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戰俘就是戰俘

李逍坐在築起半截的土垣上,嘴裡叼着一根枯草,懷中抱着腰刀,垂着的腿擺啊擺的,顯得格外逍遙。已經進入春天了,大地慢慢開始露出青色,昨天在角落裡,甚至還看到一朵不知名的小花。作爲一名普通的士卒,李逍數年前進入營田務,又選入廂軍,跟着杜中宵一路打到這裡。

可惜天生不是打仗的料,也沒有學習的腦子和興趣,直到現在李逍還是一名普通士卒。隨着大軍立了許多軍功,奈何考了幾次也做不了軍官,李逍就沒那個心思了。用杜中宵的話說,像李逍這種實在不適合在軍中發展的人,等到有了新兵,便就除役回營田務,過自己的小日子好了。他們立的軍功,到時全部折現,算成錢拿回家裡,不白來一趟。

李逍迎着吹來的春風,想着回到家鄉的日子。營田務分得有房有地,自己多了一筆錢,可以選個好人家討房媳婦。打打殺殺的生活不適合自己,還是耕田種地,閒時與三五好久痛飲一番才適合自己。

正在這時,突然傳來打罵聲,驚醒了李逍的美夢。

轉頭看過去,原來是自己看管的戰俘,不知發了什麼神經,兩個人打罵起來。

從牆上一躍而下,李逍大步過去,手按腰刀,厲聲喝道:“不好好吃飯,你們兩人何事爭吵?”

一個粗壯的党項戰俘指着地上的瘦弱戰俘高聲道:“這廝硬要來分我的飯,不打能行嗎?!”

李逍看了一眼地上的人,身體瘦弱,一雙眼睛倒是犀利,死死盯着眼前的人,神情倔強。

不理粗壯漢子,李逍指着地上的人道:“你叫什麼名字?起來說話!”

那瘦子從地上爬起來,向李逍行了個禮,道:“小的丁效忠,本是靈州漢人,党項叛宋,被掠爲家奴,輾轉賣入番部,與人爲奴,被點作輔兵。前幾日大敗,做了戰俘。打我的這個人,名爲廼來友諒,是廼來部的正兵。今日朝廷運了糧草來,發給我們些粟米,吃點好的。不想做飯的人把粟米煮了,只給這些正兵吃,不給我們輔兵吃!以前党項軍中受他們欺壓,現在大家都是戰俘,憑什麼還如此!我是漢人,吃的還不如這些番狗,就是不服!剛纔與他爭,打不過他,也無人幫我,太尉評一評理!”

李逍參軍多年,第一次被人叫太尉,嘴上雖然不說,心裡還有些美滋滋的,問廼來友諒:“你們就是爲些事爭吵嗎?哪個做飯,站出來!”

廼來友諒道:“我們自來是這種規矩,縱然打仗敗了,規矩不能改!”

李逍懶得理他,高聲道:“哪個煮的飯,快快站出來!”

旁邊一個瘦瘦的中年人走出人羣,向李逍拱手:“太尉,今日是小的煮飯。”

李逍道:“發米的時候,說得明白,粟米與大麥一起煮了,你如何不聽?”

中年人道:“廼來大人吩咐,粟米單獨煮,由正兵分食——”

李逍上上下下打量了中年人一番,口中嘖嘖道:“你們今日做了戰俘,不聽管的人吩咐,反倒聽什麼廼來大人的,真是討打!站一邊,收拾了別人我再找你!”

說完,對廼來友諒道:“剛纔發米的時候糧草官說得明白,這米是攙到大麥裡,衆人分食。你怎麼就敢自作主張,單獨煮了你吃?戰場上撿了命來,何不珍惜?”

廼來友諒道:“太尉,我們所有人都如此,又不是隻有我這裡。別處一樣,都是單獨粟米煮了,正兵分食。我們自來這樣的規矩,粟米精貴,這些豬狗不怕吃壞肚子?我該殺,其他人難道都該殺?”

