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圍點打援

杜中宵端起遞過來的酒一飲而盡,對送行的劉幾道:“軍主,再過一個月,草就長起來了。”

劉幾拱手:“相公已經安排並代路再調一萬騎兵到東勝州,到時,若有空閒,當去一趟地斤澤。”

韓琦道:“有機會要去。繼遷叛亂,就是在地斤澤躲避朝廷,終成大禍。我們的騎兵去了,讓党項人知道,以前他們所能倚仗的,以後都不行了。”

三人相視而笑。沒藏訛龐到地斤澤,杜中宵就得到了消息,決定與韓琦出發去天德軍。爲了東勝州安全,韓琦從並代路調來一萬騎兵,命一月內趕到,聽從劉幾指揮。

多出一萬兵,杜中宵想到的就是在党項圍城時,用騎兵突襲地斤澤,徹底切斷党項糧道。興慶府的糧道一斷,僅靠橫山運糧,且看沒藏訛龐能支持到幾時。

此時已是二月下旬,大地微微泛起青色,江河裡的冰慢慢開始消融。風從北方來,開始帶上了春天的氣息,刮在臉上不再像刀割一樣。

杜中宵與韓琦並騎,沿着黃河一路向西,向天德軍而去。

此時黃河出賀蘭山後,在順化渡附近一分爲二,爲南北兩支,牟那山前再合二爲一。天德軍就在後來合流的地方附近,牟那山口。背靠大山,俯視山前草原。

這一帶是秦漢時屯墾的中心,人口稠密,到處遍佈良田。此時早已沒有往日景象,大片草原,初春時節草木枯黃,透着荒涼。百里難見人煙,只有偶爾出現的野馬和狼羣,早已成了一片蠻荒之地。

到了呼延谷,看看天色不早,杜中宵一行下馬歇息。在此過一夜,明日就可到天德軍。

呼延谷是黃河支流,谷口唐時有軍寨,此時早已不存。宋軍佔領天德軍後,在此修了一座驛站,供來往官員歇息。呼延谷河道平坦,是穿越陰山的重要通道,向來是戰略要地。這個地方在後世因爲發現了礦藏,通了鐵路,繁榮起來,稱作包頭。

洗漱過,杜中宵走出房間,見韓琦站在院裡,北望羣山。

兩人拱手,韓琦指着山上模糊的影子道:“那裡就是趙長城,趙武靈王所修。再向北,山裡面的是秦長城。先秦之時,這裡俱爲漢地,修長城以御胡蠻,不想今日卻如此荒涼。”

杜中宵道:“是啊,我們這些不肖子孫,到了這種地方,總覺得愧對祖先。華夏崛起於中原,如天之有日月,光耀四方。不想一千多年,卻越活越回去了。長城以南,千里盡腥羶之地,不聞芝蘭之芳,祖宗地下有靈,不知該作何想。這裡是漢時九原故地,卻不見稼穡,人煙輻輳之處,現在荒無人煙。”

韓琦點了點頭,看着北邊羣山,一時不語。

牟山以西的陰山山脈,此時稱黑山,党項的黑山監軍司因此得名。天德軍在黑山南,黑山監軍司則位於黑山中的窪地,易守難攻。党項人在山間草地放牧,山前草地只有夏季,纔會有牧民到來。

沉默了好一會,韓琦轉過身,對杜中宵道:“經略,看這一帶山勢險峻,這一仗不容易打啊。”

杜中宵道:“黑山監軍司建於長城之間,北有漢長城,南有秦長城,作爲屏障,進攻有些麻煩。好在這裡有大道直達,藉助火炮,還不太難。真正難的地方,是城中能駐多少兵馬?其治下兵馬,多分散於各部,並不集中。其城本是扼狼山隘口,據險而守,不需太多兵馬。我軍多火槍火炮,利於大軍決戰,黑山兵分散各處,此事最難。”

韓琦道:“依經略之意,此戰該怎麼打?”

杜中宵道:“其實沒有太多辦法,最可取的就是圍點打援。”

“圍點打援?經略,此戰法可不常用,一個不好,就被敵內外夾擊。”

“是啊,如此打是有些行險,不過沒有更好的辦法了。”杜中宵嘆了口氣。“好在我軍的火炮足夠多,騎兵也大部在這裡。有火炮,就可以封死黑山監軍司駐地兀刺海城,有騎兵,就可以快速機動,將來援的党項兵馬逐次各個擊破。要做成,必須三軍用命,指揮靈活。”

韓琦道:“不管是契丹還是党項,都是多用騎兵,忽聚忽散,捉摸不定。我們的時間不多,不能短時間抓住黑山監司主力,這一仗時間久了非常不利。經略仔細,不得有誤!”

