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三路齊出

“這是什麼城?”杜中宵指着地圖,問一邊的楊文廣。

楊文廣搖了搖頭:“不知道了。時間太過久遠,問過許多人,都不知其名字。”

杜中宵道:“既然如此,此次就不用城名,全用編號好了。以兀刺海城爲一號城,西側十以上,東側十以下編號。各軍計劃,均以此爲準。下令全軍,戰時全部用軍中編號,不得用其他名稱,以免混亂。”

楊文廣、趙滋和竇舜卿一起叉手諾。

杜中宵對十三郎道:“騎兵分爲三部。一部三千人,掃蕩狼山諸蕃部。凡遇遊牧部族,取其健壯馬匹,和所有軍器。並令其立字據,願受大宋朝廷管轄,不得助敵作戰,否則痛加懲處。凡收走的物資,給他們一份清單,與字據騎縫,統兵官畫押。戰後,不參與作戰的,可以憑清單和字據到各城,發給他們錢物賠償,算作他們把馬匹和軍器賣給朝廷了。參與作戰的,則戰後嚴懲!”

十三郎稱諾。杜中宵打仗一向殺戳不重,殺的人多時,大部都是他們自己找的。

杜中宵又道:“另一部一千人,掃蕩黑山諸蕃部,其餘與狼山一路同。剩下的騎兵約有四千人,隨大軍進發,自中路攻兀刺海城。那裡正是狼山隘口,位於東西兩部中間,隨時接應。”

十三郎道:“東西兩部,如果遇到有大股党項兵馬集結,救援兀刺海又該如何?”

杜中宵道:“放過他們即可,不管多少兵馬,全部放到兀刺海周圍,秦漢長城之間。記住,一發現党項援兵來,立即報我。這一仗,不管党項多少兵馬,都是由圍兀刺海及附近幾城的步兵作戰。東西兩部的騎兵,除掃蕩諸蕃部外,另外一個任務就是阻截潰兵。戰場在秦漢長城之間,南北約寬五十里,足夠開闊。有長城所限,大股潰兵想跑也跑不了,把長城兩端堵住即可。”

秦長城在黑山和狼山的南緣,保護陰山以南的屯田。漢長城在黑山和狼山的北緣,作爲北上出擊的基地。兩座長城,基本把黑山和狼山圈了起來,形成一道走廊。狼山和黑山交匯的地方是穀道,是穿越陰山的重要道路之一。兀刺海城就位於穀道的隘口,配合附近長城的幾座城池,扼守要道。

秦漢長城之間,距離最寬的就是兀刺海城扼守的穀道這裡,一在極南一在極北,相距約五十里。其他地方兩座長城形成的走廊沒這麼寬,有的地方只有一兩路。兩端一堵,想跑就只能翻長城。

黑山和狼山是陰山山脈的西部邊緣,不似東段那麼陡峭,許多地方可以勉強通行。這兩座山也是遊牧民族的草場,有許多蕃部在山間遊牧。已經傾頹、無人值守的長城,無法阻擋人羣翻越,大部隊和牛羊卻只能夠走隘口,依然有一定的防守作用。

東西走向的黑山和狼山,加上南邊南北走向賀蘭山,就是河典地區防範遊牧攻擊的天然防線,與黃河流向基本相同,形成一個大“幾”字。黑山監軍司位於“幾”字上部,佔領這裡,党項對宋再無地利。

指着地圖,杜中宵對楊文廣道:“此次攻兀刺海城,以你所部爲主。配屬騎兵和炮兵後,你部自中路進攻,沿大道直取兀刺海,到了那裡後圍而不攻。趙滋所部攻東路,直取二號、三路、五號城,以最快的速度攻破,而後掃蕩其餘小城,向兀刺海靠攏。竇舜卿所誤了攻西路,取十二號、十六號城。最快速度攻破十二號城,掃蕩小城,而後全軍守十六號城。如果党項白馬監軍司出兵,你們要堅決守住!”

趙滋和竇舜卿叉手稱諾。

杜中宵說的這幾座,都是南北長城上黨項利用的較大城池,其餘還有一些小城,駐軍不多。

看了看一邊的韓琦和石全彬,杜中宵道:“此次三路齊出,以楊文廣爲前線指揮,趙滋和竇舜卿二人受其節制。三軍事宜,俱以楊文廣簽署爲準,不得有誤!”

三人應諾。一邊的石全彬道:“經略,此次戰事重要,我去前線觀戰如何?”

杜中宵點頭:“可以。不過要記住,不要干預前線指揮。所有戰報,由留後和楊文廣一起簽署發回來。如果前線指揮官不遵從軍令,留後可以解其軍職,由副手接任,留後不可插手指揮!”

