吾鄉有人第53章 升遷第202章 動物園第17章 破城第50章 困難第79章 破幽州第40章 大臣議戰事第60章 目標黑水城第17章 需要改革第58章 真香第51章 大敗第52章 若即若離第127章 該讓而讓第28章 當要大變第69章 格外可惡第112章 大生意第204章 赴考第114章 重兵出擊第55章 自尋煩惱第134章 獻城第130章 沒有不同第152章 恰逢其時第172章 擔憂第38章 民豈能與官鬥第213章 京城第63章 欠債還錢第61章 于闐商人第115章 錢糧有了第201章 廣招人手第72章 比刀第157章 拿人第137章 再回幽州第76章 吃好住好第96章 貨物有別第64章 曲線前進第197章 新式印刷術第48章 高朋滿座第148章 楊家將第70章 喜憂參半第181章 封建與削藩第159章 大軍西進第147章 前路艱難第100章 入城難第127章 三方牽扯第16章 佈置第176章 錢荒第128章 做多吃多第96章 歸順第4章 包龍圖第116章 全力向西第98章 只取朔州第68章 別出心裁第79章 剪羊毛第126章 行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