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于闐商人

趙滋離去,杜中宵起身,正要出官廳,突然士卒來報,外面有西域商人求見。

杜中宵想了想,不好不見,只好重又坐到案後,吩咐士卒帶人進來。

不多時,進來兩個商人,半番半漢的打份。其中一個有些面熟,只是想不起來。

兩人上前,行了禮。一個道:“小的任澤,曾經在唐龍鎮經商,與經略相公有數面幾緣——”

杜中宵猛地想了起來,這是當年在唐龍鎮賣珊瑚珠寶,跟王普走到一起的那個胡商。笑道:“數年不見,你換了裝束,我一時竟沒認出來。這幾年生意好嗎?”

任澤道:“不瞞相公,自相公他處爲官,生意不是那麼好做。我在伊州,隨便做些生意,聊以養家餬口。偶爾聽人說起相公重回這裡,便來探探路數。這一位金員外恰好要來,便一起結伴。”

杜中宵道:“放心,以後路途通暢,生意必然好做。這一位金員外,不知如何稱呼?”

金員外拱手:“小的金三,做些絲綢珠寶生意,與于闐國王有些交情。聽聞相公帶兵擊斃了契丹皇帝,西域震動,國王急讓我來看一看事情究竟如何。若是斃了契丹皇帝,于闐到中原的道路通暢,大王欲遣使。天聖三年小的曾隨羅面大王入京朝貢,不覺三十年過去,已至暮年。能入京再睹天顏,實爲幸事。”

杜中宵聽了,急忙賜座,吩咐上了茶來,對金三道:“不知三十年前,金員外以何身份入京?”

金三道:“回相公,那次小的忝爲于闐國的朝貢副使。”

杜中宵道:“如此委實難得。兩位既然已到了勝州,便住上些日子,再作打算。客自遠方來,今夜我爲你接風,萬莫推辭。”

金三和任澤一起謝過,又說些閒話,便告辭離去。

杜中宵想了一會,起身去找包拯。耶律宗真被斃於唐龍鎮,消息終於傳到西域,開始發酵了。金三和任澤應該是第一批,來打聽消息的,後面各國還會派人來。

至於金三的什麼于闐國使節的身份,就不必當真了。于闐國早被喀喇汗國所滅,喀喇汗使用於闐的名義跟宋朝做生意而已。因爲只有經濟利益,他們來得最積極。以前是宋朝對西域情勢不熟,既不知于闐被滅,也不知道喀喇汗是什麼勢力,太過遙遠的地方,一切稀裡糊塗。杜中宵有心擴張勢力到西域,自然不會繼續如此。至於怎麼對待這些勢力,一切等拿到了黑水城再說。

西域勢力,經濟上想跟宋朝做生意,政治上則因切身利害,傾向於契丹。一是契丹離他們近,真能帶兵打過去,再一個與宋相比,契丹軍事處於上風。自高梁河一戰後,西域各國多是向契丹稱臣,到契丹朝貢,與宋朝斷了聯繫。到宋朝來的使團,多是以朝貢爲名,進行貿易的。最奇葩的就是喀喇汗國,一直用於闐國的名義,與宋進行朝貢貿易,讓宋人誤以爲于闐國一直都在。

到了轉運使官廳,包拯親自迎進去,分賓主落座,上了茶來。

杜中宵道:“適才有兩個西域商人到了我官衙,說是得於闐國王之命,前來打探局勢。”

包拯聽了笑道:“什麼于闐國王,這些奸商還以爲我們不知道于闐國滅的消息嗎!他們此來,只怕不是因爲于闐國王,而是自己想來做生意吧。”

杜中宵道:“想來做生意是一定的。西域各國使團,每有朝貢,總會賣幾個身份給商人,金三想必就是如此。但除了做生意,前來查探虛實也不像假的。以前在西域各國眼裡,契丹兵強,本朝兵弱,他們多是向契丹朝貢。滅了耶律宗真,哼,可能嚇破了許多人的膽哪!”

包拯聽了,略作沉思,道:“節帥的意思,這個金三,可能是替各國來探虛實的?”