石全彬拱手:“我與經略搭檔多時,自然知道軍中規矩,放心就是。”

用副職到前線監軍是營田廂軍的慣例,石全彬知道杜中宵不會去前線,才主動請纓。副職監軍不參與指揮,可以出主意,不可以做決定,主要職責是監督上級軍令的執行。如果前線指揮拒不執行軍令,副職監軍可以解除其指揮權,依位次由其下級代理,而不可自己指揮。營田廂軍中,代理軍指揮官的是下面的第一師,師則是第一旅,依次類推。

解除指揮權的是非對錯戰後再說,包括下級主官和同級副職,各自寫明理由和看法,即時生效,戰時不得爭議。監軍未必是對的,指揮官未必是錯的,濫用職權罪責重大。

石全彬是信得過楊文廣,認爲他絕無問題,不會出亂子,才主動去監戰。去了是軍規矩,又能立下軍功,何樂而不爲?真出意外,要他擔起解除指揮官的責任,面對事後的懲罰,他可沒有這個勇氣。

一切佈置完畢,杜中宵道:“出擊之後,天德軍只有不足兩千兵馬,沒有足夠的預備隊,此次必須速戰速決!由天德軍城到兀刺海城,大約二百餘里,行軍兩日,來回四日時間。我給你們十二日,必須攻破城池,全殲各城敵軍!這是基本任務,其他地方來的援軍,你們殲滅越多,軍功越大!”

三人一起叉手應諾。十三郎小聲道:“經略,我應是隨着楊將軍攻中路了,該當如何?”

杜中宵道:“你就是我們的預備隊了,此次全押在中路上!真出了意外,党項有大軍來攻天德軍的話,你所部要迅速回援。城中堅守,你帶人從外面破敵。”

除黑山監軍司外,党項在附近的軍事力量,一是賀蘭山西鹽池一帶的白馬監軍司,二是賀蘭山的守衛部隊。他們要集結起來攻天德軍,沒有半個月到不了城下。作如此佈置,杜中宵是防一而已。

一切安排妥當,杜中宵對一邊的韓琦道:“相公,還有何吩咐?”

韓琦道:“便依此佈置,明日凌晨便就出發!現在正是早春,天氣還好,諸位辛苦一些,路上加緊趕路,早早結束了戰事,及時休整。破了黑山監軍司,党項必然點集白馬和賀蘭山兵馬,到時還有幾場硬仗要打。我們最後要攻下順化渡,在那裡與黨項大軍決戰。越早休整,越早佈置,到時纔會越順利!”

衆人高聲稱諾。此次要面對的,實際是党項的三個監軍司。攻破黑山監軍司,守住白馬監軍司和賀蘭山部隊的反撲,纔算最終勝利。紙面上算,党項十六七萬大軍,當然作戰正兵其實只有三萬人左右。營田廂軍兩萬餘戰兵,雙方兵力其實差別並不懸殊。

第48章 邀賞第262章 一攻一守第32章 危機第34章 青臺鎮第99章 鐵路留念第93章 死路一條第113章 迎接第131章 不同的聲音第140章 用人換地第15章 難得良機第74章 挑撥第43章 示之以恩第113章 最後一戰第138章 查糧第143章 亂起第96章 貨物有別第154章 降不降?第123章 新家第31章 大軍南下第44章 新與舊第211章 分岐第124章 衝突第121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54章 同病相憐第8章 派人第55章 玩具第74章 風波第202章 離去第136章 堅守原地第87章 末路第125章 遊街第71章 戲中人第87章 先利其器第245章 越次入對第24章 抓人第19章 齊射最好第81章 出鐵第135章 不爲他人做嫁衣第162章 發展不易第128章 模範農戶第201章 只去拿人第243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下)第203章 不期而遇第2章 城狐社鼠第239章 各處皆有用處第220章 生活不同了第54章 逃散之人第87章 先利其器第175章 逃跑第132章 割麥如打仗第54章 炮轟甘州第104章 賞識第10章 模範部落第99章 科學的勝利第110章 吃好喝好第150章 破城第135章 要爲民着想第102章 拿人第115章 該裁軍了第196章 不能退讓第235章 先鋒南下第5章 舊人第260章 內亂第228章 奇怪的軍隊第253章 斬將奪旗第212章 通車了第103章 接見使節第226章 進退兩難第50章 好酒第111章 石州第57章 荒唐手段第101章 早作打算第75章 進擊第206章 閒話党項第54章 爭端第35章 怎麼切換?第8章 約期舉事第37章 貪得無厭第142章 商路第101章 慶功宴第102章 奇風異俗第17章 需要改革第170章 地震第137章 什麼教育?第70章 喜憂參半第172章 先下手爲強第54章 逃散之人第191章 于闐路口第144章 先玩吧第52章 除夕第11章 心煩氣躁第100章 意外之喜第105章 突破第214章 繼續修路第248章 北上第74章 兩個拳頭第33章 悔不當初第52章 分岐第135章 伊州獻城第110章 要好處