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看看火車

出了驛館,金三對任澤道:“昨夜經略相公雖盛情款待,卻絕口不問西域情勢,而只是讓我們商人前來貿易。說這裡百貨皆有,地方安定,可大獲其利。員外,你如何想?”

任澤道:“聽經略相公話裡的意思,對西域各國知之甚詳,自然不再問我們。在商言商,看來宋廷不欲我們過問政事,只讓專心於貿易。”

金三道:“地方不靖,如何專心貿易?更不用說,西域到中原做生意,多是朝貢,到京城才能獲大利。勝州邊遠之地,做生意只怕不容易。”

任澤道:“員外,這就是你不瞭解現在大宋的事情了。勝州有鐵路通京城,經略相公又鼓勵境內經商,這裡就有無數的商機,何必去京城?當年經略相公只是州官的時候,就建了唐龍鎮,多少商人在那裡賺了錢財!若不是商路在契丹手裡,他們竭澤而漁,我也不會回到西域去。”

金三搖頭:“時常聽你們提起火車,說是極快捷,運貨又多,運費又便宜,卻不知到底如何。我們到這裡數千裡,無數駱駝馬匹,一路何等艱難。那火車幾天時間,就能跑這麼遠的路,哪個肯信!”

任澤笑道:“百聞不如一見。經略相公讓我們在這裡住幾天,想來就是讓我們自己打聽消息。火車建在黃河西岸,勝州所在,我們遞個書狀,去那裡看一看,員外就知道此等神物了。”

金三奇道:“原來這裡不是勝州嗎?那如何經略相公在這裡?”

任澤道:“這裡是東勝州,當年契丹攻破勝州,人戶遷來這裡,舊城廢棄了。此地重歸中原,重建舊城,恢復了勝州。新城尚未築好,經略相公和大軍都在這裡。”

金三點頭,仔細問了才知道怎麼一回事。勝州州治本在榆林縣,契丹破勝州,遷到黃河東岸,改名爲東勝州。宋朝新設的勝州遷回榆林縣,只是城未築好,暫時未搬過去而已。

勝州雖然人戶不多,由於位重要,州格沿襲唐朝爲下都督州。朝廷定的全稱,是勝州、榆林郡、義勇軍節度。州名來自於唐朝,郡名來自於隋朝,義勇軍是唐朝時所設立。

豐州與勝州類似,爲下都督州,九原郡、天德軍節度,天德軍被改爲河目軍,用漢時舊名。

義勇軍節度使和天德軍節度使的地位特殊,很多武將夢寐以求。不過杜中宵不授,韓琦不授,其他人只能想想而已。杜中宵是河曲路經略使,不能授這兩個節度使,不然就真成了唐朝的藩鎮了。只能夠以後別調他處,授一次義勇軍或天德軍節度使,這兩個名號才能落到別人身上。

宋朝的節度使雖然是虛職,但一旦在本鎮,那可不是虛的。比如杜中宵節度使的全稱,是使持節滄州諸軍事、滄州刺史、充橫海軍節度、滄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河曲路經略安撫使,兼判勝州軍州事。如果把前面的滄州改爲勝州,橫海軍節度改爲義勇軍節度,那就有了勝州的軍事、民政、監察等實權,成爲了一方藩鎮。這些官印、建制全部齊全,節度管軍,刺史管民,觀察察風俗民情,三者一身可以一切專決。

朝中文官或許對戰爭不懂,這些名稱卻摳得很細,有特別的意義。

金三和任澤向帥府遞了請求去榆林縣的書狀,帥府派了一個士卒來,帶他們過黃河。

見來的士卒不着盔甲,腰間掛了一把軍刀,神情嚴肅,金三拱手道:“敢問太尉如何稱呼?”