杜中宵點頭:“很有可能如此。什麼于闐國使節,我們現在知道,就是喀喇汗國用於闐的名頭,王室做生意。除了王室之外,還夾雜了許多商人。近的高昌不來,偏偏來個于闐國,怎麼看都是看風頭的。”

喀喇汗國內部矛盾重重,滅于闐後,迅速分裂,並不是一個統一強國。于闐的名頭,西域的很多勢力都在用。反正宋朝也分不清楚,只要按着朝貢之禮來了,能賺好多錢。有時候,使團就是好幾個勢力湊起來的,甚至有時候就完全是商人自己假扮來的。

于闐建國於西漢,後來成爲西域都護府屬國。東漢時,班超至西域,以于闐爲基地,降服各國。唐時取自西突厥,爲安西四鎮之一。唐室漸衰,于闐被吐蕃攻滅。吐蕃土崩瓦解,于闐再次立國,至後晉冊封李聖天爲“大寶于闐國王”,再次成爲中原蕃屬國。

于闐立國久遠,跟中原的關係一直良好,是西域各國標緻性的國家。不管中原怎麼風雲變幻,西域只要打着于闐國的名號,都會受到中原優待。哪怕于闐國被滅了,這個名號還一直被用着。

金三說的奉于闐國王之命,恰恰說明他要麼是代表商人來的,要麼就是代表幾個勢力來的。高昌和喀喇汗政治上親近契丹,突然間宋朝把契丹皇帝都滅了,這個轉變太大,一時不知所措,找個商人來看看真假,情理上是順理成章的事。想轉而向宋朝朝貢,這個彎可不是那麼容易轉過來的。

包拯道:“既是如此,經略以爲該如何對待金三等人?”

杜中宵道:“我們就當不知道好了。他非朝貢,又不代表別國,隨便一說,我們就隨便一聽。以後勝州這裡,會是西域到中原的要道,商賈雲集,在所難免,不能虧待商人。今夜我設宴,爲他們接風,龍圖一起來飲一杯。在這裡住上些日子,他們就知道實情如何,回去該怎麼說了。”

包拯點了點頭:“此事可行。連敗契丹和党項,西域各國得到消息,必然會跟從前不同。那裡本就是中原屬國,能通中原,很多人巴不得呢。”

杜中宵道:“不只是如此,現在我們有了力量,可以給西域的勢力撐腰。西域到中原,不再是隻做生意了,還可以得到我們的武力支持。那個時候,很多事情要變了。”

包拯一驚,道:“節帥一定要取黑水城,就是爲了進入西域嗎?得了黑水城,向西就可以到高昌國了。高昌國向契丹稱臣,以後——唉,我們對西域還是知道得太少。”

杜中宵道:“知道得少又如何?有一支常勝之兵,他們自己會來告訴我們。西域各國與黨項和契丹不同,他們地域分散,人口稀少,雖是大國,一戰其實也沒有多少兵。手中數千兵馬,足以橫行。現在禁軍正在整編,河曲路也一樣,短時難以編成大軍。但數千兵馬,還是有的。”

包拯不說話,突然認識到,黑水城一下,天下真到了重現漢唐雄風的時候。河曲路幾千兵馬,可以改變西域的力量對比,地位跟以前完全不同。而且對於現在的朝廷,別說幾千人,鐵路修通了支持幾萬大軍在西域,也不是什麼難事。

第117章 大開眼界第97章 各取所需第167章 本是練兵第222章 戰事關鍵第117章 牢城營第47章 有賞有罰第266章 清洗第209章 編制第45章 邪教第199章 打虎隊第133章 送來的軍功第49章 圍殲第55章 上下相制第158章 準備進軍第6章 偶遇第78章 錢來了第29章 夜戰第67章 帶你看炮第40章 不進則退第72章 一路向西第194章 南下人口第33章 各個突破第52章 若即若離第78章 作戰當勇第95章 秋收第81章 故人來第49章 因地制宜第43章 意外之喜第103章 杖斃第170章 釜底抽薪第179章 窮途末路第107章 超出想象第73章 在商言商第66章 三州賣酒第49章 草棉第117章 大主顧第151章 大雪第10章 模範部落第30章 兵臨城下第66章 三州賣酒第54章 爭端第3章 首告有賞第35章 怎麼切換?第50章 沒有展開第84章 議降第131章 賊性難改第52章 若即若離第241章 保值第157章 不可鬆懈第70章 各有怨言第47章 有賞有罰第216章 集結葉縣第77章 無可奈何第150章 破城第40章 派兵第94章 武都第191章 合圍第66章 三州賣酒第126章 前路第105章 突破第58章 真香第101章 好心第153章 外戚第145章 不得要領第70章 喜憂參半第13章 聲東擊西第206章 閒話党項第129章 處處不同第239章 各處皆有用處第133章 送來的軍功第84章 生活問題第116章 如何安置第120章 委以重任第93章 工農並舉第194章 南下人口第67章 無法可想第38章 向東第81章 合議第216章 三策第73章 內部牽制第240章 錢與物第72章 不務虛名第91章 攜手致富第103章 接見使節第35章 這是掛麪第87章 既要面子也要裡子第150章 都不容易第177章 分進南北第107章 商機第201章 兩隻老虎第75章 一潰千里第219章 兩府聯手第26章 文還是武?第256章 死裡逃生第93章 恩威並施第122章 倒黴鬼第116章 如何安置第30章 兵臨城下第67章 意外第121章 在此一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