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先党項後契丹

看着窗外的明月,杜中宵靠在椅子上,心情複雜。之前只想着打一場大勝仗,打了勝仗,又有太多的煩心事。以三萬自己練出來的兵,先擊潰、逼退契丹二十萬大軍,又擊敗党項十餘萬大軍,斃俘六萬人之衆。功勞是大,可自己手下這支軍隊太過扎眼了。

這是什麼朝代?不足百年前,天子兵強馬壯者爲之,人人都是深以爲然。現在自己掌強軍在外,治下數州之地,京城裡的皇帝能坐得安穩?

除了朝旨,還有手詔,讓杜中宵詳言方略,怎麼改變軍制、整頓軍旅,使禁軍也變成營田廂軍這樣的強軍。話裡的意思,不許與其他人商議,就是個人意見。

這樣的手詔,杜中宵覺得,韓琦和包拯可能也都得到了。都不說,因爲不許他們商量。

答覆這道手詔,建議軍制改革,是個技術活,杜中宵從來沒有做過這種事,一時無從下手。真把禁軍戰力不行的根本原因說出來,是不行的。別的官員可以說,手掌大軍、立了軍功的杜中宵不能說。不說根本原因,還要讓皇帝看了信服,這個度不好拿捏。

答覆手詔的公文即爲萬言書,杜中宵第一次寫,這裡還找不到參考,有些頭痛。稱爲萬言,那就不是幾百字就可以的,肯定是長篇累牘,方方面面都寫到。這種文章,對杜中宵是個考驗。

第二日,韓琦與杜中宵在官廳閒談。道:“狄太尉由嶺南迴京,聖上特意在崇政殿,命其將士演當日歸仁鋪大勝的情景,百官觀看。我此次回京,若是能把順化渡一戰演一遍,當是盛事。”

杜中宵道:“相公,這可有些難。歸仁鋪一戰,無非刀槍列陣,演個樣子出來並不爲難。順化渡一戰全是槍炮,做個樣子,可看不出當日情形。要演出當日情形,還敢放槍放炮?”

韓琦點了點頭,道:“確實如此。可聖上和朝中官員都沒有見過槍炮如何作戰,不在他們面前演示一番,有些不好。經略有沒有折中的辦法?”

杜中宵想了想,恰巧看見一邊王德興抱着些文書向一邊去,高聲道:“王德興,過來說話。”

王德興急心把文書放到一邊,進來行禮。

杜中宵道:“我記得你在隨州學習作戰時,與人一起制了一套小兵人,能布成兵陣,演示戰情。那套小兵人,有沒有帶到這裡?”

王德興道:“節帥,那些物事,本是我們幾個演示陣法,計算戰力用的。最全的一套,依然在隨州營田務裡。我帶了一些,閒時與人講解,並不齊全。”

杜中宵道:“韓相公回京,要向聖上和衆臣演示順化渡之戰。只擺陣勢,看不出槍炮威力,到底說不明白。你把那套兵人拿過來,演給韓相公看,可不可行?”

王德興應諾,急急出了官廳,不多時帶了兩個士卒捧了幾個盒子進來。稟過杜中宵,就一邊打開盒子,裡面取出許多木刻小人,還有各種機關,組裝起來。

組裝完畢,韓琦見是一個頗大的類似於沙盤的東西,裡面擺了擺許多小人,成軍陣。一方小人塗成紅色,一方塗成黑色,陣容分明。甚至裡面還設置了炮位,擺了火炮,王德興還向火炮裝了藥。

王德興起身,對杜中宵道:“節帥,我們已經改成了這個樣子,隨州的也是如此。不過那邊的沙盤更大,木人更多,可以演示大型戰陣。”

杜中宵站起身,與韓琦一起看着地上的沙盤,道:“現在如何演示戰陣?”