士卒道:“本朝太尉不是隨便叫的,不是你們胡人那樣口無遮攔,以後不許叫了。我叫楊三文,軍中爲效用,現在帥府效力。得節帥吩咐,帶你們去榆林縣,看看那裡以後可以做生意。出了勝州之後注意言行,不得刺探軍情,不得妖言惑衆,若是犯了,例不輕饒!”

金三稱是,小聲問了任澤,決定以後叫楊三文爲楊殿直。尊稱官高几階可以,高得太多,就不合適了。越是底層,越沒這個規矩。富人稱員外、朝奉,小吏稱觀察、司空,民間習以爲常。這樣稱呼也不能說錯,低階吏員有銀酒監武、借緋,他們的虛名官告上的頭銜可以比擬宰執。

乘渡船過了黃河,便見到數裡外一座新城池,只見軍兵把守,不見百姓進出。

楊三文道:“新城剛築,尚未允許百姓進入。另一邊是火車車站,那裡有不少商戶,可去觀看。”

金三道:“勞煩殿直,帶我們去一觀。只聽說火車神物,到底什麼樣子,卻沒有見過。”

說完,隨在楊三文身後,向幾裡外的勝州城而去。路途不近,心中暗悔沒有僱頭驢子代步。

黃河經常氾濫,城不在河邊,而是離開幾裡。以後這裡的運輸主要靠火車,並不靠河運,也不需要在河邊。河曲路新的城池都跟這裡一樣,除了河州溝通東西,不再臨河而設。

繞過新城,就見前面一座繁華的市鎮,人頭攢動,極是熱鬧。市鎮邊上立了一塊大牌子,上書“勝州火車站”五個大字,極是醒目。

看了這五個大字,金三心中暗道,這一帶如此熱鬧,比碼頭還要繁華許多,火車想來不凡。

到了近前,就見一條大街,兩邊林立着客棧商鋪。街上的百姓行色匆匆,與他處不同。

金三對楊三文道:“殿直,不知火車在哪裡?若是碼頭,這些客棧商鋪都會設在河邊。聽說火車是在鐵路上跑的,它們不該設在鐵路兩邊嗎?”

楊三文笑道:“火車到站才停,設在路邊有什麼用?中間那個路口過去,纔是車站。你看見車站那個大牌子沒有?上車下車都在那裡,中間的路是通向貨場的。”

話剛說完,就聽一聲汽笛響起,嚇得金三急忙捂住耳朵,口中道:“什麼聲音?如此嚇人!”

楊三文道:“火車鳴笛,就是要開了,讓人不站在鐵路上。”

金三聽了急道:“小的正要看火車如何神奇,還請殿直帶我去看!”

楊三文道:“一個時辰之內,全是開往河濱縣的車,一輛接着一輛,你急什麼。慢慢走過去,誤不了看火車。再者說了,車站之內,停着的火車不少,還怕看不到嗎!”

金三聽了這話,不好再問,心中卻實在想不出來火車是個什麼樣子,到底怎麼開的。

從中間路口向西走,行人一下少了許多,路邊的店鋪卻不少。都是客棧和貨棧,少有商鋪,顯然做生意的人才來這裡。勝州雖本地民戶不多,軍兵和來的墾田人戶卻不少,商人的嗅覺靈敏,已經有了不少商戶。特別是這裡是河曲路通幷州和京城的中心,貨棧很多。

向西走不多遠,金三就看見路邊貨棧後邊,堆的貨物越來越多,有的甚至山一樣高。往常商業繁榮之地,也難以見到這種景象,對火車又多了幾分好奇。

到了路的盡頭,見到前方一堵高牆,擋住了去路。金三疑惑地問楊三文:“殿直,前路不通,該當如何?節帥說是讓來看火車,莫不是說說而已?”