一邊站着的煮米的中年人小聲道:“太尉,廼來大人說的對,我們處處如此,小的問了才做的。”

李逍覺得稀奇,心中不信,但他們說得言之鑿鑿,又不像假的。轉身對着另一邊高聲道:“史家哥哥,若是有閒過來一趟,問你些話!”

那邊看守戰俘的史五郎高聲答應,快步走了過來。

李逍指着附近幾人道:“我聽他們說,今日發了粟米,党項人不聽吩咐,單獨煮了,給他們這些正兵吃,不給輔兵吃。你們那裡是不是也是如此?”

史五郎道:“哪個管他們怎麼吃飯?我過去看看,回來告訴你。”

轉身跑回去,不多時回來,對李逍道:“那邊也是一樣的,只是沒有人鬧事。”

李逍道:“此事不妥!這些人既做了戰俘,自然就該聽我們吩咐,以前的規矩守着還得了?哥哥幫我看一下,我這便去報指揮使,聽上面吩咐。”

飲了幾杯酒,包拯派去取帶的新鮮水果的人回來,捧了些桑椹和柑桔放在席上。包拯道:“初春雖有些菜,路上攜帶不便。柑桔是東勝州本就有的,桑椹是內地火車運來,大家嘗一嚐鮮。”

十三郎看着紅豔豔的桑椹,口中連道:“好,這個好!在隨州不覺得,現在才知是人間美味!”

正在這時,楊文廣軍中的指揮使田海快步進來,叉手道:“經略,戰俘中出了事情,末將不知該如何處置,特來稟報!”

杜中宵放下手中的酒杯,問道:“什麼事情?今日特意給他們發了粟米,得隴望蜀?”

田海道:“正是困爲粟米,他們起了爭執。發米的時候,糧草官說的明白,攙進大麥裡面,煮在一起衆人分食。可他們自作主張,粟米單獨煮了,只給正兵吃。有輔兵不忿,起了爭執。對了,爭的那個輔兵,說自己叫丁效忠,本是漢人,被党項人掠爲奴婢,才被點成輔兵。”

杜中宵聽了站起身,想了想冷笑道:“党項軍中還真是階級分明,做了俘虜都改不掉!那就這樣好了,回去之後,所有正兵單獨編伍,有什麼重活讓他們幹。回去告訴看守的官兵和戰俘,現在能做主管事的只有我們派過去的人,戰俘哪個敢有僭越,軍法從事!”

田海稱諾,又問道:“經略,戰俘中確實有一些漢人,又該如何?”

杜中宵道:“現在知道自己是漢人,幫着党項人作戰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平民的漢人奴婢,是朝廷對不起他們,自該補償。不管正兵輔兵,党項軍中的漢人可不是如此!要說該殺,他們比党項戰俘更加該殺!回去吩咐官兵,戰俘不管党項人還是漢人,一體看待!不追究他們叛國,已是天大的恩惠!”

田海叉手稱是,轉身急急走了出去。

此事必須請示杜中宵,有兩個難處田海不敢做決定。一是朝廷慣例,涉及到漢人用宋律,只是番人之間的矛盾,則依蕃法,官員從中調停。再一個戰俘中確實有漢人,不但輔兵中有,其實正兵也有。自入河曲路,杜中宵一直對漢人有補償,各種優惠,戰俘中要不要照做。

知道了杜中宵的態度,事情便就簡單。戰場上大勝,還能處理不了這些戰俘。

坐回位子,包拯對杜中宵道:“經略,把正兵單獨關押,又有何好處?不如就依党項慣例,讓那些輔兵做小首領,替我們看守戰俘,省許多力氣。党項人都沒多少不滿,我們何必費心?”

