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大變革時代

十三郎、姚守信和竇舜卿三人入京,提舉新建的學校,各自上章要求調河曲路將領爲教官。一大批中下級將領緊隨入京,河曲路軍中人員出現大變動。軍官是不缺的,立功太多,編制不變,許多人壓在下面提拔不上來。空出這些位子,剛好從前面立功的官兵中選汰,補足缺額。

前些日子杜中宵答應,不願繼續從軍的兵員,可以選擇除役回鄉。營田廂軍時沒有軍俸,這次一起補足,加上軍功折現,人人都可以帶一筆錢回去。兩相加起來,河曲路兵員缺得厲害。

送走了被選入京城的中下層將領,朝廷新的旨意下來,杜中宵所部缺額,由三衙禁軍補齊。除了補入的兵員,三衙禁軍允許除投,除役者到河曲路營田。其餘不足部分,樞密院從京東路招募良家子。

樞密院和三衙的上層結構沒動,真正的軍制改革尚未開始,禁軍的選汰先進行。由韓琦主持,凡不願在軍中的,自己選擇三個去處。一是河曲路營田,二是鐵路修築和維護廂軍,三是樞密院統一管理的全國運輸郵寄系統。除此之外,可以投考,過了可入京城和西京新開的幾處工廠爲民。

大量換火槍火炮,柏亭監一地的產能不足,必然新開軍器生產工廠。現在造槍造炮和火藥工場的地位不是以前可比,統一選址,開在兩京。軍事工業必然帶來一波工業擴張高潮,職業軍人減少,兩京人口卻會快速擴張。兩京數百里,北至相州南到柏亭監,形成一個工業地域。

樞密院盡力爭取軍器生產隸於自己之下,龐籍堅決反對,最後官營工業全隸鹽鐵司下,三司被徹底拆散。戶部搶到了常平司主導權,把杜中宵在京西路的商場和儲蓄所推向全國。度支搶到了全國範圍內交子的發行權,以儲蓄所的銅錢存款爲本錢,發行交子。這個道理很簡單,戶部的錢是度支花的,那就把朝廷所有的收入都放進儲蓄所,度支自己直接發行紙幣流通。紙幣流通之後,由戶部回收,重新進入儲蓄所。

開始爲求平穩,交子由各路發行,度支給數額,真接當作朝廷拔款。拔款若干,則給一路若干的交子發行數額,本錢不足的由戶部在各路調運現錢。交子的發行數額用盡,度支使用戶部回籠回來的紙幣拔款。漸次由一路發行改爲幾路通用,最後全國通行通用。

由軍隊改革開始,杜中宵在京西路曾經的做法,從營田務到常平司,一下子被當作全國政策。大量京西路官員被調入京城任職,擬定章程條例,搞得轟轟烈烈。

這次改革比慶曆新政規模大得多了,反對聲音很少。杜中宵在京西路發展生產,增收錢糧,經濟成果雖然顯赫,卻只能在重臣的支持在鄰近幾路試行。河曲路一勝,朝廷便再沒有了顧慮,也沒有了反對的聲音。當軍功足夠大的時候,這杆旗足以破除一切阻力。歷史上王安石變法,一定要去熙河開邊,積累軍功是一樣的道理。政治、經濟誰都有主意,你說要這樣,我偏說要那樣,軍功可以讓人閉嘴。

這一切與杜中宵無關,他老老實實做自己的河曲路經略使,重新訓練軍隊。

韓琦本來的計劃,是從禁軍中選汰士卒,進行必要的訓練後,編練成新的軍隊。沒想到允許自願除役的口子一開,大量禁軍根本就不想再當兵,一大半願意從事別的行業。願意編練成新軍的,多是年輕少年。最後乾脆放棄選汰,改爲自願設充,三十歲以下,入軍訓練後報役五年。士卒不足,從長江以北幾路徵召兵員,不再刺字,由地方官具保,改俸祿爲補結,除役時按以前軍俸一次發齊。

如此大的變革,人心洶洶,爲保軍隊穩定,大量的河曲路將領效用再次被抽調。進入京城之後作爲教頭及軍官,先把新的軍隊的架子搭起來。

趙禎本想慢慢想辦法,把河曲路軍隊新人換舊人,抹掉杜中宵的印跡。沒想到來不及動手,河曲路的大量軍官就被抽走了,杜中宵一切配合。

亂哄哄鬧了近兩個月,杜中宵的河曲路原軍隊已經七零八落,將領效用抽走近七成,連架子都搭不起來了。屬下新調來的軍隊六萬,還有自願不再當兵的除役禁軍三萬餘戶。

面對這種大變,党項老老實實,不斷地加固城池寨堡,根本生不起進攻宋軍的心思。契丹耶律重元和耶律洪基對峙,生怕宋軍突然支持一方,嚴守邊界。亂哄哄的軍改,邊境地區卻特別地安定。

五月中旬朝廷正式下詔,京城中設炮兵、騎兵和步兵三所學校,培訓所需軍官。同時在勝州設一所學校,杜中宵兼管,培訓河東、陝西路兩路的軍官,局勢慢慢開始穩定下來。

緊接着,劉幾與秦鳳路經略使張昇互換,改任秦鳳路經略使。張昇爲河曲路經略副使,兼任劉幾所任的河曲路軍隊原軍主。

看着劉幾遠去的背影,杜中宵揉了揉額頭,問身邊的李復圭:“突然之間,河曲路多了這麼多張吃飯的口,運來的糧草夠嗎?”

