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隨你們打去

帥府書房裡,杜中宵負手而立,看着窗外的景色。陳希亮引契丹使節蕭九聖進來,拱手唱諾。杜中宵轉身來,見陳希亮身邊的蕭九聖四十多年紀,身材雄壯,氣質沉穩。

見杜中宵看着自己,蕭九聖拱手:“忠順軍節度使蕭九聖,奉聖上詔旨,來見節帥!”

杜中宵示意落座,道:“太尉,你我分屬兩國,現在非常時期,要說清楚奉誰的詔旨,前來見我有何事,不然容易引起誤會。既然太尉來了,想來過些日子,上京也要來人了。”

蕭九聖面色不變,拱手道:“節帥說的是,是我疏忽了。”

杜中宵在書桌旁坐下,對陳希亮道:“來的是貴客,吩咐上好茶來。前些日子,陶十七給我帶來的信陽軍明前茶,市面上絕難買到,請蕭太尉品鑑。”

陳希亮遵命,快步出了書房,吩咐吏人上茶。

蕭九聖看着陳希亮的背影,道:“節帥在書房見蕭某,獨有此一人隨侍在側,想來是節帥親信。”

杜中宵道:“現在不同於以往了,邊帥不得任用子弟在身邊,哪裡還有什麼親信之說。這是勝州籤判,州里事務都是他在幫我打理。太尉不必擔心,有什麼話直就無妨。”

蕭九聖點了點頭,一時沉默,暗暗仔細組織語言。不一會上了茶,蕭九聖喝了一口,道:“果然好茶,入口清醇,味有回甘,北地從來沒有喝過。”

杜中宵笑着點了點頭,輕輕喝茶,沒有說話。

過了好一會,蕭九聖才道:“蕭某此次前來,既是奉西京聖上詔旨,也奉太后口諭。去年節帥統大軍北來,連番大勝,天下沒有人敢擋節帥兵鋒。今節帥統大軍近二十萬,駐陰山下,河南之地,正當西京道的側背。本國與大宋雖是兄弟之邦,不合去年國主一時糊塗,因唐龍鎮而與節帥衝突。唐龍鎮下國主身亡,北院大王耶律仁先帶大軍北撤上京,節帥長驅直入,取數州之地——”

杜中宵擺了擺手:“算了,不要說這些了。你說着難,我聽着也彆扭。去年的事事非非,隨着故國主亡於唐龍鎮城下,耶律仁先退出豐州,就此過去了,多說無益。太尉來,有話直說無妨。”

蕭九聖尷尬地笑了笑。這些話確實讓他說不出口,來之前不知想了多少遍,到了杜中宵面前,還是覺得開不了口。去年戰事因契丹奪唐龍鎮而起,卻踢到了鐵板,一敗再敗。到了現在,還不得不到杜中宵這裡,請他高擡貴手,話確實難說。

喝了口茶,蕭九聖道:“蕭某此次前來,一是替去年與節帥開戰一事致歉,二是奉太后和西京皇帝詔諭,願與節帥重修兩國之好——”

杜中宵道:“我雖然爲河曲路經略安撫使,安撫司在我管下,不過兩國大事,要奉樞密院宣命。前些日子朝廷派使節赴北朝,已經說了,兩國依然爲兄弟之邦。”

蕭九聖一時沉默,考慮了好一會,才道:“節帥說的是,兩國兄弟之邦,宋爲兄,契丹爲弟。現在國主亡故,太后和皇后俱在。何人繼任,哪怕是平常人家,是不是該叔母和未亡人來定家主?本朝太后和皇后,俱推原皇太弟繼任國主,貴國何故派使節去幽州?”

杜中宵淡淡地道:“父死子繼,中原之禮。你們國主未定,自然依漢人禮節行事。”

蕭九聖道:“如果太后下詔,西京道出大軍討平了幽州叛逆,又該如何?”

杜中宵道:“國無二主,討平了幽州,自然依你們定的國主爲正朔,依然是兄弟之邦。”

自澶州之盟,宋朝與契丹約定爲兄弟之邦,兩國皇室是排輩分的。劉太后在時,契丹太后蕭耨斤與劉太后同輩,兩國互派使節,太后使節的地位較高。劉太后去世,蕭耨斤是長輩,宋朝派使去契丹,遵從晚輩見長輩之禮。兩國的皇帝,趙禎爲兄,耶律宗真爲弟,除了國禮,也遵從兄弟之禮。

耶律宗真暴斃,耶律重元如果繼位的話,兩國的輩分不變,依然是兄弟。如果耶律洪基繼位,就成了叔侄,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蕭九聖一直強調兄弟之邦,是爲了說明耶律重元的地位。

其實契丹後族並不全部支持耶律重元,皇后蕭撻裡作爲耶律洪基生母,當然支持自己的兒子。不過耶律宗真死得太過突然,蕭耨斤把當時在皇宮駐地的貴族高官全部帶到了中京,由不得他們說些什麼。雙方數月備戰,不管本人意見如何,都被部族裹挾,個人意見已經不重要了。

