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趙滋述職

進入四月,草長鷹飛,春天真地來了。趙滋離開居延,回到勝州述職,所部與河州駐軍輪換。

帥府裡,杜中宵接受趙滋拜見,道:“現在你帶兵駐居延,不只是勝州在看着,就是朝廷也時時在注視着。居延那裡,現在可是天下重地。伊州陳希明已經入京,你要做好隨時入伊州的準備。”

趙滋道:“節帥,你們都不知道居延那裡的苦。党項人走的時候,帶走所有人口,我帶兵去只接了一座空城。在那裡半年多了,還是一戶人家沒有,只有駐軍。”

杜中宵道:“這有什麼辦法?那本就是一座沙漠中的孤城。等一等,很快鐵路修到那裡,就會熱鬧起來了。不過,在此之前,你要做好入伊州的準備。”

趙滋道:“自陳希明離了居延,我便派人到伊州,查探道路。現在嚮導已經配齊,只要朝廷一聲令下,大軍就可以入伊州。只是,伊州只有數千戶人家,沒有多少糧食。”

杜中宵點頭:“是啊,最重要的還是糧草。所以鐵路修到居延之後,不要停,讓他們一直向伊州那裡修。趕在今年入冬前,能修到哪裡是哪裡。鐵路到了伊州,就一切都好辦了。”

一邊的富弼道:“進佔伊州,重返西域,是朝廷定下的大計。定遠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此事。”

趙滋稱是。道:“西域多年征戰,現在勢力不多,除了伊州之外,就是黑汗國和高昌國。兩國的兵力我已經打探過了,一戰三五萬兵,已經是極限。西域地方廣大,不過人口不多。”

“地廣人稀之地,不過如此了。只是那裡是商路,想必向西還有更加繁華的地方。那裡是漢唐時的故土,重入西域,對於朝廷來說,意義特別重大。今天便就如此,晚上爲你接風!”

杜中宵說完,吩咐退帳,讓趙滋先去歇息再說。勝州的驛館已經建好,就在火車站旁邊,趙滋可以住在那裡。驛館建設完成,勝州成了完善城池,河曲路慢慢開始開發。

到了晚上,後衙設宴,爲趙滋一行接風洗塵。

杜中宵領了酒,道:“現在河曲路數州,都是營田開發,只有居延縣例外。聽趙滋所說,那裡估計能安置數萬戶人家,足夠建一縣。不過,沙漠之中,一旦開墾,就容易起風塵,成沙地。依我所見,居延暫時不要民戶,就作爲軍城。通了鐵路之後,物資運輸便利,開墾沒大意思。”

趙滋道:“節帥說的極是。那裡是通到西域的門戶,將來也必定會駐重兵,不如做軍城算了。”

張昇道:“那一帶,真的沒有民戶了?党項遷移那麼幹淨?”

趙滋道:“我派人四處搜查過,方圓三百里內,一戶人家也沒有。南邊甘州、肅州一帶,同樣是人戶稀少,党項遷到那裡,並不是沒有地方安置。”

杜中宵嘆了口氣:“河西四郡,本是中原通西域之地,人口稠密。自中晚唐以來,淪於吐蕃,又陷於回鶻,陷於党項,爭戰二百餘年。這二百餘年,人口亂離,已經成了地廣人稀之地。與北邊的居延比較起來,也只是適合人生存,人口未必會多到哪裡去。現在諸軍整訓,沒有餘力組織大軍攻党項,只能從北邊修鐵路繞到西域。等到日後滅了党項,那些地方只能慢慢發展。”

趙滋道:“可不是如此。党項爲禍中原,就是先佔了河西數郡,穩定了後部纔開始的。現在那數郡之地,人口不足中原地區的一大縣,稀少得很。將來滅了党項,不知發展多少年,才能重現繁華。”

說起河西地區的衰落,衆人不由唏噓,一起飲酒。

河曲路一戰勝利,朝廷對自己軍事實力的信心重新起來,渴望回覆漢唐時的榮光。不過中間落下的東西太多,一時覺得無處下手。在心理上,還是對契丹感覺害怕,對党項不敢進攻。實力相對衰弱的西域各國,成了合適的目標。趙滋駐居延,成了西進的兵團,上下都關注着。

隸杜中宵手下之前,趙滋曾在京東路爲巡檢,得當時的京東路安撫使富弼賞識。現在富弼調來河曲路做經略副使,對這位當年的愛將,格外重視。

聽趙滋講着居延的情況,富弼連連點頭,不時詢問。

從居延進伊州,先是要翻越沙漠,而後沿馬鬃山的山麓而行,直到星星峽。過了星星峽,又進入了沙漠,再走一百餘里纔到伊州。如果居延的物資充足,這段路對大軍來說,並不難行。