李復圭道:“回經略,糧草倒是充足。只是現在火車只到勝州,豐州還未修通,糧草都堆在了勝州城裡。實在沒有辦法,新來的人只能聚在勝州,每日裡是非不斷。”

杜中宵道:“吃上飯,保證不會有人餓肚子,是第一要務。這件事做好了,我向朝廷爲你請功!保證了吃飯,才能想別的。現在人手充足,物資運不出去,速速組織他們先修路。我與京城來築路的人商量了許多日子,除了到沙州外,第二條是從黃河以南,修到河州,再從中間修到黃河岸邊。今年能把這幾條路修通就算不錯了,其餘不能多遠。”

李復圭道:“經略,如此做,營田怎麼辦?”

杜中宵道:“先在勝州附近營田,其餘各州等路修好了再說。勝州土地平曠,又不缺水,暫且安置五千戶,以安人心。其餘丁壯,全部都去修路。保證他們吃好,給些工錢,不要心懷怨恨。”

李復圭稱是。現在杜中宵手下人手缺得厲害,軍隊以外的大量事務都由李復圭在負責。

走到城門前,李復圭突然道:“經略,若是要營田,爲什麼路要修在黃河以南呢?從勝州到河州近千里之遙,所過多是無人之地,又不能墾田。何不沿着黃河,一路修過去?雖然遠了些,利於營田。”

杜中宵道:“若是修在黃河以南,爲了防黃河水道便遷,必然要遠離河道,那不如直着到河州。若是修在黃河以北,不只是遠了許多,還要過河,渡口每日運貨物太少,黃河上修橋談何容易?”

原來在襄州的時候,因爲漢水阻隔,就限制了鐵路運輸。再多渡船,也無法與路鐵路相比。鐵路好不容易在河曲附近選了合適位置架起橋來,不能再被其餘渡口限制。這條鐵路以後會成爲勾通東西的天下大動脈,方便營田可由支線完成。

杜中宵的印象裡,這一帶的東西大動脈,應該是在黃河以北,陰山之下,迷惑了一陣。最後終於想明白,且不說技術上的差路,經濟格局就與後世不同。後世的鐵路在黃河北,是因爲那時北方的經濟重心在幽州一帶,當然走黃河北通那裡。現在經濟重心在兩京,那就要走黃河以南,而後南下到中原。

後世這裡最重要的兩座城市是呼和浩特和包頭,這個世界,就變成了勝州和豐州。豐州代替了後世的包頭,由於經濟重心在中原,勝州代替了呼和浩特的位置。

想通了這一點,這一帶的交通佈局,才最終定下來。

一進城門,就見到城中空地上到處搭着帳篷,街道上人頭攢動。還好大勝之後,這裡到處都是欣欣向榮榮的景象,李復圭和包拯管理謹細,並不顯得混亂。鐵路運來了大量物資,養活這些人吃飯,對朝廷並不是多麼難的事情。

鐵路不但運貨快捷,通達遠方,與以前的運輸方式相比,成本大大降低。以前運到邊疆地區一石糧食,路上就要耗掉數石。麟州只有兩三萬兵馬,就近從河東路供糧,要二十州負擔,百姓還苦不堪言。現在直接從襄州裝上那裡產的稻穀,耗些煤就到了這裡。

從襄陽運來的稻穀,登州和所州運來的麥子,源源不斷,吃飯不是問題。

雖然做了十年官,這個年代官員的大膽還是讓杜中宵開了眼界。這樣不管不顧的所有攤子一下全鋪開,換作自己是無論如何不敢的。勝州亂成這樣,京城裡面肯定會更亂。那裡是天子腳下,朝廷百官就根沒看到一樣,還是一項新政接着一項新政,根本不給留緩衝時間。

樑適最終沒當上宰相,陳執中重新回朝爲次相,文彥博爲參政,政事堂重回兩宰相三參政。三司被徹底拆散,三司使田況升爲樞密副使,樞密院同樣爲兩樞密使三副樞密使。

第143章 尉遲後人第68章 稀罕物第176章 錢荒第39章 大軍出動第160章 新生活第95章 賭東道第6章 偶遇第96章 貨物有別第132章 一年大勢第14章 隱情第57章 掛麪第124章 千頭萬緒第85章 幽州是災區第86章 連夜攻城第118章 普通人第202章 離去第60章 不正經的男女第152章 諸事皆難第210章 韓琦到來第131章 放手第55章 玩具第71章 壓路機第193章 分岐第8章 派人第100章 輕鬆時刻第2章 夜襲第94章 開戰第118章 投降第22章 實驗第128章 夜談第139章 沒有道理第230章 大勢第44章 閒情第55章 上下相制第115章 契丹相爭第103章 不湊巧第194章 南下人口第45章 邪教第47章 有賞有罰第1章 疾風暴雨第163章 過蒲昌第46章 人心惶惶第198章 內部複雜第126章 清量土地第77章 諸事不同第213章 演練第244章 緊急進京第129章 處處不同第199章 打虎隊第131章 京城來使第177章 分進南北第19章 攻破曲陽第136章 初戰第150章 破城第116章 重臣雲集第40章 模範村莊第13章 聲東擊西第50章 沒有展開第143章 拉攏第26章 反噬第99章 朝政第199章 能放手則放手第160章 新生活第195章 使節第130章 商路第59章 要學好第82章 鍊鋼第213章 演練第124章 重新選過第144章 不許殺人第12章 意外之喜第49章 草棉第75章 小人書第175章 張岊東來第99章 朝政第247章 劉淮相親第222章 戰事關鍵第198章 定調第46章 工業種子第82章 亂起第273章 封賞第4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203章 一切都變了第55章 傳頌天下第124章 千頭萬緒第2章 同年第72章 比刀第193章 分岐第80章 各有前程第5章 刁難第46章 遊學第154章 再見陶十七第75章 一潰千里第111章 權在官員第180章 奇人第28章 難題第123章 超期不贖第86章 多學多煉第67章 我來了第60章 無商不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