王德興道:“用木人擺成戰陣,這一邊有機關,可以控制各個小陣向前進攻。這邊的火炮是按真正的炮縮小的,看敵陣攻來時,炮火如何設置,如何放炮,能取得最大殺傷。”

杜中宵道:“如果到了陣前,兩軍相接時,又該如何?”

王德興搖頭:“我們實在做不出火槍的效果,兩軍相接就沒辦法了。往常都是用大木人,選士卒躲在後面,推着木要向前,真用火槍試的。”

杜中宵看了看韓琦,道:“那你先演示一番,看看敵攻時炮火如何封鎖。”

王德興稱諾,與兩個士卒一起,操縱機關,讓一方的軍陣前進。模擬的是順化渡之戰,進攻的當然是中軍。一進入火炮射程,炮位的火炮便開始發炮,射出一些小的彈丸。

杜中宵看了不由啞然失笑。所謂的火炮其實就是銅製的煙花,裡面用些小石子做炮彈。機關想來特意設計過,炮打過來,真能把小木人打倒。這其實就是玩具,測不出真實威力,只能看出軍陣進攻和炮火防禦的大致效果。能讓人有個直觀感受,其實並不能計算出威力。

韓琦看了,連連稱好。自己回去就演示個熱鬧,這樣就足夠了。看了一會,道:“你說隨州營田務還有更多?速命人取了帶到京城!經略,王德興隨我回京如何?”

杜中宵道:“這是他的造化。——還不謝過相公提攜?”

王德興急忙向韓琦拱手:“謝過相公,小的願隨相公往京城。”

韓琦點頭,又道:“你剛纔說試火槍陣時,是讓士卒推着木人前行,又是什麼樣子的?”

王德興道:“當時隨州演練時,誰也不知道火槍威力如何,部不難真用人試。便做了些木人,能防住火槍的,讓士卒在後邊推着木人向前,對方拿火槍練陣。襄州產木器,做這些倒是方便。不過我們此次出征,沒有帶這些。”

韓琦道:“現在有火車,來回不難。經略與我一起發道手令,讓隨州派人攜到京城,到時在聖上和衆臣面前演示。火槍到底不是火炮,離得遠一點觀看,沒有什麼。”

杜中宵自無異議,吩咐王德去準備,回京時多帶些人手和器具。皇帝和百官看過火炮,只見到威力巨大。也看過火槍,火力密集,遠不是刀槍弓弩可比。但這些組成軍陣,到底是如何作戰,他們想象不出來。演示一番,對杜中宵和手下軍隊有好處。

王德興離去,杜中宵和韓琦重新落座。

韓琦道:“經略,此次來河曲,連番大勝,朝中必然以你所部編練禁軍。依你估計,多長時間可以見到效果?你練兵四五年,不會多於此數吧?”

杜中宵道:“依我估計,真要下定決定,有兩年就差不多了。不過,當年我練此軍時,一是軍中廣選人才,一邊學一邊考,纔有了今天統軍各將。禁軍要如此,可不容易。再一個,相公,三萬人的軍隊打一仗就用了許多物資。加上新制槍炮,只有柏亭一地,兩年可供不上所有禁軍。”

韓琦連連點頭:“經略說的是,你的軍隊是能打,戰時消耗的物資也着實驚人。這麼多槍炮,再加上炮彈子彈,柏亭監只怕也難。無妨,只要能打,一切總有辦法。”

柏亭監原屬三司,此次韓琦回京之後,很可能樞密院要插手,管理火器製造。

“兩年——”韓琦想了想,“兩年之後,有了更多如經略所部這樣的軍隊,契丹和党項又算得了什麼!河曲路處契丹和党項之間,經略以爲,如果本朝收復前朝故土,應該先攻哪邊?”

