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京城來使

五天之後,陳希志陪同朝廷派來的使節,同修起居注的賈黯到了勝州。並帶來朝旨,讓陳希明與賈黯一起,乘火車赴京。

迎了賈黯入官衙,分賓主落座,杜中宵道:“使節此來,除朝旨外,不知朝廷還有何吩咐?”

賈黯道:“今年夏天,鐵路就可以修到居延縣。朝廷不想停留,想一直修到伊州。現在趙滋大軍在居延,西域的黑汗國和高昌國尚在猶疑,要趁他們定計之前,佔住伊州。”

杜中宵點了點頭,道:“我也是這樣想的,倒與朝廷同計。鐵路到居延,當在七八月間,還可以向西修兩三個月。如果能修到馬鬃山下,那就極好了。星星峽雖是要地,並不險要,鐵路到了馬鬃山,大軍可以直起,順勢直下伊州。大軍只要到了那裡,就一切都好辦了。”

賈黯道:“節帥的奏章,聖上和樞密院看了極是認可,願意照辦。此去京城,如果陳希明本人沒有異議,可以不回伊州,改爲在京城居住。伊州一切,交予節帥處置。”

杜中宵想了想道:“居延到伊州約有一千五百里,鐵路修起來並不容易,要從容行事。現在河曲路修鐵路的人,是順化渡一戰時,俘的党項戰俘,已經修了一年路了。前些日子我問過,這些人在本朝修造鐵路,因爲飲食充足,過得倒還舒心。不過,時間長了,人心難免會變的。我本來想的是,他們把鐵路修到伊州,便就放爲良民。一部分在西域屯田,另一部分則沿鐵路分佈,維護鐵路。”

賈黯道:“節帥如此安排,朝廷沒有異議。不過,這些人終是外族,如此佈置當安排妥善。”

杜中宵點頭:“是啊,終究是外族,讓他們守鐵路,要冒些風險。沒有辦法,他們是修路的,對那裡熟悉,是合適人選。而要從中原招人,以這條鐵路沿線的條件,實在難啊!”

賈黯默默點了點頭,這是實情。這條鐵路過了勝州,便就穿行於荒漠之中,人煙稀少。周邊本來人口就不多,到哪裡去招人來駐守。那些党項戰俘,因爲生活條件反而要強於党項軍中,管理修路的人員又用的方法和緩,並沒有怨言,兢兢業業修路。不過時間長了,就很難如此。

鐵路到了伊州,就打開了進入西域的大門,後面的事情沒有那麼急迫了。

前些年對党項的失敗,讓皇帝趙禎對軍隊非常失望,很多政策都是由此而起。河曲路一戰,徹底改變了前面連戰連敗的陰影,朝廷政策大變。重入西域,復漢唐雄風,被放到了一個特殊地位。陳希明主動入京,表明態度,朝廷堅定了加快進入西域的決心。

王拱辰回去之後,說服了皇帝趙禎,讓他明白,對禁軍的改造不是短時間可以完成的。在比較短的時間內,京城軍校出來的人,還不能跟河曲路這裡相比。要想完成轉變,需要大量撤換禁軍人員,而這需要的是時間。便如杜中宵在隨州練兵時一樣,大量招人入軍校,並大量選汰,用四五年的時間,禁軍才能整訓完成。在這之前,真正能打的軍隊,還是河曲路這裡。

河曲路的新兵已經整訓完成,補入各軍,軍隊的規模基本保證。但軍官的質量,用杜中宵的話講就是慘不忍睹,與以前自己的那支軍隊相差甚遠。這沒有辦法,來的軍官都有職級,從軍校出來,只是學了些知識,能不能用,能用多少,都控制不了。新成軍時期,就是如此,只有經過大量戰爭,從這些人裡選出合格的軍官。進入西域,面對並不強大的敵人,是個練兵的機會。

人員已經撤換,新來的人,對自己的身份很清楚,這個時候也不怕杜中宵權重。因爲如此,朝廷對進佔西域十分熱衷,一心想在今年進入伊州。

杜中宵聽賈黯講朝廷的情況,有時點頭,有時沉默不語。出乎自己意料,朝廷對於建功立業,有出人意料的興趣。自己本想穩紮穩打,在朝廷的眼裡,顯得有些過於迂腐。現在的西域,各方勢力對於鐵路的出現還沒有反應過來,幾乎是放在那裡的桃子,早一步過去,就早一步摘到手中。

賈黯說完,對杜中宵道:“後日,我就與陳希明等人一起入京,節帥不必再爲此費心思。後邊只要用心於到居延的鐵路,儘快修通,而後向伊州修去即可。”