杜中宵拱手稱是。韓琦作爲上司,到這裡是來監戰的,不是來指揮的。不管有什麼困難,都是杜中宵解決,他在一邊看着確保無誤即可。

現在這個季節,正是遊牧民準備遷往夏季牧場的時候,除了常備軍,其餘軍隊不好招集。黑山監軍司號稱有七萬人,實際真打起來,有兩三萬人就了不起了。其分散駐紮各城的常備兵馬,最多隻有一萬多人,其餘都要從部落召集。各部落分散於山間夏季牧場,不知能集結多少人馬出來。

圍點打援是最快的辦法,圍住兀刺海,讓各部來支援,宋軍各個擊破。戰術得力,在這一帶殲滅了党項軍主力,數百里內就再無敵人,可以兵臨賀蘭山下。

冷兵器時代圍點打援不常見,一個操作不好,就被內外夾擊。杜中宵所轄以槍炮爲主,最擅長於野戰,看能不能打党項人一個措手不及。

呼延谷歇息一日,杜中宵和韓琦出發,不多遠就遇到了前來迎接的十三郎。

上前叉手,見過了韓琦,十三郎對杜中宵道:“經略纔來,我們幾人這些日子等得心焦!聽南邊打得極是順利,這一帶党項人戶開始遷移,讓人不知如何是好!”

杜中宵道:“這有什麼可焦慮的,只要盯住了黑山監軍司,其他各部任他們去。”

十三郎道:“話是如此說,可党項比不得我們,他們兵馬多是各部點集,現在正是遷徙之時,那裡集得起兵馬來。只是攻一座城,有多大意思?”

韓琦笑道:“攻下一座城如何沒有意思?此城一破,夏國官吏一掃而空,那些遊牧的蕃部,也就羣龍無首了,那時還不是任我們處置?此戰的目的主要是佔地,只要佔住地方,就是大勝!”

杜中宵道:“相公說的有道理。只要此戰把党項正兵殲滅,其餘不足爲慮。党項與本朝不同,正兵都記錄在冊,點集出兵。一搬民戶多爲輔兵奴隸,戰時隨在正兵身邊,爲其養馬搬運糧草。黑山監軍司七萬兵,以一正兵三輔兵算,其實不過一兩萬正兵而已。十三郎,我們要對付的就是這一兩萬党項正兵,其餘不需多旨費心力。他們本就是奴戶,主人沒了,哪個會賣命?”

第157章 拿人第192章 全軍覆沒第42章 趕着做靶子第2章 同年第140章 用人換地第199章 軍校第138章 進退不得第190章 重立規矩第65章 介紹進學第1章 蒸汽車船第81章 合議第66章 屬官第97章 重任第263章 初勝第193章 會員制第80章 新婚第166章 調兵遣將第129章 提拔第101章 好心第192章 二使前來第33章 舊人重逢第203章 給錢第12章 徵役第143章 拉攏第74章 風波第51章 猜題第70章 建房築路第16章 一燒了之第32章 不許看第172章 高僧出使第37章 熟人第99章 奚人降了第81章 親征第44章 吾鄉有人第9章 培根固本第135章 大戰在即第101章 要熱鬧第147章 初戰告捷第49章 圍殲第77章 先關起來第19章 應募者第138章 查糧第212章 通車了第210章 韓琦到來第114章 難以捉摸第8章 兩難第11章 亂起第124章 密商第109章 新式菜餚第155章 販魚第260章 內亂第39章 古礦洞第137章 無可奈何第32章 首戰潰敗第164章 戰還是降?第199章 軍校第223章 早做準備第40章 不進則退第32章 收網第168章 你們不管我管第1章 平安是福第98章 時代的碾壓第256章 死裡逃生第253章 斬將奪旗第29章 奏對第89章 知州門客第129章 慢用第52章 建節第21章 眼見爲實第45章 定計第96章 貨物有別第100章 要不要也降?第166章 調兵遣將第3章 同年重逢第139章 求而不得第69章 志同道合第172章 擔憂第89章 同去第87章 進城第225章 新與舊第114章 富弼第211章 各有各煩惱第78章 仙人跳第228章 大敵當前第104章 和氣生財第136章 走向遠方第148章 願不願一起走?第46章 工業種子第147章 兩軍齊出第62章 新奇第213章 京城第135章 不爲他人做嫁衣第117章 無路可逃第153章 鬼谷口第57章 怎麼軍改?第58章 糧草到了第104章 賞識第16章 一燒了之第62章 援軍第199章 打虎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