楊三文看看天上的日頭,指着旁邊的一家酒樓道:“貨場之中,到處都是貨物,怎麼會讓人隨便進去?人來人往,丟失貨物又該如何?這家酒樓的二樓,可見看見火車卸貨,員外須上去觀看。”

話說到這裡,金三哪裡還不明白?急忙道:“殿直裡面請。裡面用些酒菜,順便看看火車。”

進了酒樓,金三見這裡的生意竟然非常繁華,下面也坐滿了人,多是下人打扮。心中暗道,難道像自己一樣,到這裡看火車的人這麼多?

小廝過來,金三道:“二樓的濟楚閣兒,給我們一間。”

小廝彎腰道:“小的頭前帶路,三位客官裡面請。”

三人隨着小廝到了二樓,卻跟別處不一樣,中間是一個大廳,裡面坐了大半客人。他們中有的在用酒菜,有的則只是喝茶。這處酒樓,竟然在二樓開起茶館生意。

到了閣子裡,楊三文命小廝推開窗,對金三道:“員外,外面就是車站了,可以過來看。”

金三和任澤急忙起身,到了窗前,一眼看出去,就見到樓下貨物山積,裝貨卸貨的人忙個不停。貨物之間,像是黑色長蛇一樣的道路向南伸延,一眼看不到頭。這道路上停着車輛,這車甚大,而且一輛接着一輛連在一起,是自己前所未見過的。

指着下面的道路,金三問楊三文:“殿直,那就是鐵路?真是用鐵鋪的?”

楊三文道:“那就是鐵路,當然是用鐵鋪的,而且全用好鐵。”

金三聽了嘖舌:“天,那又用多少鐵!不是中原上國,哪裡能夠如此!——殿直,鐵路上停的就是火車嗎?長得甚是怪異,怎麼不見噴火?”

楊三文聽了不由大笑:“西域高昌國還有火焰山呢,難道山會噴火嗎!叫火車只是因爲這車是用煤燒火而行,怎麼就會噴火了,說笑!”

第198章 內部複雜第117章 襄洛鐵路第124章 密商第13章 不知道自己幹嗎的第63章 葉縣第221章 賈逵出兵第19章 應募者第36章 集議第151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94章 錢堆出來的第113章 大勢所趨第36章 帥司所在第150章 只是路遠第91章 大勝惹大禍第154章 投奔第97章 各取所需第129章 由他去吧第178章 軍民配合第125章 党項商人第185章 張網第14章 惡人還須惡人磨第65章 胸有成竹第5章 刁難第163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25章 地斤澤第24章 抓人第172章 擔憂第78章 不情之請第115章 國之重器第76章 人心惶惶第154章 快進快出第149章 伊州第47章 探礦第105章 面對第12章 打就大打第13章 不知道自己幹嗎的第56章 一碗麪而已第14章 隱情第155章 機宜司第30章 誰敢告他?第86章 多學多煉第157章 不可鬆懈第226章 進退兩難第73章 生財之道第130章 交接第14章 隱情第85章 大比武第166章 調兵遣將第100章 兩使相遇第128章 剛剛好第140章 用人換地第74章 風波第139章 你想什麼第1章 平安是福第118章 搶佔先機第62章 盡心而已第95章 秋收第147章 初戰告捷第28章 當要大變第40章 派兵第18章 審案第91章 沒有出路第110章 三岔口第31章 你想錯了第134章 釜底抽薪第76章 吃好住好第3章 同行是冤家第27章 回城第117章 無路可逃第131章 受不了了第157章 不可鬆懈第18章 遊騎第16章 用刑第4章 三項任務第44章 閒情第261章 戰機不能失第64章 自投羅網第132章 不服打過第123章 超期不贖第54章 逃散之人第8章 麟府路援軍第4章 應對第133章 軍隊要專業化第205章 抓人第87章 軌道第116章 如何安置第126章 故人敘舊第107章 生財有道第81章 親征第61章 心驚肉跳第61章 水車第43章 舊人相見第23章 全力應戰第92章 鄭重其事第67章 數路齊出第68章 反攻第195章 畢昇後人第77章 先關起來第22章 紙上談兵第224章 回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