杜中宵道:“本朝立國,立志恢復燕雲。現在契丹兩帝並立,看起來是個好機會。不過,下官以爲應先坐觀契丹兩虎相爭,靜候其成敗。如果本朝表現出收復燕雲的意思,契丹各方迫於壓力,不管用什麼辦法,暫且妥協,舉國防禦。不如先攻党項。”

韓琦連連點頭:“有道理。先攻党項爲上策,逼迫契丹爲下策。——攻党項,又該如何?”

“無非是兩個辦法。一是剪其羽翼,先東破橫山,西取河西之地。到時党項只剩興靈兩州,沒有縱深躲避,唾手可取。取地斤澤後,與延州南北對進,破橫山不難。河西本多漢人,此番大勝,當地豪族必然心向朝廷,裡應外合,攻取應也不難——”

韓琦道:“另一個辦法,怕就是黑虎掏心了!”

杜中宵點頭:“不錯,相公說的是。先放橫山和河西在一邊,把鐵路修到鎮戎軍,大軍從南向北攻靈州。河曲路則大軍逼山河關,與鎮戎軍南北對進。取了興靈二州,河西之地就爲掌中之物,橫山一地攻取又有何難?與其緩圖,不如攻擊腹心。”

韓琦連連點頭。當年他爲秦鳳路經略使,有任福之敗,深以爲恥。從鎮戎軍攻北上,不但是最好的進攻路線,也可以報當年之仇。

河曲路現在並不是進攻興慶府的最好路線,北邊進攻賀蘭山是天險。河曲路與其攻興慶府,不如走賀蘭山以西,去取河西。杜中宵不貪功,建議從鎮戎軍出發,韓琦甚是認同。

其實到了這個時候,杜中宵還貪什麼軍功,現有的軍功已經大到沒有邊了。党項現在被壓成了薄薄一條,完全失去了縱深,只要指揮得當,就是個熟透了的果子。

第53章 無主之地第194章 截斷歸途第16章 佈置第108章 勸降第176章 佔領高昌第126章 故人敘舊第9章 酒糟蒸酒第86章 多學多煉第202章 離去第205章 人才難題第82章 亂起第26章 突發大案第5章 刁難第194章 截斷歸途第141章 平安不便宜第18章 遊騎第30章 以差監吏第2章 夜襲第51章 戰俘就是戰俘第254章 畏敵如虎第159章 琳琅滿目第35章 古之龍泉第86章 塵埃落定第89章 接下來怎麼辦?第151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51章 大敗第89章 各有側重第40章 壟斷經營第145章 沒有準備第7章 一拍即合第48章 慶功第13章 抓人第70章 商場開業第97章 公事私事第50章 如釋重負第23章 意興闌珊第238章 營田務的作用第14章 準備進攻第204章 萬事新奇第55章 傳頌天下第21章 契丹來客第130章 普遍貧窮第42章 疑惑第157章 避嫌第160章 出人意料第17章 通判要來了第168章 你們不管我管第124章 衝突第161章 兩輸戶第153章 外戚第166章 兵臨高昌第87章 既要面子也要裡子第152章 重甲守城第45章 乾寧軍第224章 回鄉第78章 党項來人第93章 工農並舉第114章 難以捉摸第62章 新奇第69章 什麼都要基礎第43章 戰前聚議第204章 赴考第18章 審案第46章 遊學第97章 無敵霹靂車第117章 大主顧第158章 準備進軍第171章 主戰第60章 不正經的男女第100章 兩使相遇第49章 党項軍略第59章 重騎立功第43章 不同待遇第27章 一命換一命第96章 新米第17章 出戰第178章 進攻焉耆第81章 新知州第171章 初敗第136章 納稅人第153章 外戚第212章 物是人非第124章 千頭萬緒第131章 賊性難改第125章 遊街第99章 鐵路留念第49章 草棉第151章 大雪第107章 超出想象第67章 生意第195章 畢昇後人第174章 大炮主義第160章 甲骨第44章 奇兵第120章 謹慎爲上第154章 再見陶十七第118章 搶佔先機第22章 大局已定第140章 拒絕第22章 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