聽趙滋講完情況,富弼道:“陳希明已經到了京城,具體如何,朝廷尚沒有信回來。趙滋,你從勝州回去之後,當派人密切注意伊州地區。特別是要防高昌乘陳希明不在伊州的機會,出兵戰領。”

趙滋道:“副使,高昌與黑汗國交戰正酣,抽不出兵力攻伊州。再者說了,陳希明離開伊州,必然做了佈置,高昌沒那麼容易佔領。下官以爲,還是以鐵路爲重,鐵路修到哪裡就是哪裡。”

杜中宵道:“西域的兩國雖小,也不可過於小視。我以爲,持重一些是對的。你部先以居延爲根本之地,等鐵路修到之後,護着修路隊伍向西而行。等到鐵路修到了星星峽,再出兵進佔伊州。”

富弼道:“就怕如此做,伊州那裡會出意外。”

杜中宵道:“伊州人口太少,就是全民皆兵,纔有多少人?鐵路到了,一切就會平定。只要鐵路修到伊州,西域各勢力皆不足道。那時數萬大軍,併力前行,哪個能夠阻擋?鐵路不到,大軍前行,終究是無源之水,容易被其他勢力打擊。從河州到西域,路程數千裡,有鐵路都不容易呢。”

說到這裡,杜中宵對身邊的張昇道:“此次趙滋回去,張副使與其同行,暫住居延。這邊有什麼事情發給你,那裡的事情,副使發到勝州來。再過一兩個月,鐵路到居延,一切就容易了。”

張昇稱諾。這本就是副使的職責之一,到了臨戰之前,要到前線監軍。陳希明入京,宋軍進伊州已勢在必行,不能由趙滋獨斷。富弼帶着監軍職責,輕易不離杜中宵身邊,趙滋的監軍只能由張昇擔任。

杜中宵道:“對了,上次戰後,朝廷抽調兵力,還有人除役,趙滋所部影響最少。鐵路通到居延之後,你部就撤出河州,全部集中到居延去。而後護着修路隊伍,向西修鐵路。”

趙滋應諾,道:“如此一來,西域必然震動。此次陳希明入京,高昌國便就格外緊張,聽說從跟黑汗國交戰的前線調兵回高昌。不過到底如何,因爲離得太遠,我那裡瞭解得也不清楚。”

杜中宵道:“現在的商路,走的是北邊,到了豐州之後南下,入河州,再乘鐵路來勝州。都是西域胡商,說的話不能盡信。西域到底如何,實在不知,一切小心謹慎就是。”

進西域的戰事,杜中宵有些心累。距離實在太遠了,很多事情都是未知數。不能行險,一切都是小心爲上,不能冒險。距離過遠,超出了偵察範圍,很多事情都不方便。

第102章 奇風異俗第51章 大敗第164章 商量第160章 應有盡有第43章 舊人相見第7章 一拍即合第114章 富弼第228章 奇怪的軍隊第59章 兩軍會師第166章 調兵遣將第267章 敵軍再至第13章 關鍵證人第103章 不湊巧第11章 攤派差役第184章 文武殊途第12章 打就大打第79章 破幽州第14章 交涉第87章 軌道第68章 別出心裁第231章 大不一樣第82章 契丹要害第59章 大變革時代第62章 追查第16章 一燒了之第16章 一燒了之第120章 委以重任第155章 看你像賊第146章 提舉常平第140章 拒絕第202章 離去第210章 整軍之制第35章 工廠的不一樣第5章 舊人第188章 妙計第117章 牢城營第115章 錢糧有了第57章 喜事第122章 新的時代第129章 處處不同第79章 有進有出第134章 懼其不來第181章 開店第114章 富弼第149章 人員安排第17章 出戰第156章 審問第108章 想法不同第134章 不原諒第140章 給你們出路第144章 異人第35章 來客第90章 自去收埋第191章 合圍第77章 諸事不同第203章 給錢第1章 疾風暴雨第147章 兩軍齊出第170章 釜底抽薪第83章 攻城受挫第116章 如何安置第34章 青臺鎮第178章 軍民配合第76章 無冕之王第82章 亂起第58章 臨行之言第189章 行文有司第26章 合作第115章 四面合圍第249章 內賊第95章 經銷商第62章 分兵而進第61章 真真假假第88章 入幽州第74章 挑撥第204章 萬事新奇第8章 麟府路援軍第134章 不原諒第140章 用人換地第53章 先党項後契丹第138章 價格雪崩第29章 去不去?第121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145章 西域方略第28章 奪權第126章 行會第18章 遊騎第48章 君自爲之第39章 前線第174章 誓死不降第191章 于闐路口第75章 小人書第60章 你想做官嗎?第62章 看看火車第58章 百年計第22章 實驗第206章 廣南亂起第206章 廣南亂起第24章 秘密回京第62章 心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