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逝者已矣

張岊舉酒,對楊文廣道:“將軍飲酒。”

放下酒杯,張岊又指着桌上的一盆肉道:“將軍請用菜。”

吃過了肉,張岊還要說話,楊文廣擡手止住:“我們分屬同僚,你如此客氣,我如何待得下去!”

張岊嘆了口氣:“有什麼辦法?現在軍中方面大將,你和趙將軍都是從隨州就跟在節帥身邊,到了河曲路又連立大功,實至名歸。我年後纔來,僥倖做到這個位子。偏偏這次入京演練,又選了我,心中着實忐忑。一切順利還罷了,若是一個閃失,被人打得敗了,損了節帥威名,回來如何交待?”

楊文廣道:“節帥不是計較這種事情的人。只要你盡力,不管結果如何,節帥不會怪罪的。”

“縱然節帥不怪罪,丟了河曲路大軍的臉色,我也擔待不起。河曲路連番大勝,數十年來沒有哪支軍隊可比。此番輸了,豈不讓人小看?”

楊文廣看着張岊,過了好一會,才道:“說實話,此番入京城,若只是比兵員陣列,我們十之八九輸了。禁軍精兵都是從天下精挑細選而來,哪個能跟他們比?僅是軍姿隊列,不過嚴加訓練而已,他們只要知道上訣竅,並沒有多難。此次入京,要想取勝,還是從雙方實戰演練想辦法。朝廷約定,此次的將領和士卒都不用河曲路舊人,都是學這幾個月而已。將軍入河曲,到底是曾經在屈野河一戰實戰帶兵,見過真正戰陣的。剩下的約一個月時間,我們就在這上面下功夫,將軍用心就是。”

張岊點了點頭,雖然心中依舊忐忑,卻不好再說什麼,只是與楊文廣飲酒吃肉。

此次入京,意義重大,雖然杜中宵沒說什麼,張岊心中明白。兩軍的表現,直接反映出了河曲路軍校和京城軍校的區別,影響後續朝廷安排。兩軍的勝負,關係到杜中宵的臉面。杜中宵不再需要這些東西給自己增光,河曲路的軍隊可不同。表現得差了,會讓人以爲前面的勝績全是運氣,讓人小瞧。

不知不覺進入閏七月,白露凝霜,秋天突然一下子就來了。

這一日杜中宵正在書房閒坐,籤判陳希亮急急進來,遞上一封公文道:“節帥,隨州公文。”

杜中宵不明所以,接過公文展開,看完輕輕放在書桌上。過了好一會問陳希亮:“人已經到了嗎?”

陳希亮道:“回節帥,已到火山軍。下官已派公人,到火山軍前去迎接。”

杜中宵站起身來,看着窗外,道:“已經快要一年時間了,沒想到,最後是這個結果。你用我印信吩咐趙滋,與他部所屬當年與劉淮相熟的人都回勝州,一起去見一見吧。”

陳希亮應諾,見杜中宵沒其他吩咐,轉身告辭離去。

劉淮去世之後,杜中宵上報朝廷,到他老家找尋族人,迎劉淮屍骨回去,以承其兵。地方官府找了幾個月,沒有任何音訊,劉淮一脈早已經斷絕。沒有人迎屍骨回去,只能暫存於唐龍鎮,實在沒辦法,最後可能就安葬於異國他鄉了。杜中宵甚至讓人找合適的道士,準備建座小廟,在唐龍鎮安葬劉淮。

消息傳到隨州,知州李絢不死心,最後腦筋動到了曾經跟劉淮相過親的範賢身上。去年劉淮去世之後,杜中宵曾經託李絢,給一筆錢,讓範賢擇良人而嫁。不久之後,範賢就出嫁了,不久前生子。

李絢怎麼跟範賢說的,杜中宵不知道,這種事情也沒有辦法細說。最終的結果,是範賢和丈夫同意自己的第一個兒子,名義上過繼給劉淮,把他的屍骨迎回隨州。隨州的公人帶着公文跟範賢夫婦一起,已經到了火山軍,讓杜中宵幫忙。

河曲路打了這麼多仗,前線陣亡的最高級將領依然是劉淮,有特殊的意義。營田廂軍北來,一切都過於匆忙,對於前線的情報一無所知。內亂突起,如果不是劉淮帶人守住城門,唐龍鎮可能就到了耶律重元手中,那樣就一切不同了。劉淮帶人守住了唐龍鎮,贏得了最寶貴的時間,後邊的戰事,營田廂軍纔可以從容不迫,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打了這麼多仗,最危急的依然是唐龍鎮一戰。

劉淮戰歿,杜中宵想給他應得的禮遇,卻沒想到這麼複雜。沒辦法,營田廂軍的主力是中原的拉縴廂軍,他們本就是處於社會的底層,本是邊緣人。劉淮還記得他老家在哪裡,許多人連老家都不知道,許多少人是糊里糊塗長大,連父母都不知道。當他們立功受賞,想回去光宗耀祖的時候,根本找不到家門。