蕭撻裡是蕭孝穆的女兒,蕭耨斤則是蕭孝穆的姐姐,兩人本是同族姑姪。蕭九聖是蕭虛烈之子,蕭虛烈是現在的中京留守蕭惠的弟弟,他們本是傾向於奉耶律洪基爲帝的,只是現在成了皇族和後族大分裂之勢,根本由不得個人好惡。哪方失敗了,整個部族被牽連,只能硬着頭皮走下去。

契丹後族雖然都以蕭爲姓,其實並不是一族。現在勢大的,是阿古之一系,契丹數朝皇后都是來自於這一族。蕭耨斤的弟弟蕭孝穆、蕭孝先、蕭孝忠俱已亡故,蕭孝友本爲上京留守,被耶律仁先所擒。現在阿古之一系,全部唯蕭耨斤馬首是瞻。

蕭九聖這一支,祖上是蕭撻凜,就是那個在澶州城下被宋軍牀弩射傷,逼得契丹議和的大將。最顯赫的是蕭惠,次之是蕭虛烈,兩人並不中意重元。奈何去年事起突然,耶律宗真亡故的時候,蕭惠是上京留守,蕭虛烈是西京兵馬都部署,一個不得不從了太后蕭耨斤,另一個被蕭革說動,加入了重元勢力。

再加上擁立耶重元的主將蕭革,屬於後族的另一支,陰差陽錯,契丹兩帝並立成了皇族和後族的公開決裂。被裹挾在其中的,不知多少貴戚高官。

蕭九聖沉思一會,道:“節帥,如果西京皇太弟奉太后詔,出兵討平幽州叛逆,節帥會不會乘西京空虛,搗其側背?現在秋高馬肥,大軍將行,太后派蕭某來,願得節帥一諾!”

杜中宵看着蕭九聖,從容道:“我爲一路之帥,軍國大事,自然是奉樞密院宣命。太尉安心,只要沒有朝廷詔旨,我怎麼會跟兄弟之邦開戰?”

蕭九聖拱手:“節帥一言九鼎,願今日沒有虛言!”

杜中宵笑了笑:“那是當然。太尉可以回去稟告太后,契丹家事,我這裡概不會抽手。”

聽蕭九聖話里語氣,杜中宵猜得到,朝廷應該給了同樣的答覆。契丹自己哪怕打得昏天黑地,宋朝也不會抽手。只是去年杜中宵自到了唐龍鎮,一路向北打,耶律重元不敢賭他會遵朝命,必須派人來而已。

第66章 三州賣酒第210章 整軍之制第17章 出戰第134章 表功第188章 風雲匯聚第88章 隨你們打去第32章 官、吏、差第4章 新的形勢第81章 新知州第11章 心煩氣躁第180章 勸君熟讀封建論第62章 看看火車第240章 錢與物第131章 京城來使第156章 互相幫忙第237章 循路而來第146章 誰知從前第47章 京城居不易第176章 佔領高昌第57章 民以食爲天第112章 大生意第219章 打獵第145章 不得要領第123章 不要鬧事第111章 鐵甲第104章 賞識第10章 攻守易勢第157章 避嫌第55章 內附第19章 牙人爲主第12章 施粥第30章 殺人者死第53章 推而廣之第27章 冤家路窄第87章 末路第20章 官哪第8章 派人第135章 大戰在即第255章 殺人滅口第178章 富國強兵第38章 試槍第155章 看你像賊第142章 商路第22章 紙上談兵第56章 依山而陣第117章 大主顧第49章 草棉第151章 裝車如打仗第76章 吃好住好第102章 這是小的?第196章 不能退讓第48章 衝不動的軍陣第99章 破靈州第152章 讓你衣錦還鄉第67章 無法可想第96章 貨物有別第19章 應募者第4章 三項任務第138章 進退不得第140章 用人換地第76章 偏頭寨第155章 兩難第25章 終究心軟第51章 猜題第122章 陰暗角落第150章 只是路遠第77章 諸事不同第74章 出乎意料第21章 練兵第114章 種地一條龍第250章 兵臨城下第60章 聞風而至第80章 新婚第156章 兩說第173章 廣立村社第97章 大刀闊斧第91章 沒有出路第57章 用人不疑第125章 党項商人第141章 傳言第107章 超出想象第117章 苦寒之地第22章 實驗第23章 會師第65章 生事第220章 早做準備第78章 作戰當勇第128章 模範農戶第186章 刺刀戰第129章 由他去吧第4章 仗勢欺人第159章 琳琅滿目第152章 裝車的辦法第73章 形勢突變第6章 再回相州第63章 脫胎換骨第7章 投敵第112章 武進士第78章 錢來了第136章 初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