杜中宵道:“如果依龍圖所說,有兩個難處。眼前的,是戰俘容易出事。軍隊的戰力來自哪裡?首先是組織。讓正兵做小首領,就跟以前的党項軍中一樣,稍有不測,所有戰俘就能夠組織起來。省得了我們看管的錢,省不掉防着他們作亂的錢。第二個難處,是我們總不能把戰俘關一輩子。做幾年工,洗清了罪孽,懂得守朝廷規矩,終究還要放歸爲民。一直都是正兵管着,那時難道放出去讓他們成爲一個一個新的部落嗎?連現有的蕃落都要拆散,怎麼可能在軍中造新的蕃落出來。”

包拯緩緩點了點頭:“經略說得有道理,是我考慮不周了。”

此番大勝,杜中宵的地位與一個多月前完全不同了。那個時候,雖然杜中宵是經略使,包拯是轉運使,兩人沒有明確的上下級之分。此次大勝,是有宋以來對北方遊牧政權前所未有的,意義格外重大。雖然朝廷還沒有旨意,包拯卻自覺地把自己放到杜中宵下屬的位置。

戰俘與平民不同,戰場上抓到的,就是敵人,是敵國的爪牙幫兇。不受到懲罰,這些遊牧部落就感受不到朝廷的威嚴。一有機會,嘯聚而起,到處搶掠,反正最後也不會因此被朝廷嚴懲。內地都是殺人放火受招安,更何況這裡。

以前的宋軍,多遊手無賴,入軍刺字。一方面是朝廷收買遊手強橫,做朝廷鷹犬爪牙。另一方面當作犯人看待,認爲軍人不穿着軍裝,天生就是犯罪種子。營田廂軍不是如此,自己選良家子從軍,當然對戰俘是不一樣的態度。

至於戰俘中的漢人,這個時候說自己是漢人,已經晚了。裡面當然有被強迫冤枉的,但也有不少就是幫兇。怎麼可能給他們優待。被冤枉的,只能做戰俘的時候證明自己。

第15章 難得良機第22章 大局已定第26章 爲天地譜曲第144章 做大事情第93章 工農並舉第18章 審案第83章 霹靂車來了第83章 晴天霹靂第61章 真真假假第62章 看看火車第100章 意外之喜第205章 先讀書第47章 致命的一里路第24章 大軍集結第39章 雜談第125章 提攜舊人第29章 奏對第240章 錢與物第104章 賞識第54章 贊助者第87章 末路第119章 小火慢燉第118章 賽馬第141章 抑配車票第164章 過去不須提起第191章 于闐路口第166章 調兵遣將第40章 派兵第169章 攻佔柳中第88章 隨你們打去第196章 專賣店和儲蓄所第179章 戰前嚴令第54章 崇政殿演武第119章 鐵路上的馬車第81章 親征第78章 錢來了第91章 同年閒談第77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13章 抓人第45章 葉縣改革第74章 鍊鋼第32章 火炮對決第33章 各個突破第25章 終究心軟第154章 快進快出第171章 快刀斬亂麻第12章 徵役第101章 各懷心事第141章 抑配車票第108章 想法不同第43章 舊人相見第155章 降了第123章 年前時節第12章 施粥第145章 不得要領第38章 試槍第112章 調回京城第174章 誓死不降第142章 今非昔比第182章 擒賊擒王第19章 各有門路第46章 遊學第138章 提前賣票第150章 只是路遠第241章 保值第198章 定期儲蓄第75章 全部押中第150章 都不容易第1章 蒸汽車船第50章 糧草第30章 誰敢告他?第90章 狼狽爲奸第84章 窮途末路第11章 墾田第258章 出首第20章 莫多管閒事第55章 西壽軍司第207章 劉淮的生日第32章 不許看第257章 偶遇第252章 初戰第86章 多學多煉第8章 派人第53章 分兵第2章 託付第163章 夜議第155章 機宜司第101章 好心第79章 由遠及近第7章 御史臺案第99章 科學的勝利第1章 蒸汽車船第99章 鐵路留念第113章 迎接第151章 大雪第15章 難得良機第112章 撞鐵板第215章 軍校第35章 古之龍泉第16章 複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