李絢迎劉淮回隨州,並不是多事。以劉淮的身份,得到的封賞,埋葬地可以立廟建祠,朝廷每年有專款撥付的。對於地方來說,這樣一座英烈祠,也是地方臉面,地方官當然要爭取。用後世的話來說,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建在隨州,是知州的德政。

不過讓範賢的第一個兒子過繼給劉淮,杜中宵覺得很彆扭。兩人只是相親見了一面,劉淮接着就坐上火車,到河曲路打仗了。對於兩人來說,對方只是生命中的匆匆過客,沒必要強行聯繫到一起。依着杜中宵的想法,即使讓劉淮安葬在隨州,也不必如此,那本就是他生活的地方,地方祭祀就是。不過朝廷不這樣想,沒有這樣的由頭,劉淮只能在唐龍鎮立廟安葬。

嘆了口氣,杜中宵走出書房,看着院裡的樹葉已經泛黃,落葉在風中飛舞,心中滋味難言。

五天之後,杜中宵帶着楊文廣、趙滋等一衆隨州來的舊將,站在城門前,看着範賢跟隨州來的公人一起,扶着劉淮的靈柩,登上了南下的火車。

與劉淮一起南去的,還有三副家中無人的靈柩,附劉淮廟中祭祀。營田廂軍連番大戰,雖然多次大勝,死的人其實不多。但這不多的人裡,差不多三分之一都是孤身一人在世,無人爲他們料理後世。

登上火車,範賢回頭,看着城門外杜中宵以下數十將領,手中輕扶劉淮的棺槨,輕輕嘆了一口氣。

大約一年之前,自己跟棺材裡的這個人見了一面,連話都沒有說幾句。當天晚上,父親還高高興興地痛飲一番,以爲自己找到了歸宿。沒想到那一別,就是天人永隔。如果沒有那一面,自己跟這個人沒有任何關係,棺槨裡的人或許只能埋骨他鄉。現在自己扶棺回鄉,也不知道里面的人願不願意。

一個公人過來,向範賢行禮:“夫人,火車又開了,到那邊坐下安穩些。”

範賢答應一聲,到了旁邊的位子坐了下來,看着窗外,一片蒼茫。

一聲汽笛,火車動起來,速度越來越快,沿着羣山夾峙的山谷,一路向南而去。

看着火車越來越遠,杜中宵道:“劉淮回鄉,河曲路的戰事算有個了結。衆將回去之後,各自吩咐下屬,寫封信向家裡報個平安。當兵戍守邊關,生死難料,不要讓家裡人過於擔心。”

衆將一起應諾。沒有說話話,秋風掃過山谷,氣氛一時有些壓抑。

第191章 合圍第134章 懼其不來第45章 邪教第17章 波折第104章 都堂問對第187章 大戰將起第42章 聚飲第209章 難題第27章 再留無益第120章 委以重任第49章 明哲保身第44章 背後勢力第36章 各奔東西第212章 物是人非第28章 也是狗官第115章 四面合圍第11章 心煩氣躁第157章 護路的人第124章 千頭萬緒第64章 自投羅網第13章 不知道自己幹嗎的第134章 懼其不來第32章 危機第166章 調兵遣將第27章 一命換一命第129章 處處不同第99章 輕重緩急第85章 會計天才第46章 遊學第65章 天賜良機第152章 恰逢其時第157章 長久之計第123章 不要鬧事第119章 臨別之言第136章 學校第50章 煉焦第60章 目標黑水城第67章 我來了第116章 如何安置第41章 爲考而學第37章 接待第56章 依山而陣第55章 玩具第92章 杖責第266章 清洗第71章 戲中人第11章 墾田第141章 北進第42章 故交第51章 戰俘就是戰俘第178章 軍民配合第108章 教科書式失敗第95章 一邊倒的戰爭第17章 破城第39章 前線第177章 分進南北第101章 要熱鬧第85章 大比武第132章 割麥如打仗第27章 回城第86章 逝者已矣第41章 天章閣講武第48章 衝不動的軍陣第151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28章 三路齊出第4章 隨從與屬下第131章 放手第170章 釜底抽薪第249章 內賊第111章 鐵甲第67章 帶你看炮第74章 風波第82章 日暮途窮第199章 能放手則放手第75章 大軍到來第31章 良好兵源第96章 歸順第243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下)第215章 軍校第17章 自尋出路第156章 互相幫忙第113章 分岐第39章 兩難第1章 壚邊人似月第12章 施粥第144章 先玩吧第177章 早做準備第192章 全軍覆沒第130章 商路第107章 我有什麼辦法?第19章 攻破曲陽第33章 悔不當初第45章 定計第5章 中招第62章 援軍第135章 準備出擊第107章 無可奈何第140章 拒絕第130章 沒有不同第34章 似是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