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伊州獻城

下了火車,與趙滋一起西行。見一路上黃沙廣佈,偶有青草,張昇道:“將軍,此路如此荒涼?”

趙滋道:“副使,這一路上都是如此。若不是有黑水北流,在沙漠裡注了個居延海出來,這條路還行不得人呢。現在有鐵路還好,只要有水泉的地方,就可以做車站,並不耽誤。沒有鐵路,這路可就難行得緊了。居延那裡,水泉衆多,只要糧草能夠及時送到,數萬大軍可以安歇。”

張昇點頭,才知道這條路的艱苦,怪不得趙滋說起居延就怨氣滿腹。

又走了數日,纔到了居延。遠遠看去,一座孤城,並不高大,臥在河道旁邊。城的四周,星羅棋佈着帳房,當是大軍駐地。路旁多了榆柳,遠處河道旁則胡楊林綿延不息。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王摩詰之詩,實在寫活了這大漠中的孤城。只是火車過這裡,最好還是走北邊,不要在河上架橋。大漠之中,這河想必河道變來變去。”

聽了張昇的話,趙滋道:“副使,這河本就沒有內地一樣穩定的河道,搖來擺去。你看河道那麼寬的樣子,就不是內地河流一樣。節帥說的對,這裡不適合開墾,還是放牧得好。”

張昇連連點頭,說不出話來。這裡的景象,與他想象中的相差太大,需要好好適應。

進了城,趙滋出了一口氣,道:“這一路不下三千里,實在熬人,得要好好歇息。副使,你便住在城裡,有什麼事情吩咐我就是。出了此城,北邊不遠就是居延海,一東一西,倒是好風景。”

張昇道:“這裡黃沙萬里,可不似內地樣子,什麼好風景還是留待以後再看吧。”

一邊說着,兩人並騎進了官衙,趙滋給張昇安排了住處。晚上,在後衙擺了酒筵,不張昇接風。

城中全是駐軍,沒有平民,一切都是軍營編制。張昇住了幾日,就覺得過於單調了,向趙滋要了一小隊人馬,出城去散心。

帶人出了城,沿着河流一路北行。此時正是春天,河道中泛起綠色,還開着不知名的野花,不時有水鳥飛翔。越向下遊走,河道越是寬闊,慢慢成了一大片,最後匯進一個大湖裡。

到了湖邊,看着一眼望不到邊的湖水,不時有蘆葦叢泛出綠色,張昇覺得身心一下開闊許多。

護衛賈許道:“太尉,此處湖中魚蝦衆多,極是好捉。既然今日到了,不如捉幾尾魚回去,晚上與趙太尉一起飲宴。居延這裡四周黃沙,也沒有商隊從這裡走,極是無聊,也只有這種樂趣了。”

張昇點頭道:“好,你派幾個人去抓魚。記着小心一些,不要出了事情。”

賈許答應,派了幾個士卒,選個地方去捉魚。他們本就帶着網,做這事情輕車熟路。

張昇騎着馬,看旁邊有一個沙堆,是附近最高的地方,便就帶人上去。到了沙堆上,看面前一片藍水,無邊無際,不知多少鳥兒在附近飛翔。附近都是荒草,正泛出綠色。

看了一會,不由讚一句:“真是個好地方!以後由這裡入西域,此地必然是處風景!”

賈許道:“此地實際極是好風景,只是周圍人煙稀少,道路不通,沒有人來。等到以後通了鐵路自然不同,那時必然許多商人,必會興旺起來。”

張昇點了點頭。有這樣一處地方,居延這裡纔可久居,不然實在太過單調了。

趙滋坐官衙裡,處理了些公文,走出室外,看着遠處的藍天,有些出神。以前在軍中,沒有現在這樣累人。那時諸事不理,身邊幾個強幹的吏人,把事情都處理了,自己則樂得逍遙。杜中宵軍改之後,軍官每日要處理公務,軍中除了編制的軍人,不許留閒雜人等。沒了幫閒,便就沒了娛樂。

趙滋是個能幹的軍人,對現在軍中也諸多不適應。以前在內地還沒有什麼,自從到了居延,數百里內一個百姓沒有,日子單調得讓人心慌。

嘆了口氣,趙滋在院中來回走了一會,又回到了屋裡。大軍駐在這裡,每日都是日常事務,有各自衙門處理,趙滋的事情其實不多。

悶坐了一會,趙滋問一邊的士卒:“張副使今日出城散心,到居延海去了?”