杜中宵道:“朝廷既是如此安排,我自無異議。不過修鐵路不是容易的事,怎麼也要明年,才能修到伊州。這一年多的時間,難保契丹和党項沒有其他的變化。”

賈黯道:“出了事情,朝廷再另行安排就是。節帥只管催促趙滋,儘快西進。”

杜中宵點了點頭:“那便如此。對了,留陳希明在京城,隨他去的那些商人怎麼辦?據我所知,裡面不少人,本來就不是伊州人氏,只是隨着商隊做生意而已。”

賈黯道:“看陳希明的面子,這些人此次生意,朝廷會成全他們。以後使節入京,都是坐火車,不會再如此鄭重了。西域的生意,現在朝廷的意思,還是由勝州安排。此次入京的使節,入京之後,可以先行返回,由節帥處置。是讓他們留在勝州,而是放歸故里,節帥自決即可。”

杜中宵聽了笑道:“他們都是西域人氏,回來了當然放歸故里,留在勝州哪個願意?真要到勝州來做生意,他們必然仔細安排,才安頓下來。”

賈黯道:“這些邊事的細節,非我所知,我只向節帥轉述朝廷意見。”

杜中宵道:“好了,朝廷的意思,我已經知道,自會處置。陳希明住在新建的驛館裡,使節已經派過去,想來很快就要到官衙了。等到他來了,你同他商量,到時如何動身。此次他來,我在未到河州的時候就安排了一列專列,你們一起乘車入京。”

賈黯同意。此次到勝州,賈黯是有自己的專用車廂,一路掛在其他車上,到達這裡。回京可以掛在陳希明的專列後邊,一起回到京城。

杜中宵作爲邊帥,統管一路軍政,不只是自己有專列,還可以安排專列。現在單線鐵路的調度,是每隔固安距離,以一個車站爲準,只發單向火車。過了特定時間,則發另一個方向,非常麻煩。單線鐵路的速度,真的差不多是雙向鐵路的一半。

在內地,單線鐵路基本已不能滿足需求,開始修建雙線鐵路。通向西域的鐵路,解決有無問題,只是單線,已經足夠了。那裡人煙稀少,沒有建雙線鐵路的必要。

從中原到西域去的路線,還是以走河西數郡爲上。雖然數百年動盪,河西數郡也已人口不多,比現在的北線,還是好了許多。

第128章 剛剛好第145章 西域方略第11章 攤派差役第64章 自投羅網第154章 再見陶十七第132章 正道而行第264章 大勝第69章 打出去第48章 衝不動的軍陣第66章 給錢第113章 最後一戰第123章 超期不贖第35章 怎麼切換?第68章 反攻第38章 向東第141章 傳言第64章 曲線前進第197章 新式印刷術第64章 謀劃第210章 整軍之制第264章 大勝第61章 于闐商人第91章 沒有出路第213章 新與舊第177章 分進南北第196章 尉遲三郎第114章 重兵出擊第59章 兩軍會師第121章 派人探望第31章 兩手準備第6章 做個什麼樣的官第2章 入宮第67章 數路齊出第49章 因地制宜第59章 地方矛盾第77章 禍福自招第111章 不降立斬第123章 超期不贖第152章 諸事皆難第84章 接駕第177章 分進南北第273章 封賞第73章 生財之道第54章 爭端第46章 遊學第51章 猜題第10章 血濺五步第85章 大比武第163章 過蒲昌第128章 模範農戶第82章 霹靂車第211章 分岐第75章 大軍到來第102章 投降第13章 殺良冒功第8章 派人第10章 攻守易勢第67章 帶你看炮第60章 不正經的男女第137章 無可奈何第96章 免稅第85章 物是人非第31章 兩手準備第97章 公事私事第125章 無差別打擊第149章 召試學士院第73章 內部牽制第84章 實在聽不懂第161章 就近買茶第85章 內亂第158章 百貨商場第104章 終於降了第115章 出乎意料第126章 故人敘舊第22章 紙上談兵第18章 審案第58章 臨行之言第63章 文臣論兵第48章 高朋滿座第169章 你有手段嗎?第4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2章 徵役第185章 張網第5章 往何處去?第248章 北上第73章 出門難第179章 典型的賀大第30章 兵臨城下第5章 召試中書第114章 獻城第64章 謀劃第40章 壟斷經營第250章 兵臨城下第50章 沒有展開第78章 党項來人第97章 大刀闊斧第120章 坐山觀虎鬥第73章 形勢突變第75章 進擊第96章 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