士卒道:“回太尉,聽說如此。”

趙滋嘆了口氣:“可惜了,早知與他一同前去。城中待着,太過無聊。”

士卒閉嘴,不敢接話。

趙滋道:“你去吩咐軍中,今夜設宴,與張副使一同飲兩杯酒。”

士卒離去,趙滋託着腮,看着窗外,有些出神。自己是個軍人,不怕行軍打仗,可這種枯坐的日子實在太無趣了些。突然之間,趙滋很希望到了京城的陳希明,能夠貪戀京城的繁華世界,不回伊州算了。

只要陳希明願意放棄伊州,朝廷必然會命趙滋帶軍西進,重入西域。這復現漢唐時光的機會,朝廷必然不會放棄。有了鐵路,運輸不是問題,自己五萬大軍,西域根本就沒有人是對手。

想到這裡,趙滋又嘆了一口氣,站起身來,走到窗前看藍天。天上藍天白雲,分外悠揚,顯得寧靜而高遠。偶爾幾隻雄鷹在空中迴旋,也不知道是發現了什麼。

這種單調的日子,趙滋已經過了近一年,實在有些膩了。風景雖好,總有看煩了的一天。

勝州城裡,杜中宵當值。坐在官衙裡,看着公文。

一個士卒快步進來,叉手道:“節帥,朝廷來的公文,要您親啓!”

“哦——”杜中宵擡起頭,“拿來我看。”

接過公文,杜中宵去了封皮,見是樞密院來的。裡面開門見山,說陳希明已經答應落第京城,不回伊州去了。數日之後,會有陳希志和到京城的胡商一起到勝州,命杜中宵派兵與他們一起入伊州。

看着公文,杜中宵愣了好一會,才放在案几上。

這是最好的結果,但對於杜中宵來說,這個結果來的太快了些。此時火車未到居延,趙滋哪怕帶兵入伊州,也只能少量前行,大軍不能前去。一兩千人,能夠完整地接收伊州嗎?

杜中宵的心裡,對此事沒有底。對河曲路來說,伊州是到熟透的果子,或早或晚,總是自己的。現在派兵進駐,大軍不能跟隨,有些冒險了。如果高昌突然進攻,到那裡的一兩千兵馬,要受磨難。

輕輕搖了搖頭,嘆了口氣,杜中宵閉目閒想。想來想去,還是不要冒險,讓陳希志等人在勝州住上一段時間,等一等鐵路進程。鐵路修到居延,再由趙滋帶所部大軍,去佔伊州爲好。

第16章 複雜的地方第131章 受不了了第35章 來客第51章 各有封賞第38章 峰迴路轉第115章 四面合圍第190章 重立規矩第108章 想法不同第63章 葉縣第25章 欽差試炮第99章 輕重緩急第35章 防守反擊第27章 再留無益第25章 地斤澤第32章 火炮對決第46章 工業種子第31章 党項戰略第219章 打獵第66章 屬官第46章 工業種子第85章 大比武第193章 分岐第202章 動物園第26章 突發大案第203章 給錢第84章 接駕第203章 給錢第124章 郊外探查第100章 意外之喜第177章 分岐第49章 圍殲第249章 內賊第13章 破飛狐第67章 我來了第126章 故人敘舊第101章 要熱鬧第7章 自己想辦法第54章 炮轟甘州第44章 貴人?第159章 分而治之第98章 回京奏事第132章 正道而行第136章 初戰第73章 舊人第13章 破飛狐第129章 產業規劃第43章 示之以恩第46章 失誤的代價第45章 各有前程第251章 援軍來了第109章 獻不獻城?第108章 商業旺地第4章 三項任務第211章 風雨欲來第45章 邪教第130章 普遍貧窮第11章 攤派差役第79章 得償所願第46章 遊學第6章 再回相州第109章 國情不同第99章 輕重緩急第31章 競爭第35章 風雨欲來第213章 演練第46章 遊學第7章 一拍即合第35章 怎麼切換?第86章 連夜攻城第63章 脫胎換骨第61章 心驚肉跳第47章 探礦第100章 意外之喜第77章 禍福自招第163章 夜議第82章 亂起第94章 錢堆出來的第39章 壟斷漲價第78章 作戰當勇第48章 衝不動的軍陣第205章 人才難題第105章 不戰而降第150章 只是路遠第53章 無主之地第36章 發財的機會第51章 進逼甘州第106章 殺人越貨第34章 新錢第187章 大戰將起第116章 好時機第159章 大軍西進第151章 進城第223章 早做準備第123章 年前時節第132章 一年大勢第144章 異人第42章 疑惑第97章 軍人本該不怕死第194章 南下人口第133章 回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